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胰岛生长因子1(IGF-1)、胰岛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川崎病病程及其治疗中的改变和临床意义。方法川崎病组患儿分别于治疗前(病程第8天)、治疗后2、5天(病程第10、13天)采静脉血,其他感染性疾病组患儿于入院第1天及入院第5天采静脉血。以上标本均采用ELISA法进行IGF-1、IGFBP3测定。结果(1)川崎病组治疗前(病程第8天)的IGF-1、IGFBP3血清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而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组(入院时)相比无显著性差异。(2)川崎病组治疗后2天(病程第10天),其血清IGF-1、IGFBP3水平与治疗前(病程第8天)相比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3)川崎病组经治疗后5天(病程第13天),血清IGF-1、IGFBP3水平仍持续在高水平,与川崎病治疗后2天(病程第10天)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组(入院后5天)相比明显升高(P<0.05);其他感染性疾病组(入院时)与入院后5天血清IGF-1、IGFBP3水平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4)川崎病组分为发生CAL组和未发生CAL组,两组IGF-1、IGFBP3血清水平无显著性差异。(5)川崎病组中分典型KD和不完全KD两组,其治疗前后IGF-1、IGFBP3血清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川崎病组患儿治疗后血清IGF-1、IGFBP3水平显著升高,可能与丙种球蛋白大剂量应用有关,其水平升高,可能减少了川崎病后期血管狭窄及血管瘤的形成,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 标签: 川崎病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 简介:目的:探讨胰岛生长因子1(IGF-1)、胰岛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前列腺癌(PCa)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与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游离PSA(fPSA)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CLIA)检测55例PCa患者、5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IGF-1、IGFBP-3、PSA、fPSA水平。结果:PCa组IGF-1水平较BPH组、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BPH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a组IGFBP-3水平低于BPH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BPH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IGF-1、IGFBP-3诊断PCa的灵敏度分别为83.6%、76.4%,特异度分别为84.0%、74.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5.2%、76.4%,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4%、74.0%。血清IGF-1与PSA或fPSA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诊断PCa的灵敏度。结论:PCa患者IGF-1、IGFBP-3水平较健康对照者发生变化,IGF-1与PSA或fPSA联合检测更有助于PCa的诊断。

  • 标签: 前列腺癌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 简介:目的分析胰岛生长因子Ⅱ(insulin-likegrowthfactorⅡ,IGF-Ⅱ)及胰岛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3(insulin-likegrowthfactorⅡmRNAbindingprotein3,IMP3)在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德州市人民医院妇科就诊患者取活检或者手术切除后的宫颈组织标本85例,其中宫颈癌42例,正常宫颈组织15例,宫颈炎1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Ⅰ期7例、Ⅱ-Ⅲ期11例,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组织中IGF-Ⅱ及IMP3蛋白表达情况,对不同宫颈组织标本的IGF-Ⅱ及IMP3蛋白阳性表达率进行比较,并分析IGF-Ⅱ及IMP3蛋白的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宫颈组织标本的IGF-Ⅱ蛋白阳性表达率不全相等(P〈0.05):CINⅡ-Ⅲ期组及宫颈癌组的IGF-Ⅱ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组,宫颈癌组的IGF-Ⅱ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宫颈炎组、CINⅠ期组及CINⅡ-Ⅲ期组(P〈0.05)。不同宫颈组织标本的IMP3蛋白阳性表达率不全相等(P〈0.05):宫颈癌组的IMP3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组、宫颈炎组、CINⅠ期组及CINⅡ-Ⅲ期组(P〈0.05)。不同年龄、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感染与否、肿瘤分化程度及不同病理类型之间患者的IGF-Ⅱ及IMP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GF-Ⅱ及IMP3蛋白表达可为宫颈癌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可将其作为宫颈癌筛查的生物学标志物之一。

  • 标签: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 宫颈癌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生长因子受体-1(IGF-1)、胰岛生长因子受体-1(IGF-1R)胃癌组织中表达,两个基因是否有协同性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才法检IGF-1、IGF-1R在40例非癌症胃黏膜和44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的情况。结果IGF-1、IGF-1R均在胃癌组织内表达,阳性表达积分光密度值(IOD)分别为57.6±15.5、45.7±3.8与非癌症胃黏膜(18.4±14.3、11.7±7.8)比较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原位癌组织积分光密度值(IOD)比较,患者转移淋巴结中IGF-1、IGF-1R蛋白积分光密度值(IOD)明显增加,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GF-1、IGF-1R的胃癌组织表达和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可作为胃癌的诊断和患者预后的评价的指标。

