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8 个结果
  • 简介:青春是从儿童到成年期的过渡阶段,在青春后期,性成熟已经完成,而社会成熟却远远滞后,容易出现性相关问题。我国青春教育存在不足,青少年性知识非常缺乏,青少年婚前性行为、非意愿妊娠、多次流产等现象日益增多。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对青春妊娠患者进行有效的性健康教育,指导其采取防范措施,促进其心身康复。

  • 标签: 青春期妊娠 性健康教育
  • 简介:英语"青春"(puberty)一词来自拉丁语"pubeffas",其含义是"具有生殖能力",是指儿童逐渐长大为成年人的一个过渡,是根据第二性征的出现和生殖器官功能逐渐发育成熟而指称的一个特定阶段.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青春的年龄范围定为10岁~20岁,是少男少女从小学生到中学生的成长期.伴随身体迅速发展的是心理急剧变化.

  • 标签: 青春期教育 性教育 重要性 性健康
  • 简介:通过分析对比传统课堂和微信公众平台打造下的虚拟课堂在青春性与性别教育的应用研究中发现,微信公众平台打造下的虚拟课堂有开放式的交流平台、有利于针对敏感话题的探讨与调查,以及能够对传统课堂的不足进行补充和进一步的发展。将网络媒体尤其是自媒体用于青春性与性别教育,对于传统的教与学都是一次重要的变革,虚拟化的青春性与性别教育课堂不仅可以更快的提升人群素质,拓展传统课堂的深度和广度,还可以推动社会对青春性与性别教育重要性的重新认识,可以影响教育管理部门相关政策的制定,进而推动青春性与性别教育在全国的中小学全面开展。

  • 标签: 微信公众平台 青春期性与性别教育 传统课堂
  • 简介:目的:研究雌激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青春多囊卵巢综合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5月共120例于我院就诊的青春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将其半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雌激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雌激素补充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空腹胰岛素变化、空腹血糖、血浆性激素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FIN、FBS在治疗3个月后均有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血浆性激素T、LH、FSH、LH/FSH在治疗3个月后均有下降,且研究组下降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雌激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青春多囊卵巢综合征可有效降低雄激素水平,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卵巢功能、临床症状,效果满意。

  • 标签: 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 二甲双胍 雌激素 胰岛素抵抗
  • 简介:目的:探讨雌激素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青春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于我院诊治的青春PCOS患者共95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7),对照组实施雌激素单药治疗、观察组采用雌激素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指标、代谢指标变化情况,评价临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性激素指标(T、FSH、LH、DHEAS)均较治疗前降低,SHBG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代谢指标(FBS、TG、FIN)均较治疗前、对照组明显降低,而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和72.24%,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青春PCOS患者行雌激素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患者性激素、代谢激素水平得到有效控制,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青春期 雌激素 二甲双胍 疗效
  • 简介:尽管残疾儿童与健全儿童在身体方面有所不同,但他们一样有正常的性的发展,性的发展同样贯穿其一生,他们与健全儿童一样需要性心理健康教育。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启示下,本文试图从:残疾儿童性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应具有整体性;教育内容应该以残疾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为主;应建立积极完善的残疾儿童性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等三个方面对残疾儿童的性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一些探索。

  • 标签: 积极心理学 理念 残疾儿童 性心理健康教育
  • 简介:大学生正处在性生理已经成熟、而性心理尚未成熟时期,容易产生各种性心理问题。了解性心理问题,分析其成因,对他们实施健康的性心理教育,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也利于培养他们健全、完善的人格。本课题对新疆大学生性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进行了研究。

  • 标签: 性心理问题 性知识 性态度 性行为 成因 对策
  • 简介:性健康教育是指通过对人们进行系统的关于性知识和性道德教育,达到使受教育者具有科学的性知识、正确的性观念以及高尚的性道德和健康的性行为的目的.性健康教育说到底是一种综合性的素质教育,性健康教育的结果将直接影响着人口与发展,这其中对人口安全问题的影响更为突出.然而何谓人口安全?性健康教育与人口安全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和影响?本文就以上问题做一简要阐述.

