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与果糖注射进行配伍探讨,为临床使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不同浓度的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与果糖注射进行配伍,在4℃及25℃保存下观察配伍溶液的外观,测定配伍溶液的pH值,以及配伍溶液中多烯磷脂酰胆碱的含量变化。结果在4℃时,12h内配伍溶液的外观、pH及溶液多烯磷脂酰胆碱的含量变化不大;而25℃时,2h内配伍溶液的外观、pH值及多烯磷脂酰胆碱的含量变化不大,超过2h,则有沉淀产生。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与果糖注射配伍,4℃保存时,12h内可用;25℃保存时,2h内可用。

  • 标签: 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果糖注射液,配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联合掩蔽疗法治疗主观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科诊治的耳鸣患者78例,经耳鸣匹配检查及残余抑制试验后,随机将59例残余抑制试验阳性患者中的40例纳入观察组,其余19例加上19例掩蔽试验阴性者共38例纳入对照组。观察组采用1次/日静脉输入0.9%氯化钠注射250ml+舒血宁注射70mg,联合2次/日的耳鸣掩蔽治疗每次30min,。对照组采用1次/日静脉输入0.9%氯化钠注射250ml+舒血宁注射70mg。两组患者疗程两周。结果观察组患者耳鸣疗效及TH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掩蔽疗法对主观性耳鸣的治疗疗效确切,且方法安全、简便,适合临床推广。

  • 标签: 耳鸣 耳鸣残疾量表 舒血宁 掩蔽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注射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耳源性眩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耳源性眩晕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三组,A组29例B组29例,C组29例,A组患者应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联合前列地尔进行治疗,B组患者应用前列地尔进行治疗,C组患者应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三组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B组、C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眩晕障碍量表得分显著比B组、C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应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耳源性眩晕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值得应用。

  • 标签: 银杏叶提取物 前列地尔 耳源性眩晕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药复方黄芪合剂对牙周炎大鼠牙周袋菌群的影响并探讨其有效剂量方法采用刮匙法取样大鼠龈下菌斑,进行分离、培养、坚定,比较牙周炎模型对照大鼠和经过复方黄芪合剂治疗的大鼠的龈下厌氧菌检出率以探讨复方黄芪合剂是否具有抑菌作用及其有效剂量。结果牙周炎模型对照大鼠的龈下厌氧菌检出率高于正常大鼠;经过高、中剂量复方黄芪合剂治疗的大鼠的龈下厌氧菌检出率低于牙周炎模型对照大鼠。结论高、中剂量(900mg/kg/d、450mg/kg/d)复方黄芪合剂对大鼠龈下厌氧菌有一定抑菌效果。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骨舒耳片对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并用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辩证,观察双盲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开放治疗组40例,共120例病人,给予骨舒耳片和对照药,用药前后,测血,尿,肝和肾功,做纯音测听.结果骨舒耳片治疗耳聋总有效率为42.9%,耳鸣总有效率为90.7%,与对照组18.7%和40.5%相比差异显著.且对耳堵闷感,头晕,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失眠,倦怠乏力等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在用药过程中,无不良反应,用药后对血,尿,便,心,肝,肾功能亦无影响.结论骨舒耳片对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治疗效果好.

  • 标签: 骨参舒耳片 治疗 感音神经性耳聋 感音神经性耳鸣 中医药疗法
  • 简介:突发性聋已成为耳科的常见急症,在我国的发病率尚无准确统计。因其病因及病理机制仍不清楚,临床采用多种综合治疗方法,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分别为40%~75%左右川。尽管在药物治疗上有较大争议,但临床广泛使用口服或静脉注射大剂量激素治疗突发性聋,对不同性质的炎症或自身免疫所致突发性聋有效。然而,有30%~50%的患者大剂量全身激素治疗无效,少数患者存在禁忌证或产生副作用,如胃肠道问题、臀部脓肿形成或缺血性坏死等,限制了全身激素的使用。这些副作用在高血压病或糖尿病患者中更加常见,而高血压病或糖尿病也是突发性聋患者的常见伴发疾病。

