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上皮卵巢癌患者进行辅助化疗(NAC)前后血人附睾蛋白4(HE4)的变化规律及其对预后的价值。方法:以2010—2014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上皮卵巢癌患者,回顾分析其NAC前后血HE4的变化规律,随访28~50个月(平均44个月),得出HE4与上皮卵巢癌复发、生存期等预后指标的关系。结果:NAC后,上皮卵巢癌患者血清HE4水平显著低于化疗前(P〈0.05);后期随访中,HE4≤114.9pmol/L组上皮卵巢癌复发率低于HE4〉114.9pmol/L组,复发时间(19.5±2.3)个月长于HE4≤114.9pmol/L组的(8.3±2.6)个月,且两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E4≤114.9pmol/L组与HE4〉114.9pmol/L组总生存期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5±1.0)个月(95%CI:23.05~26.95)及(36±1.8)个月(95%CI:32.48~39.52),HE4≤114.9pmol/L组生存率明显高于HE4〉114.9pmol/L组(P〈0.05)。结论:NAC能显著降低上皮卵巢癌患者的HE4水平,监测HE4变化水平对卵巢癌患者预后评价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HE4指标可辅助判定肿瘤复发情况、评估生存状况,指导下一步的治疗。

  • 标签: 新辅助化疗 卵巢癌 HE4 预后
  • 简介:目的随访和观察29例婴幼儿血管瘤患儿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后的疗效及复发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患儿29例,年龄52d~11个月。普萘洛尔2.0mg(/kg·d),分3次餐后口服,服药4~6个月后停药。结果口服普萘洛尔后平均1周,瘤体颜色开始变淡、萎缩变软。治疗3个月后,大部分瘤体明显萎缩。治疗6个月时,瘤体基本消退,表面遗留毛细血管扩张。停药后1个月,6例患儿出现血管瘤复发,且年龄均〈11个月。继续给予原方案治疗约3个月,瘤体显著萎缩,随访3个月,无复发。结论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具有良好疗效。患儿血管瘤复发现象可能与停药后血管瘤仍处于增生期有关,停药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继续增生,异常血管再次形成,血管瘤复发。

  • 标签: 血管瘤 婴幼儿 普萘洛尔 复发
  • 简介:通过对《理瀹骈文》的补深沉思考后得出“寓攻于补、泻即是补、宣即是补、升降即是补等”结论,进而阐明“外治者,气血流通即是补”的实质内容。次而挖掘出“外补仍需药补”的隐藏之意。最后指明其应用。

  • 标签: 外治 气血流通 补法
  • 简介:单纯大疱表皮松解症(EBS)是一种机械一大疱皮肤病,特征为皮肤创伤后基底层角质形成细胞中出现表皮内水疱。作为DNA诊断计划的一部分,作者的实验室分析了初始参考诊断为EBS的57例患者。结果发现在这些患者中,18例有角蛋白5或角蛋白14基因(KRT5和KRT14)的隐匿杂合突变;14例患者的发病与网格蛋白的双等位基因突变有关。在角蛋白突变中,12个为已知突变,6个为突变。大部分病例没有家族大疱皮肤病病史。

  • 标签: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等位基因突变 产前诊断 表型/基因型 4基因 单纯性
  • 简介:天疱疮是一组由表皮细胞松解引起的大疱皮肤病,特点是在皮肤及黏膜上出现松弛水疱或大疱,尼氏征阳性。一般天疱疮的水疱护理主要采用小水疱(直径〈1cm)不处理使其自行吸收、大水疱(直径〉1cm)无菌低位抽吸疱液的方法,且均保留疱壁。在实践中笔者发现,对轻症天疱疮患者的皮损采取清除水疱及疱壁,然后暴露创面的方法效果较为理想,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天疱疮 水疱 清除 暴露 护理
  • 简介:患者男,62岁,手足干燥、疼痛伴多发溃疡2月余。患者于5月前在外院肺部病理确诊“非小细胞肺癌”,予以“阿替尼50mg口服,每天1次”治疗。皮肤科检查:左无名指、左拇指、右食指,双足跟,双足掌内缘可见9个大小不等溃疡面,溃疡深约1~2mm不等,溃疡边缘较整齐,最大面积约2cmX3cm,最小面积约0.8cmX0.8em,部分溃疡上见少量黄白色分泌物,左无名指处溃疡上覆黑痂,双手双足皮肤干燥,手足活动无明显限制。病理示:炎症性溃疡。诊断:手足皮肤反应。

