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医院感染控制骨科无菌手术切口,目的在于减少手术伤口感染发生率,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并确保医疗安全。方法本论文研究如何加强手术人员和环境管理,合理安排手术室,密切配合的手术,手术器械和无菌技术的规范性。结果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采取各种预防和控制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在手术室,我院骨科一个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控制在标准值低。结论规范化管理,加强骨科手术室,骨科的无菌手术是无菌手术切口感染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骨外科 手术切口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科肋骨骨折患者的具体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外科室接受肋骨骨折治疗的27例患者为实验组,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研究,并同期随机选取的27例肋骨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外科护理工作,而实验组患者接受的护理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改进护理方法。结果实验组患者在健康教育知识、对抑郁自评量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通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改进护理方法,能够大大地提高肋骨骨折患者的护理质量,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 标签: 骨外科 肋骨骨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98例临床效果,以治疗蝶骨嵴脑膜瘤为例分析,并为患者治疗提供一些借鉴和指导。方法选取来我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进行治疗蝶骨嵴脑膜瘤患者98例,所有患者均采取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随访3~6个月观察复发情况,定期随访患者主观感受,观察患者关节主动活动范围。结果该组内侧型50例患者中30例达SimpsonI~Ⅱ级切除标准,20例达SimpsonlI~IV级切除标准。外侧型48例患者中30例达SimpsonI~Ⅱ级切除标准,10例达SimpsonII~IV级切除标准,其中术后5例患者并发神经功能缺损,3例并发脑梗死,无死亡病例。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未发现复发病例,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蝶骨嵴脑膜瘤临床效果好,肿瘤全切率高,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肿瘤复发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骨显微外科手术 治疗蝶骨嵴脑膜瘤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通过外科患者感染伤口细菌检验及耐药率进行探讨。方法此次研究纳入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外科接诊的伤口感染患者291例为对象,对患者的各项基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1例伤口感染患者中病原菌171例(58.8%)金黄色葡萄球菌60例(20.7%)、大肠埃希菌47例(16.2%)、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3例(14.8%)、鲍曼不动杆菌20例(6.9%)。药敏试验可见病原菌耐药性均高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与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高,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苯唑西林无耐药性;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唑林与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头孢他定,头孢吡肟的耐药性较低。结论应不断加强病原菌耐药性监测,严格规定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以期全方位控制、预防患者发生感染。

  • 标签: 骨外科 感染伤口 细菌检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正骨方法联合三维外固定架应用于外科中的价值。方法所选的96例外科患者入院施治时间为2015年8月~2016年8月,随机分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实验组则采用中医正骨方法联合三维外固定架治疗,统计两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临床疗效等。结果经对比分析后,发现实验组在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上皆比对照组明显较少,而实验组的总疗效为95.83%,明显比对照组的81.25%高,两组相比差异有明显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外科临床治疗中应用中医正骨方法联合三维外固定架方法的应用价值显著,值得优先推荐。

  • 标签: 中医正骨方法 三维骨外固定架 骨外科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长骨骨折术后不连的发生原因、治疗策略及疗效。方法2000年4月~2006年5月共收治长骨骨折内固定术后不连68例,男43例,女25例,骨折初始治疗髓内钉27例,钢板32例,外固定支架4例,克氏针3例,螺钉2例,其中应用钢丝捆扎7例。不连治疗采用手术清理断端,更换固定(1例除外),植外科治疗。结果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6个月。66例Ⅰ期愈合,愈合时间平均5.5月,Ⅰ期愈合率为97%。结论医源性因素是导致长骨骨折术后不连的主要原因,合理的外科治疗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 标签: 长骨骨折 手术 骨不连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针对外科手术中的50例患者的护理工作进行探讨,探究不同的护理方式会对患者产生何种影响。方法我院在2015年3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共进行外科手术50例,针对50患者采用两种不同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其中一组进行普通护理,另外一组进行特殊护理,并对护理的结果进行探究。普通护理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特殊护理组患者接受包括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等内容的特殊护理干预.在试验中,于术前1天和术后4天为两组患者进行SAS(焦虑自评量表)测试、SDS(抑郁自评量表)测试,于治疗结束后为两组患者进行VAS疼痛测试。通过上述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特殊护理组的病人发病率明显降低,患者与护理人员的关系更加融洽和谐,并且康复率有了显著的提高。结论为外科手术患者实施特殊护理干预能移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骨外科手术 临床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特点和护理效果。方法搜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之间的86例骨科患者资料,研究心理护理在外科护理中的护理特点与效果,依据骨科的护理特性为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结果外科在为患者进行治疗疾病时,其常用的治疗手段就是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患者在进行手术前后,会产生较强的心里负担,不利于手术的恢复。结论外科护理人员需密切注意手术患者的病情发展变化情况,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从而使患者的情绪维持在最佳的稳定状态,以便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治疗。

