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子威,1961年毕业于日本庆应义塾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72年归国后,先后担任苏州医学院附一院神经外科教授、主任,苏州医学院院长,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江苏分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三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华医学百科全书神经外科学编委。多次荣获省部级先进

  • 标签: 专家杜子威 我国著名 杜子威教授
  • 简介:目的:探讨抗苗勒管激素用于评价戈舍对年轻乳腺癌患者卵巢功能抑制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激素受体阳性的术后、化/放疗后年轻乳腺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戈舍+他昔芬组(简称戈舍组)20例,他昔芬组20例(对照组)。戈舍组在戈舍注射前1d及注射戈舍3、6、12针后测定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及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对照组在相应时间段内进行检测。并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E2、FSH、LH及AM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戈舍组的3个不同时间段血清E2、FSH、LH及AM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水平(P均〈0.05)。戈舍组发生不良反应10例(50.0%),对照组6例(30.0%),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潮热、盗汗、性欲减退、阴道干涩、关节痛、骨质疏松等,均为Ⅰ-Ⅱ级。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苗勒管激素可以用于评价戈舍对年轻乳腺癌患者卵巢功能的抑制作用。

  • 标签: 抗苗勒管激素 卵泡刺激素 卵巢功能抑制 戈舍瑞林 年轻乳腺癌患者
  • 简介:目的观察伽玛刀治疗同时口服卡氟(HCFU)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及放射增敏价值。方法2004年3月至2005年3月,对91例食管癌病人随机分为伽玛刀治疗的对照组43例和卡氟联合伽玛刀治疗的治疗组48例。对照组应用50%剂量曲线包绕计划靶区,靶区周边剂量为每次2.5-2.8Gy,4次/wk,共12-14次。治疗组:于放疗前1wk应用卡氟200mg,3次/d,应用1wk无化疗反应,开始γ-刀放疗,方法同对照组。放疗结束,停服卡氟。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6.0%、95.8%,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伽玛刀治疗同时口服卡氟有一定放射增敏作用,取得了满意的近期疗效。

  • 标签: 食管癌 卡莫氟 伽玛刀 治疗
  • 简介:长春滨(NVB)是一种半合成的长春花生物碱,系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能抑制细胞内微管蛋白的聚合,阻止增殖细胞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分裂停止于有丝分裂中期,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抗肿瘤效果优于其他长春碱类药物.我们采用NVB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32例,取得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 标签: 长春瑞滨 顺铂 治疗 晚期NSCLC NVB 临床资料
  • 简介:张庆教授,1960年毕业于山东医学院医疗系.1987至1989年作为我国派往坦桑尼亚医疗队队长.为发展该国医疗卫生事业和中一坦友谊做出了贡献。1991年至1998年任山东医科大学附院(现齐鲁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科教处处长:1998年至2002年任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神经病学教研室主任,省卫生系统重点学科负责人:2000至2008年任山东大学第一和第二届校和学部学术和学位委员会委员.

  • 标签: 神经外科专家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山东医科大学 医疗卫生事业 教研室主任 学位委员会
  • 简介:唑胺是口服烷化剂抗肿瘤药,不良反应轻微,自应用于恶性胶质瘤以来,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时间。目前临床上关于替唑胺的使用方案多种多样,尤其在复发恶性胶质瘤的挽救化疗中,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采用合理的剂量?是否联合其它药物?怎样克服耐药、提高化疗敏感性?本文主要综述国内外应用替唑胺在恶性胶质瘤中的化疗进展,以供临床实践中参考和借鉴。

  • 标签: 恶性胶质瘤 替莫唑胺 化疗
  • 简介:目的:观察国产奈达铂(NDP)联合长春滨(NVB)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36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NSCLC患者,临床分期IIIB~Ⅳ期,失去手术机会,应用NDP80~100mg/m^2,静脉滴注,d1,NVB25~30mg/m^2,快速静脉滴注,d1、d8,28天为1个周期,用药3个周期后进行评价,并观察同期采用顺铂(PDD)联合NVB化疗的IIIB~Ⅳ期NSCLC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结果:NDP组36例,CR2例,PR14例,NC14例,PD6例,总有效率(CR+PR)为44.4%,PDD组有效率45.O%;中位生存时间NDP组6.5个月,PDD组6.7个月,无明显差异(P〉0.05)。NDP组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率80.6%,III~1V度下降为36.1%,其次是消化道反应,未发现明显的肝肾毒性、周围神经毒性等。结论.围产NDP群会NVB治疗中晚期NSCLC疗效与PDD联合NVB相当,但毒副反应减轻,耐受性好。

