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与粘接系统粘接纤维的临床操作时间、3年内的临床存留率进行比较,粘接树脂用于纤维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门诊就诊的100个前牙纤维核修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个修复体,实验组采用酸蚀粘接树脂(EMBRACECORE)粘结纤维并形成树脂核,对照组采用酸蚀粘接系统(DCBond和DCCore)进行树脂粘接并形成树脂核,记录两组的临床操作时间,并追踪1年、2年、3年的临床存留率。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操作时间为87.38±8.21sec,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25.56±10.04sec;实验组和对照组在1年、2年、3年的临床存留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粘接树脂用于纤维粘接临床操作简便、用时较短,临床存留率与采用酸蚀粘接系统相似,可成为临床常规应用的操作方法。

  • 标签: 纤维桩 自酸蚀自粘接树脂 自粘接粘结系统
  • 简介:口颌系统各组成部分,特别是颞下颌关节的结构,咀嚼肌,牙齿结构以及牙周组织出现的体征和症状,可能有各种原因,推论表明,He干扰是造成这些区域破坏的一个因素。如果确实,那么消除这些干扰则可改善其体征和症状。在一个有30位身兼Pankey研究所观察员的执业牙医参加的回顾性研究中,分析了He平衡前后的各种体征和症状,以阐明治疗后体征与症状的动态变化。

  • 标签: 咬合平衡 口颌系统 体征 症状 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后牙残根残冠的分体插入铸造核冠修复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8颗后牙残根残冠应用分体插入铸造核冠修复,观察患者自我感觉、临床使用效果等.结果:68颗后牙修复后随访2年半至3年,所有患者均使用良好.其中2颗根管预备中发生意外侧穿,早期有轻度胀痛;2颗根管超填者,偶有不适感.结论:后牙残根残冠插入铸造核冠修复,既方便、简洁,义解决了共同就位道的问题.

  • 标签: 核冠修复 后牙 分体插入式 铸造桩核
  • 简介:目的:探讨插销分体桩冠修复重度磨耗后牙的制作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60颗重度磨耗后牙采用插销分体桩冠进行修复,即根管预备取印模后分别制作插销分体及另一部分桩冠、玻璃离子粘固,完成修复。结果:60颗修复体均固位良好,边缘密合,咀嚼功能良好,牙周健康,患者满意。结论:对于黯龈距过低(〈3mm)的重度磨耗后牙采用插销分体桩冠修复的方法,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 标签: 插销式分体桩 重度磨耗 桩冠
  • 简介:目的:观察应用酸蚀粘接系统充填老年重度磨损磨牙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口内同时具有两颗第一磨牙胎面重度磨损的患者52例,共104颗患牙做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法,将同一患者口内随机选择一颗第一磨牙为实验组(共52颗),采用酸蚀粘接系统+3MP60树脂直接充填修复;另一颗第一磨牙为对照组(共52颗),采用磷酸酸蚀系统+3MP60树脂直接充填修复。评价标准采用改良USPHS/Ryge评价标准,采用X^2检验,于充填即刻、3、6、12及24个月复查评价。结果:充填即刻、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复查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修复体表面情况、边缘密合性、边缘着色、色泽协调性、继发龋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充填术后3个月复查牙髓反应实验组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复查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酸蚀粘接系统与全酸蚀粘接系统在修复老年人磨牙胎面重度磨损病例中具有同等的粘接效果,酸蚀粘接系统可降低术后敏感。

