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1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提出一种可摘式磁力矫治器设计,试用于替牙期功能AngleⅢ类错 的矫治,取得肯定疗效,该设计不同于普通舌簧 垫矫治器,不通过改变切牙唇舌倾斜度以矫治前牙反 ,而是利用磁力使下颌后退以改善颌间关系,上下颌矫治器的分体设计可增加矫治器戴用时间,较少影响口腔功能,克服了某些连体设计的功能矫治器的缺点。

  • 标签: 磁力矫治器 功能性Angle Ⅲ类错合
  • 简介:患者,男,19岁。因下颌前突,要求手术治疗。一、临床检查颜面部左右基本对称,面中线居中,侧貌为凹面型。双侧颞下颌关节未闻及弹响音,无压痛,开闭口运动无异常,运动对称。恒牙(牙),双侧磨牙为近中尖对尖关系,前牙反(牙),下颌牙列轻度拥挤,下切牙舌倾,17、27颊倾,46、36、37、26(牙)面均可见银汞充填体(图1)。无口腔不良习惯,否认家族史,有两年正畸治疗史。

  • 标签: 错(牙合)畸形 心理障碍患者 手术治疗 前牙反(牙合) 骨性 口腔不良习惯
  • 简介:儿童错[牙]畸形的早期矫治是指预防、诱导和阻断错[牙]畸形的发生、发展,达到儿童颅面[牙]功能与美观的协调与平衡。儿童错[牙]畸形早期矫治概念提倡的是早期和及时,并且贯穿于乳牙列期、混合牙列早期和晚期、恒牙列期等各个颅面[牙]的发育时期。儿童错[牙]畸形的早期矫治遵循早期和阶段的原则,通过预防错[牙]]的发生、辅助治疗与错[牙]畸形形成有关的口腔疾病及牙外伤、纠正口腔不良习惯、诱导牙萌出建[牙]、治疗牙发育不良造成的咬合紊乱、阻断能造成功能和健康损害的咬合障碍、矫正面颌发育不调的骨畸形,以达到颅面[牙]的美观及功能完美协调发展和儿童心理的健康发育。儿童错[牙]畸形的早期矫治应用活动矫治、功能矫治及固定矫治等技术,选择最佳的治疗时机矫正错[牙],以达到临床阻断和预防的最大治疗效果,并简化错[牙]的矫治,最终减轻患儿的治疗负担。儿童错[牙]畸形的早期矫治是儿童口腔医学和口腔正畸学的重要内容,是现代儿童口腔医学和口腔正畸学发展的潮流和方向。

  • 标签: 儿童错牙合畸形 早期矫治 颅面发育 牙萌出建牙合 儿童口腔医学 口腔正畸学
  • 简介:第三磨牙先天缺失和阻生是现代人肌肉、颌骨和牙齿不平衡退化的重要体现,出现在口腔各类错(牙)畸形中.第三磨牙的存在和缺失是否会影响错(牙)畸形的形成和矫治后的复发,正畸治疗是否会影响第三磨牙的萌出,临床上正畸医生如何对第三磨牙进行合理取舍,这些问题为正畸医生所关注.

  • 标签: 第三磨牙 错(牙合)畸形 正畸
  • 简介:Ⅲ类错(牙)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错(牙)畸形,在我国儿童与青少年中的发病率约12.81%.现临床上使用上颌前牵引矫治骨Ⅲ类错(牙),其效果明显,但对于上颌前牵引口内矫治器的选择、支抗的选择、腭中缝扩展的影响、矫治时机及矫治后的稳定性等颇有争议.现就上颌前牵引近几年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骨性Ⅲ类 错(牙合)畸形 上颌前方牵引 综述 SKELETAL CLASS
  • 简介:正颌外科在我国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1],这对于颅面部严重骨畸形的治疗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严重骨Ⅲ类错(牙)畸形就是一类常见牙颌面畸形,不仅影响患者的容貌、发音和咀嚼功能,甚至影响心理健康,有研究[2]表明此类人群常有敏感多疑、自卑、对人不信任等表现,所以进行治疗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由于骨畸形严重,单纯正畸治疗难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虽然也有采用非手术治疗严重骨Ⅲ类错(牙)的报告[3],但矫治难度大,对正畸医师技术要求高,难以推广,所以对于严重骨Ⅲ类错(牙)成年患者而言,采用正畸-正颌外科联合矫治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手段.

