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2 个结果
  • 简介:胃切除术后排空障碍分为机械和功能两种,对前者需再手术治疗,而对后者的处理方法则有其独特性,由于处理方法截然不同,因此鉴别诊断很重要.现仅将我院1970年~1996年胃癌术后发生23例功能排空障碍的原因及其对策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行胃癌根治术653例患者中,术后发生功能排空障碍者23例,占3.5%.男20例,女3例;年龄为30岁~72岁.胃癌20例,贲门癌3例.1.2手术方式胃大部切除B—Ⅰ式3例,B—Ⅱ式或Rouy—Y吻合术17例,近端胃切除3例.1.3临床诊断多在胃肠功能已恢复(肛门已排气),进食3~11天后,突然发生进食困难,呕吐,呕出物以液体和胆汁为主,持续时间为7~40天.上消化道钡餐X线透视发现残胃有液体潴留,钡剂通过吻合口到肠道缓慢,残胃蠕动减弱;胃镜检查无任何机械梗阻.除外机械排空障碍.

  • 标签: 胃癌 功能性排空障碍 临床资料 手术 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限制背伸支具治疗近指间(proximalinterphalangeal,PIP)关节背侧骨折脱位的效果。方法2009年9月至2013年9月,对48例PIP关节背侧骨折脱位患者采用阶段限制背伸支具治疗,随访其远期功能情况,记录关节活动范围。采用TAM评分进行手指客观运动功能评价,采用VAS评分进行主观满意度评价。结果48例均获4~48个月随访,平均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关节复位满意;PIP关节屈曲110°,伸直0°;TAM评分:优48例,优良率100%;VAS主观满意度9.9分。侧方不稳定且开口征<30°的4例,支具治疗后无明显侧方不稳定,开口征<15°,除侧方梭形膨胀外,无其它并发症。结论限制背伸支具治疗PIP关节背侧骨折脱位方法简单,效果可靠。

  • 标签: 指关节 指骨 骨折固定术 骨折
  • 简介:1865年Trousseau观察到一例疑诊为恶性病的胃肠症状的患者伴有游走血栓静脉炎.肿瘤相关血栓与其他原因发生的血栓有所不同,它一般影响下肢深静脉,而且是孤立的,肿瘤相关静脉血栓可以是游走的,可累及浅静脉和深静脉,及一些少见的部位,如上臂和胸部.

  • 标签: 恶性肿瘤 止血障碍
  • 简介:目的观察述情障碍对肺癌术后患者治疗依从和生活质量指标的影响。方法89例肺癌术后患者接受了“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治疗依从性调查问卷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定简表BREF(WHO—QOL—BREF)评估。结果高TAS评分组(≥71.08分,52例)的康复训练依从、综合治疗依从、改变生活方式依从等分项评分和平均依从总分均明显低于低TAS评分组(〈71.08分,34例;P〈0.05)。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中,高TAS评分组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关系、环境影响等分项评分和总生活评分、总健康评分均明显低于低TAS评分组(P〈0.05)。结论肺癌术后患者的述情障碍是影响其治疗依从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 标签: 肺癌/术后 述情障碍 治疗依从性 生活质量
  • 简介:结肠造口术是腹外科中经常施行的一种传统术式,适用于急性结肠梗阻、左侧结肠广泛损伤、炎症穿孔、直肠癌根治切除等手术。但此术式如处置不当,会引发诸多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在诸多并发症中,较严重且多见的是造瘘口肠管缺血坏死而致瘘口回缩。

