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长期配戴散光镜对散光的眼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应用电脑验光仪筛查出正常人10例(20眼)及眼病患者30例(60眼),并将眼患者随机分成实验A组:给予人工泪液治疗同时联合配戴散光镜;和对照B组:只给予人工泪液进行治疗。A组30眼,B组30眼。分别对其治疗前后进行DR-I泪膜干涉成像仪检查,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I试验)以及泪膜破裂时间测定(tearbreak-uptime,BUT)检查。结果:眼病患者的泪膜干涉成像仪检查.基础泪液分泌试验以及泪膜破裂时间测定检查结果同健康人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4,30,90d的基础泪液分泌试验值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患者治疗后14d泪膜干涉成像仪检查及泪膜破裂时间测定值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患者在治疗后30d及90d后其DR—I泪膜干涉成像仪检查及泪膜破裂时间测定值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配戴散光矫正镜对具有散光的眼患者有提高疗效的作用。

  • 标签: 干眼病 人工泪液 角膜 散光镜
  • 简介:眼(Dryeye)是由于泪液生成不足或泪液蒸发过强并致泪膜不稳定引起眼表病变而产生眼部一系列不适症状.泪液生成不足型眼病是由于泪液生成功能紊乱或泪液由泪腺排人结膜囊受阻所致.通过阻止泪液的排泄而增加眼表泪液从而减轻干眼症状.本文以不可吸收性泪小管栓子栓塞眼患者泪小管后,观察干眼症状的减轻,客观检查进行比较,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来观察泪小管栓子治疗眼的应用前景.

  • 标签: 泪小管栓塞 治疗 干眼 并发症 抗生素
  • 简介:目的分析4例儿童功能性失明病例,探讨其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门诊诊断为功能性失明的患者4例,其中男性1例,女性3例,年龄7—13岁,均为双眼患病。病史1周至1年。所有患儿均诉说视力下降,视力从数指至0.1,2例伴视野缺损。眼部、神经影像学及眼电生理检查均阴性,诊断为功能性失明。结果与家长及患儿解释不存在器质病变,视功能可以完全恢复,并辅以非特殊安慰剂治疗后,3例在2d内视力恢复到1.0,1例1周后视力恢复到1.0,视野扩大至正常。结论诊断功能性失明需排除眼及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疾病。儿童功能性失明预后好。(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8,8:21—23)

  • 标签: 功能性失明 儿童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可降解型VisiPlug泪道栓治疗准分子激光术后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来我科就诊的23例(46只眼)拟行准分子激光手术且术前伴有轻到中度眼患者,术后应用VisiPlug泪道栓进行泪道栓塞。分别于准分子激光术前、泪道栓塞术前、栓塞术后2周及3个月,针对于眼症状及泪道栓使用舒适度进行问卷调查,并行角膜荧光素染色、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test,SⅠt)及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time,BUT)检查,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准分子激光术后,患者干眼症状明显加重,SⅠt和BUT明显下降;泪道栓塞术后患者干眼症状明显减轻,SⅠt和BUT明显增加和延长,人工泪液使用频次下降;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角膜荧光素染色阴性。随访期间除1只眼栓塞术后1d泪道栓脱落外,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VisiPlug泪道栓可安全、有效地治疗准分子激光术后眼,增加眼表泪液量,改善泪膜稳定性,缓解干眼症状,替代人工泪液的治疗。(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1,11:22-25)

  • 标签: 泪器 栓塞 治疗性 角膜切削术 上皮下 激光
  • 简介: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与眼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08/2017-02于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眼患者资料,其中2型糖尿病无DR患者50例100眼,合并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者(non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NPDR)50例100眼、合并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者(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50例100眼,非糖尿病的眼患者50眼作为对照组。分别行眼表疾病指数(ocularsurfacediseaseindex,OSDI)问卷、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Itest,SIt)、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time,BUT)和角膜荧光染色(fluoresceinstaining,FL)检查。比较三组糖尿病患者眼的患病率及各组眼程度的差异性。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中无DR眼、合并NPDR眼、合并PDR眼的眼患病率分别为:44%、51%、59%。无DR眼患者与对照组眼程度、OSDI、SIt、BUT、F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PDR眼患者较无DR眼患者眼程度更严重,OSDI、SIt、BUT、F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DR眼患者较NPDR眼患者眼程度更严重,SIt、BUT、F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OSDI评分低,与无DR眼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DR的发生与进展,眼的患病率增加,眼的严重程度也增加,但严重DR患者眼表不适症状可能减轻。

  • 标签: 干眼 2型糖尿病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 简介:<正>临床上经常遇见双眼频频瞬目的儿童,眼部检查多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作者于1992年2月至1996年11月对儿童瞬目过频165例进行综合诊治,获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分析如下。

