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报告1例持久性隆起性红斑。患者女,51岁,全身多发结节、斑块伴痒痛10余年,病情反复迁延、逐渐加重。皮疹伴疼痛,冬季加重、夏季缓解,四肢伸侧、颜面部、臀部对称性分布斑块、结节、色素沉着、皮下萎缩,新旧皮疹同时存在,皮疹早期疼痛明显,晚期轻度瘙痒。早期皮疹病理活检呈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改变,晚期皮疹病理活检呈纤维化改变。诊断:持久性隆起性红斑。系统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静脉滴注,口服沙利度胺、贝前列素钠,外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莫米松乳膏等治疗,2周后部分皮疹逐渐消退、颜色变暗。目前尚在随访中。

  • 标签: 持久性隆起性红斑 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51岁。因双侧手掌、肘部、膝部和足跟部紫红色隆起的结节、斑块,逐渐增大,病程约12年,于2014年7月来我科就诊。患者于12年前无明显诱因偶然发现上述肢体部位多处出现皮疹。双侧手掌、肘部、膝部和足跟部早期仅为小的红斑、丘疹,

  • 标签: 红斑 隆起性 持久性
  • 简介:性传播疾病(STD)由各种感染性微生物通过性接触传播,目前已成为全世界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性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STD混合感染是防治的重点和难点,也是STD传播的主要来源.

  • 标签: 福州地区 女性 性传播疾病 微生物 公共卫生
  • 简介:目的研究西藏拉萨地区过敏性紫癜(HSP)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对西藏军区总医院在2008年3月—2011年11月收治的HSP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西藏拉萨地区HSP患者男女比例为2.58:1,发病时间无明显四季差异,年龄4-61岁,平均(20.24-11.0)岁,发病原因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在临床表现方面,以皮疹发生率最高96.5%,与其他多个报道结论类似,在皮损的严重程度上,明显高于武汉地区;腹部受累比例低于国外报道,高于武汉地区(P〈0.05);肾脏受累比例与韩国及西班牙报道类似,高于武汉地区(P〈0.05)。本研究中20岁以下发病明显高于20岁以上,发病高峰集中在5-10岁及15-20岁2个年龄段,其中15-20岁年龄段发病人数占20岁以下的41.9%,以入伍新兵为主,且与本研究及其他多个研究15岁以下年龄段相比,累及肾脏的比例也显著升高(P〈0.05)。结论西藏拉萨地区HSP患者在发病原因,发病季节及临床表现等方面有其自身特点,与同纬度的平原地区存在差异。

  • 标签: 过敏性紫癜 拉萨地区 临床分析
  • 简介:欧洲南部的流行病学研究中有对纺织品中分散染料接触过敏的文献记录。为了评价瑞典南部不同纺织染料斑帖试验反应的流行状况,观察对纺织染料高度敏感个体的皮炎发生部位,作者回顾性地研究了3325例连续斑帖试验患者。他们均用添加含8种分散染料的混合纺织染料(TDM)的标准测试系列做斑贴试验。8种分散染料为:分散(D)蓝色35、106和124,D黄色3,D橙色1和3以及D红色1和17。所有TDM.阳性患者,除3例外,均用混合染料中的各种染料做独立试验。TDM的接触过敏率为1.5%,与欧洲南部的研究结果相似。最常引起过敏的染料是D橙色1,对其过敏反应的高发生率未曾预料,而对D蓝色106和124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其他研究的预期结果。与所有受试者相比,TDM-阳性患者的双臂、面、颈和腋窝皱褶部位较常发生皮炎,且妇女患者手部皮炎发生率较高。

  • 标签: 纺织染料 接触性过敏 南部地区 瑞典 试验反应 手部皮炎
  • 简介:1临床资料患儿男,6个月,因“头顶部丘疹3个月”于2017年3月就诊。患儿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在头顶部出现个粟粒至绿豆大小淡红色丘疹,无自觉症状。之后皮损逐渐增大至豌豆大小,表面呈红白色。病程中皮损未出现水疱。患者为明确诊断来我科门诊就诊。既往史无特殊,否认外伤史,否认家族中有类似情况。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查体:患儿头顶部有1个豌豆大小淡红色丘疹,皮损中央无脐凹,活动度可,质地中度,无压痛见图1,其余部位未见明显类似皮损。诊断:黄色肉芽肿?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皮肤组织病理:真皮内可见数个小叶状、内生性结节,结节中有较多嗜酸性包涵体,与结节相连下方有1个囊性结构,囊壁为复层鳞状上皮,并可见颗粒层,囊内容物为大量层叠状角质物质及嗜酸性疣小体,见图2~4。最后诊断:表皮囊肿伴传染性疣。

  • 标签: 表皮囊肿 传染性软疣 儿童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30岁.外阴部出现增生物5年,近1年增多.于2002年12月31日就诊.患者5年前外阴部出现一新生物,皮色,无明显自觉症状,渐渐长大如黄豆大小.近1年右侧外阴出现几个相似皮疹,逐渐长大.患者无明显痒感及其它不适.既往体健,否认婚外性接触史.丈夫健康.现患者孕50d.