  • 标签: 阿法替尼 手足皮肤反应 溃疡
  • 简介:目的:探讨局部亚低温联合糖皮质激素对急性睾丸扭转复位后睾丸抗氧化能力与精子活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的急性睾丸扭转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在患者入院后开始口服醋酸地塞米松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局部亚低温处理,比较两组预后SOD、MDA及总抗氧化能力、干预前后两组NO含量及NOS活性,并统计两组干预后精液常规及精子DNA碎片(DFI)指数。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O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MDA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总抗氧化能力以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NO含量及NOS活性显著低于干预前及干预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精液中精子密度、精子活动率及精子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精子DNA碎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睾丸扭转者实施局部亚低温联合糖皮质激素处理,能显著提高睾丸抗氧化能力,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等缺血缺氧再灌注损伤,减少精子破坏,提高精子活力

  • 标签: 局部亚低温 糖皮质激素 复位急性睾丸扭转 抗氧化能力 精子活力
  • 简介:性道德教育是一个敏感而全新的课题,又是回避不了的,性道德具有社会、自然和隐秘,大学生的性道德出现了新变化,加强对大学生性道德教育是时代的需要、身心健康的需要、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 标签: 性道德 教育 社会性
  • 简介:目的:探讨小切口超声乳化法治疗腋臭的疗效。方法:随机将436例患者分成2组,治疗组230例应用小切口超声乳化法治疗,对照组206例应用小切口剪刮法治疗。结果:小切口超声乳化疗效较好,有效率为89.41%,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为6.47%,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小切口超声乳化法治疗腋臭,疗效好,遗留瘢痕小,并发症少。

  • 标签: 腋臭 手术方法 超声乳化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PCR+膜杂交CT/UU/NG三联检测在临床性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PCR+膜杂交和实时荧光PCR检测CT、UU、NG,并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一致以及相关。结果:PCR反向膜杂交和实时荧光PCR的CT、UU、NG的筛查结果接近(P〉0.05),而男女筛查结果差异较大(P〈0.05)。结论:PCR反向膜杂交操作简便,筛查快速、准确,有与实时荧光PCR法相当的检测准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膜杂交法 人乳头状病毒 PCR法
  • 简介:目的分析超薄皮瓣手术治疗腋臭常见并发症出现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154例腋臭患者行超薄皮瓣手术治疗,观察并分析其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54例中出现血肿12侧(3.9%)、积液7侧(2.3%),创缘坏死33侧10.7%).表皮坏死43侧(14.0%),切口感染3侧(0.97%),延迟愈合者37侧(12.0%),残留异味13侧(4.2%)。结论腋臭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针对各相关因素完善治疗方法,精细操作以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腋臭 手术 超薄皮瓣法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龙珠软膏倒模联合红蓝光治疗痤疮的疗效及安全陆。方法寻常性痤疮患者400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t00例。综合组为龙珠软膏倒模后+红蓝光照射;联合组为龙珠软膏外用+红蓝光;单纯组为龙珠软膏外用;常规组为多西环素+0.0.25%维A酸乳膏外用。每周复诊1次,观察不良反应,治疗8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综合组有效率为90.0%,优于其余各组(77.0%,62.0%,60.0%),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有效率优于单纯组和常规组,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组与常规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四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龙珠软膏倒模联合红蓝光照射治疗痤疮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 标签: 龙珠软膏 倒模疗法 红蓝光 痤疮
  • 简介:目的:对比乳胶凝集免疫比浊(3TP)与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检测梅毒抗体的效果。方法:对TPPA检测的血清标本共291例(阳性191例,阴性100例),均采用乳胶凝集免疫比浊进行平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91例标本的检测结果提示,乳胶凝集免疫比浊与TPPA具有极好的一致(Kappa=0.977,P〈0.01)。结论:乳胶凝集免疫比浊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特点,适用于自动生化分析仪,操作简便又快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血清梅毒抗体 乳胶凝集免疫比浊法 自动化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