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基本概念和由来俄底浦斯情结为弗洛伊德在治疗癔症病人时发现一个现象:在通过精神分析呈现出来儿童早期冲突中,普遍存在着一种最为强烈、约产生于4~5岁,与欲望及客体关系有密切关系俄底浦斯情结(Oedipuscomplex).弗洛伊德对之主要描述为,男孩存在着想与其母亲性交,完全占有其母亲欲望,并想以某种方式摆脱父亲,在不寻常情况下,少数儿童还有弑父念头.在弗洛伊德看来这是一种男孩对父亲爱,与害怕受其拒绝或身体受到其伤害特别是害怕因父亲报复将其生殖器阉割冲突,此称为'阉割性焦虑'(cas-trationanxiety).幼女也存在着类似的模式,只是将父母角色进行了调换.据推测,上述两种相反情结均在男孩或女孩身上同时存在,故我们也可发现男孩想占有父亲,摆脱母亲欲望,此说明无论男女,每个人先天均具备双性倾向(San-dlerJ).

  • 标签: 俄底浦斯情结 中国 癔症 治疗 抑郁 哀伤
  • 简介:  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均显示出卓越作用.对任何缺血性血管疾病患者,阿司匹林可以使严重心血管事件风险下降约1/4,使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风险下降约1/3,使非致死性卒中风险下降约1/4,使血管性死亡风险下降约1/6,且在长期使用时,小剂量阿司匹林(75~150mg/d)与较大剂量(160~325mg/d,或500~1500mg/d)具有相同或更好疗效[1].尽管阿司匹林是效益风险比很高药物,但是,目前在我国阿司匹林使用率极低,冠心病患者中仅为14.38%,卒中患者中还不到14%,且对阿司匹林使用极不规范,超过50%患者使用50mg/d以下无效剂量[1,2].导致这种情况发生有多种原因,除对阿司匹林存在模糊认识和缺乏指导等原因以外,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许多医生并不了解小剂量阿司匹林出血发生率,并过分担心阿司匹林脑出血副作用.……

  • 标签: 阿司匹林 脑出血 卒中 心血管疾病 预防
  • 简介:目的:研究大学生生理、性心理发展现状及其规律。方法:利用分层抽样方法对杭州市三所大学113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大学生性冲动已具一定强度。②有较广泛性交往愿望和交往范围,性交往愿望远高于实际发生率。③性心理体验以积极情绪为主。④有较浓厚性兴趣。上述发展存在着性别差异。

  • 标签: 大学生 性生理 发展 问卷调查 性交往
  • 简介:目的:全面考察高师学生认知水平,改塑其认知结构。方法:利用SPM对高师学生进行智力测验,并用《SPM手册》常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学科、不同性别学生在进行抽象思维或抽象事物间关系活动中认知能力是有差异。结论:通过抽象推理能力训练,可以改善学生认知方式,拓展智力潜能。

  • 标签: 高师学生 认知能力差异 比较 认知结构 智力测验 认知水平
  • 简介:目的:比较盲人大学生与正常大学生心理状态差异。方法:采用修订后学生心理状态问卷对盲人大学生100人,正常大学生116人进行了调查。结果:(1)盲人大学生和正常大学生在抑郁、焦虚、孤独、自卑感,偏执和敌对6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2)盲人大学生内部,全盲和半盲在抑郁、焦虑、偏执、敌对4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盲人大学生群体心理状态普遍低于正常大学生

  • 标签: 盲人 大学生 群体心理状态 比较 调查 焦虚
  • 简介:目的采用卡特尔16PF人格量表,对大学生和职业青年共208人进行测试,研究分析各因素间显着差异。结果(1)男性和女性在乐群性、敏感性、幻想以及学习成长能力等因素上存在显着差异。(2)大学生与职业青年在紧张性、焦虑性、独立性、世故性以及创造性等因素上存在显着差异。结论大学生和职业青年在16PF人格测验中部分因素和次级因素间存在显着差异,并且在性别上也存在显着差异。

  • 标签: 大学生 职业青年 人格特征 研究 青年 职业
  • 简介:比较不同条件下大学生的人格发展。采用含无处理对照组前后测准实验设计,将“心理健康课”和“圈体心理辅导”作为实验处理,实验前(刚进校)和实验后(大学三年级)分别运用16PF封553名本科学生的人格特征进行了测查。封实验前后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结果表明:①对照组怀疑性、幻想性和忧虑性有明颈改善;②心理课组学生兴奢性、世故性、自律性,紧张性有明颈改善;③圈体心理辅导组学生恃强性、世故性有明颈升高.

