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前节OCT与A超测量中央前房深度的差异,以评价前节OCT在眼前节参数测量中的准确性。方法:对白内障患者25例(26眼)使用前节OCT通过眼球瞳孔中心分别进行45度、90度、135度、180度方向扫描前房深度,每个方向连续测量3次,并且不对眼球施加任何外力。再用A超通过瞳孔中央连续测量前房深度5次。结果:前节OCT测量中央前房深度与A超测量结果两者有显著性差异;两者测量的稳定性相差明显,其中,前节OCT标准差(s)平均值0.02619mm;A超的标准差(s)平均值0.20773mm。结论:前节OCT测量中央前房深度与A超测量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前节OCT测量结果波动度、重复性优于A超。

  • 标签: 前节OCT A超 前房深度
  • 简介: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屈光状态特点及术前前房深度(anteriorchamberdepth,ACD)与术后屈光状态的关系分析。方法:将96例96眼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超声乳化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lens,IOL)植入术治疗,小切口组患者采用小切口囊外摘除联合IOL植入术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前房深度变化情况及术后屈光状态和屈光完全矫正值,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超声乳化组患者术后ACD增厚0.74mm,小切口组患者术后ACD增厚0.78mm,术后两组患者AC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术和小切口囊外摘除联合IOL植入术后,两组患者ACD均明显加深(P〈0.05),且两组患者术后矫正视力均明显优于裸眼视力(P〈0.05)。两组患者术后屈光度主要为0-+1.0D(41.67%和54.16%)和+1.25-+2.0D(43.75%和33.33%)(P〉0.05)。结论:白内障IOL植入术后患者ACD明显加深,临床需充分考虑ACD的变化情况,提高IOL屈光度数计算准确性。

  • 标签: 白内障 前房深度 屈光状态
  • 简介:目的:探索一种临床实用的前房深度相对定量测量法,初步确定老年人前房深度的正常参考值。方法:裂隙灯光源外转45°,受检眼直视裂隙光,在6点时钟方向测量六个点的前房深度(ABCDEF),以角膜缘处的角膜厚度(CT值)为1计。A:角巩膜缘黑白交界处;B:A点上移1CT;C:B点上移1CT;D:虹膜最高点;E:瞳孔缘;F:晶状体前极。测量了50~75岁的正常老年人,229例229眼,采用双盲法对22例44眼进行了11次重复性检测。结果:女性组ABCDEF点的前房深度均值分别为0.38,0.58,0.89,2.10,2.65和3.26CT;男性组分别为0.71,1.02,1.43,2.37,2.90,3.41CT。女性组每个点的深度均比男性浅(P〈0.05),越近周边部越显著。结论:前房深度六点相对定量测量法可重复性好,实用性强。

  • 标签: 前房深度 相对定量测量法 角膜缘处 角膜厚度
  • 简介:目的:使用Pentacam三维眼前段分析仪比较高度近视眼与正常人(正视眼)中央前房深度(centralanteriorchamberdepth,CACD)和前房角(anteriorchamberangle,ACA)两项前房参数差异,进一步了解高度近视眼的解剖学特点。方法:收集2010-10/2011-06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正视眼82例,收集同期我院门诊与准分子激光中心就诊的高度近视眼68例,采用Pentacam三维眼前段分析仪测量CACD和ACA。对高度近视组与正视眼组的前房参数值进行两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参数有无差异。结果:Pentacam三维眼前段分析仪测得正常人CACD平均值为3.02±0.47mm,ACA平均值为33.26°±6.20°。高度近视眼的CACD平均值为3.24±0.38mm,ACA的平均值为39.55°±6.68°。高度近视眼与正视眼的两项前房参数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Pentacam三维眼前段分析仪测量前房参数,高度近视眼与正视眼相比中央前房深度深、前房角宽。

  • 标签: 中央前房深度 Pentacam三维眼前段分析仪 前房角
  • 简介:<正>DearSir,IamDrZheSong,fromDepartmentofOphthalmologyofDongfangHospitalAffiliatedtoBei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inBeijing,China.Iwritetopresentacasereportofthetreatmentofcomplextraumaticretinadetachment,whichhasthreehugebreaks.A35-year-oldman,whowasknockeddownandhurthisrighteyewhileplayingfootball,complainedofblurvisionforaday.Thevisualacuitywere4/20ODand10/20OS.Thecorrectedvisualacuitywere4/20ODand10/20OS.Theintraocularpressurewere12mmHgODand13mmHgOS.Therewasbloodinthecentralvitreousoftherighteye.Onegiantbreakandthreenailtypebreakswerefoundinthetempleretina.Thetempleretinadetached,yetthemacularareawasnotinvolved(Figure1).Andthefundusofthelefteyewasnormal.Bultrasonicscanshowedtherighteyetempleretinadetachment(Figure2).VEPandERGoftheeyeswerenormal.