  • 标签: 自酸蚀 重度磨损 全酸蚀 疗效
  • 简介:目的比较攻微螺钉攻植入和助攻植入的成功率,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探讨两种植入术适应征.方法选择117例需要双侧植人种植支抗的正畸患者,采用自身左右对照,共植入272颗攻微螺钉,攻术和助攻术各植入136颗,通过X~2检验或精确概率法检验评价两种术成功率的差异,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探讨使用不同术、性别、年龄、垂直骨型、植入部位(上颌或下颌)等因素及其组合对微螺钉成功率的影响.结果272颗微螺钉总成功率为86%.攻术植入成功率为85.3%,助攻术成功率为86.8%.两者没有统计学差异.二者之间影响成功率的因素存在差异:影响助攻植入成功率的因素为垂直骨型和植入部位的组合,高角患者上颌部位成功率低;影响攻植入成功率的因素为植入部位、年龄和垂直骨型的交互作用,非高角骨型的成人患者和下颌部位攻植入成功率低.结论对于攻微螺钉,多数情况下可以常规使用攻植入,尤其在高角患者上颌部位相对于助攻植入有明显优势;但成人非高角患者以及下颌部位使用助攻植入则有助于提高成功率.

  • 标签: 自攻微螺钉 成功率 自攻植入 助攻植入
  • 简介:目的比较锁矫治器与传统结扎矫治器用于拔牙矫治病例的矫治效率。方法从2006—2010年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并完成治疗的错畸形病例中选择使用Damon3MX锁矫治器(锁组)与传统结扎矫治器(结扎组)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病例各15例,分别记录其整平排齐时间、关闭拔牙间隙时间、总体治疗时间及有效复诊次数,并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整平排齐时间:锁组为(5.8±2.10)个月,结扎组为(4.5±0.71)个月;关闭拔牙间隙时间:锁组为(8.3±3.65)个月,结扎组为(6.6±2.99)个月;总体治疗时间:锁组为(20.4±5.04)个月,结扎组为(16.8±2.66)个月;有效复诊次数:锁组为(19.0±4.83)次,结扎组为(16.4±3.41)次。锁组的整平排齐时间、关闭拔牙间隙时间、总体治疗时间及有效复诊次数均较结扎组多,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拔牙矫治中,Damon3MX锁矫治器并未表现出比传统结扎矫治器更高的矫治效率。

  • 标签: 自锁矫治器 传统矫治器 Damon 3MX 矫治效率
  • 简介:颌骨结核作为肺外结核的少见病近年呈增多趋势,其发病形式、临床表现也有了较大的变化,容易被误诊为炎症或良恶性肿瘤。本文就近期收治的1例发生于下颌支骨结核的临床表征、病理表现及相关实验室特点作一阐述,并通过文献复习,分析颌骨结核的临床特征,以期引起重视,提高对疾病的认识。

  • 标签: 下颌骨升支 骨结核 误诊
  • 简介:膜肉瘤占所有软组织肉瘤的6%~9%,多发生于下肢及躯干部位,且多见于关节旁软组织内,病变恶性程度较高,有其特定的病理诊断标准及分子发病机制。由于存在不同亚型及病变发展较为迅速,对手术医生、放化疗医生而言,膜肉瘤的治疗仍是较大的挑战。位于头颈部原发的膜肉瘤较为少见,仅占所有膜肉瘤病例的3%~5%,因此对于其临床病理资料的研究也较少。通过查阅最新文献资料及回顾我院的头颈部膜肉瘤病例资料,我们认为手术+术后放疗的方法仍可做为膜肉瘤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对于化疗治疗效果,仍需进一步评价。

  • 标签: 滑膜肉瘤 染色体融合 手术 放疗 化疗
  • 简介:细胞培养是生物学实验的基础,而在传统的平面培养方式中,细胞形态和生物学特性都发生了一定改变.旋转细胞培养系统(rotarycellculturesystem,RCCS)通过反应器的不断旋转,模拟微重力环境,从而在普通实验室内,实现体外细胞三维培养模型的建立,在干细胞培养方面,也有独特的优势.进一步利用旋转细胞培养系统,将为细胞培养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旋转式细胞培养系统 三维培养 干细胞
  • 简介:目的评价磨牙大面积牙体缺损采用纤维及全瓷冠修复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28例患者,共33颗磨牙残冠根采用纤维及全瓷冠修复。于修复体黏固后1周、1个月及6~24个月复查,评价修复体完整性,边缘适合度,牙周组织健康状况及根尖周健康状况。结果93.9%的修复体保持完整。有2颗修复体发生崩瓷或折裂,为咬硬物所致。所有修复体边缘适合性良好.色泽稳定,牙龈状况良好。纤维及树脂核无松动、折裂、缝隙等。x线片未见根尖异常,未见根折或折。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条件下,将纤维及全瓷冠用于磨牙残根残冠修复能够取得良好的近期临床效果。