  • 标签: 儿童 瞬目 器质性病变 总结分析 不自主运动 沙眼
  • 简介:目的分析儿童眼外伤的常见原因、临床特点,为积极预防提供健康教育知识。方法对近5年我院收治的儿童眼外伤患者297例的性别、年龄、受伤原因、性质、并发症、视力变化等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探索有效的防治途径。结果297例(307只眼)儿童眼外伤中,男孩多于女孩,多发于学龄前期年龄组,致伤性质以钝器伤、锐器伤以及爆炸伤多见,致盲率为17.86%。结论儿童眼外伤严重地影响着儿童的视功能,并发症多,预后不良,因此重在预防。

  • 标签: 眼外伤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外伤性眶周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近年来手术治疗的外伤性眶周骨折患者8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8例手术治疗患者中,术后随访6~12个月,绝大多数病例术后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外伤性眶周骨折必须尽快手术治疗,并在术中进行精确的复位和坚强的内固定.

  • 标签: 眶周骨折 外伤性 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临床特点 骨折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瞬目症BUT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15例患者均排除全身疾患,检查角膜、结膜、屈光不正等,着重检查BUT,详细了解患者病史,不良生活习惯等,治疗上停用含有防腐剂及激素类滴眼液,避免及纠正不良卫生及生活习惯,心理治疗,合理用眼,矫正屈光不正,给予不含防腐剂的滴眼液点眼,如3g/L艾丽滴眼液3次/d点眼,需用抗生素的给予可乐必妥滴眼液3~4次/d点眼,酌情给予抗病毒及维生素类药物。结果:215例患者BUT小于10s者197例(91.6%)326眼,其中5S以下123例224眼。本组215例病例中经过7~28d治疗,173例(80.5%)治愈,37例(17.2%)好转,5例(2.3%)无效,均未患眼部疾病,且不配合治疗,仍每天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2h以上。经治疗BUT正常者192例(89.3%),好转19例(8.8%)无效者4例(1.9%)。随访1~6mo,复发31例,均为长期看电视、玩电脑、习惯揉眼者,BUT检查再次异常者,重复治疗后治愈或好转。结论:泪膜的保持并发挥其生理功能与瞬目动作休息相关,我们认为泪膜稳定性差是瞬目症的另一重要因素,BUT检查在诊治儿童瞬目症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它可以正确指导医生合理用药,使患者早日康复,而且简单易行,无痛苦,儿童易接受。我们建议BUT可作为儿童瞬目症的常规检查。

  • 标签: BUT 儿童瞬目症 检查
  • 简介:目的调查上海市奉贤区奉城镇60岁以上老年人群眼的患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13年6~12月对上海市奉贤区奉城镇60岁以上人群采用随机整群分组抽样法,进行问卷调查,对有阳性症状的受检者做裸眼视力、裂隙灯、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睑板腺功能检查。结果随机抽取受检者2387例,实际受检者2058例,应答率为86.2%。受检者中眼患者295例,患病率为14.3%,女性患病率为18.0%(208/1153),男性患病率为9.6%(87/905),女性高于男性(χ^2=29.22,P〈0.05);80岁以上人群的眼患病率为21.3%,70~79岁为15.8%,60~69岁为9.2%(χ^2=36.61,P〈0.005)。结论上海市奉贤区奉城镇60岁以上人群中,女性的眼患病率高于男性。眼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眼干涩、视疲劳、异物感为最常见症状,局部及全身多种因素均影响眼的发生。眼的社区防治对郊区眼病防治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老年人 干眼 患病率 流行病学调查
  • 简介:<正>患者,男,45岁。40天前因车祸,左侧头部遭受猛烈挤压,左侧眼球陷于眶深区、昏迷。当地医院给予面部裂伤处清创缝合。此后一直头晕、颞顶区和眼深处阵发性疼痛,右眼前黑蒙,于1992年11月收入院。检查:左侧眉弓、颧骨及内眦部均见不平整的愈合疤痕。左泪小管堵塞、嗅觉丧失。眼眶四周及颧骨区明显畸形,颧骨内陷约2cm,颞区低凹,鼻梁塌陷。左眶内软组织深陷,未能触及眼球,

  • 标签: 阵发性 颧骨 眼球内陷 软组织 泪小管 清创缝合
  • 简介:目的:探讨电脑验光和检影验光在儿童散瞳前后验光效果,了解电脑验光仪是否能在儿童中应用。方法:对我院进行验光的500例1000眼屈光不正儿童相关k料进行分析,患儿首先进行电脑验光,然后使用10g/L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滴眼,3d后分别进行电脑验光和检影验光,比较两种验光效果。结果:近视性屈光不正电脑验光组球镜度数为2.70±2.75DS、柱镜度数为1.54±1.10DC,均低于检影验光组(P〈0.05);两组轴位差异不显著(P〈0.05);远视性屈光不正电脑验光组球镜度数为-2.35±2.18DS、柱镜度数为-1.50±1.15DC,低于检影验光组(P〈0.05);两组轴位差异不显著(P〉0.05);散瞳前散光度为1.54±1.10D、散光轴为14.38±11.11度;散瞳后电脑验光散光度为1.45±1.21D、散光轴为12.78±10.31度,显著高于检影验光(P〈0.05);两种验光方法所测球镜绝对值的差值≤0.50D,占75%(350/500),≤1.00D的占77.4%(387/500),409例柱镜绝对值的差值≤0.50D,占81.8%。结论:儿童验光配镜关乎儿童视觉发育,电脑验光和检影验光均有利弊,且电脑验光不能取代检影验光可将其作为快速验光的辅助工具。

