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慢病毒载体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种逆转录病毒载体,能稳定且高效地转染分裂细胞和非分裂细胞,已成功应用于临床,并逐渐应用于其他生物医学领域。本文从慢病毒载体的分子构造、遗传毒性、细胞工程应用及转基因动物模型应用方面就慢病毒载体的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慢病毒 慢病毒载体 遗传毒性 细胞工程 转基因动物
  • 简介:目的:构建和鉴定靶向E2F-1基因的RNA干扰慢病毒载体。方法:体外合成两对互补并编码靶向E2F-1基因的特异性短发夹RNA(shorthairpinRNA,shRNA)序列和一个阴性对照组的寡核苷酸,克隆到pLKO.1-PURO-U6(AgeI/EcoRI)质粒载体中,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所构建的重组载体是否正确,将以上质粒分别和包装质粒混合物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产生病毒颗粒。各组病毒载体转染Tca8113细胞后,运用Real-TimePCR和Western检测三组E2F-1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经酶切和测序证明,pLKO.1-PURO-U6-E2F-1shRNA序列正确;转染后,各组慢病毒载体中,第一组质粒感染后的Tca8113细胞中E2F-1基因的核酸电泳条带明显减弱,Western检测出E2F-1蛋白的表达降低。结论:靶向E2F-1基因的shRNA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并可特异性沉默E2F-1基因的表达,为研究E2F-1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了初步的实验基础。

  • 标签: E2F-1 RNA干扰 口腔鳞癌 慢病毒载体
  • 简介:目的:构建大鼠组蛋白去乙酰基转移酶(histonedeacetylase8,HDAC8)基因过表达的慢病毒载体,转染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BMSCs)后观察HDAC8的表达。方法:采用DNA重组技术将HDAC8基因插入到慢病毒表达载体质粒pGC-FU中,重组获得慢病毒载体pGC—FU—HDAC8。重组慢病毒载体经过测序鉴定后,转染293T细胞生产病毒液,用得到的病毒液转染大鼠BMSCs,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分析转染前后HDAC8表达情况。结果:测序结果证实HDAC8基因正确插入载体中,成功构建大鼠HDAC8基因过表达载体。大鼠BMSCs转染后HDAC8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上调。结论:针对大鼠HDAC8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并能有效增强BMSCs中HDAC8基因的表达。

  • 标签: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8 过表达 表观遗传修饰 骨髓基质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细胞分裂周期蛋白6(Cdc6)RNAi慢病毒载体的构建。方法设计5个靶向Cdc6的RNA干扰靶点序列(Target1、2、3、4、5),构建靶向Cdc6的RNA干扰载体和Cdc6过表达载体,共转染293T细胞进行外源筛靶,采用Westernblot检测Cdc6蛋白表达情况,判断不同靶点的干扰效果,选择两条最佳RNAi有效靶点序列,制备靶向Cdc6的慢病毒载体,并将其转染Tca8113细胞,通过Real-time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Cdc6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MTT法测定Tca8113细胞生长水平。结果成功构建Cdc6siRNA表达质粒及Cdc6过表达载体质粒,经外源筛靶实验显示,相对阴性对照组(NC),Target3和Target4靶点对Cdc6蛋白表达的敲减作用最显著,敲减率分别为69.15%和84.85%。在Tca8113细胞中,与NC组比较,靶向Cdc6慢病毒载体KD1和KD2组Cdc6mRNA表达的敲减率分别为50%和65%;Cdc6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下降65.87%和79.38%;Tca8113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5.84%和30.34%。结论成功构建两条靶向Cdc6RNAi慢病毒载体:Target3和Target4。

  • 标签: 细胞分裂周期蛋白6 RNA干扰 慢病毒载体
  • 简介:目的:构建含人重组牙骨质蛋白1(recombinationhumancementumprotein1,rhCEMPl)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在酿酒酵母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rhCEMPl基因,利用定向克隆技术将rhCEMPl基因插入到中间载体pTeasy中,再进一步转插入载体pWX530。重组的pWX530-rhCEMPl在大肠杆菌DH5a中扩增后,通过酶切电泳鉴定和DNA序列测定所构建的质粒。经鉴定正确的表达载体pWX530-rhCEMPl转入酵母感受态细胞中,酵母经氨基酸营养缺陷型筛选后培养表达。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分析蛋白表达情况,离子交换层析提纯蛋白。结果:构建的重组质粒成功转入酵母细胞,通过SDS—PAGE和ELISA检测rhCEMPl表达成功。结论:成功构建的含m—CEMPl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WX530-rhCEMPl,并能转入酵母细胞中成功表达。