  • 标签: 纤维桩 全瓷冠 磨牙 残冠根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用4种系统修复根管治疗牙齿的抗折力情况及其失败方式。材料与方法将40例完好的离体人上前牙随机分为4组,每组中的牙齿均进行根管治疗,并选用4种系统之一修复:铸造螺纹平行核、预成螺纹平行和复合树脂核、碳纤维强化(CFC)和复合树脂核、陶瓷和复合树脂核。制作金属全冠并粘固于牙齿上。每个标本都在与牙齿长轴成45。方向上加压力载荷,直至标本折裂。记录折裂载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标本折裂的方式。结果4组间折裂载荷没有显著差异。采用陶瓷和复合树脂核修复的标本中有较多的严重折裂发生。结论根管治疗牙用以上4种系统修复后的抗折力情况在临床上是可以接受的。各组中均发现有牙齿折裂情况。

  • 标签: 桩核系统 修复 根管治疗 前牙 抗折力 折裂方式
  • 简介:目的探讨两种系统修复对不同程度磨牙缺损的抗折性能影响,为临床选择系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2—6月在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口腔外科门诊因牙周病拔除的完整人上颌第一恒磨牙30颗,随机分为3组,每组10颗。分别制备成轻、中、重度牙体缺损模型。各组再分别使用玻璃纤维+树脂核(FPC)+金属全冠修复和铸造镍铬核(CPC)+金属全冠修复,各5例。在电子万能力学试验机上进行静态压力加载,直至牙体断裂,记录折裂时的载荷值及折裂模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组样本折裂时的载荷值为轻度缺损组〉中度缺损组〉重度缺损组;3组应用CPC修复系统折裂时的载荷值均大于应用FPC修复系统者。3种缺损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PC或CPC修复轻度牙体缺损的折裂载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中、重度牙体缺损,应用FPC与应用CPC修复的折裂载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FPC修复系统的样本折裂后86.67%(13/15)可再修复,而应用CPC修复系统的样本折裂后仅有20%(3/15)可再修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体缺损的加重可导致抗折性能下降;磨牙轻度牙体缺损时,推荐选择玻璃纤维核冠修复;中、重度牙体缺损时,推荐选择铸造金属核冠修复;玻璃纤维核冠更利于折裂后再修复。

  • 标签: 牙体缺损 折裂载荷 折裂模式 磨牙
  • 简介:目的评价ClearfilS^3Bond酸蚀粘结系统和唾液污染对窝沟封闭剂拉伸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15颗离体前磨牙,随机分为3组,每组5颗。A、B组分别经35%磷酸酸蚀、ClearfilS^3Bond酸蚀处理,C组35%磷酸酸蚀后唾液污染,3组均用EstisealF窝沟封闭剂分层固化堆积形成5nm高封闭剂小柱。再将样本切成1mm×1mm×10mm大小的斌件,做拉伸仪检测其拉伸粘结强度。结果使用酸蚀粘结系统与常规磷酸酸蚀组的微拉伸粘结强度无显著区别(P〉0.05),而唾液污染组显著低于常规磷酸酸绌组的微拉仲粘结强度(P〈0.05)。结论临床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避免唾液污染,而关于酸蚀粘结剂对封闭剂与牙釉质的微扮伸粘结强度的影响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微拉伸粘结强度 自酸蚀粘结剂 唾液污染 窝沟封闭剂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不同种植系统埋置与非埋置骨水平种植体周围的骨组织变化。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13年5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中心接受种植修复的患者256例,总计450枚种植体。测量种植Ⅰ期、种植Ⅱ期、修复后当天及修复后1年4个时间点的数字化曲面断层片或根尖X线片,因非埋置无二期手术,故选择与之相对应时间点的X线片,测量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结果在非负荷愈合期(从种植Ⅰ期到种植Ⅱ期)及负荷1年(从修复后当天到修复后1年)两个时间段,埋置与非埋置愈合对Dentium、Begon及3Ⅰ三种骨水平种植体周围牙槽骨吸收量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种植系统的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吸收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埋置或非埋置种植对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吸收量没有明显影响;3种种植系统的种植体周围骨变化无明显差异,临床效果均较好。