  • 标签:
  • 简介:胰岛生长因子(Insulin-likegrowthfactors,IGFs),是机体生理情况下调控生长和发育的重要生长因子。IGFs在长骨发育,即软骨内化骨的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IGF-I参与调节了间充质干细胞的成软骨过程并进而参与了软骨组织稳态的保持。胰岛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nsulin-likegrowthfactor-bindingproteins,IGFBPs)代表了一个能与IGF-I和IGF-2相结合的进化上保守的蛋白质家族,包括6个独立的家族成员IGFBP1、2、3、4、5、6,它们具有调控和储存转运IGFs的作用以及独立于IGFs的作用,在机体生长和发育中发挥重要的功能,在软骨组织的发育中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综述了IGFs和IGFBPs对软骨细胞生长和发育的生理调节功能,从而为IGFs在软骨组织工程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成软骨作用 软骨组织工程
  • 简介:摘要胰岛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IGF)系统包括两种IGF因子、两种IGF因子受体、六种IGF结合蛋白(IGF binding protein,IGFBP)及水解IGFBP的蛋白酶等。IGFBP-3是六种IGF结合蛋白中的一种,目前研究证实IGFBP-3会与相应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激活信号通路,通过IGF依赖性或非依赖性途径在肿瘤中发挥效应。脑胶质瘤是一种起源于脑或脊髓胶质细胞病变的脑部肿瘤,具有高侵袭、高复发和预后差的特点,现就IGFBP-3分子特性,作用途径及调节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脑胶质瘤 信号通路 肿瘤微环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生长激素(GH)、胰岛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诊断矮小症儿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化学发光法检测50例(3—13岁)矮小症儿童(男29例、女21例)血清GH、IGF-1和IGFBP-3的浓度,GH激发试验采用左旋多巴和精氨酸激发分别在0、30、60、90分钟抽血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儿童血清GH、IGF-1和IGFBP-3比较。结果矮小症患儿血清GH、IGF-1和IGFBP-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且在50例矮小症患儿中,GH激发试验的GH峰值<10ug/ml的有46例,占92%。结论检测血清生长激素(GH)、胰岛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对临床早期诊断矮小症患儿有较重要意义。

  • 标签: GH IGF-1 IGFBP-3 矮小症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胰岛生长因子IImRNA结合蛋白3(insulin-likegrowthfactorIImRNAbindingprotein3,IMP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NSCLC的组织标本64例和癌旁组织43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IMP3在NSCLC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年龄、性别、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特征有无相关性。结果IMP3在NSCLC的组织中表达与患者的年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特征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在性别、病灶体积等则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值>0.05)。结论(1)IMP3在NSCLC中表达与肿瘤患者的年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特征均具有相关性。(2)IMP3阳性表达则提示恶性肿瘤预后不良,可能作为预测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 标签: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 mRNA结合蛋白3 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胰岛生长因子家族由多个成员组成,包括胰岛生长因子(insulin-likegrowthfactor-1/-2,IGF-1/-2)以及调控其生物活性的IGF结合蛋白(insulin-likegrowthfactorbindingproteins,IGFBP1-6)和发挥其生物学效应的胰岛生长因子受体(insulin-likegrowthfactorreceptor-1/-2,IGFR-1/-2)等。虽然它含量丰富,生物活性多样,但是人们对于其生理作用的认识相比IGF-1而言则比较有限。现有的证据表明,IGF.2是一种广泛表达的促有丝分裂的肽类激素。调节胎儿的生长发育,促进细胞的增殖、生长、迁移、分化和生存,调节代谢动态平衡,但它在成人中的具体作用还不是很清楚,而且这些作用是整个IGF家族参与调控的。也有一些证据表明器官组织中(如骨骼肌,脂肪组织.骨骼和卵巢)IGF-2的异常表达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如肥胖、糖尿病等代谢类疾病以及肿瘤等。本文总结了IGF-2对生长发育、代谢、生殖系统及神经系统的影响,阐述了其调控机制并简单叙述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 标签: IGF IGF-2 生物学作用 调控
  • 简介:摘要目的胰岛生长因子(insulinlikegrowthfactor,IGF)是一类多功能细胞增殖调控因子,在个体发育、瘤细胞增殖、肌肉生长等方面具有重要调控作用。对于红细胞生成也是重要生长因子之一,本文论述了IGF与红细胞生成关系、对红细胞的存活、增殖、分化作用机制及与红细胞生成及红细胞生成受体相互作用。