  • 标签: 外阴部 患者 软纤维瘤 多发性 自觉症状 就诊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银屑病发病及病情的饮食因素及其他因素,指导银屑病患者合理饮食与健康生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运用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使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合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与银屑病病情密切相关的因素主要有:面粉(OR=2.214)、牛肉(OR=3.308)、羊肉(OR=2.145)、鱼虾(OR=1.952)、辣椒(OR=2.559)、洋葱(OR=1.519)、吸烟(OR=2.515)、饮酒(OR=2.205)、咸菜和酸菜(OR=1.752),以及失眠(OR=1.502)与肥胖(OR=1.557),这些可能是银屑病的危险因素;而大米(OR=0.422)、粗粮(OR=0.252)、蛋类(OR=0.459)、鲜奶(OR=0.576)、苹果(OR=0.650)、香蕉(OR=0.656)、芹菜(OR=0.515)、茄子(OR=0.652)可能是银屑病的保护因素。结论银屑病患者应戒烟、戒酒,避免失眠,避免进食鱼虾、辛辣、羊肉、牛肉、辣椒、面粉、洋葱等食物,多食大米、粗粮、鸡蛋、鲜奶、苹果、香蕉、芹菜、茄子等食物,注意控制体重,保证睡眠质量。

  • 标签: 银屑病 寻常性 危险因素 甘肃省
  • 简介:目的了解乡村医生对艾滋病(AIDS)基本知识和非法采供血传播艾滋病病毒(HIV)事件的知晓情况,探索农村AIDS防制工作的可行干预措施。方法本研究选择经采供血传播HIV疫情较为严重的某乡全体乡村医生为调查对象,应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调查方法收集资料。数据录入和分析应用EPI6.0软件。结果共调查33人,有效问卷率100%。结果发现:95%以上调查对象对AIDS性传播、血液传播和传染性等问题有正确认识,而几乎50%对母婴传播和唾液、汗液、蚊虫叮咬、共用浴缸坐便等不传播HIV途径缺乏认识;80%以上调查对象了解本村血液组织者的目的、村民卖血高峰时间、血液传播疾病的危害和反对卖血行为;27.3%调查对象偶尔使用一次性注射器,15.2%调查对象将使用过的~次性注射器丢弃或卖掉。结论农村地区存在较为严重的医源性交叉感染的隐患,乡村医生迫切需要AIDS防制知识的正规培训,而且有望成为农村AIDS防制工作的核心力量。

  • 标签: 农村地区 供血传播 艾滋病 采血传播 AIDS
  • 简介:本文报告了少见的传染性疣伴发表皮样囊肿患者1例,并对国内累计报告的6例患者进行了文献复习。

  • 标签: 传染性软疣 表皮样囊肿
  • 简介:患者男,26岁。腰背部出现一鸡蛋大小肿物20余年。查体见腰背部有一单发带蒂肿物,触之质,无触痛。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萎缩,真皮内见丰富的胶原纤维,并可见真皮浅层成团脂肪细胞。诊断:痣合并单发性浅表脂肪瘤样痣。予高频电刀手术切除,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 标签: 软痣 浅表脂肪瘤样痣 高频电刀
  • 简介:目的:了解本市无偿献血者HIV感染情况,为完善无偿献血者的招募和血液检测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本市2009至2012年度无偿献血人群HIV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本市无偿献血者中HIV初筛阳性率为0.12%,确认HIV感染阳性率为6.9/10万.结论:有针对性的加强献血宣传和对献血者的征询,选择适合的检测方案,降低输血风险.

  • 标签: HIV感染 无偿献血 阳性率 社会调查
  • 简介:目的:了解广西贺州地区中老年男性更年期综合征发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对我院健康体检门诊800例40岁以上接受检查的中老年男性,调查采用录入个人信息、整体健康状况、中老年男子雄激素缺乏(ADAM)自测表进行评估。结果:广西贺州地区中老年男性更年期综合征ADAM自测表阳性总发生率为63.2%,ADAM自测表阳性总发生率与年龄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统计分析显示:年龄、吸烟、饮酒、肥胖、工作压力、婚姻状况、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是影响男性更年期综合征发病率的重要危险因子,而业余爱好、体育锻炼是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率的重要保护因子,民族、文化程度及职业对男性更年期发病率无明显影响。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更年期综合征发生率逐渐增高,民族、文化程度及职业对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生率影响不大。年龄、整体健康状况及生活方式是影响男性更年期发生的重要因素。

