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小鼠H22细胞原位种植性肝癌模型中,脾脏正性免疫细胞和负性免疫细胞比例变化,并且观察脾脏切除后外周血和肿瘤组织免疫细胞比例变化以及对肿瘤生长影响。方法:建立小鼠H22细胞原位种植性肝癌模型,在荷瘤不同时期,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中负性免疫细胞(MDSC、Treg)和正性免疫细胞(总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NKT细胞)比例变化。荷瘤1w后切除脾脏,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免疫细胞比例变化,并比较切脾前后肿瘤重量、腹水量、荷瘤小鼠生存期变化。结果:荷瘤小鼠脾脏MDSC细胞比例一直高于正常组;Treg细胞在荷瘤2w时显著升高;总CD3+T细胞和CD4+T细胞在荷瘤1w时显著升高,2w时显著下降;CD8+T细胞在荷瘤2w时明显下降;NK细胞在荷瘤3w时明显下降;NKT细胞无显著变化。脾脏切除后外周血和肿瘤组织MDSC比例下降,CD8+T细胞比例升高;肿瘤重量和荷瘤小鼠生存期无显著变化,腹水量在荷瘤2w时显著减少,腹水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小鼠肝脏种植H22细胞株后,脾脏中正性免疫细胞比例下降,负性免疫细胞比例升高,脾脏负性免疫状态逐渐占主导地位,从而促进了肝癌发展。

  • 标签: 脾脏 H22 肝癌 免疫细胞
  • 简介:胃癌是我国主要癌肿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全部癌症第二位。受制于研究模型缺乏,胃癌发生机制、胃癌治疗药物开发等研究进展缓慢。类器官(Organoid)是干细胞在体外三维环境中培养所形成细胞结构;通过体外模拟细胞在体内生存环境,类器官技术能够高效培养原代细胞,包括正常细胞、肿瘤细胞。来自肿瘤类器官被称为“瘤器官”(Tumoroid);瘤器官具有很高“保真性”,能够保持原肿瘤组织细胞形态、基因组学特征和药敏特征等。由于瘤器官重要性.全球各种瘤器官生物样本库纷纷被建立起来。在胃癌方面,德国和日本近期分别建立大样本胃癌瘤器官生物样本库,对于研究胃癌发生、胃癌个体化治疗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综述针对类器官在胃癌研究中应用前沿研究进行总结,向大家介绍该领域内最新进展。