  • 标签: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红系造血 促红细胞生成素
  • 简介:摘要胰岛生长因子-1(IGF-1)具有促进胰岛分泌,减少细胞凋亡功效,还能够作用于机体其他系统,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关系密切。目前国内外对其机制研究报道较少,本文从抗凋亡、促分泌方面做一概述,对临床指导糖尿病治疗有重要意义。

  • 标签: IGF-1 细胞凋亡 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胰岛胰岛生长因子与医大儿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被确诊为巨大儿的新生儿病例33例,另选60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病例组新生儿体重在4000g以上,对照组新生儿体重在4000g以下,全部样本均为活产间胎新生儿,收集新生儿脐带血以及孕妇胎盘组织标本和静脉血标本,对对照组与病例组进行实验指标检测。结果病例组女性新生儿比例底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巨大儿发病风险与新生儿性别、孕周、孕期增生、孕前BMI4个因素相关联。结论研究对象脐带血IGF-1与母亲静脉血中GHb水平升高是引发巨大儿的主要风险。

  • 标签: 巨大儿 糖化血红蛋白 胰岛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胰岛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在确诊胎膜早破问题上的临床价值,总结医学经验,从而为临床提供借鉴意义。方法选取克州人民医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孕妇90例,根据临床表现,对胎膜情况分为3组,分别为确诊胎膜已破组25例,为1组;胎膜仍然完整组30例,为2组;怀疑胎膜已经破裂组35例,为3组。采用免疫层析法联合羊齿状结晶法对这90例孕妇胎膜早破情况进行诊断,将两种方法检查出来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然后收集患者的资料,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组:免疫层析法检查结果显示均为阳性,羊齿状结晶法检查结果显示阳性为12例。2组:两种方法检查结果均为阴性。3组:免疫层析法检查结果显示阳性为13例,羊齿状结晶法显示阳性为2例。结论使用IGFBP-1确诊胎膜早破比较准确,操作方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 胎膜早破 临床意义
  • 简介: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宫颈测量联合胰岛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IGFBP-I)对预测足月妊娠分娩发动的价值。方法:经阴道超声检测150例妊娠37—42周、未临产、胎膜完整的孕妇的宫颈长度,同时采用免疫层析法进行宫颈分泌物IGEBP-I测定。结果:两种方法的预测值无显著差异,联合预测分娩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较单独应用超声、IGEBP-I高。结论: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可提高分娩预测的准确率,且不依赖临床,对于指导临床进行必要的产科处理具有实际意义。

  • 标签: 超声检查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 分娩 预测
  • 简介:目的:讨论胰岛生长因子与早产儿宫外生长迟缓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8月的100例早产儿,每名早产儿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生后第8、15天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中的胰岛生长因子,同时对胎儿的体重的增长速度,Kaup指数进行监测。结果:胰岛生长因子低的早产儿的体重及Kaup指数要低于胰岛生长因子高的早产儿(P〈0.0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胰岛生长因子与早产儿宫外生长迟缓有密切联系。

  • 标签: 早产儿 宫外 生长迟缓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胰岛生长因子-1(IGF-1)对MEX3C基因敲除小鼠卵巢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鉴定4周龄FVB(SPF级)小鼠基因型,将鉴定出的雌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野生型组、MEX3C基因敲除小鼠纯合子(简称纯合子组)、纯合子+IGF-1处理组、处理对照组。比较IGF-1注射前后各组小鼠体质量及卵巢湿重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雌二醇水平;HE染色观察卵巢形态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MEX3C、重组胰岛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和p-AKT (Ser473)蛋白表达。结果IGF-1注射前,纯合子组体质量[(6.33±0.31)g]明显轻于野生型组[(15.20±0.35)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LISA结果显示,与处理对照组[(8.124 8±0.847 7)ng/L]相比,纯合子+IGF-1处理组[(17.245 3±0.073 1)ng/L]血清雌二醇水平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E染色结果显示,与处理对照组相比,纯合子+IGF-1处理组中原始卵泡数(19.83±2.94)和初级卵泡数(15.50±2.69)增多,且闭锁卵泡数(7.17±1.42)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证实,与处理对照组相比,纯合子+IGF-1处理组IGF-1R和p-AKT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 1,P=0.002 5)。结论IGF-1促进MEX3C基因敲除小鼠卵巢卵泡发育,其机制是通过上调IGF-1R和p-AKT水平,提高血清雌激素水平促进卵泡发育。