  • 标签: 大学生 心理健康课 圈体心理辅导 人格特征 心理素质
  • 简介:手术操作对神经系统损伤是一个逐渐加重过程,在正常与不可逆损伤这两个极端之间,存在一个较大神经功能可以完全或部分恢复区域。而在此区域内,神经系统功能变化通常都是可以监测。如果在一定时间内停止损伤神经系统操作或采取一定补救措施可以使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基于这种认识与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不断发展,术中神经监测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使神经外科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改善。

  • 标签: 神经电生理监测 神经系统功能 手术中 脊髓 神经外科患者 手术操作
  • 简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可在手术中实时了解神经功能完整性,鉴别神经结构和非神经结构,帮助术者减少医源性神经损伤和手术并发症,已逐渐成为神经外科手术中不可缺少监测手段。圆锥马尾区手术易造成病人下肢感觉功能、运动功能、大小便功能及性功能障碍。本文就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圆锥马尾手术中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监测 生理学 诱发电位 躯体感觉 诱发电位 运动 肌电描记术
  • 简介:目的探讨和了解听神经瘤术中行面神经电生理监测方法,以提高面神经功能保留率。方法在28例单侧听神经瘤患者切除肿瘤术中行面神经电生理监测,术后一周根据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对患者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估。结果28例患者中,面神经解剖保留27例(占96.43%)。术后一周面神经功能评估,Ⅰ级10例,Ⅱ级8例,Ⅲ级7例,Ⅳ级2例,Ⅴ级1例。结论听神经瘤手术中进行面神经电生理监测为提高面神经解剖保留率提供了有效技术帮助,该技术有较高准确性和实用性。

  • 标签: 听神经瘤 电生理监测 面神经 功能保留
  • 简介:目的探讨男性性生理心理周期,科学维护男性性健康。方法以日常观察记录方式,采用个体个案研究方法,进行数据采集积累。结果封近10年观察记录数据分析处理,得出男性性生理心理周期。结论男性性生理心理周期,与有关研究结果进行核实对照,本质上是受生物因素制约,有一定规律性,但社会因素影响也很大,有一定波动性。保持男性,陆健康应以此为依据。

  • 标签: 男性 性生理 心理周期 性健康 性心理
  • 简介:高原脑病主要是急性低压、低氧引发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高原头痛(highaltitudeheadache,HAH)、急性高山病(acutemountainsickness,AMS)和高原脑水肿(highaltitudecerebraledema,HACE)。

  • 标签: 血管源性脑水肿 细胞毒性脑水肿 高原脑水肿 神经保护
  • 简介:缺血性脑损害病理生理过程分3个时期:急性期、亚急性期及慢性期.在不同时期,不同炎症反应及炎症细胞参与缺血性脑损害时间及作用各异,表现为时间依赖性.识别不同时期炎症反应特点有助于针对不同靶点采取抗炎治疗,有助于临床更有效地防治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性脑组织损害.

  • 标签: 脑缺血再灌注 炎症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脊髓髓内病变显微手术中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间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手术切除26例脊髓髓内病变临床资料,研究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显微切除脊髓髓内病变中对脊髓功能保护作用。结果手术全切除21例,大部分切除5例。术后病理诊断为炎性肉芽肿4例,胶质瘤7例,室管膜瘤13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术后深浅感觉减退11例,深浅感觉障碍缓解15例;肌张力增高7例,偏侧肌力明显下降1例,排尿困难1例。脊髓功能稳定或改善24例,加重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神经电生理监测能很好地减少显微手术在切除脊髓髓内病变中对脊髓损伤发生率,从而大大减少了因脊髓损伤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并发症。

  • 标签: 神经电生理监测 脊髓髓内病变 运动诱发电位 体感诱发电位
  • 简介: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检查技术包括脑电图(EEG)、诱发电位(EP)和肌电图(EMG)。前两项技术常规应用表面电极,属于无创性检查技术;后者系应用针电极有创性检查技术,至今尚无任何可以取代方法。

  • 标签: 神经电生理学 检查技术 临床 诱发电位 表面电极 常规应用
  • 简介:本文报告5例因心理冲突造成躯体形式障碍病例,临床表现为典型阑尾炎症状,经手术治疗失败,而经心理学治疗,得到满意结果。供医学同道在工作申借鉴,工作中多注意心理学方面的追问,考察,避免误诊。

  • 标签: 误诊 阑尾炎 躯体形式障碍 心理治疗 心理健康
  • 简介: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aD)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与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改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24例脑卒中患者根据是否伴有痴呆分为VaD组和非VaD组,所有患者同时进行P300和EEG检查,用简易智能量表(Mini-MentalStateEx-amination,MMSE)考核其智能,比较P300潜伏期延长率和EEG异常率在VaD组和非VaD组患者间差异,分析患者P300潜伏期与MMSE得分相关性,以及EEG改变与VaD患者痴呆程度关系。结果VaD组和非VaD组患者P300潜伏期延长率分别为74.2%和6.7%,两组患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患者P300潜伏期与MMSE得分呈负相关。VaD患者EEG异常率达75%,而且患者EEG改变愈明显,其痴呆愈严重。结论P300潜伏期与EEG均可以作为VaD患者诊断和考核疗效客观指标;对VaD患者同时进行P300和EEG检查可明显提高VaD患者检出率。

  • 标签: 血管性痴呆 脑电图 事件相关电位 P300
  • 简介: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特点。其治疗近年来虽无突破性进展,但对血肿扩大、脑水肿等方面的研究较多。现就脑出血后脑组织损伤机制、血肿扩大原因及其毒性作用以及出血半暗带、局部脑血流改变、炎症反应等在脑水肿形成中作用等方面对脑出血病理生理学机制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血肿 脑水肿 局部脑血流 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