  • 标签: 奈达铂 长春瑞滨 非小细胞肺癌 联合化疗
  • 简介:目的观察黄芩油膏外擦预防长春滨化疗所致化疗性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行单药常春滨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2例为对照组,静脉注射化疗药物前后,将地塞米松5mg加入生理盐水注射液100ml中快速静脉滴注。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43例使用单药长春滨化疗的肺癌患者为试验组,试验组在对照组同样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对化疗注射部位局部应用黄芩油膏外擦。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化疗后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静脉炎发生率为53.5%(23/43),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为84.4%(27/32)。试验组静脉炎发生的级别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芩油膏能缓解化疗性静脉炎患者患处静脉及周围组织红肿、疼痛症状。涂擦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黄芩油膏 静脉炎 长春瑞滨 护理
  • 简介:背景与目的:替唑胺越来越广泛地用于胶质瘤的治疗,其不良反应仍有待深入研究。本文探讨替唑胺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后果、影响因素、防治原则。方法: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使用替唑胺治疗的胶质瘤患者的资料,包括肿瘤级别,是否行替唑胺同步放化疗,替唑胺化疗期间血常规、血生化检查,不良反应等。依据药物毒副反应判定标准NCI-CTC3.0对不良反应进行判定。结果:共有123例患者使用替唑胺,年龄23~81岁,中位年龄46岁,男性65例,女性58例。高级别胶质瘤81例,其中术后行替唑胺同步放化疗32例,单用替唑胺辅助治疗49例,低级别胶质瘤42例使用替唑胺单纯辅助治疗。血液学毒性发生16例(13.0%),胃肠道反应共54例(44.3%),疲乏46例(37.4%),皮肤病变6例(4.9%),一过性视物模糊8例(6.5%)。除3例血液学毒性3-4级外,其余毒性均为1-2级。其中女性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男性,术后行替唑胺同步放疗的患者高于单纯替唑胺化疗者。肿瘤级别对不良反应无影响。结论:替唑胺不良反应相对轻微,偶发严重的不良反应,应密切监测。女性患者、进行过替唑胺同步放化疗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如何控制其不良反应,仍值得探讨。

  • 标签: 替莫唑胺 不良反应 影响因素 同步放化疗
  • 简介:目的探讨阿匹坦预防胃癌术后患者行含奥沙利铂化疗方案所致的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6月江苏省肿瘤医院收治的接受含奥沙利铂方案化疗2周期的胃癌术后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化疗第一周期使用帕洛诺司琼+地塞米松二联方案预防呕吐,第二周期使用阿匹坦+帕洛诺司琼+地塞米松三联方案预防呕吐。记录患者化疗开始后7天的恶心呕吐情况;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化疗第一周期后有67.6%患者呕吐达到完全缓解,化疗第二周期后有85.3%的患者呕吐达到完全缓解(P〈0.01)。在延迟性呕吐预防效果的比较中,二联方案呕吐控制率为70.6%,加入阿匹坦后提高到92.6%(P〈0.01)。第二周期化疗后VAS评分(92.3)明显高于第一周期化疗后的89.2(P〈0.01)。结论胃癌术后患者使用阿匹坦+帕洛诺司琼+地塞米松预防含奥沙利铂化疗方案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良好,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阿瑞匹坦 奥沙利铂 胃癌 术后化疗 呕吐 化疗反应
  • 简介:目的:观察卡培他滨联合长春滨对耐药的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毒性。方法:34例耐药的晚期乳腺癌,均接受卡培他滨2500mg/m^2,分早晚两次餐后30分钟温开水送服,第1—14天,间隔7天;长春滨25mg/m^2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15分钟,第1、8天,21天为1周期,化疗4个周期。结果:34例患者中,CR5例(14.71%),PR15例(44.12%),SD8例(23.51%),PD6例(17.65%),有效率为58.82%,疾病控制率为82.35%。结论:卡培他滨联合长春滨治疗耐药的晚期乳腺癌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轻,患者可耐受。

  • 标签: 晚期乳腺癌 卡培他滨 长春瑞滨
  • 简介:目的:观察国产奈达铂(NDP)联合长春滨(NVB)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6例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晚期NSCLC,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NDP80mg/m^2,静滴,d1;NVB25mg/m^2,静滴,d1、d8。对照组采用顺铂80mg/m^2,静滴(联合水化),平均分在连续3d内使用;NVB25mg/m^2,静滴,d1、d8。两个方案均为28天为1个周期。按照WHO标准进行评价。结果:46例均可评价疗效,观察组25例,其中3例CR,5例PR,10例SD,7例PD,有效率(RR)为32.0%(8/25);对照组21例,1例CR,4例PR,8例SD,8例PD,RR为23.8%(5/21),两组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抑制是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高,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了对照组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外(P〈0.05),两组的其他不良反应相近(P〉0.05)。结论:国产NDP联合NVB方案治疗晚期NSCLC疗效较好,胃肠道反应小,病人耐受好。

