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就胸部肿瘤患者术后复苏期舒适改变的影响因素及其护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护理人员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减轻患者不适,提高术后康复质量。

  • 标签: 胸部肿瘤 术后 复苏期 舒适 影响因素 护理
  • 简介: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损伤是目前常见的膝关节运动损伤,ACL损伤患者往往还有其它伴随损伤,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半月板损伤。如对合并半月板损伤术前评估及准备不足,认识及处理不当,势必会影响ACL重建的效果及患者的功能恢复。了解ACL与半月板的损伤相关性,一方面可指导选择较好的手术时机,减少半月板损伤等伴随损伤的发生,另一方面,对术前良好评估合并损伤的情况及制订手术方案非常重要。为提高临床医生对该合并损伤的重视,现就ACL合并半月板损伤的相关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半月板 胫骨 前交叉韧带 膝关节 创伤和损伤
  • 简介: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是维持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ACL断裂是常见而严重的运动性损伤,随着关节镜手术技术的发展及广泛应用,关节镜下ACL重建已成为治疗ACL断裂重要的手术方式并被广大患者接受。相比较同种异体肌腱及人工韧带,自体肌腱因其取材方便,无排异反应及交叉感染,移植物与骨隧道愈合及移植物塑形改建时间短,费用低等优点而最常在临床中作为ACL移植物应用。目前,我国开展ACL重建手术的时间尚短,手术量相比国外仍然较少,对ACL重建术后并发症的研究尚不深入,ACL重建术后并发症的报道并不罕见。现就关节镜下自体肌腱移植重建ACL术后并发症综述如下。

  • 标签: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重建 移植 自体 手术后并发症 膝关节
  • 简介:目的分析比较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bdominoperinealresection,APR)与低位切除术(lowanteriorresection,LAR)两种术式对直肠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在本院接受APR和LAR手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结直肠癌生活质量测量量表29(Qualityoflifequestionnaire-ColorectalCancer29,QLQ-CR29)对APR组和LAR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最终有完整问卷的患者有164例(APR组50例,LAR组114例)。APR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显著高于LAR组,APR组患者肿瘤下缘距齿线距离显著短于LAR组(P〈0.001)。两组患者在性别、体质指数、ASA评分及术前临床分期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排尿情况,APR组在术后1个月明显优于LAR组,术后6、12个月两组无差异。大便情况,术后1个月APR组明显优于LAR组,术后6个月两组无明显差异,但术后12个月LAR明显优于APR组。主观感受术后1、6个月LAR组明显优于APR组,但术后12个月,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APR术式优势在于术后短期内排尿、排便,而LAR术的优势也在于术后短期内主观感觉方面。低位直肠癌患者行APR手术后长期生活质量不逊于LAR术式。

  • 标签: 直肠癌 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低位前切除术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评价藻酸盐敷料对结肠造口出血的止血效果和总结护理方法。方法对26例直肠癌及14例结肠癌术后有结肠造口出血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藻酸盐敷料,观察其止血效果并分析护理要点。结果40例患者术后造口出血于3日内停止,造口血运良好,术后10日顺利拆线。结论藻酸盐敷料应用于结肠造口出血,止血快且效果明显,并可促进伤口愈合,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减少护士的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结肠造口 护理 造口出血 藻酸盐敷料
  • 简介:目的:探讨肩关节镜手术治疗冈上肌腱钙化性肌腱炎的疗效。方法术前24例均进行三维CT病变定位。术前均在门诊进行美国肩与肘协会评分系统(Americanshoulderandelbowsurgeonsscores,ASES)功能评估、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疼痛评分、肩关节前屈上举、外旋功能评分、及满意度评估;术后门诊随访时,再行同样的功能评估。术中发现24例钙化灶位于冈上肌腱,均行钙化灶清除术、肩峰下滑囊切除及肩峰成形术。所有患者术中均取部分沉着物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术后伤口平均长度为0.53cm。病理结果显示为钙化物沉积形成实体,大量炎性细胞增生。24例术后平均随访(21.6±12.2)(3~40)个月。ASES评分由术前的(50.42±10.10)分提高至术后的(86.50±5.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10,P=0.00)。肩关节上举由术前(83.75±12.99)°增加至术后(136.67±1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8,P=0.00)。肩关节外旋由术前(22.92±9.20)°增加至术后(38.33±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4,P=0.00)。满意度由术前(3.25±1.26)分增至术后(8.00±1.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0,P=0.00)。VAS疼痛评分由术前(7.75±1.33)分减少至术后(2.25±1.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12,P=0.00)。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在关节镜下作钙化灶清除、滑囊切除及肩峰成形术,是治疗冈上肌腱钙化性肌腱炎的一种微创、有效的方法,能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活动度。术前进行三维CT能很好地评估钙化物沉积的位置。

