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患者男性,20岁,于2008年7月在我院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手术.术前查屈光度:右眼-4.75DS-0.75DC×16°→1.0;左眼-5.0DS-0.5DC×159°→1.0.角膜厚度:右眼575μm,左眼582μm.角膜曲率:右眼K140.5D,K239.4D,左眼K140.9D,K240.3D.手术使用博士伦Z217型准分子激光治疗仪,采用Hansatome角膜板层刀制作角膜瓣,角膜瓣厚度110μm,蒂位于角膜上方,患者手术一切顺利,无游离角膜瓣及其他瓣的并发症.

  • 标签: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角膜瓣厚度 Hansatome角膜板层刀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 术后 角膜厚度
  • 简介:目的:通过与非接触式眼压计(non-contacttonometer,NCT)的比较,评价Diaton眼压计(DT)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前后眼压测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LASIK术前及术后1mo,分别使用NCT和DT测量患者眼压,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mo时,NCT眼压测量值较术前下降(5.76±2.31)mmHg,DT眼压测量值则无显著差异(t=0.70,P=0.487);NCT与DT读数测量值差值与术中切削量呈正相关,与术后中央角膜厚度呈负相关。结论:Diaton测量眼压不受角膜厚度的影响,因此更适用于LASIK术后患者的眼压测量。

  • 标签: Diaton眼压计 非接触式眼压计 眼压测量 角膜磨镶术 眼压
  • 简介: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屈光性弱视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预测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2月~2005年4月经LASIK治疗的24例(39眼)屈光性弱视病历.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0.25~0.5,平均0.43±0.09.术后随访3~24月,平均12月.结果术后3月,裸眼视力达0.5~0.8及1.0眼分别为64.10%和2.58%,平均0.55±0.19;最佳矫正视力达0.5~0.8及1.0眼分别为61.54%和17.95%,平均0.65±0.22.残余球镜度≤±0.5D及>±0.5-≤±1.0D眼分别为38.46%和17.95%,平均-0.43±1.61D;残余柱镜度≤±0.5D和>±0.5~≤±1.0D眼分别为30.77%和41.03%,平均(-0.75D.0.69D).结论LASIK可有效矫正屈光性弱视的屈光度,有效提高视力,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预测性.

  • 标签: 弱视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 简介:AIM:ToinvestigatetheregulationofEaf2proteininmouselenscellsapoptosisinducedbyultraviolet(UV)radiation.METHODS:AneyeofEaf2geneknockoutmiceornormalcontrolmicewasexposedtoUVradiation,andtheotheronewasnon-exposed.AlloflenseswereanalyzedbyTUNELandcaspase3activityassaystodeterminethedifferenceoftheapoptosisinducedbyUVradiation.Inaddition,exposedandnon-exposedlenseswereanalyzedbyquantifiedp53expressionandreal-time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ofBax,Bid,Apaf-1,PumaandNoxa,tocompareEaf2geneknockoutmiceandnormalcontrolmice.RESULTS:UVradiationcausedapoptosisoflenscellsinnormalcontrolmiceandEaf2knockoutmice.Activityofcaspase3wassignificantlyhigherinnormalcontrolmicethanEaf2knockoutmice.Expressionofp53proteinwassignificantlyhigherinlensesexposedtoUVradiationthannonexposedlenses,butwassimilarbetweenEaf2geneknockoutmiceandnormalcontrolmiceinthesameUVcondition.AfterexposingtoUVradiation,theanalysisofreal-timeRT-PCRdemonstratedthatmRNAlevelsofPumaandNoxaweresignificantlyhigherinlensesofnormalcontrolmicethanEaf2geneknockoutmice,andthatmRNAlevelsofBax,BidandApaf-1werenotsignificantlydifferentbetweengeneknockoutmiceandnormalcontrolmice.CONCLUSION:Eaf2increaseslenscellsapoptosisinducedbyultravioletradiation.AndEaf2up-regulatesexpressionofthePumaandtheNoxatoactonlenscellsapoptosisafterUVradiation.

