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美国心脏学会(AHA)颁布降低高危患儿心血相关危险因素的报告(Circulation,2006,114:2710.)。该报告对8种极早期有心血危险因素的相关疾病予以总结。这8种疾病分别是:(1)家族性高脂血症;(2)糖尿病:1型与2型;(3)慢性肾脏疾病;(4)心脏移植;(5)川崎病;(6)先天性心脏病;(7)慢性炎症性疾病;(8)儿童期癌症。这些有心血危险疾病处理流程大体可分为5步。

  • 标签: 心血管危险因素 相关危险因素 患儿 高危 家族性高脂血症 慢性炎症性疾病
  • 简介:美国波士顿的Pencina.M和他的同事对Franminghan试验的结果进一步研究,建立了预测自然人群30年心血病(cardiovasculardisease,CVD)风险的新预测模型,且结合非CVD原因死亡,估计其风险为女性为1/13,男性为1/5。由于这基于10年CVD风险概况的外推,所以较其他方法更为准确。Pencina认为在年轻人中,尤其是年轻女性,十年风险评估可能误导了真正长期CVD的风险情况。

  • 标签: 心血管风险 预测模型 CVD 心血管病 自然人群 风险评估
  • 简介:目的了解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的水平与脑血管病危因素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ELISA)法测定了100例脑梗死患者血清中SICAM-1的含量.结果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急性期患者血清SICAM-1的水平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SICAM-1的水平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密切相关,深入研究SICAM-1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脑血管病 脑梗死 可溶性黏附分子 危险因素
  • 简介:4.3.5颈动脉干预试验卒中患者心血结局事件的另外一些研究数据,来自比较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与动脉内膜切除术的研究。但是仅有2项研究在报告了卒中和死亡发生率的同时,也报告了心肌梗死(myocardialinfarction,MI)的长期发生率。

  • 标签: AHA科学报告 心血管疾病 风险评估 风险预测 卒中 血管疾病
  • 简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andHypopneaSyndrome,OSAHS)是一种在睡眠时上气道部分或完全塌陷引起的综合征,该病并发一系列不良反应显著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且并发心脑血管意外可导致猝死。过去几十年中,持续正压通气一直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主要治疗措施。但由于患者的耐受及接受水平不同,研究者们一直在探索一些潜在的治疗方法。随着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发病机制了解的不断深入,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疗法。本文主要目的是描述在口腔科范围内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的口腔压力疗法和一些改进的口腔矫治器,新的手术治疗包括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腭植入手术、电刺激上气道肌肉或神经等。

  • 标签: OSAHS 心血管疾病 口腔矫治器 口腔外科手术 电刺激疗法
  • 简介:传统的观点认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神经变性痴呆的代表,在老年期痴呆中,AD占50-60%以上。遗传因素、老化、脑外伤、铝中毒等多种因素与AD发病有关,心脑血管病危因素(cardio-cerebrovascularriskfactors,CRF)在AD的发生和发展中作用不大。但越来越多的证据提示CRF如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房颤、颈动脉硬化、肥胖、缺乏锻炼、吸烟等在AD的发病中也伴有重要的角色。CRF可能是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和AD共同的危险因素,增加了AD的发病易感性,加速了AD的进展。积极的控制CRF,不但可以降低血管性痴呆的发生,也可能预防AD的发生或减缓其临床恶化。本文就CRF和AD的关系综述如下。

  • 标签: 关系研究进展 危险因素 因素阿尔茨海默病
  • 简介:据路透社健康新闻华盛顿讯科学家在上周一召开的研讨会上表示,人类基因组计划在医学方面的第一项应用将是帮助人们通过选择生活方式来预防疾病的发生,而不是人们所预期的用于高技术新药的开发研究.

  • 标签: 预防疾病 危险性 新药 医学 健康 基因组
  • 简介:心血疾病已经成为我国高死亡率、高致残半、高医疗风险和高医疗费用的第一大慢性疾病。今天,国家心血病中心预防研究部在京破土动工,建设完成后的研究部,将建立国家心血病信息系统,为更好地防治我国心血疾病提供数据指导。

  • 标签: 心血管病 信息系统 心血管疾病 高死亡率 慢性疾病 医疗费用
  • 简介:目的通过临床观察,了解健康教育在心血神经症治疗中的作用,进而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160例确诊为心血神经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受到健康教育干预,然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3周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干预组有效率为91.25%,对照组有效率为76.25%,有显著性差异,(x^2=6.78,P<0.05).1年后两组患者再住院率,干预组为8.75%,对照组为20%,有显着性差异,(x^2=4.11,P<0.05)。结论健康教育干预显著地提高了药物治疗的效果,对防止反复发作起了重要作用。

