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心血疾病危险因素并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分析心血疾病危险因素。结果年龄、运动缺失、饮食结构不合理、吸烟饮酒是导致心血疾病的高危因素。结论心血疾病致病因素多,应及早采取预防措施,降低病发率。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高危因素 预防措施 老年群体
  • 简介:摘要:当前中老年心血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尤其是中年女性的心血疾病发病,时间长且危害性大,因此对于女性中老年心血疾病的研究与治疗已经成为了当今医学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课题,文章对女性中老年心血疾病的发病现状进行概述并分析造成女性中老年心血疾病的危害因素,并以此为议题,探究女性中老年心血疾病的干预及治疗方案。

  • 标签: 女性中老年,心血管疾病,危害因素,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本社区心血疾病诱因、危险因素聚集情况及与性别、年龄的关系,为更好的开展心血疾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本社区2010年至2014年获得的各级医院心血疾病发病、死亡报病信息及社区医生进一步核实、补充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慢性病信息系统共获得211例心血疾病资料,提示24.53%心血疾病发病(死亡)病例有明确诱因;男性心血危险因素聚集情况显著高于女性,70岁以下年龄组显著高于70岁及以上年龄组,(P<0.05)。结论应针对心血疾病发病(死亡)的诱因、危险因素加强健康干预,尤其是已有心血疾病因素、男性及70岁以下年龄的居民。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聚集情况 发病诱因
  • 简介: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4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0例肾功能正常的心血疾病患者.血液透析患者分心血疾病组15例和非心血疾病组27例.测量每位研究对象血压,计算体重指数(BMI),检测血肌酐(SCr)、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胆固醇(TCH)、血红蛋白(Hb)和铁蛋白(Ferritin).结果肾功能正常的心血疾病组BMI、Alb、PA、TCH和Hb明显高于血液透析患者(P<0.01),Ferritin水平明显低于血液透析患者(P<0.01).血液透析心血疾病组和非心血疾病组比较,前者BMI、SCr(透析前)、Alb、PA、TCH和Hb明显低于后者(P<0.01),前者Ferritin水平、收缩压>160mmHg(1mmHg=0.133kpa)和<110mmHg的比例明显高于后者(P<0.01).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可能包括低体重指数、透析前血肌酐水平降低、低(前)白蛋白血症、低胆固醇血症、低血红蛋白、高铁蛋白血症、收缩压过高或过低.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心血管疾病 分析
  • 简介:目的对心血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进行研究与探讨。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心血病患者700例与健康体检者7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700例心血患者设为观察组,将70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心血疾病因素进行分析与比对,并制定出相关预防措施。结果观察组中有55.43%的患者年龄为60岁以上,有43.43%的患者吸烟、32.29%的患者饮酒,有45.14%的患者患有高血压、51.57%的患者患有糖尿病、52.14%的患者患有高血脂症,有62.71%的患者存在动脉粥样硬化,观察组患者基本情况中各项比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后发现患者年龄、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以及动脉粥样硬化为心血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心血疾病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将不良的生活习惯戒掉可有效预防心血疾病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心血疾病(CVD)是一个全球性疾病,许多研究发现对CVD除了采取医疗措施外,其也是可以防控的。国内外许多经典的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等因素心血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国内外研究结果是一致的。经荟萃分析及治疗危险因素的临床试验,这些结果都得到了验证。在过去40年,美国心脏协会根据这些心脑血管疾病因素进行了一级、二级直至医院的三级CVD预防。最近,美国心脏协会发布了《2020年及更长远的战略冲击目标》报告,提出了心血健康的概念,并提供了此概念提出的证据。总的目标是在2020年使人群心血的健康提高20%,同时使脑卒中和冠心病死亡率降低20%。本文就以上内容进行论述。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理想心血管健康概念 干预 血压 血脂
  • 简介:目的探讨我区成人肥胖和心血疾病危险因素以及它们的关系。方法以我区人群为调查对象进行研究,其年龄在20至65岁不等。结果(见正文),结论超重、肥胖、腹部肥胖等与许多慢性病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与CVD。