  • 标签: Eaf2 p53 APOPTOSIS NOXA PUMA ULTRAVIOLET
  • 简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是治疗近视的一种方法,因其术后有较好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并发症少,被认为是目前最有发展前途的角膜屈光手术,但是LASIK手术后出现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屡有报道。因此在行LASIK术前应详细检查周边视网膜,及时处理有潜在危险的眼底并发症,从而预防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产生。我院眼科对LASIK术前所有患者常规三面镜检查眼底,对眼底检查结果做详细记录,对所有视网膜裂孔及严重变性区均予及时处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眼底三面镜 检查结果 准分子 术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 作者: 陈永丽
  • 学科: 医药卫生 > 眼科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16期
  • 机构:内江市市中区人民医院,四川内江641000
  • 简介:青少年屈不正是一种常见的视觉问题,近年来愈演愈烈。该现象主要由于现代化生活方式的变化,包括高度使用电子设备和缺乏户外活动。屈不正对青少年的视力和学习成绩产生负面影响,而且会加剧视力下降和其他眼部疾病的风险。下面就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屈不正,该如何预防和治疗。

  • 标签: 青少年;屈光不正
  • 简介:在许多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许多人因为屈不正服务的不足,缺少一副矫正眼镜而正处于肓或视力损害状态。视觉2020:“享有看见的权利”行动中确定了屈不正和低视力康复的优先次序,为制定满足屈不正服务项目需求的发展规划提供了动力。

  • 标签: 教育 专业 屈光不正 发展中国家 视力检查 需求评估
  • 简介:本科对636例12~18岁视疲劳患者行散瞳验光检影检查,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我科2002--2006年收治的视疲劳患者636例(1272眼),其中男性263例,女性373例;年龄12~18岁,均为青春期儿童。所有患者均已出现视疲劳症状,但使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视力检查均为正常水平(5.0以上),故未曾诊治。排除全身性可引起视疲劳的疾病,已排除干眼症、白内障、青光眼及其他器质性眼病,无显性斜视,

  • 标签: 屈光状态分析 视力正常眼 青少年 标准对数视力表 视力检查 视疲劳
  • 简介: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后早期眩光对暗视下对比敏感度的影响。方法采用MesotestⅡb对比敏感度仪,检测72例行LASIK患者术后3个月的对比敏感度,并比较有和无眩光两种情况对暗视下对比敏感度的影响。结果无眩光时,未通过各测试等级的患者数较术前增加,但仅第4级(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眩光时,各测试等级未通过患者数较术前明显增加,第6级(1:5)、第7级(1:2.7)、第8级(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暗视下有眩光时,对比度降低2个等级以上的患者数明显多于无眩光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ASIK术后早期有眩光时暗视下对比敏感度明显降低。

  • 标签: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对比敏感度 眩光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类型与其屈状态关系.方法对102例(204眼)老年性白内障以裂隙灯检查散瞳后晶状体混浊状况,应用自动验光仪对小瞳孔及散瞳眼行电脑验光,并对矫正前后视力及屈状态进行比较.结果老年性白内障类型与屈不正种类有着显著的关系(P<0.001),皮质性和混合性多为远视及远视散光,核性以近视及近视散光为主,初中期白内障矫正视力有明显提高.结论老年性白内障其晶状体混浊引起的屈状态改变是导致初中期自内障患者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早期患者矫正视力可明显提高.

