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4 个结果
  • 简介:导听觉技术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与之相关的导听觉机制、导听力检测、导听觉刺激等相关产品问题引起临床医生关注。本文就上述内容予以简述并提出:鉴于导听觉机制复杂,数值模型可能是一种可行研究方法;导听觉诱发电位反应阈值检测临床价值高,评判测试结果时需参考测试条件;全植入式导听觉刺激装置满足临床需求。

  • 标签: 骨导 听力
  • 简介:导听觉装置(bone-conductiondevices,BCDs)目前广泛应用于言语康复领域。本文将BCDs分为传统BCDs,被动驱动BCDs,主动驱动BCDs(穿皮BCDs,经皮BCDs)和口内BCDs等分类,分别阐述其工作原理、适应证及缺陷。由于穿皮BCDs术后皮肤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和美观考虑,今后发展方向为经皮BCDs,其挑战在于设备的效能、长期稳固的连接,对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对MRI的兼容性。主动驱动经皮BCDs未来发展前景良好,但仍需相关临床研究支持。

  • 标签: 骨导听觉装置 被动驱动骨导助听装置 主动驱动骨导助听装置
  • 简介:听性脑干反应(ABR)由于其客观性、无创、不需受试者主动配合、不受镇定剂影响等优点.已被作为一种可靠的听力检测工具.广泛应用于婴幼儿及特殊人群的听力评估。然而人们大多进行气导ABR测试来获取大概的气导听力.但其结果不能区分听力损失的类型。尤其对于那些不能很好配合纯音测听的人群,如先天性外耳道闭锁和中耳炎的患儿、智力缺陷人群.确定其听力损失类型一直存在一些阻碍。因此,导ABR的检测对于这部分人群就显得尤其重要,但其为什么一直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话题,本文就导ABR的机制、方法和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 标签: 听性脑干反应测试 骨导 先天性外耳道闭锁 ABR测试 部分人群 听力评估
  • 简介:目的探讨镫修正术对耳硬化症患者初次手术后复发传导性聋的疗效,总结再次手术中的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4年至2014年行31例镫修正术患者的术中发现及术前、术后听力学资料。结果耳硬化症患者初次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纤维粘连,砧骨固定和假体移位。镫修正术后患者气导差(听力级,下同)在20dB以内的21人(67.7%)。术后平均气导差13.4dB,平均纯音听阈气导由术前58.5dB减至术后42.7dB,提高15.8dB,术后未发现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结论镫修正术手术成功率虽较初次手术低,仍可明显改善多数传导性聋患者的听力。

  • 标签: 修正术 镫骨切除术 耳硬化症
  • 简介:《同仁头颈外科手册》由韩德民教授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于2008年10月出版。本书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眼科、口腔科从事头颈肿瘤诊治的临床医师以自己在临床工作中的亲身体会,结合当今学科发展的国际前沿,撰写的头颈部常见肿瘤、先天性类肿瘤疾病、癌前病变、复杂外伤等疾病的诊断治疗手册。内容包括眼部肿瘤、耳及侧颅底肿瘤、鼻及前中颅底肿瘤、

  • 标签: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手册 肿瘤诊治 肿瘤疾病 侧颅底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6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资料。结果小窗血肿清除术共16例,死亡2例,传统大瓣血肿清除20例,死亡6例。按术后6个月随访,30~59ml组小窗血肿清除术效果优于血肿清除去瓣减压术,>60ml组血肿清除去瓣减压效果优于小窗血肿清除术。结论基底节出血手术方式,视具体情况对待,传统大瓣与小窗开颅各有优缺点。

  • 标签: 基底节区脑出血 传统大骨瓣与小骨窗开颅 临床分析
  • 简介:随着助听器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助听器已成为听力康复的最主要手段.对于大多数不需手术治疗的耳聋患者,通常采用气导式助听器来缓解听力障碍.随着气导式助听器的发展,其适应症不断扩大,设备也愈加先进,但仍不能完全满足各种耳聋患者的要求.

  • 标签: 助听器发展 发展应用 式助听器
  • 简介:颅底指前、中、后颅窝及其所对应的颅底外面的结构。以枕外隆凸、顶切迹及眉弓的连线为界,将头颅分为此连线以上的颅盖和此线以下的颅底。颅底上托脑底,下连肌肉、筋膜、韧带和骨骼等,

  • 标签: 颅底外科 后颅窝 临床分析 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