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油画类赝复配色颜料加入硅橡胶后对皮肤的致敏性能。方法:豚鼠皮内注射试验试液,经诱发和加强及过敏激发后,观察局部组织的过敏现象。结果:20只豚鼠均未见有明显红斑或水肿发生,评定配色颜料一硅橡胶复合体的小鼠皮肤过敏率为0%。结论:油画类配色颜料加入硅橡胶后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短期或长期应用于口腔环境将不致引起过敏反应的发生。

  • 标签: 颜料 硅橡胶 致敏 赝复体 颔面部缺损
  • 简介:目的:介绍经眶周小切口复位固定颧骨复合体骨折(ZMC)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共治疗93例ZMC骨折,其中单纯经眶周(眉弓外侧和下睑缘下)小切口复位58例(62%),眶周小切口+上颌前庭沟切口复位35例(38%).术后行临床疗效和影像学观察,随访半年.结果:84例(90%)痊愈,面部畸形与眼球功能障碍完全恢复,眶周无明显瘢痕;9例(10%)明显改善.结论:ZMC骨折经眶周小切口入路治疗创伤小,疗效好,可同期进行眶底探查与眶底骨缺损重建,对复杂性骨折还需联合口内切口复位固定.

  • 标签: 颧骨复合体 颌面部骨折 开放复位 眶周切口
  • 简介:纤维桩是一种由环氧聚合物树脂和无序排列的长碳纤维组成的碳纤维加强树脂根管钉,为非金属成品桩,有较高的韧性抗弯强度,不易折断,弹性模量与牙本质相近,更有利于力的分散,可更好的保护牙体组织,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抗腐蚀性和美学性能.为了使临床医生顺利开展此项新技术,取得更好的修复效果,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失败率,其护理配合至关重要.现就纤维桩修复残根残冠中护理配合要点总结如下.

  • 标签: 纤维桩 修复 残根 残冠
  • 简介:颧骨复合体骨折(zygomaticcomplexfractures,ZCF)是颌面部常见的骨折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颧骨复合体骨折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类。随着"功能与外形双项标准"的提出,颧骨复合体骨折的开放治疗逐渐增多。本文介绍了颧骨复合体骨折治疗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颧骨复合体骨折的规范治疗做一简述。

  • 标签: 颧骨复合体骨折 骨折固定 复位
  •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螺旋CT原始数据建立包含牙列的颅面复合体三维几何模型的数字化方法,建立一个高精度的包含牙列的颅面复合体三维实体模型。方法:采用多排螺旋CT对恒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患者行常规头部平扫及三维数字影像重建,利用原始DICOM数据,自编程序,以及ANSYS和Solidworks软件,建立颅面复合体三维几何模型。结果:建立完整的颅面复合体三维实体几何模型,包含22块骨骼和28颗牙齿。探索出一条适用于活体的颅面复合体三维几何模型的建模方法。结论:应用螺旋CT薄层扫描,ANSYS和Solidworks软件,建立包含牙列的颅面复合体三维几何模型是一种准确、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颅面 复合体 计算机 模拟
  • 简介:目的模拟手术辅助腭扩展术,分析上颌骨复合体应力分布与位移趋势.方法在力学相似性较高的上颌骨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上,模拟第一磨牙处颊侧骨皮质切开辅助腭扩展术,计算各标志点的应力及位移,所得结果与常规腭扩展相比较.结果颊侧骨皮质切开术辅助腭扩展开展牙弓,可有效增加横向扩展的位移,尤其在尖牙和前磨牙区.同时鼻腔和腭盖下降,有助于降低通气阻力.结论颊侧骨皮质切开辅助腭扩展的方法效果确切.

  • 标签: 应力分布 模拟手术 上颌复合体 位移 骨皮质切开术 上颌骨复合体
  • 简介:颧骨复合体骨折(zygomaticcomplexfractures.ZCF)是一种常见的颌面部骨折。颧骨位于面部中1/3的外侧突出部位,与额骨、蝶骨、上颌骨和颞骨相邻,骨折时常伴有邻近颌面骨的损伤,形成以颧骨为中心的邻近多骨骨折。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占颌面部骨折的18%.40%。近年来佛山市中医院口腔医疗中心在ZCF治疗中采用颌面部小切口手术径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本文对此进行临床总结报道。

  • 标签: 颧骨复合体骨折 颌面部骨折 手术径路 小切口 应用 佛山市中医院
  • 简介:目的:研究有色氧化铝玻璃复合体的溶血性和短期全身毒性。方法: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由试验材料所引起的新鲜抗凝兔血细胞红细胞溶解和游离血红蛋白程度。经口途径给服试验材料混悬液,连续给服7d,进行食物利用率及体重相对增长率计算及病理学变化检测。结果:有色氧化铝玻璃复合体溶血率小于5%,不会引起急性溶血。各组大鼠每周食物利用率及体重相对增长率指标之间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未见实验组动物各重要脏器出现病理学变化。结论:有色氧化铝玻璃复合体在急性溶血方面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根据毒性评定标准判定为无短期全身毒性。