  • 标签: 牙骨质蛋白1 真核表达载体 酵母
  • 简介:目的:构建大鼠特殊富含AT序列结合蛋白2(specialAT-richbindingprotein2,Satb2)基因过表达的慢病毒载体,转染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BMSCs)后观察Satb2的表达。方法:采用DNA重组技术将Satb2基因插入到含有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质粒GV208中,获得重组慢病毒载体GV208-Satb2。重组慢病毒载体经过测序鉴定后转染293T细胞生产病毒液,用得到的病毒液转染大鼠BMSCs,Westernblot分析转染前后Satb2表达情况。结果:测序结果证实Satb2基因正确插入载体中,成功构建大鼠Satb2基因过表达载体。Westernblot检测显示转染后Satb2蛋白表达显著上调。结论:针对大鼠Satb2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并能有效增强BMSCs中Satb2基因的表达。

  • 标签: 特殊富含AT序列结合蛋白2 过表达 骨髓基质细胞 骨骼系统发育
  • 简介:将永磁体应用于口腔正畸之中,国内外学者做了许多尝试;但对于磁力尤其是排斥力的测量则少有报道。作者针对这一有碍于应用的永磁体排斥力测定问题,设计出一种新型(MM—1型)磁力测定装置,并用其对临床中使用的规格化磁体进行了测定,经微机处理数据,得出了磁力与磁极间距离及场强与磁极间距离关系的曲线和回归方程,同时对不同磁体的特征曲线进行了比较,为临床应用永磁体提供了参考数据。

  • 标签: 永磁体 磁力 磁场强度 测量
  • 简介:目的探讨人釉原蛋白基因重组质粒PcDNA3.1-AMG的真核细胞转染表达产物是否具有促进牙周组织再生的作用。方法脂质体介导PcDNA3.1-AMG体外转染COS1细胞.ELISA法检测转染细胞内及其培养上清液中重组釉原蛋白的表达:建立犬牙周组织缺损模型.局部使用转染表达产物冻干粉.8周后通过组织学观察牙周组织再生的情况。结果PcDNA3.1-AMG转染的COS1细胞内重组釉原蛋白浓度为(0.253±0.075)μg/ml。培养液中浓度为(0.065±0.011)μg/ml;使用转染表达产物8周后.牙周缺损区牙骨质、牙槽骨均有显著再生,并且新生牙骨质为有胶原纤维穿通的无细胞牙骨质。结论重组质粒PcDNA3.1-AMG在体外转染哺乳动物细胞后能够表达重组人釉原蛋白.并且表达产物具有促进牙周组织再生的生物学活性。

  • 标签: 釉原蛋白 质粒 引导组织再生 牙周
  • 简介:目的观察重组腺病毒载体Ad5-hOPG-EGFP转染的Beagle犬牙周膜细胞(PDLCs)体内和体外的骨化能力.方法将体外构建的携带人骨保护素(humanosteoprotegerin,hOPG)基因的腺病毒载体Ad5-hOPG-EGFP转染Beagle犬PDLCs,通过体外VonKossa染色实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成骨指标的表达情况、酶联免疫检测RANKUL/OPG的值及裸鼠体内胶原膜成骨实验比较转染组和对照组的成骨能力.结果组织学和形态学结果显示,转染了重组腺病毒Ad5-hOPG-EGFP的Beagle犬PDLCs形成的矿化结节数目多且体积大、深染.转染组中犬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es,ALP)、骨钙素(osteocalcin,OC)、骨涎蛋白(bonesialoprotein,BSP)基因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空载体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转染组中犬RANKL/OPG的值下降趋势最为明显.裸鼠体内实验中转染组胶原膜也体现出较好的成骨能力.结论重组腺病毒介导的hOPG基因可以促进PDLCs成骨.

