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0 个结果
  • 简介: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什么样的思想产生什么样的行为,思想决定行为的方向.在听障儿童机构康复模式中,听障儿童家长要想更好、更快地见效,会同康复机构共促孩子快速康复、成长,除了要树立康复发展观、特殊教育需要观、康复学习主体观、康复教育价值观等科学理念外,还应具备以下几种意识和心态.1要有团队意识一个人若想成功,要么组建一个团队,要么加入一个团队.在瞬息万变的世界里,选择志同道合的伙伴,就是选择了成功.家长朋友一般都选择将孩子送入康复机构接受训练.这就等于选择了一个康复团队.因为听障儿童康复涉及听力补偿(重建)、听觉言语训练、言语矫治、语言教育、学前教育等诸多方面,同时坚持医教结合,综合干预.康复机构的听障儿童康复不仅需要听力师、听觉言语康复教师、言语治疗师、学前教师等组成跨学科团队共同参与,协调实施,家长也须密切协作,共同承担.

  • 标签: 中听障 儿童家长 听障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呼吸道异物指喉、气管和支气管异物,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重症之一,多发生于儿童,尤以1~5岁为常见,3岁以下者更为多见。其严重程度取决于异物的性质和造成气道阻塞的程度,轻者可造成肺部损害,重者为猝死的原因之一。因此,防止和妥善处理其并发,一直为耳鼻咽喉科医务人员所重视。儿童气管、支

  • 标签: 呼吸系统(Respiratory System) 异物(Foreign Bodies) 异物反应(Foreign-Body Reaction)
  • 简介:目的探讨家长与听觉口语师评估听障儿童听能技巧的一致性。方法采用听能技巧检核表(auditoryskillschecklist,ASC)对50位听障儿童家长和听觉口语师进行检测评估。结果整体上,家长与听觉口语师的评分呈显著正相关,且两组评分者的评分无显著差异。对4个听能阶段进行分析,发现两组评分的平均值在各听能阶段分别呈现显著正相关,家长评分皆高于听觉口语师评分,但仅在理解阶段达到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评估听障儿童,尤其是年龄较小儿童的听能技巧时,应同时考虑家长和专业人员的观察角度,两者可能存在差异。此外,听能技巧检核表是可供听觉口语师和相关专业人员用于指导家长观察听能技巧及监控听障儿童听能技巧发展的临床工具。

  • 标签: 听障儿童 听能技巧 评估 家长 听觉口语师
  • 简介:儿童孤独(autisticdisorder)是以交流语言障碍和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障碍性疾病的一种。1943年,该疾病由美国精神病学家Kanner首先报道,他描述了一组儿童“从生命早期开始,就不能像正常儿童一样,与周围的人们和环境建立联系,他们似乎是与环境隔离的,语言异常或根本就没有语言,不寻求拥抱、待人如同待物、很少目光接触、行为刻板等。他将这种状况称为“孤独性情感交往紊乱”,即现在的儿童孤独,也称自闭

  • 标签: 儿童孤独症 教育对策 发育障碍性疾病 康复 语言障碍 精神病学
  • 简介:遗传是生物界存在的普遍现象.每一个物种都是按照自己特有的DNA延续到下一代.人体正常性状的遗传包括性别、体表性状、生理生化特征、身体素质等方面的20多种性状的遗传.有关基因与酗酒、疾病、冒险行为、智力等有关的报道我们常常会看到,而有关声音或用声状态是否会遗传呢?有关这方面的报道比较少见.

  • 标签:
  • 简介:听觉口语法是受其教育哲学观和听障儿童发展观指导,囊括相关的技术、教学方法与策略及管理、评估等在内的课程模式,这种课程模式强调家长的深度参与,认为家长的深度参与有助于治疗师或教师优化听障儿童的康复服务效果。随着听觉口语培训的推行及听觉口语服务的开展,转变传统的康复教育观、家长观和教师观,如何将家长纳入康复教学过程将是听觉言语康复教师面对的新课题。

  • 标签: 听觉口语法 家长参与 课程模式 倡导者 伙伴
  • 简介:家长心理是影响聋儿康复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对四种影响聋儿康复效果的家长心理(期望过高、依赖康复教师、自卑、内疚)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 标签: 人工耳蜗术 家长 心理学 聋儿 康复治疗 手术
  • 简介:目的对CI儿童和正常儿童双条件词语的听理解能力进行比较,分析两组儿童在并列、动宾、主谓、偏正和介宾五类词语上的差异,明确CI儿童听理解能力的问题所在。同时研究语训三个月前后CI儿童对五类词语听理解能力的发展情况。方法所有受试者均采用《儿童听觉理解能力评估》表的双条件词语进行测试,采用主试者读,受试者听辨的"一对一"形式,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分析。结果三个月前正常儿童在并列词语和偏正词语上的正确率明显高于CI儿童;三个月后正常儿童在动宾词语上的正确率明显高于CI儿童;对CI儿童而言,三个月前偏正词语的正确率明显低于三个月后的正确率。结论CI儿童与正常儿童在并列和偏正词语上存在显著差异,经过三个月的学习后CI儿童在五类词语上的听理解能力有所改变,但不明显。