  • 标签: 埋置式 非埋置式 骨水平种植体 骨吸收量
  • 简介:叉头框蛋白O(FoxO)转录因子属于叉头框蛋白家族的一个亚类,可在慢性炎症反应中参与骨耦联、溶骨性病损的形成以及骨代谢平衡的体内调控。慢性根尖周炎是发生在牙齿根尖周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可引起根尖周骨质丧失,研究FoxO转录因子在骨代谢中的作用和相关机制,对于为慢性根尖周炎寻求新的治疗途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FoxO转录因子对细胞增殖与凋亡、成骨分化的调节作用,以及与炎症、炎症因子、氧化应激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 标签: 叉头框蛋白O 慢性根尖周炎 氧化应激 炎症 成骨分化
  • 简介:保留残根可以大大减缓牙槽骨的吸收,同时由于保留了牙根,牙周膜本体感觉也得以保存,提高了义齿的咀嚼效率。随着技术和材料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残根可以通过桩冠修复的形式得以保留。我科从2006年开始在临床上使用美国BISCO公司生产的全新双锥度半透明石英纤维进行桩冠修复,取得了良好的修复效果。

  • 标签: 纤维桩 桩冠 光固化 修复
  • 简介:目的评价聚合瓷纤维核与玻璃纤维核的抗折强度.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广东医学院附属深圳南山医院口腔科门诊因牙周病拔除的20颗根长相似的上颌中切牙,随机分为聚合瓷纤维组和玻璃纤维组,每组各10颗.根管治疗后切除牙冠,聚合瓷纤维组采用牙周固位纤维增强的Adoro聚合瓷纤维核修复,玻璃纤维组采用ParaPostTaperLux玻璃纤维核修复.两组样本进行抗折强度测试,记录折断模式及所加载的最大负荷.结果聚合瓷纤维组牙齿折裂时负荷为(593.0±71.01)N,玻璃纤维组为(645.4±63.63)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37,P>0.05).两组的折裂位置大部分发生于牙根颈1/3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5,P>0.05).结论聚合瓷纤维系统与玻璃纤维系统的抗折强度和折裂位置分布相似,聚合瓷纤维系统应用于临床的修复效果尚有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聚合瓷 玻璃纤维 桩核 抗折强度
  • 简介:修复体的临床表现与其负载的力、材料和形状等密切相关。了解修复体在口腔中行使功能时受力情况,有助于口腔临床医生对修复体的运用有着更深刻的理解。AlexFok教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牙学院生物材料与生物力学研究中心主任,作为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兼职客座教授,他围绕“口腔修复体的固体力学(solidmechanicsofdentalrestoration)”在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修复科进行了系列学术小讲座。

  • 标签: 受力分析 种植体 口腔医学院 口腔修复体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 平衡
  • 简介:由于牙齿缺失和牙周病使得单个牙种植时牙槽骨高度不足,选择口内供骨区进行骨移植可以获得足够的骨量。下颌磨牙后区提供的皮质骨结合膜引导骨再生技术(GTR)非常适合于轻中度骨吸收的病例。本文介绍了从下颌磨牙后区取骨技术及愈合过程。

  • 标签: 下颌升支 自体骨移植 骨量 骨再生技术 骨吸收 龈沟内切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