  • 标签: 老年性白内障 屈光状态 临床分析 晶状体混浊 矫正视力 裂隙灯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中老年屈异常性视疲劳与干眼症的联系,以及戴镜屈矫正对干眼症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按照统一标准,门诊随机调查视疲劳的患者,分析其中屈不正性视疲劳的患病率。在视疲劳的患者中调查干眼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屈不正性视疲劳与干眼症的联系。再把干眼症合并屈异常性视疲劳患者随机分为戴镜治疗、药物治疗和对照组,治疗3mo,观察干眼症的治疗效果。结果:40岁以上视疲劳的患者中因屈不正而引起的占42.0%。屈不正性视疲劳与干眼症存在显著联系(P〈0.05)。随访3mo,戴镜治疗组干眼症状好转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中老年屈异常性视疲劳与干眼症存在紧密联系,戴镜矫正治疗屈异常性视疲劳可以明显改善干眼症状。

  • 标签: 干眼症 屈光不正 视疲劳
  • 简介:参差是常见的屈不正类型之一,国内外学者研究较多。但是,对于生理性屈参差就鲜有人研究。生理性屈参差会引起一眼或双眼的反应性调节;双眼的反复的反应性调节会导致反应性调节拮抗。反应性调节拮抗导致睫状肌和眼外肌的紧张甚至痉挛。生理性屈参差是近视形成的很重要的因素。

  • 标签: 屈光参差 生理性屈光参差 近视
  • 简介: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屈状态特点及术前前房深度(anteriorchamberdepth,ACD)与术后屈状态的关系分析。方法:将96例96眼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超声乳化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lens,IOL)植入术治疗,小切口组患者采用小切口囊外摘除联合IOL植入术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前房深度变化情况及术后屈状态和屈完全矫正值,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超声乳化组患者术后ACD增厚0.74mm,小切口组患者术后ACD增厚0.78mm,术后两组患者AC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术和小切口囊外摘除联合IOL植入术后,两组患者ACD均明显加深(P〈0.05),且两组患者术后矫正视力均明显优于裸眼视力(P〈0.05)。两组患者术后屈光度主要为0-+1.0D(41.67%和54.16%)和+1.25-+2.0D(43.75%和33.33%)(P〉0.05)。结论:白内障IOL植入术后患者ACD明显加深,临床需充分考虑ACD的变化情况,提高IOL屈光度数计算准确性。

  • 标签: 白内障 前房深度 屈光状态
  •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散光性屈不正与注视距离之间的关系,探讨非老视患者近距离屈矫正的必要性,并寻求可行的矫正方法。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序贯选取近视性散光受试者166例(右眼),检查各受试者注视不同距离(视远眼前5m、眼前40cm、眼前20cm)的散光性屈不正度、配戴静态屈矫正眼镜时的近视力(distancecorrectednearvisionacuity,DCNVA)及散光修正后的近视力(accommodativeastigmatismcorrectednearvisionacuity,ACNVA)。视近状态下的散光在视远单眼全矫基础上采用交叉柱镜进行修正,受检眼水平向前注视近视力表中其最佳视力的视标。对三个注视距离下(视远5m、视近40cm、视近20cm)两两之间的散光度及轴位的差异、DCNVA与ACNVA的差异分别采用两两配对检验,若数据服从正态分布采用配对t检验,否则采用配对符号秩和检验。结果:三个不同注视距离,两两间散光度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视近40cm与视远5m:Z=-5.316,P<0.0167;视近20cm与视远5m:Z=-5.672,P<0.0167;视近20cm与视近40cm:Z=-2.463,P<0.0167),且视近20cm散光度(0.83DC±0.52D)>视近40cm散光度(0.78DC±0.43D)>视远5m散光度(0.63DC±0.47D);三个不同注视距离,两两间散光轴位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DCNVA与ACNVA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散光修正后视力呈提高的趋势(Z=-5.741,P<0.01;Z=-6.848,P<0.01)。结论:随注视距离移近,散光度呈增大的趋势且散光轴位朝着顺规散光的方向发展,然而这种改变对于个体来讲是随机的、个性化的,在散光改变量最大的距离处发生视疲劳的可能性较大,在该距离下进行屈矫正可能是治疗该类视疲劳患者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调节 近视性散光 近距离工作 视疲劳
  • 简介:近视性屈参差是指两眼屈光度的程度或性质有一定差别,主要由于双眼眼轴长度发育不平衡造成,与角膜屈力无关.近视程度较高的那只眼多为主视眼.立体视是人特有的一项高级视功能,由立体视锐度、交叉视差和非交叉视差三部分组成.又有远近立体视觉之分且远近立体视差信息处理不完全相同.屈参差引起的视网膜像模糊和不等像视是影响立体视的主要原因.准分子激光角膜手术改变角膜曲率半径,消除视网膜物象差,术后立体视改善优于框架眼镜和角膜接触镜.