  • 标签: 氧化铝 牙科陶瓷 溶血性能 毒性试验
  • 简介:目的:研究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gingivalis,Pg)、福赛坦氏菌(Tannerellaforsythus,Tf)和齿垢密螺旋体(Treponemadenticola,Td)与逆行性牙髓炎的相关性。方法:采集逆行性牙髓炎患牙的牙髓组织(40例),应用SYBRGreen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定量监测患牙牙髓组织中Pg、Tf、Td三种微生物以及总的细菌量。结果:逆行性牙髓炎患牙牙髓组织中Pg、Tf和Td的检出率分别为22.5%、82.5%和47.5%,三种微生物之间具有协同致病效应,OR值及95%可信区间为2.83(1.26~6.38)。结论:红色复合体(Pg、Tf、Td)与逆行性牙髓炎牙髓组织的感染密切相关。

  • 标签: 逆行性牙髓炎 牙龈卟啉单胞菌 福赛坦氏菌 齿垢密螺旋体 红色复合体
  • 简介:目的:了解正常上颌复合体在不同状态相同载荷条件下,眶区的应力分布变化情况,进一步探讨其本身的生物力学行为特征。方法:在自主建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基础上,利用ANSYS软件分别模拟张口位和正中咬合时,上颌复合体的边界条件,计算并绘制出不同状态相同载荷时各种应力、位移的数据和图像。结果:正常上颌复合体在正中咬合和张口位两种状态下,双侧第一磨牙受垂直集中压力作用,其眶区各部位应力和位移值不仅均较小;而且当受到相同的载荷作用时,其相应部位应力大小及位移值是不相等的。正中咬合时应力值小于张口位,特别是在眶外侧壁区域,这种差异更为显著,且此部位在张口位的位移也大于正中咬合位。结论:正常上颌复合体当双侧第一磨牙受垂直压力时,在不同状态各相应部位的应力和位移大小是不等的。正中咬合状态下,两者均小于张口位。尤其是在眼眶外侧壁上,张口位的应力值显著大于正中咬合位,且张口位位移最大值在视神经孔附近。初步认为,在临床工作中,应避免在张口位给上颌第一磨牙施加过大的垂直压力。

  • 标签: 上颌骨复合体 生物力学 有限元法 应力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与明胶海绵(GelatinSponge,GS)复合体(NGF/GS)对兔胫骨洞形骨缺损愈合中的作用。方法:18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的双侧胫骨分别制备2个5×3mm2深达髓腔的骨缺损,间隔10mm。其中实验组骨缺损区植入NGF/GS复合体(含NGF10μg),对照组植入GS,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于术后2周、4周和8周各处死动物6只并获取标本,行标本大体、放射学及组织学观察,并进行骨计量学分析新生骨的面积百分比。结果:术后各组均未出现免疫反应。术后2、4周,各组新生骨密度低于正常骨,实验组与对照组和空白组相比,新生骨形成较快,骨缺损区密度较高,新生骨面积百分比明显增加。新生骨面积百分比:实验组2、4周(33.728±6.377)%、(55.854±6.842)%;对照组2、4周(22.139±4.346)%、(46.047±3.998)%;空白组2、4周(19.809±3.105)%、(39.250±6.151)%。术后8周,各组骨缺损基本愈合,骨密度接近。结论:神经生长因子与明胶海绵复合体能够促进兔胫骨洞形骨缺损的愈合,从而缩短骨损伤的愈合时间。

  • 标签: 神经生长因子 明胶海绵 骨缺损 骨愈合
  • 简介:目的:了解正常上颌复合体在不同状态条件下的应力分布变化情况,初步探讨其本身的生物力学行为特征.方法:在自主建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基础上,利用ANSYS软件分别模拟张口位和正中咬合时上颌复合体的边界条件,计算并绘制出不同状态相同载荷时各种应力、位移的数据和图像.结果:正常上颌复合体在正中咬合和张口位两种状态下,双侧第一磨牙受垂直集中压力作用,其各部位应力和位移值均较小.结论:上颌复合体具有使集中受力分散的作用,这使其富于支持力,能够承载较大的咬合力、正畸力、创伤力等.

  • 标签: 上颌骨 上颌复合体 生物力学 有限元法 应力
  •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螺旋CT原始数据建立包含骨缝的颅面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数字化方法,建立一个具有生物力学特性的包含骨缝的动态颅面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采用多排螺旋CT对恒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患者行常规头部平扫及三维数字影像重建,利用原始DICOM数据建立颅面复合体三维几何模型,在MSC.Metant前处理软件工具中划分网格。结果:建立了完整的颅面复合体三维体几何模型和包含骨缝的完整颅面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由630,379个单元和148,143个节点组成。探索出一条适用于活体的颅面骨合体三维有限元数字化建模方法。结论:应用螺旋CT薄层扫描、三维重建软件Mimics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工具MSC.Marc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包含骨缝的颅面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颅面复合体 计算机模拟 有限元分析
  • 简介:目的:比较种植体在上颌骨复合体前,中、后3个部位,在垂直和水平载荷下的应力分布,讨论种植体丰颌骨复合体中的生物力学行为。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法。结果:种植体在上颌骨复合体内,加载后,上颌骨复合体各部位应力均较小,较加载部位和种植体内应力小,上颌骨复合体前、中、后3个种植体比较,种植体和上颌骨复合体应力后牙大于尖牙大于前牙。结论:上颌骨复合体具有良好的使集中受力分散的作用。上颌骨复合体内种植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可行性。

