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纵隔神经母细胞是原发于纵隔的神经原性恶性肿瘤,比较少见,恶性程度高。现将我们解放军总医院自1980年~2002年经手术治疗并病理确诊的3例纵隔神经母细胞报告如下并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 标签: 纵隔 神经母细胞瘤 肿瘤 病例报告 手术 治疗
  • 简介:患者男,63岁,因交替性双侧鼻摩、流涕20年,头痛5年,加重1周于2006年1月20日入院。忠者于20年前出现双侧交替性鼻垡、流涕,反复发作,经服药和鼻腔点药后好转?近5年来常伴有头痛,痛时全头闷胀、浑身无力,偶有左侧鼻腔少量山血,每次3~5分钟,自行停止,每年发作5~6次。1周前患行头痛、鼻塞再次发作。入院后榆盘:左侧鼻腔被多发性半透明息肉样物占满,表面光滑,

  • 标签: 蝶窦 神经鞘瘤
  • 简介:背景与目的:近30年来多种综合治疗方案使神经母细胞患儿的生存率不断提高,手术处理已成为神经母细胞一种非常重要的治疗方式。本文总结分析神经母细胞外科处理方法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02年至2010年间90例在新加坡伊丽莎白医疗中心儿童外科专科接受外科手术的神经母细胞患者,年龄4个月至10岁,平均3.8岁,原发于腹腔71例,原发于胸腔19例。运用一套"有计划而系统性"的肿瘤切除法把包裹血管的肿瘤完全切下。INSS分期:1期5例,2期1例,3期28例,4期56例。结果:平均随访3.3年,总生存率61%,其中1期(100%),2期(100%),3期(82%),4期(46%)。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包括术中出血,乳糜腹水,粘连性肠梗阻,肾上腺功能不全等。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通过系统化疗,结合合适的外科手术,能够显著提高神经母细胞手术完全切除率,且无严重并发症,神经母细胞的外科处理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

  • 标签: 神经母细胞瘤 外科学 血管 治疗
  • 简介:神经是一种罕见的、发生于胃黏膜下的肿瘤。它起源于胃壁神经丛的雪旺氏细胞,发生率占全部胃肿瘤的0.2%,胃间叶组织来源肿瘤的6.3%,胃良性肿瘤的4%。自1988年首次被Daimaru明确描述并被确诊为一种单独类型的肿瘤以来,至今文献报道的共有约200例。

  • 标签: 胃神经鞘瘤 雪旺氏细胞 胃良性肿瘤 胃肿瘤 壁神经丛 组织来源
  • 简介:1病例资料女性患者,40岁:因“头痛头晕4个月,月经紊乱1年余.停经4个月”来院,追问病史,自幼左耳听力丧失.未行任何治疗;目前无视物模糊、无视力下降、无泌乳、无多饮多汗、无面部疼痛、无面部麻木等临床表现:体格检查:神志清楚,一般情况可,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略粗糙,无明显色素沉着,口唇略肥厚.肢端未见明显肥大,视力视野正常,两侧睑裂等大.两侧鼻唇沟对称。

  • 标签: 听神经瘤 垂体瘤 手术 病例报告
  • 简介:患儿,男,7_岁,因右眼眶皮肤瘀斑3个月、进行性面色苍白1十月住院。患儿于入院前3个月因右眼眶碰伤,右眼眶皮肤出现瘀斑,就诊于当地医院.接“眼眶外伤”住院治疗二个月,无明显好转。行眼部CT检查示:外伤后血块机化,继续以外伤处理。于入院前1个月,患儿出现进行性面色苍白.牙龈渗血。查骨髓象,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2型,给予DOP,DOAP,2个疗程化疗及对症治疗,症状仍无明显好转,遂转我院治疗。查体:T36.8℃,神志清楚。

  • 标签: 眼眶 进行性 面色苍白 入院前 误诊分析 神经母细胞瘤
  • 简介:背景和目的:听神经的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护是目前被关注的一个课题。本文结合我们的临床经验,探讨大型听神经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例大型听神经的患者进行术中面神经、三叉神经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监护。结果:术后仅1例出现轻度面瘫,并很快恢复,余颅神经和脑干功能保存良好。结论:神经电生理监护对大型听神经手术的监护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听神经瘤 手术治疗 神经电生理 心电监护 肿瘤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63岁,于2014年10月20日清晨醒来时突发左眼视物模糊,视力下降且伴有疼痛,7天后到医院检查,左眼视野完全缺损,眼底未见异常。患者入院后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精神差,自主体位,检查合作。辅助检查:生长激素基础值11.2μg/L(男性正常值〈2.0μg/L)。尿香草基杏仁酸(VMA)187.9μmol/24h(正常值9.6~49.5μmol/24h)。头颅MRI检查(图1)提示鞍区占位性病变,右侧颞部头皮软组织肿胀,蝶鞍及双侧筛窦内为稍长T1、混杂长T2信号影充填。