  • 标签: 胃癌 类器官 3D培养
  • 简介:目的探讨微小RNA-3960(miR-3960)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经手术切除结肠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4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miR-3960表达水平,分析miR-3960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关系。结果结肠癌组织中miR-3960表达水平为0.462±0.291,低于癌旁组织0.981±0.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iR-3960表达与结肠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均P〈0.05),但与性别、年龄和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miR-3960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下调,且与TNM分期、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可能与结肠癌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 标签: 结肠癌 微小RNA-3960(miR-3960) 临床意义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BRD4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经手术切除77例子宫内膜癌组织、62例正常内膜组织及43例不典型增生组织中BRD4mRNA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经手术切除53例子宫内膜癌组织、31例正常内膜组织及34例不典型增生组织中BRD4蛋白表达情况,分析BRD4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BRD4mRNA水平和蛋白高表达率分别为4.271±1.858和60.4%(32/53),均高于正常内膜组织1.165±0.639和29.0%(9/31)和不典型增生组织1.429±0.696和23.5%(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正常内膜组织和不典型增生组织BRD4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RD4mRNA和蛋白表达与年龄、病理类型及肌层浸润深度无关(P〉0.05),但与FIGO分期和组织学分级均有关(P〈0.05)。其中Ⅱ、Ⅲ期BRD4mRNA水平和蛋白高表达率为4.902±1.793和75.0%(11/17),高于Ⅰ期3.472±1.639和38.1%(8/36);而G2、G3级BRD4mRNA水平和蛋白高表达率为5.148±1.719和78.6%(22/28),高于G1级2.736±0.793和40.0%(10/25),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BRD4mRNA表达还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BRD4高表达,与FIGO分期和组织学分级有关,可能成为子宫内膜癌诊断和病情预测新型分子标记物。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BRD4 临床意义
  • 简介:目的探讨Krüppell样因子4(KLF4)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经病理确诊食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60例,采用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分别检测上述组织中KLF4表达情况,分析KLF4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及预后关系。结果KLF4蛋白表达于细胞质和胞核。食管癌组织中KLF4蛋白阳性表达率和mRNA水平分别为41.7%(25/60)和0.445±0.268,低于癌旁组织80.0%(48/60)和1.162±0.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LF4表达与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和分化程度均无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淋巴结转移者KLF4蛋白阳性表达率和mRNA水平分别为21.7%(5/23)和0.289±0.091,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54.1%(20/37)和0.466±0.019;TNMⅢ期KLF4蛋白阳性表达率和mRNA水平分别为21.7%(5/23)和0.263±0.058,均低于Ⅰ期57.1%(4/7)和0.458±0.033及Ⅱ期53.3%(16/30)和0.423±0.064,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患者中KLF4蛋白阳性表达组中位总生存期(OS)为52.4个月,高于阴性表达组23.2个月;而KLF4mRNA高表达组中位OS为50.1个月,高于低表达组25.5个月,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分化程度、TNM分期和KLF4表达是影响食管癌患者OS独立因素(P〈0.05)。结论KLF4在食管癌中表达下调并与食管癌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关,可作为食管癌预后判断指标及潜在治疗靶点。

  • 标签: 食管癌 Krüppell样因子4(KLF4) 临床意义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肺腺癌组织中层粘连蛋白-5(LN-5)表达及其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57例肺腺癌及其配对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LN-5蛋白表达,同时通过液相芯片技术检测EGFR基因突变状态,分析LN-5表达与肺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以及与EGFR基因突变相关性。结果肺腺癌组织中LN-5蛋白阳性表达率为21.1%(12/57),癌旁组织中为1.7%(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敏感突变(E19+E21)发生率为43.9%(25/57),EGFR非敏感突变(野生型+E20)发生率为56.1%(32/57)。LN-5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EGFR突变有关(P〈0.05),与TNM分期无关(P〉0.05)。LN-5表达与EGFR突变呈负相关(r=-0.283,P〈0.05)。结论LN-5在肺腺癌组织中表达升高,且其表达与EGFR突变状态具有相关性。

  • 标签: 肺腺癌 层粘连蛋白-5(LN-5)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 简介:目的:探索结直肠癌NRAS基因突变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14例江南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收治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石蜡包埋组织标本,采用扩增受阻突变体系检测上述标本NRAS基因第二、三、四外显子突变情况,结合临床病理参数分析该项检测意义。结果:214例结直肠癌患者中有8例NRAS基因发生突变,NRAS基因突变率3.74%。第二、三外显子均突变四例,尚未发现第四号外显子突变。NRAS突变状况在不同性别、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和淋巴结转移情况中尚未观察到明显差异。结直肠癌患者中NRAS基因突变状况与其免疫表型ALK、Ki67、CAM5.2、Her-2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结直肠癌NRAS基因突变较低,主要为第二、三外显子突变。NRAS基因突变状况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免疫表型相关性有待进一步证实。