  • 标签: 健康教育 人口安全 性知识 性道德教育
  • 简介:目的:探讨比较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实验(TRUST法)、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法)和19S-IgM-TPELISA检测4种不同方法对可疑新生儿先天性梅毒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0例拟诊为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患儿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上述4种方法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同时对罹患梅毒患儿进行抗病毒治疗2周,分析4种方法在治疗前后检测结果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四种检测方法检测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RUST法和19S-IgM-TPELISA检出阳性率分别为63.75%(51/80)和75%(60/80);TPPA法(76/80)和TP-ELISA(78/80)检出阳性率为95%和97.5%,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方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19S-IgM-TPELISA的阳性率也明显高于TRUST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19S-IgM-TPELISA检测阴性结果显著高于其他三种方法(P<0.05),而TRUST检测阴性率则明显高于TP-ELISA法和TPPA法(P<0.05).结论:4种检测方法筛查梅毒各具优势而且具有潜在的联合应用前景,其中19S-IgM-TPELISA法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有助于早期判断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治疗的早诊和疗效观察.

  • 标签: 新生儿 先天性梅毒 TRUST TP-ELISA 19S-IgM-TP ELISA
  • 简介:性病患者既是性病的传播者,又是性病的受害者。来自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因素给病人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压力,作为性病诊疗人员应当对患者的心理反应有充分的了解。笔者观察研究了收治的116例性病患者心理状态并进行了心理疏导治疗,体会如下。

  • 标签: 心理状态 心理治疗 病患 心理疏导治疗 精神压力 心理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措施。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60例银屑病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评估,定时定期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结果56.25%银屑病患者有抑郁症状,28.75%有焦虑症状;经心理护理干预后,抑郁患者的比例降至15.63%,焦虑患者降至4.55%。结论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能够显著降低银屑病患者焦虑和抑郁的比例,有利于患者身心的恢复。

  • 标签: 银屑病 心理护理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46岁。主因右侧鼻腔外侧缘赘生物15d,于2010年8月就诊。患者15d前右侧鼻腔外侧缘出现赘生物,逐渐增大,无明显自觉症状。1个月前双足跖曾出现红斑、脱屑,自行外用抗真菌制剂治疗无明显好转。随后双手出现类似皮损,未消退。患者既往体健,否认输血史、介入治疗史等,有数次冶游史。其配偶未来我科就诊。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右侧鼻腔外侧边缘见一蚕豆大小扁平丘疹(图1a),双手掌、双足跖可见铜红色圆形、弧形斑疹,边缘附黏着性鳞屑,似领圈样(图1b,1c)。肛周可见2枚黄豆大小粉红色扁平丘疹,边界清晰,基底无明显红晕,表面湿润呈细颗粒状,无糜烂、渗液,质地较柔软(图1d)。鼻部及肛周皮损行醋酸白试验颜色改变不明显。实验室检查: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阳性,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1∶32;血清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检测阴性;钳取右侧鼻翼及肛周皮损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阴性。患者拒行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二梅毒。治疗:长效青霉素240万U分两侧臀部肌内注射,每周1次,连续3次。3个月后复诊,RPR滴度1∶4,临床症状基本消退。随访至2012年9月,复查RPR阴性,TPPA阳性。

  • 标签: 梅毒 扁平湿疣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女,22岁。主因肛周、外阴、腋下、颈部扁平丘疹2个月于2011年1月来我院皮肤科就诊。患者缘于2个月前肛周出现数个绿豆大小扁平丘疹,皮损渐增大、增多并扩展至外阴,无明显自觉症状。1个月前腋下出现类似皮损,起初为数个扁平丘疹,后丘疹扩大融合,中央渐愈合形成一环状皮损。同时颈部出现环形斑丘疹,少许鳞屑。患者一般情况可,