  • 标签: 牙周膜细胞 骨保护素 成骨能力
  • 简介:目的:克隆人肿瘤坏死因子配体超家族tumornecrosisfactorsuperfamily,TNFSF)成员4—1BBL基因,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4—1BBL基因在Tca8113中的表达。方法:从淋巴细胞中提取RNA,用RT—PCR方法将4—1BBL的编码序列cDNA扩增。然后将该基因的编码序列插入真核荧光蛋白载体pEGFP—C1质粒中,构建成最终的表达载体DEGFP—C1—4—1BBL。运用脂质体方法将pEGFP—C1—4—1BBL转染Tca8113细胞,转染24h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RT—PCR和免疫印迹检测4—1BBL在该细胞中的表达。经G418筛选后。用有限稀释法建立稳定高表达的带有4—1BBL基因的Tca8113细胞系。结果:从淋巴细胞中提取的RNA经RT—PCR扩增出目的基因4—1BBL,其全长大小为768bD。测序鉴定该序列与GenBank中的序列相同。转染pEGFP—C1—4—1BBL载体的靶细胞Tca8113中.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其表达绿色荧光蛋白,RT—PCR方法检测到目的基因4—1BBL的768bp大小的cDNA扩增产物。裂解的4—1BBL/rca8113基因转染细胞膜蛋白中相对分子质量约27.5Kd的特异性条带。结论:转染4—1BBL基因细胞株的建立.为该基因功能的后续研究和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TCA8113 4—1BBL 共刺激分子 质粒构建 基因转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人骨保护素(humanosteoprotegerin,hOPG)在犬牙周韧带细胞(periodontalligamentcells,PDLCs)中的表达情况,为后期的牙周组织再生实验制备高表达目的基因hOPG的种子细胞。方法:体外构建携带hOPG基因的腺病毒载体Ad5-hOPG—EGFP,并将其转染Beagle犬PDLCs,通过流式细胞术、实时定量RT.PCR、ELISA以及WesternBlot检测目的基因的转录和表达。结果:重组腺病毒Ad5一hOPG—EGFP成功转染犬PDLCs,转染72h后转染效率达到80%以上,转染的细胞发出较强的绿色荧光;基因和蛋白水平检测表明,hOPG在犬PDLCs中得到了有效表达。结论:重组腺病毒介导的hOPG基因可以在PDLCs中有效表达。

  • 标签: 骨保护素 腺病毒载体 牙周韧带细胞
  • 简介:尼克样1型(Nell-1)蛋白是一种新型外分泌型糖蛋白,具有良好的骨诱导性、软骨诱导性及抑制脂肪形成、抑制炎症反应等特性。本综述总结了Nell-1蛋白是通过何种分子信号级联反应发挥其功能,概括了其应用于组织工程和作为骨质疏松全身治疗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Nell-1蛋白在骨、软骨等肿瘤中的定位及其在牙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小结。

  • 标签: 尼克样l型蛋白 WNT/Β-CATENIN 骨质疏松:骨形态发生蛋白
  • 简介:目的研究新型复合材料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共聚物/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poly(3-bydroxybutyrate-co-3-bydroxyvalerate)/sol-gelbioactiveglass,PHBV/SGBG]的体内成骨效能。方法制备犬胫骨骨缺损模型,实验组在骨缺损区植入PHBV/SGBG材料,对照组不作处理,分别于术后2、4、8、12周取材,大体标本及组织学切片观察该材料的体内成骨效能。结果实验组骨再生过程中,软骨成骨明显,术后2周骨缺损区软骨样组织较丰富;术后12周时,植入材料PHBV/SGBG基本完全降解,骨缺损区充填新生的成熟骨组织。对照组的骨修复不全,骨痂中可见纤维组织形成。结论复合材料PHBV/SGBG具有很好的骨传导性和骨再生能力,有望成为新型的骨组织工程材料。

  • 标签: 生物活性玻璃 聚羟基丁酸/羟基戊酸共聚酯 复合材料 骨缺损 骨生成 动物实验
  • 简介:目的:探讨表面枝接长链烷基季铵盐的新型纳米抗菌无机填料在大鼠口腔内的抗菌防龋功能.方法:选取5周龄SD雄性大鼠20只,口腔内接种变形链球菌,同时辅以致龋饮食,建立大鼠口腔龋病模型;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实验组以自行合成的新型纳米抗菌无机填料刷洗牙齿而对照组则用以普通的纳米二氧化硅无机填料.4周后进行大鼠口腔变形链球菌菌落计数;随后处死大鼠,鼠齿按照Keyes龋齿计分标准进行计分,所有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大鼠口腔变形链球菌菌落计数少于二氧化硅处理组(P<0.05);Keyes计分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牙齿验面窝沟及平滑面龋损均低对照组(P<0.05).结论:大鼠动物实验表明,新型纳米抗菌无机填料具有明显的抗菌防龋功能.

  • 标签: 季铵盐 无机填料 大鼠 变形链球菌 Keyes计分
  • 简介:活动矫治器是一种常用正畸矫治器,只有固位良好,才能发挥作用。目前活动矫治器常用单臂环、箭头卡和邻间钩固位,这在临床应用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单臂环对于乳牙或者倒凹不足的牙齿固位效果欠佳;采用邻问钩或箭头卡虽然能够获得较好的固位效果,但这容易压迫牙龈乳头,造成患者不适。

