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背景欧洲每年约有35万男被确诊为前列癌。前列癌的常规治疗方案为手术治疗及放疗,手术意味着前列将被彻底切除,其可能带来阳痿和尿失禁等副作用;而放疗则以高能量的辐射照射肿瘤来抑制癌细胞和肿瘤的生长,其可能损伤周边器官。瑞典的一个研究小组进行了一项大规模的观察研究,对比手术治疗和放疗对生存率的影响。

  • 标签: 前列腺癌 放疗 癌切除术 死亡率 根治性 疗效
  • 简介:肝门胆管癌是指发生于胆囊管开口水平至左右肝管二级分支开口之间的胆管癌,又称Klatskin肿瘤。肝门胆管癌切除是患者可能获得最好效果和最佳生存质量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影像学及肝胆外科手术新技术的不断引入,其切除率及1、3、5年生存率都有明显的提高。肝门胆管癌的手术治疗包括“根治”或姑息切除、胆肠内引流、单纯胆管外引流和同种原位肝移植等。以下将重点介绍肝门胆管癌根治切除

  • 标签: 根治性切除术 肝门胆管癌 同种原位肝移植术 胆管癌切除术 肝胆外科手术 姑息性切除术
  • 简介:腹腔镜结肠癌的根治手术相比传统开腹手术,其优势在于放大视野、多角度、高亮度和高清酒度;其劣势在于丧失了手的触觉.和传统开腹手术一样,腹腔镜手术要求包括:①接触技术;②整块切除;③足够的切除范围.腹腔镜根治右半结肠切除是以肠系膜上静脉(SMV)为主线,以融合筋膜间隙为主要手术操作平面.主要步骤及操作要点有:①张紧小肠系膜根,牵引回盲部张紧回结肠血管蒂,显露辨认回结肠血管汇入肠系膜上血管的夹角处,从此夹角处开始沿小肠系膜根右侧、向患者头侧解剖分离;紧贴SMV前方切开结肠系膜,解剖sMV主干,直至越过十二指肠水平段前方和胰腺钩突前方,到达胰颈下缘.

  • 标签: 右半结肠 根治性右半 结肠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特异性抗原(PSA)对前列癌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260例的血清PSA,其中前列癌44例,前列良性增生98例,不合并前列疾病的其他肿瘤28例,正常男性90例。结果前列癌病人血清PSA明显高于正常男性,其他肿瘤及前列增生病人,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01)。正常男性,其他肿瘤及前列增生病人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前列癌的阳性符合率为95.4%,特异度为84.2%。结论PSA在前列癌的临床诊断上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前列腺癌 肿瘤 正常男性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病人 诊断意义
  • 简介:目的腹腔镜辅助根治全胃切除与近端胃切除治疗贲门癌的短期疗效比较。方法选择2015年1月到2016年2月在本院行腹腔镜贲门癌根治的患者46例,其中根治全胃切除式组(全胃切除组)26例,根治近端胃切除式组(近端胃切除组)20例,比较两组中情况、术后近期并发症、术后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首次排气时间、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进流食时间、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肠梗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近端胃切除组患者的反流食管炎发生率较全胃切除组高(P〈0.05);全胃切除组患者在整体健康状况、情绪功能、呃逆等维度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近端胃切除组(均P〈0.05)。结论对比腹腔镜近端胃切除,腹腔镜根治全胃切除在治疗贲门癌中能够获得更好的近期生活质量。

  • 标签: 贲门癌 腹腔镜 胃切除术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弥散加权成像测得的ADC值结合常规MRI对鉴别前列癌和前列增生的价值。方法:选择前列增生病人15例,前列癌病人10例,分析采用b值为1000的ADC图及常规MR图像,结合常规MRI在ADC图上选取感兴趣区测量前列癌(PCa)、前列增生(BPH)外围带(PZ)和前列增生中央带(CG)的ADC值。比较差异性并分析重叠情况。结果:前列增生表现为信号不均,增生结节有的为T2WI高信号,有的为T2WI低信号,前列癌有时与增生结节难以鉴别。PCa的ADC值(0.67±0.06)×10-3mm2/s,前列增生外围带(PZ)的ADC值(1.52±0.18)×10-3mm2/s,前列增生中央带(CG)的ADC值(1.05±0.25)×10-3mm2/s,BPH的PZ与PCa及BPH的CG与PCa均有显著差异,BPH的PZ与PCa间无重叠,BPH的CG与PCa间有少量重叠。结论:DWI对鉴别前列癌和前列增生有意义,但由于分辨力的限制,测量ADC值时要参照常规MRI以使选取的区域更准确。