  • 标签: 结肠造瘘口 血运障碍 肠管 原因分 急性结肠梗阻 传统术式
  • 简介:Tribbles同源蛋白3(TRB3)是一种细胞转录调控因子,可以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在机体的葡萄糖代谢、脂质代谢、炎性反应、氧化应激和肿瘤代谢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未折叠蛋白反应(UPR)和内质网应激在代谢疾病与肿瘤发生时常被激活。TRB3在UPR或内质网应激中具有关键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在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和卵巢癌等肿瘤模型中均发现TRB3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本文将分析TRB3与代谢障碍、肿瘤之间的密切联系。TRB3可能是由代谢障碍向肿瘤转化的关键因子,可能成为新的肿瘤标志物以及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 标签: TRB3 代谢障碍 肿瘤 未折叠蛋白反应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并总结我科75岁以上高龄髋部骨折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18年6月我科收治的23例75岁以上髋部骨折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骨折类型、麻醉方式、内固定方式、术前等待时间、术后全身和局部并发症、患者满意度,总结高龄髋部骨折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经验。结果本组中,11例出现全身或局部并发症,发生率47.8%,分别为:全身并发症30.4%(n=7),局部并发症17.4%(n=4)。全身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为:1例肺栓塞、2例肺部感染、2例肠梗阻、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股骨头坏死。局部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为:1例褥疮、3例尿路感染。整体治疗满意度为87%。结论高龄髋部骨折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通过积极的术前计划、术中监测和术后管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老年人 老年人 80以上 髋骨折 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是治疗胰头部、壶腹部等恶性肿瘤及局限于胰头部良性疾病的标准术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虽然PD相关死亡率从30%降至1%[1],但其并发症发生率仍高达40%~60%,其中最常见的两个并发症为胃排空障碍(delayedgastricemptying,DGE)和胰瘘.10%~40%的患者术后出现DGE,DGE加重了术后营养不良,延迟术后饮食的恢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降低生活质量,故需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本文检索目前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DGE治疗的相关循证医学证据,提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DGE的循证治疗策略.

  • 标签: 切除术胃排空 十二指肠切除术 循证治疗
  • 简介:食管贲门癌切除、胃或残胃代食管术是最常用的手术方式,由于胃的位置发生变化及手术的各种原因而导致术后早期胸胃排空障碍。据报告发生率一般为0.1%~1.3%我院自1983年以来共发生术后早期胸胃排空障碍患者13例,本文结合临床资料对胸胃排空障碍可能的原因进行探讨。

  • 标签: 食管贲门癌 切除术 术后 胸胃排空障碍 原因分析
  • 简介:胸膜孤立纤维肿瘤是一种罕见的间叶肿瘤。目前认为起源于胸膜间皮层下方的纤维母细胞。根据病理学特征和生物学行为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外科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是最佳治疗方法。作者通过查阅分析文献,结合认识,对胸膜孤立纤维肿瘤的研究近况及相关问题进行综述,提供讨论。

  • 标签: 胸膜 孤立性 纤维性肿瘤 研究近况
  • 简介:原发于肾脏的恶性孤立纤维肿瘤(MSFT)极其罕见,临床上诊断和鉴别诊断通常较困难,易误诊。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MSFT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组织学特征及诊断情况报告如下。1病案摘要患者男性,60岁,因右上腹胀痛1个月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个月无明确诱因出现腹部胀痛不适,疼痛位于右上腹部,伴消瘦,体重下降约4kg,无反酸烧心,无发热黄疸,无腹泻,未予诊治,症状无缓解。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查腹部彩超示:右肾下极及右肾周混合声像,病理性质待定。

  • 标签: 肾脏 恶性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胸膜外孤立纤维肿瘤(extrapleuralsolitaryfibroustumor,ESFT)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44例ESFT病例行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结合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良性35例,恶性9例。ESFT组织学形态多样,典型者见梭形细胞呈无模式(patternless)排列,伴有粗大瘢痕样的胶原及血管外皮瘤样结构。免疫组化染色Vimentin、CD34、Bcl-2、CD99、SMA阳性率分别为100%、93%、79%、67%和6%,Desmin、S-100、CD17、Calretinin及EMA均为阴性。随访33例,3例局部复发,无死亡及远处转移。结论: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组化表型有助于ESFT诊断及鉴别诊断。对ESFT患者有必要进行术后长期随访。