  • 标签: 患者 健康教育干预 心血管神经症 对照组 干预 有效率
  • 简介: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导航下经皮穿刺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中,对心血所产生的副作用。方法对256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立体定向导航技术对三又神经半月节进行经皮穿刺热凝毁损,术中全程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及心电图。结果所有256例(100%)患者进行射频毁损治疗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率及血压的升高,静脉应用硝酸甘油调控效果良好。在穿刺卵圆孔过程中有22例(8.6%)患者出现即时的不同程度的心率和血压的降低(最低心率〈60次/min有12例(4.7%),最低心率≥60次/min有10例(3.9%),对心率下降但心率≥60次/min的患者采用立刻终止手术操作,患者心率可以逐渐好转。对心率下降并且心率〈60次/min的患者静脉注射阿托品干预后,患者心率能恢复正常。结论经皮穿刺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术中进行持续的心电监测可以实时了解心率及血压变化,立即予以停止手术操作和药物干预可以有效避免严重心血事件的发生。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立体定向导航 射频热凝 心率 血压
  • 简介:目的随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心血疾病的关系。方法通过家访式调查和随访,时间为24年,分析OSAHS组和对照组(无OSAHS组)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病、肺心病、退行性心瓣膜病发生情况。结果1868例中,男956例,女912例,随访起点年龄53~82(63±6)岁,其中OSAHS组598(32.0%)例,对照组1270(68.0%)例。终点发生心血疾病比较显示,OSAHS组582/598(97.3%)例,对照组发生932/1270(73.4%)例(P〈0.01)。结论OSAHS患者发生心血疾病可能性较一般人群高,提示OSAHS与心血疾病存在相关性,是心血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心血管疾病 流行病学
  • 简介:目的:研究床边责任制护理在心血内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心血内科患者60例,对其实施床边责任制护理。观察心血内科患者对治疗相关信息的了解情况,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评估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将心血内科护理人员的考评成绩与本院平均成绩进行比较。结果:心血内科护理人员的考评成绩更优(P〈0.05),护理后PSQI总分显著降低(P〈0.05),且心血内科患者的治疗相关信息认知度高。结论:在心血内科中实施床边责任制护理能够提高护理及睡眠质量,并促进患者治疗相关信息认知度的提高。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床边责任制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肢端肥大症合并甲状腺疾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严格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93例初诊初治的肢端肥大症病人,均行甲状腺超声检查,诊断标准使用TI-RADS评价系统。临床资料的相关性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危险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72例(77.4%)合并甲状腺疾病设为甲状腺异常组,其中良性69例,恶性3例;余21例设为甲状腺正常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甲状腺体积与生长激素随机值(P=0.002)、生长激素谷值(P=0.005)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值(P=0.004)均呈线性相关;T3水平与IGF-1值呈正相关关系(P〈0.05)。甲状腺异常组比甲状腺正常组具有更高的GH负荷水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是肢端肥大症病人合并甲状腺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2)。结论与正常人群相比,肢端肥大症病人合并甲状腺良、恶性疾病的风险均显著提高,且年龄是其独立危险因素;甲状腺体积、功能与异常升高的生长激素、IGF-1密切相关。临床医师应做好肢端肥大症合并症的早期评估和规范化诊疗,重视术后的内分泌学治愈。

  • 标签: 肢端肥大症 垂体肿瘤 生长激素 甲状腺疾病
  • 简介:目的研究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SIVD)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发病率、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门诊连续登记的5261例发病3个月后的卒中患者入选该研究.对入选患者进行多种神经心理学和功能量表评定以及神经影像学评估,并记录人口学资料、卒中临床特点和血管危险因素.结果526例患者中,SIVD患者110例(20.9%),其中男性占61.8%,平均年龄66.8±10.5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80.0%),其次是血脂异常和吸烟史,分别为52.7%和40.9%,有57.5%的惠者有2个以上的危险因素.32.7%的惠者有抑郁障碍.LawtonFAQ量表评定显示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的SIVD患者55人(48.0%),用Barthel指数(引)测定显示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者14人(12.8%).49例(44.5%)有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其中26例(25.6%)符合血管性痴呆标准.结论缺血性卒中患者中,SIVD约占1/5,SIVD患者认知损害、抑郁、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受累较常见,并伴有多种危险因素.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皮质下 危险因素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