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治疗方向,研究开放复位内固定术与关节镜下球囊复位术的临床差异,分析关节镜下球囊复位术的临床安全性。方法:本次对照研究实验自2019年1月开始执行,持续至2020年8月截止,共抽取病例数9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在我院完成手术治疗,以手术类型的差异加以分组,即接受传统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者均为对照组,接受镜下球囊复位术的患者均为观察组,两组例数相同(n=45),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其常规手术指标(手术平均时长、切口平均长度、术后引流量等)、平均住院时长、疼痛控制效果、相关并发症发生例数、生活质量评分、膝关节最大活动角度等指标之间的差异,从而判定不同手术疗法的应用价值与推广前景。结果: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对比,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观察组各项评分更具优势,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切口成功愈合率为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89%,P<0.05;观察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总计6.67%,大大低于对照组的37.78%,P<0.05;术后膝关节最大活动角度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HSS评分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较术前均有可见降低,相比之下,术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镜下球囊复位术应用于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相较于传统开放复位内固定术可有效降低术中损伤,缓解患者疼痛反应,促进关节功能恢复进度,降低相关并发症风险,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传统开放复位术后 关节镜 球囊复位 膝关节最大活动角度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切开复位内固定对波及关节之跟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跟骨重建铁板或克氏针对26例30侧跟骨骨折手术治疗。骨折分型采用Sanders分型法,30侧骨折中25侧获随访,随访时间6~25个月.结果按Maryland评分标准评价术后功能,本组25例骨折中,优9侧,良14侧,可2侧,优良率90.2%。结论对于后关节面有移位的跟骨骨折应考虑行切开复位内固定。

  • 标签: 跟骨 骨折内固定 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对比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者5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将58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开放复位内固定克氏针固定,实验组采取闭合复位内固定克氏针固定,对比闭合复位内固定和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效果。结果为两组患者实施Flynn肘关节功能评估,实验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无较大差异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有差异则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手术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从而可知闭合复位内固定克氏针固定的安全性更高,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实施闭合复位内固定克氏针治疗,与开放复位内固定克氏针治疗效果对比无差异,但是闭合复位内固定克氏针的手术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明显降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病率,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同时闭合复位内固定克氏针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创伤较小,有利于促进患者预后。

  • 标签: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闭合复位内固定克氏针 开放复位内固定克氏针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开放复位内固定术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并加强术中配合,提高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本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病人36例,并通过术前准备、健康教育等方式加强术中检查。[结果]经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后,本组36例病人的手术均取得成功,无一例病人出现并发症,术后成功率为100%。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胸腰椎骨折病人入院后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并加强术中配合,不仅能够缩短手术时间,还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开放复位内固定术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放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2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骨科2014年2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为例,开展为期1年的随访调查,2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均给予开放复位锁定钢板手术方式,将其列为观察组;同期选择26例接受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方式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将其列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探讨手术安全性及预后效果等方面的差异,继而分析开放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可行性。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与肱骨头坏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开放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方式应用于肱骨近端骨折治疗过程中固定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缩短愈合时间,维持骨折稳定性,快速达到解剖复位的目的,值得推广。

  • 标签: 开放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 肱骨近端骨折 钢板螺钉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切开复位固定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开放性胫骨Pilon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式的分析我院2014年01月~2016年01月我院收治的58例胫骨开放性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单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自29例。对照组患者单纯性的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而观察组则采用切开复位联合VSD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对比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10.5±0.8周骨折处愈合,对照组患者17.2±2.1周骨折愈合,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踝关节功能的恢复率为96.55%,对照组患者踝关节的功能恢复率为82.75%,两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3.4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12.75%,两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固定联合VSD治疗开放性胫骨Plion骨折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开放性胫骨骨折 切开复位 负压封闭引流(VSD)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通过骰骨克氏针结合开放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疗效。方法2008年4月~2011年5月,经皮通过骰骨克氏针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23例26足,男17例,女6例,年龄19~52岁,平均30.5岁,20例为单侧跟骨骨折,3例双侧跟骨骨折;高处坠落伤15例,车祸伤8例。疗效评定标准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结果23例患者术后获7~38个月(平均15.4个月)随访,患足功能优7侧(26.9%),良16侧(61.5%),可2侧(7.7%),差1侧(3.8%);优良率88.4%。结论经皮通过骰骨克氏针有利于稳定及维持骨折复位,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临床疗效确切。