  • 标签: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 简介:放射脑病(radiationencephalopathy,REP)是脑肿瘤或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引起的一种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临床及影像学诊断比较困难,常误诊为肿瘤复发或转移。我院收治1例鼻咽癌患者,接受放射治疗后3年,发现右颞叶占位,影像诊断不明确,手术后病理证实为放射脑病。本文就此病例的诊断及治疗过程进行讨论。

  • 标签: 放射性脑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放射肺损伤是胸部肿瘤放射治疗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由放射性肺炎和放射肺纤维化两部分组成。放射性肺炎一般属于急性反应,常发生在放疗后1~3个月。主要表现为干咳、程度不一的呼吸困难,有时有发热,影像学表现为放射区的不均匀密度增高及纵隔密度增高。放射区外也有密度改变,但较少发生。放射肺纤维化为放射肺损伤慢性阶段,常发生在放疗结束后2~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以后,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出现肺动脉高压引起右心衰竭,影像学表现为较原照射区收缩的高密度影,周围可见代偿肺气肿呈现低密度。

  • 标签: 胸部肿瘤 放射治疗 肺损伤
  • 简介:前列腺癌的治疗包括积极监测、根治前列腺切除术(radicalprostatectomy,RP)、放射治疗、内分泌治疗和联合疗法。针对伴有高危因素、出现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antigen,PSA)水平升高的RP术后患者,辅助或挽救放射治疗的应用已崭露头角。

  • 标签: 前列腺癌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辅助性放疗 挽救性放疗
  • 简介:目的检测卵巢上皮癌患者化疗前后端粒酶活性的变化,探讨以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对卵巢癌端粒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43例原发性卵巢上皮癌患者行首次卵巢癌细胞减灭+淋巴结清扫术,采用TRAP-PCR-银染法测定癌组织的端粒酶活性;RT—PCR法测定hTERT基因的表达;抗生素一生物素过氧化酶复合物(SP)免疫组化法检测hTERT蛋白的表达。术后予顺铂+环磷酰胺(A组)、顺铂+紫杉醇(B组)、顺铂+环磷酰胺+多柔比星(C组)全身化疗6.5(6~8)个疗程,选取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未发现肿瘤残存、血液CA125水平在正常范围者30例(A组13例,B组11例,C组6例)行二次探查术,术中取原病灶周围组织活检,测定其端粒酶活性、hTERT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变化。随访3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结果43例卵巢上皮癌患者化疗前端粒酶活性的高低与病理类型、病理分级、FIGO分期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3组化疗方案均有下调端粒酶活性的作用,化疗前后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分别为88.37%、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下调端粒酶hTERT蛋白的表达较明显(P〈0.05)。化疗后hTERT蛋白的表达较化疗前明显下调(P〈0.05),但患者5年生存率无明显提高(P〉0.05)。结论卵巢上皮癌以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具有抑制端粒酶活性的作用,顺铂+紫杉醇化疗后端粒酶活性下调明显,但未能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可能与化疗药物的耐药性有关。