  • 标签: 骨性Ⅲ类错(牙合) 错(牙合)畸形 联合治疗 正畸治疗 正颌手术 外科联合矫治
  • 简介:成人严重骨Ⅲ类错(牙)是临床上骨错(牙)畸形最为常见的一种,不仅存在牙性问题,同时还伴有颌骨形态、位置的异常,严重影响患者面部美观、口颌功能及心理健康。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手段。本文从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适应证选择、手术时机、对软硬组织侧貌及稳定性的影响等方面做一综述。

  • 标签: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骨性Ⅲ类错(牙合) 稳定性
  • 简介:目前临床上对骨Ⅲ类错牙畸形提倡早期矫治,常用的方法有FR-Ⅲ型功能矫治器、改良式牙垫、上颌前方牵引等矫治方法。其中上颌前方牵引被认为是较为有效而简便的方法,对于上颌骨发育不足的患者可牵引上颌骨向前下方生长,同时引导下颌向下、向后旋转。本文旨在对上颌前方牵引矫治骨Ⅲ类错牙畸形的疗效及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骨性Ⅲ类错牙合 早期矫治 上颌前方牵引 疗效
  • 简介:目的:比较线性(牙)全口义齿与解剖式(牙)全口义齿满意度。方法:选择15例牙槽嵴吸收严重的无牙颌患者,为每例患者制作传统的解剖式(牙)和线性(牙)2副全口义齿,3个月后更换使用。每副义齿于戴用1个月、3个月时用满意度问卷调查患者。结果:2种(牙)型全口义齿使用3个月时,线性(牙)全口义齿的固位稳定和舒适程度满意度明显高于解剖式全口义齿(P〈0.01);线性(牙)全口义齿使用3个月比使用1个月在固位稳定、咀嚼功能和舒适程度方面有显著提高(P〈0.01)。观察期间,线性(牙)全口义齿初戴后因疼痛调改的次数明显少于解剖式(牙)全口义齿。结论:对牙槽嵴吸收严重的无牙颌患者,应用线性(牙)全口义齿可以提高其义齿的固位稳定和舒适程度。

  • 标签: 义齿 全口 线性(牙合) 解剖式(牙合) 满意度
  • 简介:前牙开(牙)、深覆(牙)通常是由于生长发育、不良习惯或功能因素等原因所导致的颜面部垂直向不调。它们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的颜面部美观、口腔功能及健康。因此,对前牙开(牙)、深覆(牙)患者进行有效的矫治理应受到正畸医师足够的重视。然而,正畸治疗的成功不仅体现在主动治疗结束时错(牙)畸形程度的改善,更体现在治疗效果的长期稳定,对前牙开(牙)、深覆(牙)治疗的长期稳定性一直是正畸医师关注的热点[1-6]。本文即对前牙开(牙)、深覆(牙)治疗后的稳定与复发做一综述。

  • 标签: 深覆(牙合) 主动治疗 前牙 复发 正畸医师 垂直向不调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骨安氏Ⅲ类错[牙]患者早期治疗的预后预测指标,为临床筛选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100例成人及青少年分成5组,正常[牙]成人组20例,正常[牙]青少年组20例,骨安氏Ⅲ类错[牙]成人组28例,早期骨安氏Ⅲ类错[牙]治疗组24例,早期骨安氏Ⅲ类错[牙]治疗失败组8例。在头颅侧位定位片上测量腭平面角、面角、AB平面角、APDI值、ODI值、KIX值。采用SAS6.12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人KIX的平均值在1.2以下。早期治疗组患者治疗前KIX值均值为1.51,治疗后KIX值均值减小为1.36。早期治疗失败的患者KIX值均值为1.81,治疗后为1.83。各组间比较均有高度显著差异,P〈0.001。结论: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KIX指标临界值为1.5,可作为早期治疗和延期治疗的初步筛选的指标之一。

  • 标签: 头影测量 APDI ODI
  • 简介:目的探讨传动直丝弓技术治疗骨Ⅲ类错(牙)畸形的特点.方法20例经传动直丝弓技术治疗的骨Ⅲ类错(牙)畸形患者,分析其治疗前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评价患者矫治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总结传动矫正技术的特点.结果与矫治前对比,矫治患者侧貌和咬合关系有明显改观.矫治后的Wits值由(-2.45±1.78)mm改善为(-1.13±0.92)mm,ANB角由(-1.25±1.63)°增大为(0.78±2.79)°,矫治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患者上、下唇突点到SnPg’平面的距离之差由(-3.38±1.48)mm变为(2.09±1.55)mm,面型角由(2.75±1.47)°变为(7.51±1.87)°,矫治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动直丝弓技术是治疗骨Ⅲ类错(牙)畸形的有效手段.

