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对晚期鳞癌及腺癌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0例晚期鳞癌患者30例腺癌患者,将其分别作为观察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全部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癌症治疗效果、毒副作用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生存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分别是70.00%以及(78.49±3.30)分,观察组患者的生存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分别是50.00%以及(54.40±2.83)分,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西他滨联合顺铂对两种不同癌症患者都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同时对于腺癌患者有更好的生存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吉西他滨 顺铂 晚期肺鳞癌 肺腺癌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群分布及药敏结果。寻找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方法对252例0-12岁(252耳)经临床诊断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儿的耳道分泌物及鼓膜穿孔前期经鼓膜刺激取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同时对培养阳性菌株的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统计。结果252份分泌物共分离出病原260株,总阳性率为95.9%,8例检出2种菌株。其中G^+球菌188株(占72.3%);G杆菌19株(占23.5%);真菌11株(占4.2%)。结论:G^+球菌是本地区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致病菌,对青霉素及红霉素均有较高的耐药性。提示,临床用药不能仅凭经验,而应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和药敏结果用药,以获得理想疗效,狨少转化为慢性病程的可能。

  • 标签: 儿童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细菌培养 药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者预后集束化干预护理及其影响的研究要求长期随访验证。在市级三甲医院的成人重症监护室,实施了一项多中心合作的群组研究。在三个月基础期之后,执行了基于五种不同治疗措施的一组护理方案,同时记录了16个月间的顺应性、肺炎发病率、重症监护的时间以及机械通气的持续时间等数据。此次群组研究中基础期病人149名,干预后的病人885名。通过各种治疗措施干预后的顺应性小于30%。尽管如此,干预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从15.5%下降到11.7%。这个降幅与手部卫生、囊内压控制、口腔卫生以及镇静状态密切相关.此外,集束化干预护理的采用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0.78%的发病率有关(95%)。我们记录到了重症监护时间的减少(从10天到6天)以及病人在干预期顺应机械通气的时间(从8天到4天)。因此,针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以及预后集束化干预护理的工作要侧重在高度重视手口卫生,睡眠质量以及囊内压控制。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重症监护预后 病人安全 呼吸监护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致病高危因素以及合理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3月本院重症医学科中确诊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31例,观察致病原因并总结其高危因素,然后根据具体因素给予适合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分析其护理实施效果。结果本组患者的致病因素主要包括环境、管路、病患、药物以及交叉感染等因素,经临床护理干预后,28例(90.3%)均得到显著缓解获得成功脱机,另3例(9.7%)患者由于器官衰竭而导致死亡。结论重症医学科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致病因素较多,护理人员通过综合患者实际因素给予适当的干预措施可有效保证护理实施效果。

  • 标签: 重症医学科 呼吸机 肺炎 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我院黏液型铜绿假单胞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5月各病区送检的5836份标本进行培养分离,通过MicroscanWalkaway96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分析黏液型铜绿假单胞感染的临床科室分布,通过K-B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观察对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吡肟等10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运用SPSS15.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检测的5836份标本共分离出黏液型铜绿假单胞204株,分离率为3.50%;我院黏液型铜绿假单胞感染科室以重症医学科和呼吸内科居多;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黏液型铜绿假单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美罗培南耐药率较高,分别达到了21.1%、19.6%和14.2%,而对妥布霉素、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0%、2.9%和7.4%。结论我院黏液型铜绿假单胞主要分布在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等科室;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而对妥布霉素、头孢他啶较为敏感;因此,黏液型铜绿假单胞感染率较高的科室应注重合理选择抗菌药物种类及用药疗程、侵袭性操作时应严格无菌性操作,以降低其感染风险。

  • 标签: 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 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对支原体肺炎患儿实施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儿科收治的84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患儿。研究组患儿实施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对照组实施红霉素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的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为73.8%;研究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症状消失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支原体肺炎具有较好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症状消失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阿奇霉素序贯 红霉素 小儿 肺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对内孤立性结节的诊断价值,以提高对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经我院病理证实的94例内孤立性结节患者的影像资料,观察结节的大小、形态及相关CT征象,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94例内孤立性结节患者中恶性63例,良性31例,观察结节的大小、部位及相关CT征象(钙化、分叶、毛刺、细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论毛刺征、胸膜凹陷征是提示恶性结节的重要CT征象,对临床及时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穴位注射足三里合培元生金汤内服对哮喘缓解期儿童脾肾虚症状评分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40例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仅予以天灸治疗,治疗组在天灸基础上同时予以中药培元生金汤内服及穴位注射足三里,依据病情分级水平进行阶梯式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降低哮喘患儿的脾肾虚症状评分,减少喘息发作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注射足三里合培元生金汤内服能有效降低哮喘患儿的脾肾虚症状评分,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穴位注射 足三里 培元生金汤 哮喘缓解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替考拉宁对慢阻合并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有效性。方法本研究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80例慢阻合并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为对象,均采用替考拉宁治疗。对比分析干预前后患者睡眠质量、生活质量的变化,并对其用药效果和用药副作用进行总结。结果采用t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干预后患者睡眠质量评分均有所下降,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考拉宁对慢阻合并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有效性高,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替考拉宁 慢阻肺合并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 临床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慢性阻塞性疾病急性加重患者应用制霉菌素预防口腔真菌感染的疗效观察。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8例),分别采用生理盐水和制霉菌素进行口腔护理,比较两种方法护理后患者口腔真菌感染发生率结果使用制霉菌素对慢性阻塞性疾病急性加重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后,患者口腔真菌感染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使用制霉菌素进行口腔护理可降低慢性阻塞性疾病急性加重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的发生,有利于优质护理在呼吸科的开展。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制霉菌素 口腔护理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观察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炎合并I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并作比较分析。方法将40例新生儿肺炎合并I型呼吸衰竭患儿纳入本次研究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头罩吸氧治疗,研究组应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的PaO2、呼吸频率、pH均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两组的pH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PaO2高于对照组(P〈0.05),而呼吸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炎合并I型呼吸衰竭患儿效果满意。

  • 标签: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肺炎合并I型呼吸衰竭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出院后疾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呼吸科住院接受治疗护理后病情好转出院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试验组实施延续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出院指导。结果试验组实施延续护理后,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在戒烟行为、规律用药、坚持功能锻炼、合理氧疗以及健康心理状态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延续护理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延续护理 COPD合并呼吸衰竭 自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