  • 标签: 分开处理 创伤视网膜 复杂创伤
  • 简介:目的探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侵犯眼眶时保留或剜除眼球对生存率和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1月~1998年2月我院收治的43例侵犯眶骨壁和眶骨膜的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其中25例剜除眼球,18例保留眼球.比较患者的3年生存率和复发率.结果随访38~126个月,43例患者中,眼球剜除组3年生存率为56%(14/25),局部复发率为36%(9/25),保留眼球组3年生存率为55.5%(10/18),局部复发率为38.8%(7/18),其中1例为眶内复发.结论经术前或术后放疗,对侵犯眶骨壁和眶骨膜的鼻腔、鼻窦鳞癌,保留眼球组与剜除眼球组相比:有相似的局部复发率和生存率,但保留眼球提高了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鼻腔 鼻窦 鳞癌 眼眶 眼球 处理
  • 简介:<正>中耳显微外科手术的围手术期是指中耳疾病诊断确立之后,准备进行中耳显微手术时起,至此次手术相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的一段时期。围手术期处理的具体内容包括围绕手术所作的手术前后的准备、整体处理和考虑,其目的是选择最佳手术方案,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手术治疗效果。一、术前准备:1、听力学评估:

  • 标签: 围手术期处理 显微外科手术 中耳乳突 手术效果 显微手术 具体内容
  • 简介:目的分析剥脱综合征(ES)患者和正常人眼轴及中央前房深度与眼压的相关性。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月间来本院就诊的Es患者106例(106眼)、正常人69例(69眼),均为维吾尔族。观察Es眼和非ES眼眼轴长度、中央前房深度及眼压有无差异,分析眼轴及中央前房深度与眼压的相关性。结果ES患者眼轴长度为(22.89±0.91)mm,正常人眼轴长度为(23.12±0.97)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ES患者前房深度为(2.84±0.41)mm,正常人前房深度为(2.93±0.39)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ES患者眼压为(26.72±15.70)mmHg(1mmHg=0.133kPa),正常人眼压为(14.39±2.19)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Es患者眼轴与眼压具有相关性(r=-0.412,P=0.00);正常人眼轴与眼压不具有相关性(r=-0.102,P=0.405)。ES患者中央前房深度与眼压具有相关性(r=-0.33,P=0.001);正常人中央前房深度与眼压不具有相关性(r=-0.102,P=0.406)。结论维吾尔族ES患者的眼压较正常人高,其眼轴及中央前房深度与眼压具有负相关性。(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3,13:170—172)

  • 标签: 剥脱综合征 眼压 中央前房深度 眼轴
  • 简介:严重的头面部外伤,常常可引起眼部的严重损伤,眼球脱垂是眼外伤中最严重者之一。外伤性眼球脱垂虽然不常见,但我科在近一年时问收治了五位患者。通过对这五位患者的伤后紧急处理,认识到眼球脱垂处理是否得当与预后关系重大。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头面部外伤 眼球脱垂 预后关系 严重损伤 眼外伤 外伤性
  • 简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引起的黄斑下出血是一个棘手的视力保护问题。文献报道对黄斑下出血可采用多种手术方法进行处理。本文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黄斑下出血的有关问题进行综述,包括出血的危险因素、继发损害、自然病程、特别是手术处理的技术方法、效果和并发症等。

  • 标签: 黄斑下 出血 黄斑变性 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裂隙灯眼前段处理系统在眼科临床工作中的各种实际应用状况及操作技巧。方法:应用配置佳能PowerShotA720IS型数码照相机(1200万像素)SLM型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部病变情况,并在裂隙灯下根据不同的病变位置,在不同色彩、角度下进行照相(放大倍率×10;×16;×20)。结果:采集不同种类疾病具有代表性照片:眼睑及结膜肿物、结膜裂伤、角膜炎、角膜异物、翼状胬肉、前房积血、前房角异物等如图示。结论:裂隙灯眼前段处理系统的应用为临床医疗文献提供直接定性依据,给患者了解自身病情带来便利,照片直观、经济,在眼科领域的临床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 标签: 裂隙灯 眼前段处理系统 眼科 临床应用技巧
  • 简介: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治疗效果。对2003年2月-2008年1月126例(138眼)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者(37眼)进行回顾性分析。138眼小梁切除手术有37眼(26.81%)发生浅前房,其发生原因有:滤过过强17眼(45.95%),结膜瓣渗漏14眼(37.84%),脉络膜脱离2眼(5.41%),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1眼(2.7%),其它3眼(8.1%)。其中33眼(89.19%)经保守治疗治愈,4眼(10.81%)经前房注射透明质酸钠治疗,使前房形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率较高,大部分经保守治疗可恢复正常,透明质酸钠在前房重建中效果良好。

