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Vector系统治疗轻中度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牙周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用Gracey刮治器和Vector系统治疗技术,在治疗后15、45、90d时分别测量并记录牙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depth,PD)和出血指数(bleedingindex,BI)。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实验组PD在治疗后15d时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而45d和90d时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BI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Veclor系统在牙周治疗中有确切的临床效果。

  • 标签: 牙周病 Vector系统 牙周探诊深度 出血指数
  • 简介:目的分析肥胖伴OSAHS患者头影软硬组织的测量特征.方法采用本科开发的OSAHS患者计算机头影测量分析系统,对67例年龄在40~60岁、BMI≥30以上的OSAHS患者(诊断经nPSG监测确立,患者AHI≥5)和12例同年龄组的正常人头影软硬组织进行测量对照分析.结果本组肥胖伴OSAHS患者头影硬组织测量特征表现为下颌骨后缩,舌骨向后下移位;软组织测量特征上表现为舌、软腭矢状面积显著增加,舌、软腭占口咽腔比明显增加,软腭后和舌后咽径明显减小.口咽部狭窄(软腭和舌后区)最多见(54.02%),软腭水平咽腔阻塞占29.89%,上、中、下咽腔同时阻塞为1.15%,87.35%肥胖伴OSAHS患者存在上气道狭窄,72.41%患者为多部位阻塞.结论大部分肥胖伴OSAHS患者头影硬组织测量存在异常,此类患者睡眠时上气道通气不畅多发生于口咽区,大部分患者为多部位狭窄或阻塞.

  • 标签: 肥胖 OSAHS 头影测量分析
  • 简介:临床上常遇到前牙内倾、上下前牙深覆牙合、反牙合、后牙缺失时间长致牙冠倾斜等情况,导致缺失牙修复不美观,为了更好解决以上修复问题,我科2000-2006年共收治完成30例修复前通过直丝弓矫治技术后再行修复的病例,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成人 牙缺失 修复 正畸 直丝弓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人颌面部带状疱疹的临床特点、诊断,旨在对老年人颌面部带状疱疹患者的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方法:复习2000-062011-06我院口腔科收治的60岁以上老年人颌面部带状疱疹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中皮疹首发2例,28例以疼痛为首发,误诊12例,误诊率40.00%。疼痛后1-3天出现皮疹8例,4-6天16例,〉1周4例。被误诊的疼痛有三叉神经痛、头部肿瘤、牙髓炎、偏头痛等4种疼痛。以抗病毒、止痛、营养神经等治疗后一般于2周治愈,遗留神经痛3例。结论:老年人颌面部带状疱疹的临床表现早期复杂、多样,正确的诊断,有赖于提高认识,详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检,对于发生在颌面部单侧沿神经放射痛又缺乏阳性体征者,应想到带状疱疹的可能。

  • 标签: 老年人 颌面部 带状疱疹
  • 简介:目的探求适合青少年前磨牙畸形中央尖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来济宁口腔医院儿童牙科就诊的前磨牙畸形中央尖患儿30例(54颗患牙),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一次磨除法组(15例,29颗患牙)采用一次磨除后盖髓充填法,多次磨除法组(15例,25颗患牙)采用多次少量磨除法,随诊观察1年。结果治疗1年后复查,一次磨除法组治疗成功率为93.1%,多次磨除法组成功率为72.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在局麻下对前磨牙畸形中央尖进行磨除并盖髓充填的治疗方法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畸形中央尖 前磨牙
  • 简介:目的:探讨密度感应拮抗剂呋喃C-30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早期形成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合成的密度感应拮抗剂呋喃C-30按终浓度10、100μmol/L分别配制于含变异链球菌的牛心脑浸液培养基,37℃微需氧培养24h,形成生物膜后,用生物膜定量分析仪检测生物膜形成的量。结果:100μmol/L呋喃C-30组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的形成受到显著抑制,磁珠成像开始减弱和完全消失的时间均迟于对照组;生物膜开始形成后,其生物膜形成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呋喃C-30在100μmol/L浓度时能有效抑制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的形成,其应用可能为龋病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变异链球菌 生物膜 呋喃C-30
  • 简介:目的探讨IPSEmpress2可铸玻璃陶瓷嵌体修复后牙牙体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沈阳市和平区牙病防治所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接受治疗的后牙牙体缺损患者30例(48颗患牙),采用IPSEmpress2可铸玻璃陶瓷嵌体修复,随访观察6个月至2年,参照改良的美国公共卫生服务(USPHS)评价标准对修复体的边缘适合性、外形、颜色匹配、继发龋发生以及磨损与折裂情况进行评价。结果IPSEmpress可铸玻璃陶瓷嵌体具有良好的边缘适应性及外形,色泽稳定,强度较高,未发现继发龋。结论IPSEmpress2可铸玻璃陶瓷嵌体是一种修复后牙牙体缺损效果较好的修复体。

  • 标签: 可铸玻璃陶瓷 嵌体 修复体
  • 简介:修复多面龋损的可行方法如下:银汞合金、复合树脂或者间接修复。从对抗咬合力的抗力形看来.粘结系统和牙本质钉复合树脂修复应具有与钉固位银汞合金修复相似的性能。后牙复合树脂直接充填时,聚合收缩是主要问题。增量充填技术可以减少应力和表现出较好的边缘效果。牙本质钉可以潜在地增加复合树脂的固位.而且可以减少聚合收缩造成的微裂。本文报道了1例关于运用牙本质钉联合纳米混合型复合树脂直接修复大面积缺损伴牙尖缺失的后牙病例。

  • 标签: 复合树脂 牙体修复 牙本质钉
  • 简介:牙周膜细胞(PDLC)对牙周组织健康、牙周炎症和组织再生起关键性作用。牙周炎时,牙周组织的破坏是由宿主组织产生的炎症细胞因子介导的,包括白细胞介素1B(IL—lβ)。本实验旨在研究在人PDLC中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又称为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1)的表达以及IL-1β对GPR30的调节作用。IL-1β诱导GPP30在人PDLC中进行表达,并激活多种信号通路,包括MAPKs、NF—KB和P13K通路。与之相反,染料木素是一种雌激素受体配体,它能延迟IL-1β对MAPKs通路的激活作用。另外,G15是一种GPRS0的特异性拮抗剂,可通过抑制GPR30而消除这种延迟效应。因此,染料木素在经GPR30诱导的MAPKs通路激活过程中起调节作用,GPR30提供了PDLC中可受类固醇激素调控的新研究靶点。

  • 标签: GPR30 MAPKS IL-1Β 人牙周膜细胞 细胞因子介导 信号通路
  • 简介: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从旧中国走过来的知识分子被长期禁锢的思想和智慧奔涌而出,憧憬着医学科学灿烂的未来.在医学文献里我们查到毛燮均教授在1949和1950年发表的两篇著文"中国今后的牙医教育"和"牙医教育谈片",字里行间闪烁着金子般的思想--"革新牙医教育是发展牙科为口腔医学专门".

  • 标签: 医学教育思想 口腔医学 知识分子 医学文献 医学科学 新中国
  • 简介: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承办的“第十三次全国口腔颌面外科会议暨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成立30周年纪念活动”拟定于2016年10月13—15日在沈阳碧桂园玛丽蒂姆酒店召开.

  • 标签: 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 中华口腔医学会 会议 中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