  • 标签: 散瞳前后 电脑验光 检影验光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如何具体应用于儿童点药水过程。方法对50例住院患儿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50例患儿点眼药水前后无明显哭闹,配合较好。结论点眼药水是眼科治疗效果最好的方法,儿童点眼药水时强化人性化理念,效果好。

  • 标签: 儿童 点眼药 人性化
  • 简介:<正>本文对14例儿童非金属异物引起中耳乳突炎的诊断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9例,女5例,年龄5~12岁,病史平均4年。临床表现:反复、间断耳道流脓,伴不同程度听力下降。专科检查:鼓膜松弛部肉芽突出者5例,鼓室后上壁缺损者4例,鼓膜紧张部肉芽突出者2例,混合型者3例。乳突CT检查显示胆脂瘤形成者11例,慢性乳突炎者3例。异物类型:塑料珠7例,树枝4

  • 标签: 非金属异物 慢性中耳乳突炎 儿童 胆脂瘤 鼓膜松弛部 鼓膜紧张部
  • 简介:儿童盲的诊治是视觉2020的优先治疗区域,因为视力障碍的孩子们将面对的是长达一生的失明。全球各种研究表明,有1/3到1/2的儿童盲是可避免或者可治疗的,白内障是可治疗儿童盲的首位病因。

  • 标签: 白内障 儿童 盲/预防与控制 统计学 国家健康计划
  • 简介:目的比较压抑膜遮盖与眼罩遮盖治疗大龄儿童弱视的效果。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采用两种方法治疗的53例大龄儿童弱视患者的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压抑膜遮盖法治愈率为15.6%,好转率为62.5%,眼罩遮盖法治愈率为9.5%,好转率为52.4%,两种治疗方法治愈率和好转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压抑膜遮盖治疗大龄儿童弱视的依从性好,其实际应用效果优于眼罩。

  • 标签: 弱视 压抑膜 眼罩 遮盖疗法
  • 简介:目的比较近视性弱视儿童与同龄矫正视力正常的儿童屈光状态变化的差别。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5年12月诊为近视性屈光不正的儿童96例(174眼),按初诊时屈光状态分为低、中、高度近视。分别比较近视性弱视眼组与同期矫正视力正常的非弱视近视眼组年均屈光度改变情况。结果非弱视组和弱视组近视屈光度每年加深(-0.67±0.74)D和(-1.09±1.3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为低度、中度和高度近视的弱视眼近视屈光度年均加深(-0.97±0.88)D,(-1.48±1.29)D和(-1.89±1.06)D,低度、中度和高度近视的非弱视眼分别为(-0.57±0.61)D,(-0.68±0.49)D和(-0.78±0.29)D;低、中、高度近视性弱视儿童的近视屈光度年均加深幅度均显著高于非弱视眼(P〈0.05)。结论近视性弱视儿童与单纯近视儿童一样,近视屈光度随年龄增长逐年增加,近视程度愈高,增加的幅度愈大。且初诊为不同程度近视性弱视眼的近视屈光度逐年加深幅度均大于非弱视眼。

  • 标签: 屈光不正 近视 弱视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医院及家庭联合治疗大龄儿童弱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15岁的大龄儿童73例(113眼),采用医院及家庭联合实施弱视综合疗法对患儿进行治疗,并对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13眼中有96眼有效,总有效率84.96%,其中基本痊愈61眼(53.98%)、进步35眼(30.97%)、无效17眼(15.93%)。17例无效眼中,屈光度超过±10.00D者6眼、斜视伴双眼无同视功能5眼、眼颤者1眼、散光超过4.00D者2眼、家庭不配合未坚持治疗者3眼。轻、中度弱视的疗效优于重度弱视;中心注视的疗效优于旁中心注视。结论医院及家庭联合治疗大龄儿童弱视能取得满意疗效,需要医务人员、家属和儿童的共同配合。只有充分调动弱视患儿成长环境中关系密切的群体力量,才能提高其治疗效果。因此对大龄儿童的弱视治疗,除科学、系统及规范的治疗外,还应积极地提高家庭支持度。

  • 标签: 医院 家庭 大龄儿童 弱视 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