  • 标签: 肥胖超重 心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血疾病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1月期间前来本院进行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6例进行研究,对患者的年龄以及透析时间、血压、血肌酐(Scr)等各项指标进行研究,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CVD的危险因素。结果有一部分患者发生CVD,未发病的患者血磷、TG水平明显低于发病的患者。结论经过证实表明血磷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CVD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患者 并发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血液透析是目前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肾脏替代治疗的主要手段。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不断进步,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前改善,生存期明显延长,但大部分患者仍无法长期存活。有研究显示,心血疾病(CVD)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本研究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CVD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维持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社区老年人心血危险因素的调查,针对性制定有效干预措施,降低社区老年人心血疾病的发病率。方法选取本社区老年人100名,年龄均>60岁,进行心血危险因素的调查,并给予健康教育,膳食指导,运动指导等干预措施。结果就医意识不足、体重超标、高血压、糖尿病、缺乏运动等是老年人心血发病的危险因素,对老年人进行健康教育,提倡良好膳食习惯,增加运动等社区医疗干预措施,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 标签: 社区 心血管疾病 危险意识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目前对少数民族人群心血疾病的研究仍很少,尚缺乏大规模的不同民族人群心血疾病因素系统的、深入的调查研究,现就我国目前少数民族心血疾病因素的研究现状综述。

  • 标签: 少数民族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儿童单纯肥胖症是指能量摄入长期超过消耗,导致体内脂肪蓄积过多,体重超过同年龄、同身高正常小儿的标准的一种疾病,该病会导致患儿成年后出现成人肥胖症、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等疾病。本文首先从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等方面阐述小儿肥胖与心血疾病因素的关系,然后从心脏结构与功能变化、缺乏维生素D、慢性低度炎症反应、交感神经系统激活等方面分析小儿肥胖导致心血疾病的作用机制,最后从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护理干预等方面阐述小儿肥胖相关心血疾病治疗方法,为小儿肥胖相关心血疾病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小儿肥胖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前,心血疾病已经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许多研究发现,导致心血疾病因素很多,对其治疗既可以采取医疗措施,更重要的是要预防其发生。国内外的临床研究表明,高血压、高血脂、吸烟、肥胖等是导致心血疾病的重要因素。随着人类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医学界在心血疾病的研究方面也加快了步伐。本文主要分析了心血疾病传统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心血疾病的防止策略,期望能够让人们远离心血疾病的威胁,过高质量的生活。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传统危险因素 防治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饮食干预作为心血疾病的一级预防措施至关重要,护理人员掌握科学的饮食指导方法,有助于降低心血疾病高危人群的发病风险,减少心血疾病医疗负担。本文介绍了间歇性禁食的分类,对心血危险因素的影响,间歇性禁食预防心血疾病的可能机制及其安全性和依从性,提出了国内心血护理领域开展相关研究的建议,为该类饮食模式在我国心血疾病高危人群中的研究提供借鉴。

  • 标签: 间歇性禁食 心血管疾病 饮食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心血疾病因素分析和早期预警及干预研究。方法抽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于我院救治的心血疾病青年与老年患者各60例。采取回顾性分析方式研究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治疗资料,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心血疾病危险因素、早期预警及干预研究。结果心血疾病因素为①原发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②不良生活习惯吸烟、不健康饮食、缺乏体力活动。青年组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发生率92%,明显高于老年组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患者原发疾病发生率40%,明显低于老年组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预后有效率60%,明显高于老年组,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749,P<0.05)。结论青少年心血疾病因素包括可控因素及不可控因素。加强预后可以适当改善危险因素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极具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青年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早期预警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骨质疏松与心血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774例体检者进行骨量检测并按检测结果分为三组,记录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结果在体检人群中骨量减少有较高的发生率(32.69%),骨质疏松的发生率约为2.07%。男性与女性在三个骨量分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27.070,P〈0.01)。骨量减少与年龄、HDL-C的增加及体质量指数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4.467,6.060,4.586;P〈0.05)。结论BMD是人群中需要监测的指标,骨量的变化与心血疾病因素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骨密度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