  • 标签: 重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MEX3C基因 雌激素 重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 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胰岛生长因子结合蛋白质2(IGFBP2)对胰腺癌进展及其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方法胰腺癌及癌旁正常胰腺组织取自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50例胰腺癌手术患者,利用免疫组化和qRT-PCR法检测组织中IGFBP2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肿瘤分期及预后的关系。以体重20~25 g健康雄性C57BL/6小鼠建立IGFBP2过表达组和对照组原位胰腺癌小鼠模型各23只,建模后不同时间测量小鼠胰腺癌生长及肝转移情况,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亚群变化。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GFBP2在人癌旁正常胰腺组织中表达阴性,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其中高表达28例,低表达22例。qRT-PCR结果显示IGFBP2在人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11.01±5.07)较对应的癌旁正常胰腺组织(1.26±0.55)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GFBP2低表达和高表达患者中TNM分期为T1-2期的比例分别为68.1%(15/22)和46.4%(13/28),且IGFBP2低表达患者总生存期显著好于高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期20.5个月比8.0个月),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GFBP2过表达组荷瘤小鼠胰腺癌组织的最大截面积(181.10±18.86)mm2、肿瘤重量(0.64±0.15)g和肝脏转移灶数量(2.75±1.39)个均大于对照组(150.30±18.01)mm2、(0.41±0.11)g、(0.63±0.74)个,但生存期短于对照组(中位生存期38.0 d比36.0 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GFBP2过表达组荷瘤小鼠胰腺癌组织较对照组胰腺癌组织中的M2/M1巨噬细胞比例、调节性T细胞比例上升,CD8+ T细胞比例下降,CD8+ T细胞中凋亡细胞比例上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GFBP2通过诱导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促进胰腺癌进展。

  • 标签: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质2 胰腺癌 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
  • 简介:其IGF生成试验血清IGF1基础值为19.1μg/L,ISS组患者△IGF1与HtSDS及IGF1基础值呈负相关(r=-0.61,ISS患者IGF生成试验△IGF1值对应rhGH治疗前和治疗1年后的GV变化 (略)  3 

  • 标签: 临床应用 价值分析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瘢痕疙瘩系指皮肤创伤后,因为大量结缔组织增殖和透明变性而引起的良性皮肤肿瘤,而且超出原有损害范围。瘢痕疙瘩好发于前胸部、肩背部及面颈部等,轻微创伤既可引起瘢痕组织向周围正常皮肤侵袭性生长,范围可超过原伤口界限,并且不会自行消退,切除后极易复发,病程长。瘢痕疙瘩会引起患处剧烈疼痛和瘙痒,并且还给患者带来毁容及心理障碍,患者有要求治疗的强烈愿望。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低剂量电离辐射对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外周静脉血清中胰岛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选取183名放射工作人员纳入此次研究,按放射工种分组,其中介入放射学组37例、核医学组43例、放射治疗组48例和诊断放射学组55例。血清IGFBP-3浓度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4个不同工种组间放射工作人员血清IGFBP-3浓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056,P<0.05),其中介入放射学组血清IGFBP-3浓度最高(t=2.815、3.611、3.936,P<0.05);不同年有效剂量组间放射工作人员血清中IGFBP-3的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380,P<0.05)。随着放射工龄和年有效剂量的增加,放射工作人员血清IGFBP-3浓度呈现上升趋势(rs=0.202、0.151,P<0.05)。结论血清IGFBP-3表达水平有作为反映长期慢性低剂量电离辐射累积暴露的生物标志物的潜力。

  • 标签: 电离辐射 放射工作人员 血清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生物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