  • 标签: 上颌骨 种植体 三维有限元法 应力分析 生物力学
  • 简介:目的:用改良USPHS系统评价2种粘结剂及相关因素对F2000复合体修复楔状缺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69例患者417颗楔状缺损患牙均用F2000复合体修复,其中A组207颗牙用全酸蚀粘结体系(SconchbondMulti-Purporse酸蚀剂,AdperSingleBond粘结剂),B组210颗牙用AdperPromptL-Pop自酸蚀粘结剂。修复后1w、1、6、12、24个月用改良USPHS系统评价其疗效,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初步探讨。结果:F2000复合体修复楔缺12、24个月后总成功率分别94.32%、87.33%。其中A组成功率分别为95.09%、88.36%,与B组(93.53%,86.36%)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按USPHS系统逐条分析,A组的边缘不密合和边缘着色发生率为1.06%、0.53%,低于B组(4.55%,3.53%),有统计学差异。其疗效还受咬合力、楔缺程度、刷牙方法等多种因素影响。结论:适当的充填材料和酸蚀粘结体系、调牙合、消除致病因素及必要的宣教,均是修复楔缺成功的重要因素。

  • 标签: F2000复合体 粘结剂 楔状缺损
  • 简介:成人患者口腔情况较儿童复杂,常常有牙体缺损、颜色异常以及牙齿缺失与错袷畸形并存的情况。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功能与美观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存在错验畸形的患者单纯修复治疗不能解决间隙不足,咬合紊乱等问题,可酉通过正畸治疗首先纠正牙齿位置异常,使之形成良好的咬合关系,再进行修复,恢复完整牙列,而成人正畸往往由于生长发育已停止,上下颌骨关系不理想,或不希望矫治时间过长等原因难以达到理想的矫治效果,而正畸医师与修复医师配合可以使一些复杂的成人错袷畸形通过较为简单快捷的方法得到理想的结果。

  • 标签: 修复治疗 成人正畸 病例报告 牙齿缺失 正畸医师 成人患者
  • 简介:当今患者追求年轻又迷人的微笑且要具有良好舒适的功能。一个功能受损患者的口腔修复重建常涉及多学科知识且在临床上面临重大挑战。在很大程度上,选择合适的患者和合理的跨学科治疗计划对可预见的成功修复具有主导作用,这其中包括患者的需求.主诉,经济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程度。本临床报道介绍应用跨学科途径所治疗的一例严重磨耗伴咬合垂直距离降低的病例。治疗计划包括冠延长术、根管治疗后桩核修复.以及由美学区烤瓷修复体和后牙区全金属修复体共同构成的垂直距离降低重度磨耗牙面修复的咬合重建。

  • 标签: 功能重建 学科结合 垂直距离降低 美观 牙列 修复重建
  • 简介:多年来,治疗前牙缺失的方法通常是义齿修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治疗技术的发展,正畸与修复结合治疗前牙缺失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优点在于,在正常牙弓形态及咬合关系基础上制作修复体效果会更好.有利于牙体牙周组织的健康,能增进口腔的功能和美观.近几年来,我们采用正畸与修复结合的方法,治疗28例前牙缺失的患者,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 标签: 前牙缺失 正畸 修复术
  • 简介:牙列缺损是口腔修复临床的常见和多发性缺损畸形[1].在牙列缺损的诸多修复方法中,活动义齿是牙列缺损最常见的方法,但常规可摘局部义齿,存在美观和发音上的不足,许多患者难以接受.弹性树脂卡环铸造部件结合式义齿,是应用弹性树脂材料制作前牙及双尖牙区卡环、基托,而连接杆、牙合支托、磨牙区卡环及小连接体等非弹性部位,采用铸造方法制作的可摘局部义齿.

  • 标签: 弹性树脂卡环铸造部件结合式义齿 临床应用 牙列缺损 弹性树脂材料 义齿学
  • 简介:目的:研究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树脂中纤维与树脂界面结合的情况.方法:将玻璃纤维分别按预处理和预浸润的不同分为六组,测试各组的挠曲强度、冲击强度,在扫瞄电镜和X射线电子能谱仪下,分析界面结合的好坏.结果:经过KH-550预处理和粉液比为1:1的混合物预浸润后,纤维与树脂结合最好.结论:采用合适的预处理和预浸润,有利于增加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树脂的机械性能.

  • 标签: 玻璃纤维 复合树脂 界面结合 扫描电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