  • 标签: 骨折固定术 跟骨 骨折 克氏针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急诊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用于治疗开放性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与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骨科开放性胫骨Pilon骨折患者10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急诊清创并采用切开复位内功定联合负压封闭引流覆盖创面进行治疗。对患者治疗时间、恢复时间以及踝关节功能指标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后恢复状况良好,未有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骨折恢复平均时间为(5.3±1.1)个月,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较好。结论临床应用急诊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负压封闭引流对治疗开放性胫骨Pilon骨折疗效确切。创口可在较短时间内愈合,可有效减少创口周围组织感染发生率。同时可避免治疗后期骨折部位不能愈合或功能恢复不良等并发症;骨折部位固定较牢固,有利于患者术后进行进一步功能康复训练。手术治疗时间短且恢复速度快,安全系数高,可在短期内恢复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急诊切开复位内固定 负压封闭引流 开放性胫骨Pilon骨折 临床疗效与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清创切开复位联合内外固定对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8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医院收治的82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2例,女性40例;年龄(34.8±16.1)岁,年龄范围20~62岁。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50),对照组患者接受早期清创有限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早期清创切开复位联合内外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愈合时间、术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白细胞计数(WBC)、治疗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98.35±15.14) min高于对照组(79.26±13.22) min,失血量(120.53±41.66) mL及愈合时间(16.84±5.07) 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10.59±56.60) mL、(19.48±5.46) 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85、7.76、2.20,P<0.05)。观察组术后ESR(18.91±2.70) mm/h、CRP(39.20±3.13) ng/L、WBC(7.04±1.12)×103/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7.36±3.28) mm/h、(45.63±4.06) ng/L、(11.06±1.51)×103/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17、7.63、12.95,P<0.05)。观察组优良率虽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00%(3/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25%(10/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清创切开复位联合内外固定是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有效方法,相较于有限内固定而言具有愈合时间短、失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且降低患者炎症反应。

  • 标签: 清创术 内固定器 骨折,开放性
  • 简介:摘要:多年以来,在我国口腔医学界一直都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不仅仅在我国国内,乃至国际范围内,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都是长期以来困扰着无数人民口腔健康的一个高发疾病。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之中,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无疑是一个十分普遍且高发的疾病表现。对此,笔者将在本篇文章中,针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问题,进行细致的剖析与解读,从而归纳出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改善意见和提高建议,推动我国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医疗水平的有效提升。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 颞下颌关节锚固术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在对越坊前,有一座金人台,台上四角,各立一尊铁铸武士形象,因为铁为五金之属,所以称之为金人台。西南隅的那尊铁人,铸于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不但保存完整,而且神态威武,英姿勃勃,气概不凡,铠明甲亮,闪闪泛光,颇为独特。据说,这尊宋铸铁人曾经擅自离开,跑到外面去寻找自由。一年夏天,气候特别炎热,身披铁甲的四尊铁人忍受不了这难熬的痛苦。在阳光的暴晒下常常怨天尤人,就在这时,西南隅的铁人开了口,它说:“这么热的天气,咱们在太阳底下暴晒,铁甲都把身体烫坏了。我看,咱们只留一个人站岗,其他人找个地方歇歇凉吧!”它的话,立即受到了左右两尊铁人的赞赏,但对面那个铁人却坚决反对,并且一再阻拦说:“圣母规定的戒言,我们是不能擅离职守的。”西南隅的铁人听后大为恼火,暴跳如雷,不满地说:“为什么几百年来,刮风下雨太阳晒都要我们站岗。什么清规戒律,我不管,我要到汾河对面的树丛去歇凉了。”说罢,扬长而去。这个铁人走到汾河边,只见汾水滔滔而流,怎么过河呢,铁人犯了愁。正在着急,忽见从上游不远沿岸驶下一条小船。铁人赶忙上前招呼,要求船家把他渡到对岸。船家沉吟一阵,方才慢腾腾地说:“渡你一人太少,可再稍候一时,再...

