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视网膜脱离是由于存在视网膜裂孔,以及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拉,导致液化的玻璃体进入视网膜下,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与神经上皮层的分离。目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视网膜激光光凝封闭裂孔,巩膜扣带术,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玻璃体腔硅油或惰性气体填充术,药物治疗等。本文对其近年来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激光 巩膜扣带术 玻璃体切割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的文献,对视网膜脱离视网膜下液的来源、细胞成分、细胞生长因子及与增殖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之间的关系做了详尽的综述,为增殖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提供了建设的意见。

  • 标签: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下液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RRD)的疗效和安全。方法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汕头国际眼科中心行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手术的RRD患者27例27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0例,女性17例;年龄(36.0±11.8)岁。包括复发性视网膜脱离4只眼。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依据经单次玻璃体内注气后视网膜是否成功复位将患者分为单次手术组、二次手术组。患眼均行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手术,玻璃体腔注射0.3~0.5 ml C3F8,手术后次日行视网膜激光光凝封闭裂孔。手术后随访时间(15.0±6.0)个月。观察单次手术视网膜复位、BCVA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Mann-Whiteney检验或精确概率检验比较单次手术组、二次手术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视网膜脱离范围、视网膜裂孔数量以及手术前后的BCVA差异。结果末次随访时,27只眼中,单次手术视网膜复位20只眼(74.1%,20/27);二次手术视网膜复位7只眼(25.9%,7/27)。7只眼中,手术后裂孔未闭合、裂孔重新开放视网膜脱离复发、新发裂孔视网膜脱离复发分别为1、4、2只眼;再次行巩膜扣带手术或玻璃体切割手术后视网膜均复位。BCVA稳定、提高分别为14、13只眼。与单次手术组比较,二次手术组患眼视网膜脱离范围更广、手术前BCVA更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842、-2.233,P<0.05)。出现一过眼压升高5只眼;无感染眼内炎、眼内出血、晶状体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手术治疗RRD安全、有效。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穿孔 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手术 一次手术成功率
  • 简介:视网膜脱落(RRD)是指视网膜裂孔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之间分离的一种疾病,如不及时治疗,最终会导致眼球萎缩和失明。患者有固定眼前黑影。视野缺损,视力下降等表现。治疗RRD的主要方法是手术。做好RRD患者的围手术护理,是保证手术的顺利开展。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管理与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住院的视网膜脱离78例患者,分为两组,护理干预组应用循证护理理论,针对研究对象的具体情况,提出循证问题,寻求最佳护理行为并实施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结果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疼痛分值明显下降,护理满意度明显升高,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循证护理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的疼痛等不适症状,增加病人的舒适感,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循证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治疗近视视网膜脱落的方法以及临床疗效,总结经验,为今后临床医学提供资料,便于指导今后工作。方法收集近些年入院治疗RRD的患者200例做为研究样本,采取回顾分析的方法,总结分析患者资料,统计患者在手术中的临床情况、手术解剖复位情况以及裂孔大小,在总结手术临床方式的同时观察患者恢复情况,分析临床治疗中裂孔大小和视网膜脱离时间的不同对于恢复视力的影响,从而判断手术成功率。结果200例手术治疗患者中,解剖复位通过一次手术的共计173例,占总患者数的86.5%;经过一次、二次包括三次手术从而复位的总成功率为94.5%。在治疗研究中发现,视网膜的复位情况会受到近视程度以及年龄因素的影响,即在研究治疗中,近视程度越高的RRD患者复位情况越不理想,年龄越大的患者在治疗近视RRD时复位率低于年龄小的患者。结论临床上针对近视视网膜脱落的治疗手段中,手术治疗是最佳的方式,在手术治疗过程中,临床效果因患者而异。年龄较大的患者在进行视网膜脱落复位手术时成功率较低,近视程度较为严重的患者复位成功率低且视力恢复情况差。在临床治疗中,应重视手术过程以及患者手术过后的视功能恢复。

  • 标签: 近视性 孔源性 视网膜脱离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合并脉络膜脱离的裂孔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合并脉络膜脱离的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64例64眼,26例行巩膜扣带术,38例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术中均不行巩膜外冷凝,观察眼部表现及手术复位率等情况,分析合并脉络膜脱离的裂孔视网膜脱离临床特点。结果:本组病例〉-6.00D高度近视占总病例数的41%。64例合并脉络膜脱离视网膜脱离均有葡萄膜炎反应,眼压2.00~8.00mmHg;26例行巩膜扣带术,19例视网膜复位,复位率73%,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38例,32例视网膜复位,一次手术复位率84%。结论:合并脉络膜脱离视网膜脱离高度近视眼、人工晶状体眼及无晶状体眼多发,视网膜光凝替代术中巩膜外冷凝可能提高视网膜复位率及减少术后复发率。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脉络膜脱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巩膜扣带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在我院治疗的视网膜脱离 50例患者,每位患者均为单眼发病,观察患者视网膜复位情况、视力改善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50例患者中有 46例患者经过 1次手术完成视网膜复位; 50例患者中 45例患者术后视力得到明显改善,占 90%;有 5例患者未得到视力改善,占 10%。 50例患者术后出现眼压升高患者有 6例,占 12%;采用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治疗,患者眼压均降至正常水平;患者术后出现 7例玻璃体浑浊,占 14%;患者均为轻度,未经处理患者逐步得到好转。结论:采用巩膜扣带术治疗视网膜脱离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视力,并发数少,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巩膜扣带术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牵引的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聊城爱尔眼科医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的30例(30眼)PDR合并牵引的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标准的三通道微创玻璃体切除术,在高清的全视网膜镜及氙光照明系统下,完全切除玻璃体及其积血后以黏弹剂辅助单手剥膜或吊灯下双手剥膜等技术将PDR膜分割分层剥除,切开或切除僵硬及挛缩的视网膜,对严重的前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行周边视网膜的360°切开或切除及广泛视网膜光凝;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视力及眼底情况。结果患者的纤维血管膜均采用了经典的分割及分层处理,14眼行部分视网膜切开或切除;2眼行周边视网膜的360°切开或切除;均填充了硅油。术后24眼(80.00%)视力改善。结论玻璃体切除术中应用黏弹剂辅助单手剥膜或吊顶灯双手剥膜技术治疗合并PDR牵引的视网膜脱离效果良好。

