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应用制霉菌素预防口腔真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5-15
/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应用制霉菌素预防口腔真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杨怀洪

杨怀洪

(泰州市人民医院江苏泰州225300)

【摘要】目的】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应用制霉菌素预防口腔真菌感染的疗效观察。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8例),分别采用生理盐水和制霉菌素进行口腔护理,比较两种方法护理后患者口腔真菌感染发生率结果:使用制霉菌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后,患者口腔真菌感染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使用制霉菌素进行口腔护理可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的发生,有利于优质护理在呼吸科的开展。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制霉菌素;口腔护理;疗效

【中图分类号】:R563.9文献标识码:A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是指在COPD疾病发展过程中,短期内出现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呈脓性或粘液脓性痰,可伴发热等症状[1]。是引起COPD发展的重要因素,可导致肺功能急剧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因病情重、进食少、营养状况差、使用无创机械通气、大剂量应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因素,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致使菌群失调,易造成机会性致病菌感染,使口腔内微生物迅速繁殖,口咽部的条件致病菌极易定植,并发生移行和易位,而引起口腔感,而口腔、呼吸道的真菌感染在机体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下会趁虚而入,导致肺部感染甚至全身感染[3]。为预防真菌感染,降低口腔真菌感染的发生率,避免病情加重,我科自2013年2月开始使用制霉菌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2013年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8例AECOPD患者,男42例,女26例,年龄43-72岁,平均60岁,全部患者均符合AECOPD的诊断标准,使用的治疗方案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的治疗要求,所用抗生素为碳氢酶烯类或头孢类广谱抗生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均予以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8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治疗方法上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O.05)。

1.2方法

1.2.1口腔护理方法:对照组常规使用生理盐水口腔护理2次/日,指导患者清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观察组在操作前向病人讲解有关预防真菌感染的目的和要求,取得病人和家属的积极配合。采用制霉菌素稀释液(制霉菌素400万U,共8颗,碾碎后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进行口腔护理2次/日,注意使用前将稀释液摇匀,口腔护理过程中,保证蘸好药液的棉球充分擦洗口腔颊黏膜、舌面、上下颚,咽部。口腔护理操作前后的漱口液也是使用制霉菌素稀释液,指导病人漱口后暂不饮水,保证药液在口腔的作用时间达30分钟左右。口腔护理过程中注意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擦洗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口腔黏膜及牙龈。同时指导病人用制霉菌素稀释液漱口每日3-4次,使用前摇匀,漱口时,使药液在咽部和口内停留10-20秒,并鼓动两颊,让漱口液和黏膜充分接触后吐出,每次连续含漱3遍,漱口后暂不饮水,保证药液在口腔的作用时间达30分钟左右。每天观察口腔有无白斑、溃疡等,做好记录;每隔3天两组均做咽拭子涂片。

1.2.2观察指标:口腔真菌感染以口腔内可见真菌菌斑、溃疡或咽拭子涂片发现真菌孢子。

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两组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口腔真菌感染发生情况比较:

结果显示,使用制霉菌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后,患者口腔真菌感染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由于长期缺氧和慢性消耗,导致机体免疫防御功能受损;临床往往应用广谱抗生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达到控制感染,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缓解临床症状的目的,而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机体的防御功能,诱发或加重感染。在应用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治疗时,口腔吸附的药液如不能及时清除,可诱发或加重口腔真菌感染;大量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使口腔敏感菌被抑制、杀灭,而对其不敏感的真菌则大量繁殖,易造成真菌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往往需要长时间的无创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达到恢复有效通气,改善氧和的目的,但无创呼吸机机械通气往往存在病人经口进食受限制、不能自由清洁口腔等弊端,导致口腔菌群失调,微生物繁殖,易发生机会性感染。

真菌具有细胞核和细胞器,是条件致病菌,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可间接或直接侵袭机体而致病。而口腔是一个以厌氧菌为主的杂菌环境,一般革兰阴性、阳性菌及真菌均可寄生其内,正常状态下,各菌群间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维持相互间的平衡状态[4]。

制霉菌素为广谱抗真菌药,局部应用有明显的抗真菌作用;且制霉菌素剂型为片剂,碾碎后可以长期吸附于舌苔,最大限度发挥其抗真菌作用[5],制霉菌素可与真菌细胞膜上的固醇类物质相结合,导致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细胞内容物及K+外移,从而损伤真菌细胞,达到抗真菌作用[4]。

有研究[4]显示,医院获得性感染中分离到的病原菌与口腔中的定植菌有高度的同源性,危重患者口腔局部使用灭菌药物可以减少致命性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观察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使用制霉菌素预防性口腔护理,能去除口腔定值的病原菌,预防念珠菌、烟曲霉菌及毛霉菌等真菌在口腔寄生繁殖,可减少条件致病菌感染机会,其发生口腔真菌感染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因为抵抗力弱,如果口腔内真菌大量繁殖,可通过消化道及呼吸道播散至全身,可以引起局部或全身性真菌感染[6],造成治疗困难甚至失败。而真菌感染的全身治疗费用高,副作用大,所以通过预防口腔真菌感染,能避免感染进一步加重而导致的肺部真菌感染甚至全身感染,且能减少治疗费用,减轻病人痛苦。

综上所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采用制霉菌素进行口腔护理的方法,不仅达到了清洁口腔的目的,同时有效降低口腔真菌感染的发生率,预防效果好,更重要的是减少了由此引发的肺部感染、全身感染,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3]吴军勇,黄仁清,乔有萍.预见性护理在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继发真菌感染的作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20-21.

[4]周晓君,易敏莉,肖春梅.3%碳酸氢钠联合制霉菌素甘油及碘甘油预防肝移植术后口腔并发症及肺部感染[J].护理学杂志,2008,23(2):45-46.

[5]殷春梅,邓瑛瑛,王晓艳,等.制霉菌素联合碳酸氢钠在NICU重症病人口腔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28(9):3271-3272.

[6]操少军,张军.自制制霉菌素悬浊液在昏迷伴口腔真菌感染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1):122-123.

[7]余银珍,宋炜.复方制霉菌素甘油联合吹氧治疗化疗后口腔黏膜炎疗效观察[J].护理学杂志,2010,25(3):39-40.

[8]邹晓蓉.制霉菌素口腔护理在迁延性腹泻患儿中的临床应用观察[J].吉林医学,2011,32(29):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