  • 标签: 复位神话 铁人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2例来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就诊的68患者,随机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人数各34例,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及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桡骨长度、尺偏角、掌倾角、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桡骨长度、尺偏角、掌倾角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较大,实验组患者钉道渗液、钉道感染以及固定松脱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间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使用切开复位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切开复位 闭合复位 临床效果
  • 简介:什么是身体失去平衡?网球运动中的稳定状态,指的是身体重心位于站位的正中间时的状态。重心偏离站位的正中间,比如被对手大范围调动、身体前倾等救球时的状态,即为身体失去平衡。

  • 标签: 身体重心 技术 稳定状态 网球运动 平衡 站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桡骨远端骨折的老年患者7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接受切开复位钢板固定)和对照组(接受闭合复位石膏固定)。对比(1)两组治疗前与治疗8周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2)两组治疗后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结果(1)两组治疗前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8周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比较有差异(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与闭合复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相比,切开复位具有腕关节功能恢复佳,活动范围大、桡骨长度恢复好的优点。

  • 标签: 切开复位 闭合复位 桡骨远端骨折 老年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开放加闭合复位重建钉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并股骨多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110例股骨粗隆下骨折并股骨多段骨折患者, 均给予开放加闭合复位重建钉治疗, 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全部患者均骨性愈合, 骨性愈合时间 3~ 7个月, 平均愈合时间( 4.7±1.5)个月。治疗后, 患者优 48例, 良 49例, 差 13例, 优良率 88.2%。结论 采用开放加闭合复位重建钉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并股骨多段骨折, 患者骨性愈合时间短, 疗效好, 可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开放加闭合复位重建钉;股骨粗隆下骨折并股骨多段骨折;骨科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open and closed redu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nail in the treatment of subtrochanteric fracture and multiple femoral fractures. Methods 110 patients with subtrochanteric fracture and multi segment fracture of femur were treated with open and closed redu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nail. Results all the patients were healed. The healing time was 3-7 months, and the average healing time was (4.7 ± 1.5) months. After treatment, 48 cases were excellent, 49 cases were good and 13 cases were poor.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was 88.2%. Conclusion the open and closed redu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nail for the treatment of subtrochanteric fracture and multi segment fracture of femur has short bone healing time and good curative effect, which can be widely applied in clinic.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清创一期骨折复位内固定对四肢开放性骨折的治疗价值。方法:便利选取云南省某三级综合医院急诊创伤外科就诊的70例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为内固定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骨折首次手术方式分为内固定组和外固定组。其中对外固定组行急诊清创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二期改内固定处理,内固定组采用急诊清创一期骨折复位内固定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处理,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内固定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外固定组,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在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急诊清创一期骨折复位内固定联合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相较外固定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诊治过程的舒适度及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复位内固定 四肢开放性骨折 负压封闭引流 治疗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 Epley手法复位和 Barbecue翻滚手法复位在 耳石症治疗中 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 耳石症患者 96 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 Epley手法复位,观察组采用 Barbecue翻滚手法复位, 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 48 名患者中,治疗效果显著的有 29 人,有效的有 17 人,总的治疗有效率为 95.74% ;对照组患者中,有 25 人经治疗后痊愈,有 19 人治疗效果显著,总的治疗有效率为 80.85 %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 > 0.05 ) 。结论 :手法复位是耳石症 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 Epley手法复位和 Barbecue翻滚手法复位作为两种常用的复位方式,它们的临床效果并无明显差异。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 标签: Epley手法复位 Barbecue翻滚手法复位 耳石症 治疗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