  • 标签: 结直肠癌 NRAS 转移 突变
  • 简介:目的探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中晚期食管癌患者30例作为食管癌组,同时收集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浆PAI-1水平,同时检测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水平,分析上述指标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结果食管癌组血浆PAI-1水平为(1.50±0.31)ng/ml,高于对照组(0.87±0.22)ng/ml(P〈0.05);血浆PLT水平为(285.13±62.50)×10~9/L,高于对照组(190.60±36.61)×10~9/L(P〈0.05);血浆FIB水平为(3.82±0.81)g/L,高于对照组(2.91±0.48)g/L(P〈0.05);血浆D-D水平为(1.70±0.39)μg/ml,高于对照组(0.23±0.14)μg/ml(P〈0.05)。PAI-1、PLT、FIB水平与血栓史、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P〈0.05);D-D水平与血栓史有关(P〈0.05)。食管癌患者血浆PAI-1水平与PLT、FIB和D-D水平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83、0.499、0.417,P均〈0.05),血浆PLT水平与FIB、D-D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44、0.472,P均〈0.01),血浆FIB水平与D-D水平呈正相关(r=0.375,P〈0.05)。结论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存在高凝状态,有血栓史及转移患者更易出现高凝状态。

  • 标签: 食管癌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 血小板(PLT) 纤维蛋白(FIB) D-二聚体(D-D)
  • 简介:目的探讨Nanog、Sox2、TFF3在肠型胃癌中表达及其与肠型胃癌预后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肠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anog、Sox2、TFF3在肠型胃癌患者中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结果60例肠型胃癌患者中,Nanog高表达者38例(63.3%)、TFF3高表达者33例(55.0%),Sox2低表达者35例(58.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anog、TFF3、Sox2表达情况与肠型胃癌患者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TNM分期有关(P﹤0.05),与肠型胃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anog、Sox2、TFF3表达情况与肠型胃癌患者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有关,同时具有Nanog高表达、TFF3高表达、Sox2低表达肠型胃癌患者预后最差。结论Nanog、Sox2、TFF3可成为评价肠型胃癌患者预后生物标志物,联合检测更利于判断肠型胃癌患者预后。

  • 标签: 肠型胃癌 NANOG SOX2 TFF3
  • 简介:目的探讨MRI/CT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likegrowthfactorbindingprotein3,IGFBP-3)、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自身抗体(apurinic/apyrimidinicendonuclease1autoantibodies,APE1-AAbs)联合应用在结直肠癌诊断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8年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1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行MRI/CT检查,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7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血清IGFBP-3、APE1-AAbs水平,分析MRI/CT结果,根据血清IGFBP-3、APE1-AAbs检测水平将所有患者进行分组,比较MRI/CT在不同分组中诊断效能。结果结直肠癌组患者血清IGFBP-3为(2.86±1.31)μg/ml,APE-AAbs为2.79(1.14~9.61);对照组研究对象血清IGFBP-3为(4.72±1.14)μg/ml,APE-AAbs为1.91(0.78~5.52),结直肠癌组患者血清IGFBP-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APE-AAb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根据血清IGFBP-3、APE1-AAbs检测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IGFBP-3/APE1-AAbs异常组(45例)和IGFBP-3/APE1-AAbs正常组(82例),IGFBP-3/APE1-AAbs正常组中MRI/CT诊断准确度为66.67%;IGFBP-3/APE1-AAbs异常组中MRI/CT诊断准确度为89.02%,比较差异具有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血清IGFBP-3呈低表达,APE1-AAbs呈高表达,两者血清水平检测对结直肠癌均具有辅助诊断价值,此外,MRI/CT在IGFBP-3降低或APE1-AAbs升高组结直肠癌诊断中准确性更高,MRI/CT影像学检查和血清IGFBP-3、APE1-AAbs水平检测联合应用可提高结直肠癌诊断效能。

  • 标签: 结直肠癌 诊断 术前分期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 简介:目的观察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proteinkinase3,RIP3)在大鼠脊神经结扎模型中表达,并探讨其是否参与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手术组、生理盐水组、抑制剂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0只。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和抑制剂组分别建立腰5脊神经结扎模型,假手术组只做手术,不结扎神经。生理盐水组、抑制剂组分别在建模30min前鞘内注射生理盐水和GSK'872。记录各组大鼠行为学改变与机械痛域,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检测各组RIP3表达水平,并通过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含量。结果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分别与抑制剂组、假手术组相比,均有明显行为学改变且机械痛域值明显下降(P〈0.05),RIP3与TNF-α、IL-1β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01);抑制剂组机械痛域值与RIP3含量均小于手术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RIP3在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中表达上调,可能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