  • 标签: 突发性聋 地塞米松治疗 鼓室注射 综合治疗方法 激素治疗 糖尿病患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血塞通注射临床应用现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期间心内科心脑血管疾病应用血塞通注射发生不良反应患者8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6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45例,占52.3%。不良反应主要有皮肤损害12例,全身性损害9例、神经系统损害7例、循环系统损害6例,呼吸系统损害5例,胃肠道损害3例,其他症状3例。其中自行好转6例,其余39例给予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血塞通注射临床不良反应多以皮肤损害、全身性损害和神经系统损害较为严重。应重视血塞通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加强临床用药监测,以减低血塞通注射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中药注射使用的规范化,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 标签: 血塞通注射液 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CT增强扫描中如何更好、更有效地使用高压注射器,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的影像支持。方法对235例患者使用高压注射器做增强扫描,取得良好的诊断效果。结果使用高压注射器做增强扫描的患者235例,231例注药顺利,完成增强扫描,占总数的98.3%。1例因对比剂外渗,扫描途中停机重新穿刺、注药完成扫描,占总数0.42%。2例因注药过程中留置针侧孔脱开,致药液外漏,重新注药后扫描成功,占总数0.85%。1例因高压注射对比剂后,CT装置未及时触发,错过设置的扫描时相致增强失败,占总数的0.42%.结论正确、合理地使用高压注射器,可获得更为精准的诊断资料,有利于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 标签: CT增强扫描 高压注射器 应用体会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耳鸣患者合并睡眠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选择50例耳鸣患者及50例无耳鸣主诉的对照人群,对耳鸡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耳鸣侧别、起病情况、听力情况、全身疾病、伴随症状等进行调查,行耳内镜检查、听力评估及影像学检查,并使用耳鸣残疾评估量表(tinnitushandicapinventory,THI)评估耳鸣残疾水平,对全部研究对象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评估睡眠质量。结果50例耳鸣患者之中,有睡眠障碍表现38例(72%),平均PQSI得分10.64±4.89分;对照组有睡眠障碍者16例(32%),平均PQSI得分5.32±5.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PQSI评分各项目除使用睡眠药物情况外,PQSI量表所涉及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性及习惯性睡眠效率、睡眠紊乱、白天功能紊乱6个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睡眠障碍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发现,耳鸣的响度与睡眠障碍总分相关(P〈0.01)。对于耳鸡严重程度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提示,睡眠障碍障碍总分是加重耳鸣严重程度相关因素(P〈0.01)。结论耳鸣患者易伴随睡眠障碍且二者相互影响,在耳鸣治疗中开展患者睡眠障碍治疗,改善睡眠质量同时利于耳鸣康复。

  • 标签: 耳鸣 睡眠障碍 耳鸣残疾评估量表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模拟中长期飞船舱内失重及噪声复合因素对大鼠听力及内耳淋巴容积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2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失重+噪声组)12只,对照组10只。分别于暴露前、暴露后2周、4周、8周检测其双耳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阈值,并进行内耳MRI扫描,通过专用软件对内耳淋巴容积进行计算。结果1.实验组动物ABR阈值在暴露4周时开始与实验前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且8周时ABR阈值与实验前有统计学差异(P〈0.01)。2.实验组动物双耳内耳淋巴容积在暴露2周时与暴露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暴露4周时与暴露前开始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在暴露8周时与暴露前有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动物内尔淋巴容积在实验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模拟中长期飞船舱内失重和噪声复合因素可造成SD大鼠听觉电生理的损伤,且会导致大鼠内耳淋巴容积增大。

  • 标签: 模拟失重 噪声 听性脑干反应 内耳淋巴液容积
  • 简介:目的观察耳后注射与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这两种治疗方法对突发性聋的疗效,为临床选择突发性聋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5年3月收治的突发性聋患者268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耳后注射组(135例)及鼓室内注射组(133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听阈水平、治疗效果、一般治疗情况以及随访情况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治疗前后两组听阈无显著性差异(P〉O.05)。耳后注射组痊愈率为57.04%(77/135),远高于鼓室内注射组痊愈率39.10%(52/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耳后注射组总有效率为82.96%(112/135),鼓室内注射组总有效率为79.70%(106/133),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O.05)。耳后注射组平均治疗时间、注射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鼓室内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后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耳后注射组病情复发率、有耳鸣及耳堵塞感患者的比例均低于鼓室内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耳后注射甲泼尼龙治疗突发性聋疗程短、疗效好,创伤及副作用小,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耳后注射 鼓室内注射 突发性聋
  • 简介:目的探讨将小干扰RNA经鼓室注射导入小鼠内耳的可行性。方法选取三月龄健康小鼠,经鼓室注射荧光标记的小干扰RNA探针以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小干扰RNA,三日后经耳蜗冰冻切片及基底膜铺片,检测小干扰RNA进入内耳情况及外毛细胞中HSP70蛋白表达。结果鼓室注射荧光标记的小干扰RNA探针三Et即可被成功导入耳蜗组织,鼓室注射HSP70siRNA可抑制毛细胞内HSP70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小鼠鼓室注射小干扰RNA是一种有效的将小干扰RNA导人内耳尤其是毛细胞的方法,在毛细胞损伤机制研究中有一定应用价值。

  • 标签: 小干扰RNA 小鼠 毛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会厌囊肿合并急性会厌炎的诊治和护理。方法回顾分析30例会厌囊肿合并急性会厌炎病例,对其致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治、护理方法进行研究。结果30例会厌囊肿合并急性会厌炎患者经治疗全部痊愈,无后遗症。结论治疗会厌囊肿合并急性会厌炎的重点是抗感染和维持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囊肿切除。多方面护理必不可少。

  • 标签: 急性会厌炎 会厌囊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感染,观察口腔护理的效果。方法将8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分别用洁口净含漱和0.9%氯化钠溶液进行口腔护理,2次/天。结果洁口净含漱行口腔护理在去除口臭、预防口腔溃疡的发生优于0.9%氯化钠溶液。结论危重患者应用洁口净含漱进行口腔护理,对预防口臭、口腔溃疡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洁口净含漱液 口腔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我院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采用中药注射剂引发的临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56例发生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病历资料、药品种类、给药途径及临床表现等。结果据结果显示,药品不良反应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发生率最高;65岁以上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高发不良反应药物为血塞通注射剂;且联合用药中循环系统联合药物导致ADR高发。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注意药品说明书中适应症、用法和剂量,联合用药应注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加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监管,加强药师临床药学干预,保证临床合理安全用药。

  • 标签: 心脑血管疾病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