  • 标签: 奈达铂 长春瑞滨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 简介:目的观察消积饮、华蟾素联合长春滨对老年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给予46例老年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消积饮30ml/m^2,po,bid×21d;华蟾素20ml/m^2,静滴(iv),qd×10d;长春滨30ml/m^2,iv,d1,8,21天为1个周期,连续治疗4个周期。观察治疗前后瘤体变化、PS评分变化、中位生存时间、1年生存率、疾病无进展时间以及毒副作用。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46名患者平均给予治疗3.2个周期。该研究总有效率(CR+PR)为19.6%,稳定率(CR+PR+NC)为89.1%,中位生存期(MST)为7.5个月,1年生存率为28.3%,疾病无进展时间(TTP)为5.2个月。该方案的主要毒副作用为骨髓抑制,12例出现白细胞下降,2例Ⅲ度疲劳,4例出现肝功能损害,4例出现Ⅰ度神经毒性。结论消积饮、华蟾素联合长春滨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可提高患者总体生存质量,且毒副作用微弱,更适合作为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 标签: 中药 长春瑞滨 老年 晚期 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背景与目的:6-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methyltransferase,MGMT)是肿瘤对甲基化类药物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替唑胺(temozolomide,TMZ)常规方案对MGMT阳性胶质瘤的化疗效果不理想。本实验在动物体内观察干扰素α/β(interferonα/β,IFNα/β)联合替唑胺对MGMT阳性胶质瘤的治疗作用,并进一步探讨了IFNα/β对MGMT、核因子NF-κB(nuclearfactorkappa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MGMT阳性胶质瘤干细胞SKMG-4G、U251G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成瘤后将裸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TMZ组、IFNα组、IFNβ组、TMZ+IFNα组和TMZ+IFNβ组,每组各5只荷瘤鼠,成瘤后7天分别给予药物治疗,观察动物体重、肿瘤的生长情况;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蛋白免疫印记法检测瘤组织中MGMT蛋白和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药物处理对动物体重没有明显的影响。TMZ组、IFNα组、IFNβ组、TMZ+IFNα组和TMZ+IFNβ组肿瘤生长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MZ对SKMG-4G、U251G移植瘤的抑瘤率分别为35.2%±2.28%、16.7%±1.96%。当TMZ与IFNα或IFNβ联合应用时,能够更为显著地抑制肿瘤的生长,TMZ+IFNα组和TMZ+IFNβ组对SKMG-4G移植瘤的抑瘤率分别为58.4%±4.34%和63.4%±1.08%,对U251G移植瘤的抑瘤率分别为41.1%±8.66%和44.5%±1.90%,与相应的单独用药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TMZ+IFNα组和TMZ+IFNβ组的MGMT、NF-κB蛋白表达明显低于TMZ组,且MGMT与NF-κB表达呈正相关。结论:IFNα/β联合TMZ有协同的抗肿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干扰素α/β下调胶质瘤内NF-κB继而下调MGMT的表达相关。

  • 标签: 胶质瘤 替莫唑胺 干扰素α/β 6-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 核因子ΚB
  • 简介:CYP2D6是一种重要的P450系氧化代谢酶,是他昔芬在体内代谢成更强抗雌激素作用代谢产物endoxifen的重要代谢酶,因此,强代谢乳腺癌患者服用他昔芬后引起明显的潮热症状,而潮热症状的发生与他昔芬疗效正相关。除了CYP2D6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他昔芬体内的代谢外,帕罗西汀(paroxetine)可竞争性抑制CYP2D6对他昔芬的代谢,使乳腺癌患者对他昔芬疗效明显降低。