  • 标签: 卵巢肿瘤 端粒酶 HTERT 化疗 顺铂
  • 简介:目的本研究采用前瞻干涉开放单臂多中心试验设计评价海兰G-F20(欣维可)注射治疗症状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有效和安全。方法入选患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合格受试者237例,接受连续3次隔周关节腔内注射2ml海兰G-F20。在给药后第8周、第12周、第26周,对受试者进行膝关节检查并对WesternOntarioandMcMasterUniversities(WOMAC),患者对目标膝关节的整体评价(patientglobalassessment,PTGA)、研究者对患者疾病的整体评价(clinicalobserverglobalassessment,COGA)问卷调查进行评估。结果注射海兰G-F20后,232例受试者在第8周、12周、第26周时目标膝关节行走痛评分均值较基线期都显著降低。其中给药后第26周时,主要观察指标目标膝关节行走痛(WOMACA1)评分均值较基线期显著降低33.0±17.71(x-±s),(P〈0.0001)。与基线期比较,降低幅度达59%。此外,第26周时受试者目标膝关节的疼痛程度(WOMACA)、僵硬程度(WOMACB)和关节功能(WOMACC)评分均值较基线期显著降低121.5±77.2、36.6±39.8、358.4±270.5(P〈0.0001)。受试者PTGA和COGA在第8周、第12周和第26周时的分布相对于其在基线期时的分布变化差异有统计意义,说明受试者自评或研究者评价受试者的总体状况随试验进行不断改善。共66例(27.8%)受试者发生不良事件(AE),其中9例(3.8%)受试者发生了与治疗相关的AE。整个试验期间,无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SAE),无死亡病例。结论使用海兰G-F20,患者关节疼痛、关节僵硬、关节功能都得到了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善,其中关节行走痛的改善程度具有临床意义。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海兰G-F20治疗的临床副作用少,严重程度低,患者耐受好。

  • 标签: 骨关节炎 透明质酸 黏弹性补充疗法 膝关节 海兰G-F20
  • 简介:目的探讨肝癌术前不同洗肠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方法将120例肝细胞肝癌患者随机分为A、B、C、D等4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25%硫酸镁(A组)、磷酸钠盐口服溶液(B组)、聚乙二醇电解质散(C组)和乳果糖口服溶液(D组)等4种药物口服洗肠,比较各组肠道清洁程度、肠功能恢复时间、药物口感、患者接受度和不良反应等发生情况。结果4种药物的肠道清洁程度和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药物口感和接受度显著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头晕、乏力、恶心和呕吐等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痛、腹胀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种药物在肠道清洁和术后肠功能恢复方面有较好的效果,PET-ELS和乳果糖具有口感良好、不良反应少和患者接受度高等特点,临床应用安全有效,在肝癌术前肠道准备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肝肿瘤 肠道准备 口服洗肠 安全性 有效性
  • 简介:目的初步评价塞来昔布治疗胃癌前疾病-慢性萎缩胃炎过程中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胃镜活检经病理证实为慢性萎缩胃炎的病人78例(男41例,女37例,男女比例1.11:1)。随机分为两组:塞来昔布组(接受塞来昔布0.2,1次/d,po)和空白对照组(不接受特异性治疗),疗程均为6mo。治疗前,治疗3mo及疗程结束各行胃镜检查1次。活检组织行常规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ox-2的表达。治疗过程中记录胃黏膜损害、肾功能损害、血清脂蛋白水平变化及心脑血管事件。结果治疗3mo时,塞来昔布组cox-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胃黏膜萎缩程度无明显差异;疗程结束后,塞来昔布组cox-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且胃黏膜萎缩程度有所减轻,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塞来昔布组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未发现急性胃黏膜损害及心脑血管事件;治疗前后血清脂蛋白水平及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塞来昔布可以明显抑制胃黏膜cox-2蛋白的表达,提示对慢性萎缩胃炎有一定的逆转作用。应用塞来昔布治疗慢性萎缩胃炎安全良好。

  • 标签: 癌前病变 萎缩性胃炎 塞来昔布 COX-2
  • 简介:目的探讨广西扶绥县原发性肝癌(PLC)患者肝癌相关基因ESR1遗传多态与肝癌发生的关系。方法以50例壮族、50例汉族PLC患者,37例壮族、37例汉族高危人群,30例壮族、30例汉族正常人群为研究对象。选取ESR1基因SNPrs9340772位点作为遗传标志,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方法(PCR-RFLP)检测ESR1基因多态及其基因突变的分布频率。结果肝癌组、高危人群及正常人群ESR1基因的SNPrs9340772位点均未发生突变,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R1基因SNPrs9340772位点多态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无关。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雌激素受体 基因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