  • 标签: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 传动直丝弓矫治器
  • 简介:目的探讨拔除下颌第二磨牙结合曲唇弓(MEAW)技术矫治恒牙期骨Ⅲ类错[牙]的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8年2月黑龙江省口腔病防治院正畸科就诊的7例恒牙期骨Ⅲ类错[牙]非手术患者,男3例,女4例;年龄13~16岁,平均14.3岁。所有患者均采用拔除下颌第二磨牙结合MEAW技术进行矫治,对比分析矫治前后的头影测量数据。结果矫治后所有患者磨牙关系及尖牙关系均达到中性,前牙反[牙]解除,达到正常覆[牙]和覆盖关系,所有患者的软组织侧貌得到改善。下颌第一磨牙平均向远中移动3.1mm,下颌切牙平均舌向移动2.8mm,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与下齿槽座点构成的角(ANB角)平均增加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拔除下颌第二磨牙结合MEAW技术矫治,适用于下颌第三磨牙牙胚正常,下颌牙弓有拥挤需要拔牙且有开[牙]倾向的恒牙期骨Ⅲ类错[牙]非手术患者。

  • 标签: | 拔牙 多曲唇弓
  • 简介:目的:探讨颌骨前后向不调指数(APDI)与上、下颌骨矢状向的位置关系,以利于骨安氏Ⅲ类错[牙]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测试对象共100例,其中正常成人组20例,正常青少年组20例,骨安氏Ⅲ类错[牙]成人组28例,早期骨安氏Ⅲ类错[牙]治疗组24例,早期骨安氏Ⅲ类错[牙]治疗失败组8例。头颅侧位定位片测量指标为,腭平面角、面角、AB平面角及APDI值。采用SAS6.1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正常人群的APDI均值在85°以下,骨安氏Ⅲ类错[牙]APDI均值在90°以上,青少年的各项测量值相对成人小,需行正颌外科的患者,APDI均值超过100°。APDI值各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APDI均值超出正常标准值越多,上、下颌骨骨矢状向畸形就越严重。APDI值是评价骨安氏Ⅲ类上、下颌骨矢状向关系较为有效的指标。

  • 标签: 头影测量 前后向不调指数
  • 简介:目的研究正畸-正颌手术联合矫治骨开[牙]15年后的骨以及牙变化。方法本研究样本为10例成年骨开胎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正畸-正颌手术联合矫治。上颌采用了LeFortI型截骨术,下颌采用了双侧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SSO)。选择患者在正畸治疗前(T1)、治疗后(T2)以及正颌手术后平均15年(T3)的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结果双颌手术矫治骨开雅15年后,虽然骨骼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复发,但是前牙覆雅基本稳定。结论双颌手术和正畸联合治疗是矫治骨开骀行之有效的方法。

  • 标签: | 长期稳定性 正畸一正颌手术联合矫治
  • 简介:的诊断和临床治疗台湾中山大学牙医学系曾应魁开(OpenBite)对从事正畸的医师而言是较难的病例。因为开的成因较为复杂,有可能是牙齿问题、骨骼的问题、神经肌肉的问题,或是牙齿兼有骨骼的问题。或是骨骼兼有神经肌肉的问题,或是口腔习惯及呼吸道的问题。...

  • 标签: 临床治疗 手术治疗 开合 矫正治疗 神经肌肉 牙医学
  • 简介:目的探讨骨Ⅲ类患者面部不对称程度分别与下颌骨形态学代偿以及ANB角的相关.方法按照纳入标准选取28名2015-2016年度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就诊并拍摄大视野CBCT的骨Ⅲ类面部不对称患者,使用Dolphin3D软件进行面部不对称程度及下颌骨形态学代偿的相关测量,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面部不对称程度分别与下颌骨形态学代偿以及ANB角的相关.结果升支长度差与升支冠状角之差及髁突水平角之差均呈负相关.矢状角之差与颏部偏斜距离正相关.面部不对称程度与ANB角未发现相关关系.结论随着升支长度差增加,升支冠状角之差代偿程度减弱,髁突水平角之差代偿程度增强.升支矢状角之差可以作为评价面部不对称程度的指标.根据本研究的初步结果表明Ⅲ类畸形严重程度与面部不对称程度无相关.

  • 标签: 锥形束CT | 面部不对称
  • 简介:组织工程日新月异的进展为组织的修复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学者们将收获的细胞通过温度敏感型培养皿在体外进行孵育、增殖并构建细胞片,保持细胞表面蛋白、胞外基质及细胞间连接的完整,将该膜片以单层、双层或多层形式植入体内可以获得缺损组织的完全再生。该方法优于传统组织工程方法,有着广阔的研究和应用前景。本文就传统组织工程方法的局限性和细胞片组织工程的构建方法及相关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细胞片层 组织工程 再生
  • 简介:病史:患者,男,孪生兄弟,14岁。主诉,“地包天”要求矫治。身体健康。在9岁半时兄弟俩曾经因为“地包天”采用了活动矫治半年。其母及外祖父有前牙反[牙]。

  • 标签: 前牙反[牙合] 活动矫治 孪生兄弟 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