  • 标签: 骨外科手术患者 护理效果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舒适护理对外科术后疼痛患者的重要性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到2017年7月收治的200例外科患者,依据住院时间划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护理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进行观察,观察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措施的方法进行观察,两组患者进行术后疼痛程度、护理满意度的对比实验。结果将对照组和观察组相比,III级患者更少,I级疼痛患者更加多,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明显。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疼痛评分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明显。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更高,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明显。结论在外科术后疼痛患者中开展舒适护理的方案,能够大大提升患者满意度,降低患者疼痛的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利用价值。

  • 标签: 护理 骨外科 术后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一种处理浅表创面和用于深部引流的全新方法,本研究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术应用于外科创伤软组织缺损患者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外科收治的82例创伤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愈合时间。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共出现1例(2.44%)感染,对照组出现9例(21.95%),明显多于观察组,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达96.88%,且感染情况少,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外科创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显著。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术 创伤软组织缺损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临床实习中探究式病例讨论法与一般病例讨论法两种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方法将实习医师随机分成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以一般病例讨论方法教学,实验组以探究式病例讨论法教学。比较2组出科考试成绩及主管问卷评价。结果实验组出科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主管问卷评价实验组能明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积极性,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及临床思维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探究式病例讨论法在教学中效果显著,值得在教学中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探究式 病例讨论法 骨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湘潭地区体检人群的骨密度变化规律,为骨质疏松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对湘潭地区7411例成年人进行右跟骨密度检测,检测结果以35岁、50岁、70岁为界分为4个年龄组,分析每组量减少率的变化。结果总体人群中量减少的检出率31.4%。50岁后年龄组人群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50岁前年龄组(X2=205.570,P<0.01)。男性人群中量减少检出率为24.9%,女性为40.6%,差异有显著(P<0.01)。不同性别人群中量减少比例均随年龄増高呈上升趋势,50岁前各年龄段,男性量减少比例高于女性(P<0.01),50岁以后各年龄段女性量减少人群比例明显高于男性(p<0.01)。总体人群中50岁以上年龄段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50岁前年龄段(X2=412.833,P<0.01)。男性51-69岁年龄段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36-50岁年龄段(X2=4.395,P<0.01),70岁后年龄段人群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51-69岁年龄段(X2=62.916,P<0.01)。女性51-69岁以上年龄段量减少检出率显著高于50岁前年龄段,差异有显著性(X2=191.651,P<0.01)。不同年龄段量减少人群中男女性别构成有一定差异,50岁以下各年龄段男性比例高,50岁以后量减少人群中女性比例迅速升高。结论年龄是骨质疏松重要影响因素,男性和女性应分别从40岁和50岁开始加强骨密度监测,早期发现,积极干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湘潭地区体检人群的骨密度变化规律,为骨质疏松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对湘潭地区7411例成年人进行右跟骨密度检测,检测结果以35岁、50岁、70岁为界分为4个年龄组,分析每组量减少率的变化。结果总体人群中量减少的检出率31.4%。50岁后年龄组人群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50岁前年龄组(X2=205.570,P<0.01)。男性人群中量减少检出率为24.9%,女性为40.6%,差异有显著(P<0.01)。不同性别人群中量减少比例均随年龄増高呈上升趋势,50岁前各年龄段,男性量减少比例高于女性(P<0.01),50岁以后各年龄段女性量减少人群比例明显高于男性(p<0.01)。总体人群中50岁以上年龄段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50岁前年龄段(X2=412.833,P<0.01)。男性51-69岁年龄段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36-50岁年龄段(X2=4.395,P<0.01),70岁后年龄段人群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51-69岁年龄段(X2=62.916,P<0.01)。女性51-69岁以上年龄段量减少检出率显著高于50岁前年龄段,差异有显著性(X2=191.651,P<0.01)。不同年龄段量减少人群中男女性别构成有一定差异,50岁以下各年龄段男性比例高,50岁以后量减少人群中女性比例迅速升高。结论年龄是骨质疏松重要影响因素,男性和女性应分别从40岁和50岁开始加强骨密度监测,早期发现,积极干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踝关节镜下自体软骨移植术和微骨折手术治疗距软骨损伤(OLT)的临床疗效,寻找更加理想的治疗手段。