  • 标签: 男性更年期综合征 中老年男子 ADAM量表 贺州地区
  • 简介:目的:调查并分析广州地区吸毒戒毒人群梅毒感染现况及其危险因素,以便加强对该人群梅毒防治工作。方法:通过方便抽样,组织广州地区吸毒和强制戒毒人员、社区美沙酮门诊戒毒人员,进行面对面健康教育,知情同意后填写结构式问卷收集其人口学特征及性行为学信息,采集血液,用TRUST和(或)TPPA检测梅毒抗体,SPSS17.0分析资料。结果:共调查吸毒戒毒人员473例,发现梅毒感染者41例,梅毒感染率8.7%,梅毒知识知晓率为38.1%。单因素分析显示,女性[OR=2.49、95%CI(1.03-6.05)]、职业分布[OR=3.41,95%CI(1.32-8.89)]、偶尔使用安全套[OR=23.24,95%CI(8.90-60.81)]以及共用针具[OR=6.20,95%CI(3.37-11.49)]等4个因素与感染梅毒有关。多因素分析则发现性别、职业分布、安全套使用频率、吸毒方式以及吸毒年限5个因素与梅毒感染相关。结论:广州地区吸毒戒毒人群感染梅毒普遍,感染梅毒的危险因素与性别、吸毒方式等有关,需要结合实际开展梅毒防治工作。

  • 标签: 梅毒 流行 吸毒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分析天津地区296例过敏性疾病患者的常见变应原。方法采用皮肤点刺试验检测天津地区296例过敏性疾病患者的常见过敏原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96例患者中阳性患者125例,总阳性率为42.23%;其中粉尘螨、屋尘螨阳性率最高,分别为17.91%和15.20%,其次是蟑螂、艾蒿、干草尘埃,分别占9.12%、8.78%和6.08%。荨麻疹、湿疹和特应性皮炎患者的阳性率最高,分别为44.83%、42.64%和40.0%。结论粉尘螨和屋尘螨是天津地区过敏性疾病患者的常见致敏原,其次是蟑螂、艾蒿、干草尘埃,点刺试验是检测过敏原的重要手段。

  • 标签: 变应原 过敏性疾病 点刺试验
  • 简介:头癣是皮肤癣菌感染头皮及毛发的浅部真菌病,主要传播途径是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有四种临床类型,即白癣、黑点癣、脓癣和黄癣。新疆儿童头癣发病率居全国首位,主要临床类型以白癣、黑点癣和黄癣为主,脓癣较少,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白癣和脓癣是常见临床类型。不同的临床类型由特定的病原菌种引起,新疆头癣的病原菌与其他少数民族地区有明显的差异。紫色毛癣菌、铁锈色小孢子菌、许兰毛癣菌和犬小孢子菌是新疆头癣的优势菌种,犬小孢子菌和铁锈色小孢子菌是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主要致病菌。头癣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灰黄霉素、伊曲康唑、特比萘芬和氟康唑,外用硫磺软膏、特比萘芬乳膏等。头癣的有效防治措施是积极治疗患儿和带菌动物,消灭传染源,改善生活习惯和卫生条件,切断传播途径以及规范化治疗。

  • 标签: 少数民族地区 儿童头癣 发病现状 防治 流行病学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银屑病住院患者资料,了解广东省韶关地区银屑病住院患者的发病情况和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至2016年间680例银屑病住院患者资料,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发病年龄、病程、入院季节、类型、病因、伴发疾病、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结果:68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80∶1,平均年龄(52.32±15.67)岁,平均发病年龄(45.60±15.96)岁,平均病程(6.72±7.30)年,男女间平均年龄、发病年龄及病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入院无明显季节性。寻常型银屑病最多,占92.35%。药物、饮食、感染是主要诱发因素。并发疾病最多的是代谢异常性疾病,前三位分别是高脂血症、痛风、糖尿病。结论:韶关地区银屑病住院患者以中老年男性为主,晚发型较多,家族史阳性例数少,药物使用不当为主要诱因,主要伴发疾病为高脂血症,有必要加强对患者的科学规范管理。

  • 标签: 银屑病 回顾性分析 临床特点
  • 简介:目的:了解乌鲁木齐汉族人群寻常性银屑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以门诊521例汉族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填写调查问卷,利用Graphpad5.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发现银屑病发病无性别差异;头皮受累占69.9%,皮损首发于头皮占35.1%,其中82.5%在20~40岁发病;皮损瘙痒者414例(79.5%),其中重度瘙痒者46例(8.8%),家族史阳性者102例(19.6%),迟发型患者的比例与有无家族史不相关,病情重度者迟发率高于病情轻度者(P=0.01);413例(79.3%)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结论本调查反映了乌鲁木齐汉族人群寻常性银屑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资料。

  • 标签: 银屑病 寻常性 汉族 乌鲁木齐 流行病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