  • 标签: 前列腺癌 前列腺增生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 简介:目的评估全结肠系膜切除(completemesocolicexcision,CME)在右半结肠癌根治中实施的安全和可行.方法回顾分析接受CME手术(35例)和传统手术(3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评估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分布无显著差异,平均手术时间亦无明显差异.CME手术组中平均出血量(138.3±82.5)ml,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的(181.9±53.7)ml(P<0.05).CME手术对术后病理分期如T分期、N分期以及TNM分期无影响,CME手术组平均活检淋巴结数目为(17.7±5.8)枚,而传统手术组为(13.6±2.5)枚,CME手术可提高术后活检淋巴结的数目(P<0.05).两组患者术后总体并发症、感染并发症以及非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CME手术治疗右半结肠癌患者安全、可行、有效,可保证切除系膜的完整和清扫更多的淋巴结,并不增加手术的风险.

  • 标签: 全结肠系膜切除术 右半结肠癌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刀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56例采用超声刀小切口行甲状腺切除的临床资料,对超声刀在小切口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56例手术顺利,中平均出血量20mL,平均手术时间为54min。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声音嘶哑及继发出血或血肿等并发症。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6天。结论应用超声刀小切口切除甲状腺叶具有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甲状腺腺叶切除术 小切口 超声刀
  • 简介:前列泡沫状腺癌,是一种罕见的前列癌,Nelson等1996年首次报道。根据作者所掌握的文献资料,迄今为止,国内外文献报道不超过50例。此瘤以其具有黄色瘤样胞浆为特征,癌细胞胞浆内含有大量类脂质堆积而成透明或泡沫状,肉眼可见肿瘤呈亮黄色、质软,故又称黄色癌。肿痛属于前列高分化腺癌,良恶性不易区别。我们遇1例,并进行了光镜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 标签: 前列腺泡沫状腺癌 病例报告
  •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增生后的血供变化及前列动脉栓塞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30例前列增生患者进行经直肠超声前列检查,测量前列大小,以估算出的重量为标准将130例患者分为4组:A组(≤25g),B组(26~50g),C组(51~75g),D组(≥76g)。测量4组患者尿道前列动脉的内径、最大血流速度(V_(max))、脉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并进行统计学分析。130例患者中27例行前列动脉栓塞,对比栓塞前后患者尿道前列动脉的内径、V_(max)、PI、RI及前列重量的变化。结果尿道前列动脉的内径、V_(max)、PI、RI等参数比较,4组组内、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尿道前列动脉的内径、V_(max)、PI、RI等指标与前列重量呈正相关。行动脉栓塞术后3个月及1年时复查,尿道前列动脉的内径、V_(max)、PI、RI及前列重量等指标均明显变小(均P〈0.05)。结论前列增生的血液供应明显增加,尿道前列动脉血流速度增快,内径增宽,血管阻力增大。阻断尿道前列动脉能使前列增生组织的血供明显减少,并可使前列体积缩小,有利于缓解下尿路梗阻。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尿道前列腺动脉 动脉栓塞术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男,58岁,身高:172cm,体重:67kg。因“胸痛胸闷3月余”入院。CT检查提示:纵隔巨大肿瘤,超过12cm,且完全包绕上腔静脉及左右无名静脉,与周围组织呈胶冻状(见图1)。各项肿瘤学指标正常水平。

  • 标签: 纵隔肿瘤 人工血管 搭桥 上腔静脉置换 开胸手术切除
  • 简介:目的:探讨良性前列增生和前列癌的ADC值与前列相关标志物PAP、P504S、PSA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65例前列疾病患者,其中良性前列增生30例,前列癌35例。病理检查前3个月内均行前列MRI、DWI检查,采用单次激发EPI序列,b值为0s/mm^2和800s/mm^2,并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组织标本中PAP、P504S、PSA的表达,分析ADC值与PAP、P504S、PSA表达的关系。结果良性前列增生和前列癌的ADC值分别为(1.73±0.21)×10^-3mm^2/s和(1.34±0.15)×10^-3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545,P=0.000)。PAP和PSA在良性前列增生和前列癌中均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504S在前列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良性增生(Z=-7.055,P=0.000),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ADC值与P504S的表达呈显著负相(Spearman's相关系数r=-0.654,P=0.000);结论PAP和PSA不能区别前列良恶性病变;P504S可以作为前列癌标志物;ADC值可以定量评价良性前列增生和前列癌,且与P504S存在负相关,可以作为前列良恶性病变MRI诊断的参考指标。