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68例OLT患者,随机分为甲组(采取自体软骨移植术治疗)和乙组(微骨折手术),均在踝关节镜下进行手术治疗,对比两组踝关节疼痛改善及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术后3个月、6个月踝关节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下降,且显著低于乙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明显高于乙组的82.35%,两组各指标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镜下自体软骨移植术和微骨折手术均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前者在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减轻踝关节疼痛程度方面优势更加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距骨骨软骨损伤 踝关节镜 自体骨软骨移植术 微骨折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胫骨骨折术后感染性大段缺损采取搬移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采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缺损的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2人。对照组采用移植术,观察组采用搬移术,对2组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对比2组手术疗效。结果本组随访64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2个月。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长于对照组,但切口长度、出血量和修复长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针道感染、愈合不良、疼痛和患肢缩短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搬移技术在治疗胫骨缺损的过程中具有操作简便、固定可靠、效果良好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胫骨骨折 术后感染性大段骨缺损 骨搬移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骨骨髓炎缺损患者应用游离皮瓣移植结合段滑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胫骨骨髓炎缺损患者选为研究目标,依照随机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试验组,各组患者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段滑移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游离皮瓣移植结合段滑移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分别为95.9%、81.6%,对比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对照组为2.0%,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胫骨骨髓炎缺损患者应用游离皮瓣移植结合段滑移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加确切,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胫骨骨髓炎骨缺损 游离皮瓣移植 骨段滑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常规瓣与标准外伤大瓣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根据“双盲随机分组原则”将2015年2月至2018年1月期间本院接收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40例/组,前一组采取常规瓣术治疗,后一组实施标准外伤大瓣治疗。将两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对。结果同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瓣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比常规瓣术更加安全有效。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常规骨瓣 标准外伤大骨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恢复效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本组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外科手术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将这74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7例,对照组予以术前入院指导、皮肤准备、禁食禁饮、健康宣教、基础护理、病情观察等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开展围术期护理工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无明显变化(P>0.05),但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4.59%,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8.38%,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对改善手术治疗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 标签: 外科护理 患者恢复效率 护理满意度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跟解剖板在累及跟距關节的粉碎性跟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2例粉碎性跟骨折伴跟距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加压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切开复位跟解剖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优良率、足踝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率、Bohler角、Gissane角、跟宽度。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为86.11%,与对照组的88.8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OFAS足踝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AOFAS足踝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11%、8.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ohler角、Gissane角、跟宽度均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Bohler角、Gissane角、跟宽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累及跟距关节的粉碎性跟骨折患者中,采用跟解剖板内固定治疗可达到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加压固定治疗同等效果,其并发症较少,足踝功能可得到有效改善,改善患者的跟距关系及跟宽度。

  • 标签: 粉碎性跟骨骨折 跟距关节 跟骨解剖板 骨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跟囊肿手术治疗疗效。方法所有患者均行瘤体刮除、瘤腔灭活和自体或同种异体,合并病理骨折应用跟金属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均获随访,时间18~24(平均20)个月。术后自体移植3个月、异体移植6个月,X线片显示植块与周围正常骨质基本融合,但异体移植仍能看到植块影的轮廓。随访期内均无复发。结论跟囊肿瘤体刮除、瘤腔灭活和自体或同种异体,合并病理骨折应用跟金属板内固定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跟骨 骨囊肿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