  • 标签: 肌腱病 关节成形术 关节镜 肩关节
  • 简介:目的分析并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绵阳市协和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治疗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共100例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并同意的情况下将其分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每组各50例。腹腔镜组采取腹腔镜治疗的方法,开腹组则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出血量情况和手术需要的时间,比较治疗效果的总有效率。结果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的手术时间、盆腔淋巴结切除数目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数目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安全性高、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开腹手术 早期子宫内膜癌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降低食管癌术后患者鼻胃管脱管率的有效方法。方法成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采用PDCA(Plan计划,Do实施,Check确认,Action处置)循环的4个阶段10个步骤,对食管癌术后住院患者鼻胃管脱管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强化护理人员职业技能的训练以及提升工作责任心,在进行规范置鼻胃管操作及固定的同时做到有预见性地观察及处理。结果食管癌术后患者鼻胃管脱管率从30.4%下降至7.8%,明显提高食管癌术后患者的安全性。结论通过PDCA循环方法查找护理质量管理中问题的根本原因,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通过规定具体的护理操作流程、方法及质量追踪,能实现质量的持续改进。

  • 标签: 食管癌 品管圈 PDCA循环 脱管率 护理管理 鼻胃管
  • 简介:目的探讨强阿片类药物对不同胃肠功能状况的晚期中-重度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2例晚期中-重度癌痛患者,根据原发肿瘤发病部位,分为消化系统癌症组(46例)和非消化系统癌症组(56例)。再根据胃肠功能状态的不同,进一步分为排便间隔≤3天组和〉3天组。所有患者均使用强阿片类药物进行镇痛治疗,比较两组在癌痛严重程度、癌痛类型、日均消耗吗啡当量、癌痛控制状况以及癌痛缓解度上的差异。结果消化系统癌症组和非消化系统癌症组疼痛控制总有效率分别为93.48%(43/46)和91.07%(51/5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系统癌症组中排便间隔〉3天(69.57%vs.37.50%,P〈0.01)和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63.04%vs.23.21%,P〈0.01)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非消化系统癌症组,但其躯体痛患者比例低于非消化系统癌症组(50.0%vs.87.5%,P〈0.01)。两组在重度疼痛患者比例、内脏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和日均吗啡当量上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上述两组患者中排便间隔时间≤3天组的重度疼痛患者比例与排便间隔时间〉3天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排便间隔≤3天组疼痛控制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排便间隔〉3天组(均P〈0.01),排便间隔≤3天组日均吗啡当量均显著低于排便间隔〉3天患者(均P〈0.01)。两者中排便间隔〉3天组比较,重度疼痛、疼痛控制总有效率和日均吗啡当量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晚期中-重度癌痛患者口服阿片类药物或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可获得较好的疼痛控制效果,排便间隔时间〉3天与镇痛效果呈负相关,消化系统癌症和排便间隔〉3天的患者适宜接受芬太尼透皮贴剂作为主要维持用药。

  • 标签: 强阿片类 癌症 癌痛 胃肠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