  • 标签: 神经母细胞瘤 颅内肿瘤 手术 放疗
  • 简介:本文目的在于评价伽玛刀(γ-刀)立体定向放射手术对听神经的治疗效果。我们用LeksellB型(γ-刀)治疗听神经119例,并随访1~5年。扫描定位用1.5Tesla磁共振仪,剂量规划系统为γ-plan4.0版。肿瘤体积0.02~20.8cm~3,周边剂量9~17Gy,平均13.1Gy;中心剂量18~45Gy,平均32.3Gy;靶点数2~10个,平均4.2个。结果肿瘤体积缩小95例(79.8%),其中显效16例(13.4%),即体积缩小超过75%者,无变化14例(11.8%),增大10例(8.4%)。61例(51.3%)听力有保存,11例

  • 标签: 立体定向放射手术 听神经瘤 肿瘤体积 伽玛刀治疗 周边剂量 治疗效果
  • 简介:患者女,48岁,因右上肢痛7年,伴双下肢麻木,活动受限5年余,于2000年2月2日入院.查体:站立不能,T:36.5℃P:78次/分R:16次/分脊柱无侧弯,颈6、7棘突右侧压痛,颈7-胸1右前外侧皮下可扪及一约直径0.8cm包块,活动度尚可,边界不清,质韧,颈部活动受限,颈牵拉试验阳性,压颈试验阳性,躯干自锁骨以下皮肤感觉减退明显,以右侧显著.

  • 标签: 颈椎管 神经鞘癌 诊断 病例 病因
  • 简介:背景与目的:视神经胶质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原发于视神经的肿瘤,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占颅内胶质的1%左右。由于其易侵犯视交叉及下丘脑,在临床上该病容易与鞍区占位如颅咽管等相混淆,误诊率较高。本文目的在于更好地和全面地帮助对该疾病过程的认识,改善视神经胶质患者的治疗结果和预后。方法:对自1979年~2002年我科手术治疗的6例视神经胶质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和疗效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不同程度地出现单侧或双侧视力下降或丧失,有2例患者以眼球突出为首发症状。影像学检查显示患侧视神经明显梭形增粗,同侧视神经孔扩大,有的患者肿瘤已侵犯视交叉,并向后向上累及下丘脑。4例患者术前误诊为鞍区占位。所有患者接受手术行肿瘤全部或大部切除,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视神经胶质。随访1年零2个月~7年零6个月,5例患者存活,MRI扫描复查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早期视力下降和眼球突出,影像学发现视神经梭形增粗是明确视神经胶质诊断的关键。积极手术治疗,配合术后放疗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视神经 胶质瘤 诊断 治疗 预后
  • 简介:手术全切除紧贴脑干的大型听神经而又不损颅神经有一定的难度,术后残留复发机会很大。本文探讨残留复发听神经的伽玛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2例巨大听神经术后残留复发病人进行伽玛刀治疗,其中随访32例。32例病人在伽玛刀治疗后1~14年追踪随访复查MRI,了解肿瘤变化。结果:肿瘤缩小17例,占53.1%;肿瘤体积不变13例,占40.69%;肿瘤增大2例,占6.3%。结论:应用伽玛刀治疗残留复发听神经,可以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是神经外科治疗的有效补充。

  • 标签: 听神经瘤 伽玛刀 治疗
  • 简介:背景与目的:面神经瘫痪是听神经切除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随着术中神经监测技术的应用,术后面神经功能已得到较好的保护。本研究旨在探讨术中神经监测在听神经手术中对面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分析本院收治手术的57例听神经患者,其中直接显微镜下切除肿瘤(非监测组)35例,显微镜下切除肿瘤过程中使用术中神经监测仪对面神经进行监测(监测组)22例。观察术中面神经实时监测情况,随访所有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结果:术后3个月患者面瘫情况按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Ⅰ-Ⅵ级)进行评价,监测组Ⅱ级2例,Ⅲ级2例,其余均元面神经功能异常(Ⅰ级);未监测组Ⅱ级9例,Ⅲ级6例。Ⅳ级2例,Ⅵ级1例,无面神经功能异常者(Ⅰ级)17例。监测组面神经功能保护良好率明显高于未监测组(P〈0.05)。结论:术中神经监测技术可以提前发现面神经的可能位置,辨别面神经.决定粘连于面神经上肿瘤的剥离程度,判断术中面神经功能的保存情况,明显降低面瘫率,对听神经手术的面神经保护有着积极作用。

  • 标签: 听神经瘤 术中神经监测 面神经 神经保护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32岁,因左小腿、左足背肿块20年。于2014年3月5日入住徐州仁慈医院。患者20年前发现左小腿后侧花生米样大小无痛性包块,未予重视。近3年来肿块增大蔓延至足背伴随疼痛。体检:各系统检查无异常。