  • 标签: 人工耳蜗植入 双条件词语 听理解能力
  • 简介:在聋儿语言康复这一长期艰苦、复杂的过程中,家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家长必须以正人先正己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主动去示范和影响子女,给聋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把家庭变成聋儿在比较自然的状态下运用语言的最佳场所,以利于聋儿对语言的掌握.家长要端正态度,放弃幻想,尽早使孩子进入到正确的康复训练中去.在心理上正确对待聋儿,矫枉适度,在生活、学习、训练中使孩子心理健康.聋儿康复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但只要家长运用科学的方法,遵循必要的原则,就能使聋儿康复达到理想的程度.

  • 标签: 家长 聋儿康复
  • 简介:词汇是儿童语言的基础。与同龄健听儿童相比,听障儿童由于听力损失,存在词汇量小、词类范围窄、词义理解表浅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健听儿童词汇语义发展的关键指标词汇量、词类和词义三方面的发展规律,通过词汇分级学习逐步增加词汇量、典型原型与相关内容相联系加深语义理解、建立语义网络加快词汇检索和提取三个措施,探讨听障儿童的语言康复策略。

  • 标签: 学前儿童 词汇语义 听障儿童 语言康复
  • 简介:目的梅尼埃病一般认为主要以中年人发病为主,在儿童(≤15岁)中发病率均较低。本文关注儿童梅尼埃病的发病情况,研究儿童梅尼埃病的临床特征。方法观察眩晕诊疗中心2004年1月至2007年7月,共计586例梅尼埃病患者中儿童(≤15岁)梅尼埃病的发病情况,对这些患者进行纯音测听、耳蜗电图、冷热试验及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检查。结果本组梅尼埃病发病最早为3岁。儿童期首发的梅尼埃病占全部梅尼埃病患者的1.71%(10/586)。4例首发为典型梅尼埃病症状(耳蜗症状和前庭症状均具备),占40%(4/10);以耳蜗症状首发的占30%(3/10);以旋转性眩晕或倾倒感为首发者分别占20%(2/10)及10%(1/10)。儿童梅尼埃病听力图有两种类型——低频下降型和平坦型:以低频听力下降为主,共7例占70%(7/10);3例为平坦型曲线,占30%(3/10)。前庭功能检查结果正常或异常与病程无关。耳蜗电图的阳性率较高,达50%(5/10)。首发为倾倒感的患者,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检查异常。头痛和运动病是儿童梅尼埃病的一个常见主诉。结论儿童梅尼埃病的主要首发症状依次为典型梅尼埃病表现、耳蜗症状、单纯的眩晕或倾倒感。听力图多为低频下...

  • 标签: 儿童 梅尼埃病 纯音测听 耳蜗电图 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
  • 简介:国内外实践经验证明,家庭康复是学前听障儿童接受早期康复训练和教育的最佳形式,由于国内聋儿分布的地域广,缺乏可以进行社区家庭指导的专业人员,因此依靠专业力量雄厚、技术资源丰厚的省级以上康复中心,定期开办短期家长学校,让家长具备一定的聋儿康复观念、知识、技能,是推行家庭康复的有效手段之一.家长学校可采取母子同训,家园共建的形式,由家长培训课程和家庭亲子课程共同组成3~4个月的培训内容,帮助家长获得正确的观念和方法,使孩子接受启蒙训练和教育,为进一步开展家庭康复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 标签: 聋儿 家长学校 家庭康复 康复治疗
  • 简介:1心理理论的理论解释心理理论的概念最早由Premark和Woodruff于1978年在《黑猩猩有心理理论吗》一书中首次明确提出。心理理论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如需要、信念、意图、愿望、情绪等)的认识.并由此对相应行为作出因果性的预测和解释。之所以将心理理论称为一种“理论”,Premark和Woodruff认为这种能力实际为一个推理系统,通过这一系统对不可观测的心理状态进行推测,可对他人的行为进行预测.因而可将该推理系统视为一个“理论”^[1]。

  • 标签: 心理理论 儿童 心理状态 人的行为 黑猩猩 系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听力障碍儿童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听力严重受损或丧失,以致听不清或听不到声音,不能通过自然声音符号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儿童。一般认为听力语言的缺失会影响聋儿的社会交往及认知功能发育。与听力正常儿童相比,听障儿童是否有不同的认知途径和特有的认知特征?影响听障儿童认知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这些是医学、教育、心理等各学科共同关心的问题。

  • 标签: 听障儿童 认知特征 发育特征 听力语言 障碍儿童 功能发育
  • 简介:听障儿童康复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从最初的“十聋九哑”,到后来的“能听会说”,再到现在的“全面康复”的提法转变,反映出人们对听障儿童康复已从基于医学分类着重生理差异,向注重生理和功能两方面的差异,再到现在着重生理、心理和发展需求的差异的变化。

  • 标签: 全面康复 听障儿童 生理差异 医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