  • 标签: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神经病理性疼痛 腰5脊神经结扎模型
  • 简介:目的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探究CTGF和VEGF对卵巢癌腹膜转移和淋巴结转移影响.方法方法收集42例卵巢癌手术患者卵巢癌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链酶菌抗生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对卵巢癌组织标本进行检测,观察卵巢癌组织中CTGF和VEGF表达水平及微血管密度(MVD)、淋巴管密度(LVD),并对卵巢癌腹膜转移和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不同腹膜转移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和分化程度卵巢癌患者卵巢癌组织中CTGF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分期、临床分期、腹膜转移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分化程度卵巢癌患者卵巢癌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GF阳性组患者MVD明显高于CTGF阴性组,VEGF阳性组患者MVD明显高于VEGF阴性组(P〈0.05);CTGF阳性组患者LVD高于CTGF阴性组,VEGF阳性组患者LVD高于VEGF阴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EGF阳性表达是卵巢癌患者发生腹膜转移独立危险因素(P〈0.05);CTGF阳性表达和VEGF阳性表达均是卵巢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TGF和VEGF可以促进卵巢癌组织中微血管和淋巴管生成,进而促进卵巢癌发生腹膜转移和淋巴结转移.

  • 标签: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卵巢癌 腹膜转移 淋巴结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IgG型多发性骨髓瘤(MM)化疗后免疫球蛋白重/轻链(HLC)表达对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IgG型MM化疗后完全缓解(CR)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化疗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HLC检测结果、复发情况与生存情况,明确HLC对预后影响。结果70例化疗后CR患者血清蛋白电泳与免疫固定电泳M蛋白检测结果均为阴性。HLC检测发现rHLC异常21例,rFLC异常18例。rHLC正常与rHLC异常患者以及rFLC正常与rFLC异常患者在年龄、性别、Durie/Salmon分期、ISS分期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共7例复发,5例死亡。Cox回归分析显示rHLC与rFLC对患者无病生存时间无影响(P﹥0.05);rHLC为总生存时间影响因素(P﹤0.05),而rFLC对总生存时间则无影响(P﹥0.05)。结论IgG型MM化疗后rHLC异常患者生存时间会受到影响,HLC检测有助于预后判断。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IGG型 化疗 免疫球蛋白重/轻链 预后
  • 简介:论文摘要是对论文综合介绍,是对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简短陈述,要求扼要地说明研究工作目的、研究方法和最终结论等,使人快速了解论文阐述主要内容。其内容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论文被检索率和被引频次。本刊要求:中文摘要编排在前,英文在后。中文摘要前面以作为标识;英文摘要前面以【Abstract】作为标识。英文摘要内容一般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中文摘要一般不宜超过300字(外文摘要相应地不宜超过350个实词)。

  • 标签: 论文摘要 英文摘要 被引频次 摘要编排 中文
  • 简介:目的:研究miR-940对胃癌细胞增殖影响,探讨miR-940和Cbl-b信号转导通路在此过程中作用。方法:采用Real-timePCR法检测胃癌细胞中miR-940表达,MTT法检测胃癌细胞增殖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检测miR-940与Cbl-b结合,Westernblotting实验观察蛋白表达。结果:MTT法显示miR-940可促进胃癌细胞MGC803增殖,BLAST对比分析结果显示Cbl-b与miR-940存在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证实Cbl-b是miR-940靶基因。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过表达miR-940后,Cbl-b表达明显下调。Cbl-b抑制胃癌细胞MGC803增殖。miR-940通过负向调节Cbl-b表达促进胃癌细胞增殖。结论:miR-940通过抑制Cbl-b表达,促进胃癌细胞MGC803增殖。