  • 标签: 活动矫治器 固位装置 设计方法 固位效果 正畸矫治器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评估一种用于无牙颌患者种植即刻负载临时修复体制作的新型开窗式印模技术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在本回顾性研究中评估一种新型的开窗式印模技术.选择2006年3月到2009年10月之间接受治疗的患者。术前使用诊断义齿.并在该修复体上制作新型开窗式托盘.种植体植入后,使用该托盘同时进行印模和咬合记录,手术当天戴入由技工室制作的螺丝固位的丙烯酸树脂临时修复体.自种植术后到最终修复体戴八期间对该临时修复体进行评估。结果:本研究中21位患者(平均年龄645岁),总共植入125颗种植体.其中104颗种植体即刻负载.所有患者的临时修复体适合性良好,修复体最少由4颗种植体支持。一例患者在术后30d发生临时修复体第一磨牙位置的牙尖断裂.但是.修复体支架无大的断裂或修复体功能不良.术后随访无种植体失败。结论:该治疗方法由于在正中咬合下制取印模.而且能够重建出与诊断性修复体相同的咬合,故而能够制作出适合性良好的种植体即刻负载的丙烯酸树脂临时修复体。

  • 标签: 口腔种植 无牙颌 即刻负载 临时修复体
  • 简介:一个初期的拉伸试验用于评价三种新型技术(包括金属铣削、软金属铣削和快速成型技术)(n=6)制备钴铬合金的机械性能.铸造方法制备出3种不同金属材料作为对照组。所有组别的极限强度均高于500MPa.延展率均高于2%。软金属铣削组的延展率最大.而快速成型组的极限强度最高。

  • 标签: 机械性能 钴铬合金 制备 快速成型技术 金属材料 极限强度
  • 简介:目的比较新型多合一粘结系统和传统的全酸蚀系统在釉质和牙本质边缘的微渗漏情况。材料和方法取30颗牛牙,颊侧制备V类洞,洞深达到釉牙本质界,将其随机分成3组,每组10颗。第1组用Etch&Prime多合一系统粘结,第2组用PromptL—Pop多合一系统粘结,第3组用35%,的磷酸加Prime&Bond2.1系统粘结。将标本贮存在湿度为100%的环境中24小时,再浸泡于50%的硝酸银溶液中24小时,然后放入显影液中15分钟。将标本颊舌向纵行切开,观察微渗漏情况并按0~3分级标定。结果统计学分析显示,在釉质边缘的微渗漏情况第1组与第2组及第1组与第3组之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在第2组与第3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在牙本质边缘的微渗漏情况三组问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所采用的3种粘结系统中,PromptL—Pop多合一系统在釉质边缘具有最小的微渗漏,而在牙本质中三者间无明显差异。

  • 标签: 多合一粘结系统 釉质边缘 微渗漏 全酸蚀系统 牙本质边缘
  • 简介:橡皮障常在牙髓治疗和涉及酸蚀技术的牙科修复治疗时应用。过去因为使用技术上的困难而导致的不良后果,使很多牙医不愿意使用橡皮障,例如当紧绷的橡皮布张力过大牵拉橡皮障夹时会使夹和整个橡皮障松脱。固定在磨牙上的橡皮障夹尤易受影响。这种不受欢迎的张力源于牵拉橡皮布使之固定在传统支架上。作为新的选择,一种易于使用的橡皮障支架(安全T支架)被发明。这种新支架其摁扣设计与支架的相紧密配合的部件被稳固地按压到一起时引起了橡皮布的卡钉效应,通过这种方式橡皮布在没有牵拉的情况下与支架牢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牵拉橡皮障夹的力变小。橡皮障布张力的降低使隔湿过程变得容易,且允许使用标准橡皮障夹。更进一步的好处是,支架升高的边缘为橡皮障提供了一个屏障以阻止少量的液体漏出,这将使病人更加舒适。

  • 标签: 橡皮障架 牙髓治疗 酸蚀技术 T支架 制作方法
  • 简介:目的研究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聚乳酸/富血小板血浆复合物(nHAC/PLA/PRP)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的成骨作用。方法制备兔下颌骨10mm×8mm贯穿性缺损.按不添加材料A组、单纯材料(nHAC/PLA)B组、活性材料(nHAC/PLA/PRP)C组加入相应材料.术后2、4、8、12周处死动物,分别从大体、影像学、扫描电镜、组织学方面进行观察.计量新骨面积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影像学观察B、C组2、4、8、12周缺损区密度均高于A组。B、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电镜观察3个组边界区主要由纤维组织包绕.B组边界区可见少量新生骨散在分布.C组纤维组织更致密,可见少量新骨片状分布;组织学观察可见B、C组各时间点骨缺损区新骨形成均优于A组.C组新生骨及新生血管的量较B组多。随着时间延长,各组新骨均有增多.残留的材料减少.有大量骨样组织长人活性材料,骨成熟度增高,残留材料逐渐被活跃生长的骨组织包围并替代。以方差分析对组间新骨面积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第2、4周两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12周时A组与B、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由nHAC/PLA和富血小板血浆(PRP)构建的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传导及骨诱导活性.有望应用于临床修复骨缺损。

  • 标签: nHAC/PLA 富血小板血浆 复合物 颌骨缺损 骨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