  • 标签: 神经纤维瘤 神经纤维瘤病1型 腓肠神经 腓浅神经
  • 简介:背景与目的:脑转移癌的治疗常需多学科合作科学处理。本研究总结神经外科、放射神经外科合作诊治脑转移的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神经外科和放射神经外科合作处理98例脑转移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肿瘤为肺癌67例,乳腺癌2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5例,恶性黑色素2例,原发灶不明4例;其中手术证实为腺癌3例,鳞癌1例。结果:脑转移单发41例,多发57例;手术切除+全脑放疗36例,中位生存期56周;姑息手术+全脑放疗11例,中位生存期46周;姑息手术+立体定向+全脑放疗9例,中位生存期49周;立体定向+全脑放疗42例,中位生存期52周。无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结论:神经外科医生和放射治疗科医生密切合作,能提高脑转移的治疗效果,减少误诊、误治。

  • 标签: 神经外科 放射神经外科 脑转移瘤 学科合作
  • 简介:恶性外周神经(MPNSTs)是一种罕见的高度侵袭性的软组织肿瘤,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和免疫组化。目前,MPNSTs尚无标准治疗方案,外科手术是唯一确定的有效治疗方法,放化疗的作用仍未得完全确定。MPNSTs恶性程度较高,复发率和转移率均较高,尽管经过多学科综合治疗,预后仍较差,5年生存率为35%~50%。因MPNSTs比较罕见,临床医师多对其认识不足,本文对MPNSTs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作一综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并规范诊疗。

  • 标签: 恶性外周神经鞘瘤 治疗 靶向治疗 临床表现
  • 简介:神经纤维病(neurofibromatosis,NF)是由于基因缺陷导致神经嵴细胞发育异常而引起多系统损害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NF虽为良性肿瘤,但可发生恶变和累及其他系统,临床较为少见。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2012年12月21日收治NFⅠ型伴恶变患者1例。现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 标签: 神经纤维瘤病恶变 诊断 治疗
  • 简介:背景与目的:大型听神经的全切和功能保留对神经外科来说仍旧是一个挑战。本研究探讨大型听神经的微骨窗手术显露、内听道磨开及囊性肿瘤切除等技巧。方法:总结41例大型听神经经乙状窦后入路微骨窗(切口长6cm,骨窗直径约3cm)手术切除的临床资料,并对手术中的技巧操作进行分析。结果:肿瘤全切除39例(95%),次全切除2例(5%);面神经解剖保留36例(88%),最后一次随访时神经功能(HB分级)Ⅰ级7例(17%),Ⅱ级15例(37%),Ⅲ级5例(12%),Ⅳ~Ⅴ级9例(22%),Ⅵ级5例(12%);耳蜗神经解剖保留9例(22%),保留有效听力7例(17%)。结论: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微骨窗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是一种理想的微创手术方法。

  • 标签: 听神经瘤 微骨窗入路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背景与目的:大型听神经在全切除肿瘤的同时保留患者的面、听神经功能是神经外科医生的难题,本研究探讨在面、听神经功能监护下,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术后听力保留的可能性。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8年4月湘雅医院神经外科同一术者(袁贤瑞教授)在面肌肌电图和耳蜗神经监测下,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127例大型听神经手术中有完整听力随访资料的41例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听功能采用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研制的普通话言语测试材料(mandarinspeechtestmaterials,MSTMs)句表进行言语识别率测试和纯音听阈测定(PTA),并使用NewHannoverClassification听力分级法进行术后听力分级。结果:127例患者中,术中10例获得明确的听神经解剖学保留,其余117例术中未能找到确切的听神经。对随访到的41例听神经患者进行术后听功能评价,听力保留率为26.8%。结论:对于有相当经验的神经外科医生来说,在面、听神经监护下,经乙状窦后-内听道入路显微手术全切除大型听神经的同时可以保留部分患者的听神经功能。

  • 标签: 大型听神经瘤 乙状窦后-内听道入路 听力保留 显微手术
  • 简介:病案摘要因左上腹部酸胀不适10月余入院.1个月前在外院做B超时无意中发现左上腹肿块,高度怀疑恶性肿瘤转来我院.近来体重下降较明显.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平卧位左上腹略隆起,左锁骨中线肋缘下可及一圆形肿物之下半部分,边缘光整,质中偏硬,无明显触痛,肿块似可推动,随呼吸运动同步不明显,与脾脏关系不大,未见明显异常.辅助检查:B超检查提示左上腹实性不均质肿块,直径约16cm,与脾、胃、左肾及胰尾相邻,不能定性;CT扫描提示左上腹后腹膜肿块,与胰腺关系密切,肉瘤可能性大;上消化道钡餐及钡剂灌肠肠道外压迫性病变,其余基本正常.

  • 标签: 网膜囊 细胞性神经鞘瘤 误诊 肿瘤 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