  • 标签: 梅毒 扁平湿疣
  • 简介:45岁男性患者。外阴及股部红斑、丘疹1个月,曾被当地医院误诊为湿疹及股癣且治疗无效。血清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胶体金法(TP-Ab)123.45COI,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1:64。确诊为二梅毒,给予苄星青霉素240万U两侧臀部肌内注射治疗,每周1次,共治疗3次后皮损消退。

  • 标签: 梅毒 二期 误诊
  • 简介:特应性湿疹(AE)是手部湿疹的主要危险因素。在斯堪的那维亚基于人群的调查中“是否患过儿童湿疹”的问题经常用来评估儿童AE的发生。在目前的研究中,此问题有效。根据1960年以来的学校医疗档案确定出600例AE患者及600例无湿疹或过敏性疾病的对照,将问卷发给他们。应答率为70.5%,应答者的平均年龄为36.7岁。问题的特异性为70.7%,灵敏性为89.9%。目前患手部湿疹的亚群较未发生者灵敏性较高而特异性较低。结果显示:该问题高估了儿童的AE患病率,系数为1.6。当行危险评估时,此问题较手部湿疹终生危险度能更好的评估目前手部湿疹发生的危险度。总之,这一确认的问题高估了儿童AE的发生率,并可能在成年人群调查中高估AE作为手部湿疹危险因素的作用。

  • 标签: 儿童湿疹 危险评估 儿童期 特应性 手部湿疹 成人
  • 简介:报告1例以环状皮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二梅毒。患者,男,阴茎、阴囊多个环状红色斑疹。梅毒血清学检查:快速血浆反应素实验(RPR)阳性,滴度1∶32;TPPA阳性。诊断为梅毒。4周规范治疗后皮损消退。

  • 标签: 梅毒 二期 环状皮损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湿疹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周期。方法对175例急性湿疹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5例患者中男81例,女94例,平均发病年龄(45.98±21.79)岁。其中首次发病者57例占32.55%,属慢性湿疹急性发作者118例占67.45%。其中19例(10.86%)认为有明显的诱发因素。有25例患者(14.28%)曾患有其他过敏性疾病。渗出物细菌培养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复方甘草酸苷的总体治疗周期与糖皮质激素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起效时间相对较慢。结论急性湿疹患者常有慢性湿疹病史,多无明显诱因,常伴随皮肤细菌感染。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急性湿疹疗效确切,患者住院时间与糖皮质激素相比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小,可以作为急性湿疹的治疗方法之一。

  • 标签: 急性湿疹 临床分析 疗效
  • 简介:妊娠特异性皮肤病的命名及分类一直存在争议,最新的分类将其分为妊娠性类天疱疮、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疱疹样脓疱病、妊娠性多形疹、妊娠丘疹性皮肤病(包括妊娠痒疹、妊娠瘙痒性毛囊炎及妊娠特应性皮肤病)五类。本文主要介绍妊娠特异性皮肤病的分类、临床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后及对胎儿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标签: 皮肤疾病 妊娠
  • 简介:排卵,一般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天左右,一月一行者,发生在两次月经中期.外排卵,是正常排卵之外发生意外排卵的现象.王淑贞[1]指出:"临床有周期第7天前后性交而怀孕,是性交引起外排卵,还是精子存活时间延长,尚不清楚."夏桂成[2]也谈到"在不孕症中……月经干净第1天开始连续3天同房,……在无锡某厂试验2人有效."得以怀孕.王淑贞根据这一临床事实推论为"外排卵".细分析之,外排卵,有排卵前排卵和后排卵两种.王淑贞的推论当为期外排卵中的前排卵即泡发育早期的意外排卵.用临床实践检验这一理论,完全符合循证医学的内涵,对不孕症的调治和研讨安全避孕有重要临床意义.笔者自1995年以来,在妇科不孕症的调治中研讨了这一理论.

  • 标签: 临床 探研 前期 月经来潮 月经中期 发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