  • 标签: 胃癌 miR-940 CBL-B 增殖
  • 简介:术后胃瘫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并造成很多不良后果。对胃正常生理运动功能研究有助于指导术后胃瘫治疗。很多机制参与术后胃瘫发生发展,如神经一化学因素、炎症反应、阿片类麻醉药物、部分胃切除、补液过多、低血压和缩血管药物等等。术后胃瘫治疗应采取综合性治疗,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一系列预防性措施。针对性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目前新治疗方法如内镜下内毒素及支架治疗、胃电起搏治疗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腔镜下幽门成形术可用来治疗内科保守治疗无效胃瘫。而以经口内镜下胃幽门肌切开术(gastricperoralendoscopicpyloromyotomy.G-POEM)为代表微创治疗在难治性胃瘫中作用日益受到推崇。

  • 标签: 术后胃瘫 功能性解剖 药物治疗 内毒素 胃电起搏 G-POEM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骨肿瘤疼痛患者疼痛、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取100例接受常规护理及心理干预骨肿瘤疼痛患者,评估患者干预前后疼痛程度及焦虑抑郁、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患者以中度疼痛(48%)为主,干预后以轻度疼痛(56%)为主;干预后轻度疼痛患者多于干预前,中、重度疼痛患者少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别为(43.5±3.8)、(42.6±3.9)分,明显低于干预前(52.4±4.1)、(51.8±4.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SAS、SDS评分≥50分患者分别占4%、3%,均明显低于干预前23%、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以减轻骨肿瘤疼痛患者疼痛程度,降低焦虑、抑郁评分,提高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心理干预 骨肿瘤疼痛 疗效 焦虑抑郁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类盖氏骨折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我科治疗11例类盖氏骨折,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8岁5个月至14岁,平均12岁。左侧8例,右侧3例,均为摔倒引起。根据Letts分型:A型4例,B型3例,C型1例,D型3例。尺骨远端骨骺损伤行克氏针固定,桡骨骨折行克氏针固定或接骨板固定。结果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肌腱损伤、尺神经损伤等早期并发症发生。1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个月。X线片复查示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2~6个月,平均4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Mikic标准评价疗效,均为优。无复位丢失、尺桡骨发育畸形、尺侧腕撞击综合征、腕及前臂活动障碍、握力下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儿童类盖氏骨折多见于大龄儿童,下尺桡关节、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完整而尺骨干骺端向掌侧或背侧移位,尺骨远端骨骺损伤多为二型骨骺损伤。闭合复位常常失败,需切开复位克氏针和接骨板固定,短期疗效优良。

  • 标签: 桡骨骨折 骨骺 儿童 骨折切开复位 骨折固定术
  • 简介:1.期刊文献著录格式为:[序号]作者1,作者2,作者3,等.文题[J].刊名,年,卷(期):起页码-止页码.[例1]赵凤朝,李子荣,王佰亮,等.骨髓水肿与股骨头塌陷及疼痛相关性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08,28(8):645-648.

  • 标签: 文献著录 股骨头塌陷 著录格式 期刊文献 骨髓水肿 作者
  • 简介:1.期刊文献著录格式为:[序号]作者1,作者2,作者3,等.文题[J].刊名,年,卷(期):起页码-止页码.[例1]赵凤朝,李子荣,王佰亮,等.骨髓水肿与股骨头塌陷及疼痛相关性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08,28(8):645-648.[例2]KimYL,ShinSI,NamKW,etal.TotalhiparthroplastyforBilaterallyankylosedhips[J].JArthroplasty,2007,22(7):1037-1041.2.专著文献著录格式为:[序号]章节作者.章节名//全书主编者.书名[M].版次.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页码-止页码.

  • 标签: 文献著录 著录格式 股骨头塌陷 期刊文献 骨髓水肿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