  • 标签: CYP2D6 基因多态性 他莫昔芬 乳腺癌
  • 简介:背景与目的:脑转移瘤的原发肿瘤以肺癌最为常见,肺癌脑转移瘤患者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本研究应用替尼泊苷(VM-26)和尼司汀(ACNU)联合方案治疗肺癌脑转移瘤患者,观察其对肺癌脑转移瘤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其不良反应。方法:2006年12月至2008年5月,中国抗痛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组织全国15家单位对经手术或病理活检确诊的肺癌脑转移瘤患者,应用VM-26与ACNU联合方案化疗,观察近期疗效。化疗方案为VM-26,每天80~100mg/m^2,d1-3;6-8周重复一次;ACNU,2-3mg/kg,d1,6-8周重复一次。结果:278例患者资料完整、可行近期疗效评价,上述病例共行897周期化疗,平均3.2个周期。全组无完全缓解(completeresponse,CR)病例,77例(27.7%)部分缓解(partialresponse,PR),139例(50%)稳定(stabledisease,SD),62例(22.3%)进展(progressivedisease,PD)。客观有效率(CR+PR)为27.7%,疾病控制率(CR+PR+SD)为77.7%。化疗的主要剂量限制性毒性为骨髓抑制,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分别为23.1%(207/897);20.1%(180/897),Ⅲ、Ⅳ级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分别为19.6%(176/897)、14.5%(130/897)。按既往是否接受化疗,患者可分为既往接受化疗组、未接受化疗组,前者较之后者,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Ⅳ度血小板减少症、Ⅲ及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Ⅲ度及Ⅳ度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均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VM-26与ACNU联合方案主要毒性为Ⅲ、Ⅳ度骨髓抑制,在既往行化疗患者发生率较高,但可控制。该方案治疗肺癌脑转移瘤,客观有效率与其它常用方案相似、疾病控制率较高。

  • 标签: 脑肿瘤/转移瘤 化疗 替尼泊甙 尼莫司汀
  • 简介:背景与目的:替唑胺(temozolomide,TMZ)期放疗及辅助化疗是新诊断的恶性脑胶质瘤患者的术后标准辅助治疗方案。但对于复发患者目前仍无标准挽救治疗方案。干扰素.B是一种临床常用的细胞因子类药物.不但具有直接的肿瘤抑制作用,也具有免疫调节和抗血管生成效应。体内外研究显示,干扰素-β可增强TMZ和亚硝脲类药物的化疗敏感性,从而增强其抗胶质瘤作用。本项Ⅱ期临床研究评价TMZ联合干扰素-β治疗复发恶性脑胶质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年龄大于18岁、经病理确诊为WHO分级Ⅲ~Ⅳ级的胶质瘤、既往经标准一线TMZ化/放疗联合治疗后复发进展患者入组。患者接受干扰素-β3MIU/次,d1、3、5,皮下注射;TMZ200mg/(mz·d),d2-6,13服;28天为一周期,直至疾病进展或毒性不可耐受。每8周行脑MRI检查评价肿瘤反应率。主要研究终点是客观有效率(CR+PR)、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6个月的PFS率,次要终点是总生存时间(os)和毒性。结果:2010年7月至2012年10月期间共30例(17例Ⅳ级和13例Ⅲ级胶质瘤)患者入组。男23例,女7例,年龄22~73岁,中位年龄44.5岁。卡氏体力状况评分(KamofskyPerformanceStatusScore,KPS)70—100分,中位KPS评分80分。病理类型:间变星形细胞瘤10例,间变少突胶质瘤2例,间变少突一星形细胞瘤1例,胶质母细胞瘤17例。Ⅲ级和Ⅳ级胶质瘤治疗的客观有效率分别是38.5%和29.4%(P〉0.05),中位PFS分别是10.0个月f95%CI:0.5~19.5)和5.0个月(95%CI:3.0~7.0),中位0S分别是未达到和9.5个月(95%CI:7.7—11.3),P〈0.05。主要不良反应包括I~Ⅱ级中性粒细胞下降(4例),血小板减少(3例),恶心/呕吐(3例),疲乏(8例),肝功能异常(3例),无Ⅲ/Ⅳ级不良反应。结论:替唑胺联合�

  • 标签: 胶质细胞瘤 替莫唑胺 干扰素-Β Ⅱ期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长春滨(GN方案)治疗ER、PR、HER-2均阴性(三阴性)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04年1月-2008年1月共37例经免疫组化证实ER、PR、HER-2均阴性的晚期转移性乳腺癌复治患者参与研究。患者接受吉西他滨联合长春滨方案治疗:吉西他滨1000mg/m^2,静脉滴注30min,d1、d8;长春滨25mg/m^2静脉滴注15min,d1、d8。21天重复。结果:全组37例共完成136个周期的治疗,中位数4个周期,范围2~6个周期,均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1例(2.7%),部分缓解8例(21.6%),病情稳定20例(51.4%),病情进展9例(21.6%),客观有效率为24.3%;中位疾病进展时间(mTTP)6个月(95%CI:4~8个月),中位生存期(OS)24个月(95%CI:11—37个月),1年生存率为(66.24±8.43)%,3年生存率为(28.77±11.96)%。毒副反应主要为Ⅰ~Ⅱ度骨髓抑制、末梢神经毒性、胃肠道反应、流感样症状、轻度肝功能损伤等。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长春滨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初步观察有一定的疗效,其毒副作用患者可以耐受。

  • 标签: 吉西他滨 长春瑞滨 乳腺癌 化学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