  • 标签: 近视 屈光参差 治疗 立体视觉
  • 简介:目的比较近视性弱视儿童与同龄矫正视力正常的儿童屈状态变化的差别。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5年12月诊为近视性屈不正的儿童96例(174眼),按初诊时屈状态分为低、中、高度近视。分别比较近视性弱视眼组与同期矫正视力正常的非弱视近视眼组年均屈光度改变情况。结果非弱视组和弱视组近视屈光度每年加深(-0.67±0.74)D和(-1.09±1.3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为低度、中度和高度近视的弱视眼近视屈光度年均加深(-0.97±0.88)D,(-1.48±1.29)D和(-1.89±1.06)D,低度、中度和高度近视的非弱视眼分别为(-0.57±0.61)D,(-0.68±0.49)D和(-0.78±0.29)D;低、中、高度近视性弱视儿童的近视屈光度年均加深幅度均显著高于非弱视眼(P〈0.05)。结论近视性弱视儿童与单纯近视儿童一样,近视屈光度随年龄增长逐年增加,近视程度愈高,增加的幅度愈大。且初诊为不同程度近视性弱视眼的近视屈光度逐年加深幅度均大于非弱视眼。

  • 标签: 屈光不正 近视 弱视 儿童
  • 简介:目的了解屈检查在学龄前儿童弱视普查中的临床用途.方法应用日本尼康手提全自动检影仪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小瞳孔验光,发现屈光有异常的儿童,再进一步进行散瞳检影验光.结果学龄前儿童屈异常主要以远视散光和混合散光为主,近视与近视散光较少.学龄前儿童屈异常的发病率是7.87%,弱视发病率为4.04%,接近全国其他同类报告(3.83%).结论儿童弱视屈普查优于视力普查,准确性高、效率高.

  • 标签: 学龄前儿童 屈光异常 弱视 散光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了解河北省磁县地区7~18岁青少年屈状态的特征,为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河北省磁县部分学区37700名学生进行视力、电脑验光、插片、眼前节及眼底检查。结果:河北省磁县地区7~18岁青少年各学龄段视力低常率有显著差异;屈不正率有显著差异;远视、近视患病比例有显著差异。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屈状态在不断变化。青少年远视患者逐渐减少,近视患者逐渐增多。需追踪观察以保护视力及屈状态的变化,做出正确处理。

  • 标签: 青少年 屈光状态 近视 发病率
  • 简介:目的:利用频域三维相干光学断层扫描(threedimensionalfrequencydomaincoherentopticaltomography,3D-OCT)评估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etinalnervefibrelayerthickness,RNFLT)的影响。方法:对83例83右眼接受LASIK治疗的受试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d;1wk;1,3mo行3D-OCT检查,测量视乳头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及12个钟点位RNFLT,利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配对t检验对术前及术后的数据统计学处理。结果: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视乳头下方、颞侧、5:00~11:00位RNFLT均值无显著差异(P〉0.05),而视乳头上方、鼻侧、1:00~4:00位、12:00位RNFLT有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对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视乳头上方、鼻侧、1:00~4:00位、12:00位RNFLT分别行配对t检验得出,术后1d时视乳头上方、鼻侧及1:00~4:00位、12:00位RNFLT较术前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1,3mo时以上各方位RNFLT较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表明RNFLT变薄与屈光度及激光时间成正相关。结论:LASIK术后早期上方及鼻侧RNFLT变薄,但术后1wk恢复至正常水平,LASIK手术对RNFLT无长远影响。

  • 标签: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厚度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