  • 标签: 脱离,视网膜,孔源性,牵引性,视网膜病变,增生性 玻璃体切除术 剥膜,视网膜 切开,视网膜 切除,视网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对视网膜脱离的安全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6例26眼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措施。结果术后视网膜复位17眼,部分复位5眼,未复位4眼,总有效率84.6%,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视网膜脱离尽早明确诊断并及时行玻璃体切割手术能够取得较好疗效。

  • 标签: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割术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25 G光纤内照明及角膜接触镜辅助下巩膜扣带术治疗单纯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视网膜脱离52例(52只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在25 G光纤内照明及角膜接触镜辅助下行改良巩膜扣带术。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一次手术视网膜复位49例(94.23%);未复位的3例中,1例再次行巩膜扣带术;2例行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术后6个月,视力优于术前(t=8.476,P=0.000)。术后平均眼压为(13.35±2.24) mmHg(1 mmHg=0.133 kPa),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62,P=0.084)。随访期间未发生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玻璃体嵌顿、眼内炎、白内障进展或角膜水肿等并发症。结论改良式巩膜扣带术治疗单纯视网膜脱离操作简便,优势明显,且并发症少。

  • 标签: 视网膜脱离,单纯性 巩膜扣带术 接触镜,角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视网膜脱离是临床上常见的导致视力障碍的一种疾病。我们采用显微玻璃体视网膜手术micro—vitreoretinalsurgery.MVRS)或联合硅油、气体填充、巩膜扣带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我院从1998年1月至2002年9月收住的52例患者总结分析如下。

  • 标签: 治疗 显微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手术 临床分析 常见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复杂视网膜脱离患者治疗过程中巩膜扣带手术及玻璃体切割治疗的应用价值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复杂视网膜脱离患者,本次实验在2019年8月初开始实施,正式结束时间为2021年2月,实验对象共计70例。随机编号结果的奇偶性为本次实验的分组依据,对照组患者编号为1、3、5...,对照组患者编号为2、4、6...。对照组患者实施巩膜扣带手术,实验组患者实施玻璃体切割治疗,对两组患者即时恢复情况、最终恢复情况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对本次实验进行系统的分析,77.14%及45.71%分别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即时恢复概率,组间数据相比后者较低,差异较为凸显,(p<0.05);对本次实验进行全面的分析,91.43%及71.43%分别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最终恢复概率,组间数据相比后者较低,差异较为凸显,(p<0.05)。结论:在复杂视网膜脱离患者治疗过程中玻璃体切割治疗的效果优于巩膜扣带手术,其在提高患者即时恢复概率及最终恢复概率方面作用较为突出。

  • 标签: 复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巩膜扣带手术 玻璃体切割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5+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视网膜脱离症患者归类到本研究范畴,以治疗方式分组为试验组、对比组各30例,采取治疗方案分别为25+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23G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日、术后7日、术后90日4个阶段眼压变化情况;统计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概率。结果两组各阶段眼压变化相差不远,术后3日、术后7日两组眼压均较术前升高,术后90日后,两组眼压均与术前相近,P>0.05;试验组术中并发症概率为6.67%,而对比组为26.67%,试验组显著优于对比组;试验组术后并发出现几率更低(13.33%<43.33)两相比较,试验组更优,P<0.05。结论25+与23G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对患者眼压影响相近,25+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并发症率更低,安全更高。

  • 标签: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25+ 25+
  • 作者: 罗婧婷 魏文斌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2年第04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眼内肿瘤诊治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 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医学人工智能研究与验证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730
  • 简介:摘要视网膜脱离(RRD)是视网膜脱离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是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视网膜色素上皮的分离。手术治疗的关键是发现和封闭所有的视网膜裂孔,主要的手术方式包括巩膜扣带手术(SB)、玻璃体切割手术(PPV)以及两者联合。不同手术方式有其各自的优越和局限性。SB在某些类型的RRD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单独使用有很高的解剖复位率和很好的视功能预后,联合PPV也是治疗较复杂RRD的重要辅助手段。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高速发展促成了RRD手术从眼外到眼内转变的趋势。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患者需要个性化设计RRD手术方式,并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巩膜扣带术 玻璃体切除术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