  • 标签: 青光眼 浅前房 并发症 治疗
  • 简介:<正>DearSir,IamDr.Zhong-ShanChenfromtheDepartmentofOphthalmology,WuhanGeneralHospitalofGuangzhouMilitaryCommand,HubeiProvince,China.Iwritetopresenttwocaseswithserpiginouschoroiditis(SC)whichisarare,usuallybilateral,chronic,progressiveinflammationofthechoroid,choriocapillarisandretinalpigmentepithelium.InthispaperwepresentedthedifferentoutcomesofSCpatientswithorwithoutsystemicandoculartreatmentsafterlong-termfollow-up.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a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分析111例OSAHS患者围手术期处理的临床资料,其中轻度9例,中度31例,重度71例.结果除2例术后继发性出血外,无任何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认真进行围手术期管理有助于降低OSAHS患者的手术风险.

  • 标签: 围手术期处理 OSAHS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患者 并发症 继发性出血
  • 简介:目的总结45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行乙状窦后进路桥小脑角手术的围手术期治疗经验.方法对我科1991年1月至2000年1月行该手术治疗的45例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三叉神经痛37例;舌咽神经痛3例;半面痉挛4例;桥小脑角胆脂瘤1例.术前检查异常的有:心电图12例,占26.67%;胸部X线6例,占13.3%;颅脑CT2例,占4.44%,高血压病9例,占20%;糖尿病5例,占11.1%;肝功能异常3例,占6.67%;白细胞低2例,占4.44%;血小板减少2例,占4.44%.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均治愈出院,随访2~9年,症状无复发.结论老年患者虽然体质较弱,检查结果异常多,但只要正确处理围手术期的异常,提高手术技巧,老年患者完全能够耐受此类手术并顺利康复.

  • 标签: 乙状窦后进路 桥小脑角手术 围手术期 处理 治疗
  • 简介:目的比较小梁切除术后激光断线和可调节缝线两种不同方法调控眼压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6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共47例(52眼),其中男性25例(28眼),女性22例(24眼)。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行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固定缝线缝合术,B组行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可调节缝线缝合术,观察术前术后眼压和术后并发症;比较这两种不同方法调控眼压的疗效;结果小梁切除术前A组的眼压为29.5±6.8mmHg,B组眼压为30.5±7.1mmHg,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4,P〉0.05),术后6个月A组眼压为12.3±5.5mmHg(1kPa=7.5mmHg),B组眼压为13.7±6.3mmHg,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P〉0.05)。术后6个月2A组完全成功率为73.1%,B组完全成功率为84.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P〉0.05)。术后浅前房、低眼压和脉络膜脱离的发生率A组较多,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χ-2=0.02,χ-2=0.02,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后激光断线和可调节缝线均能有效的调控术后眼压,减少术后浅前房和低眼压等并发症,获得较理想的术后疗效。

  • 标签: 激光断线 可调节缝线 小梁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的原因以及术中的处理方法。方法对22例22眼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发生后囊膜破裂22例22眼,除1例未植入人工晶体外,一期植入人工晶体21例,占95.45%,术后视力0.5以上8眼,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虽然难以避免,但只要处理措施得当,完全可以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并使患者获得良好的视功能。

  • 标签: 小切口 白内障 后囊膜破裂
  • 简介:目的对眼科住院医师实施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中,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能力培训探讨。方法开展防盲治盲工作中,住院医师共施行215例(235只眼)的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对发生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发生的手术并发症:后囊破裂15只眼(6.4%),虹膜脱出5只眼(2.1%),虹膜根部离断3只眼(1.3%),角膜水肿45只眼(19.1%),瞳孔上移10只眼(4.3%),前房皮质残留2只眼(0.9%),后囊瞳孔区皮质残留2只眼(0.9%),继发性瞳孔阻滞性青光眼1只眼(0.4%),黄斑囊样水肿1只眼(0.4%)。结论后囊膜破裂和角膜水肿是本组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主要并发症,住院医师手术者应规范掌握手术要点是预防并发症发生的关键,对出现的手术并发症应积极妥善处理是减少并发症有效措施。

  • 标签: 白内障摘除术 人工晶体 手术并发症 培训
  • 简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是治疗近视的一种方法,因其术后有较好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并发症少,被认为是目前最有发展前途的角膜屈光手术,但是LASIK手术后出现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屡有报道。因此在行LASIK术前应详细检查周边视网膜,及时处理有潜在危险的眼底并发症,从而预防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产生。我院眼科对LASIK术前所有患者常规三面镜检查眼底,对眼底检查结果做详细记录,对所有视网膜裂孔及严重变性区均予及时处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眼底三面镜 检查结果 准分子 术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