  • 标签: 良性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癌 表观扩散系数
  • 简介:目的:探讨根治膀胱切除(RC)后早期并发症(术后90d内)及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泌尿外科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共185例因膀胱癌行根治膀胱切除(RC)的临床资料,术后90天内对患者随访,并应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常见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90天内185位患者中有74位(40.0%)出现了不同的早期并发症,常见并发症依次为肠梗阻、泌尿系感染、切口方面并发症。在回归分析中发现年龄(≥65岁)、肥胖(BMI≥25kg/m2)、中输血、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糖尿病是发生RC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根治膀胱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其中肠梗阻、泌尿系感染、切口方面并发症较常见,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及充足的术前准备是降低膀胱癌根治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关键。

  • 标签: 膀胱癌 早期并发症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总结腹腔镜阑尾切除(1aparoscopicappendectomy,LA)的经验,对比分析腹腔镜阑尾切除与开腹阑尾切除(openappendectomy,OA)治疗阑尾炎的疗效和安全。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3例阑尾炎患者的病例资料。分为LA组和OA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镇痛药物使用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情况,以及切口脂肪液化感染、腹腔脓肿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研究LA组367例,中转开腹3例,OA组436例,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两组的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镇痛药使用率及平均住院时间,LA组明显低于O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OA组(P〈0.05),但住院费用高于OA组(P〈0.05)。结论LA较OA具有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 标签: 阑尾炎 腹腔镜 阑尾切除术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地市级医院开展腹腔镜下全结肠系膜切除(CME)治疗右半结肠癌的安全和有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腹腔镜CME手术(28例)和开腹CME手术(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予以比较。结果腹腔镜CME组手术时间较开腹CME手术[(226±53)vs.(193±48)min]延长(P=0.035),但是可以减少中出血量[(108±73)vs.(130±65)ml,P=0.006]、缩短术后进食流质时间[(3.3±1.4)vs.(4.1±2.5)d,P=0.046]和住院时间[(11.2±3.8)vs.(15±7.3)d,P〈0.001],而两组淋巴结清扫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并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经过规范化学习,腹腔镜下CME手术治疗右半结肠癌可以安全、有效地在地市级医院开展。

  • 标签: 腹腔镜 全结肠系膜切除术 右半结肠癌
  • 简介:肝尾状叶切除是治疗尾状叶恶性肿瘤的首要手段.由于尾状叶位于肝脏深面,显露困难,周围重要血管结构较多,因此曾被认为是外科手术的禁区.随着肝脏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尾状叶手术也得到了长足进步.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和肝脏的质地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中熟练处理和保护周围重要的血管结构是尾状叶手术主要的技术原则和难点.肿瘤外科无瘤技术原则在手术中也仍然不能忽视.

  • 标签: 叶切除术 尾状 状叶
  • 简介:目的:研究血清睾酮水平、前列雄激素受体(AR)表达与精索静脉曲张的相关,为临床前列疾病诊治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未经药物治疗的64例前列癌患者,其中实验组为32例前列癌合并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对照组为32例前列癌不伴精索静脉曲张患者,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并行血清睾酮水平、前列雄激素受体检测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对照组血清睾酮水平为(5.89±1.32)ng/ml,实验组血清睾酮值为(6.07±1.16)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前列雄激素受体的阳性表达率为62.5%,低于对照组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的表达均与伴精索静脉曲张前列癌分期呈负相关(r=-0.318,P﹤0.05)。结论前列雄激素受体表达在前列癌精索静脉曲张的发病及病情进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睾酮 前列腺雄激素受体 前列腺癌 精索静脉曲张
  • 简介:外科根治手术治疗是目前唯一能治愈胃癌的措施,为了达到根治目的,常常需联合脏器切除,如脾、胰、肝、横结肠、十二直肠、肾脏等,其中胰腺、脾脏、肝脏是最多见被联合切除的器官.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提高、先进仪器的应用、围手术期监护的发展手术切除率和生存率在不断提高,联合器官切除日益受到重视其指征也愈来愈受到关注.

  • 标签: 中联合 切除问题 根治术中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D2根治中行保留脾脏的脾门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96例中上部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保脾组50例行保留脾脏的脾门淋巴结清扫;切脾组46例行全脾切除。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No.10淋巴结转移率、淋巴结转移度及平均清扫No.10淋巴结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保脾组发生并发症3例(6.0%),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和肠梗阻各1例;切脾组发生并发症5例(10.9%),其中胰漏2例、肺部感染1例、吻合口瘘1例、腹腔出血1例。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脾脏的脾门淋巴结清扫能够取得同切除脾脏相同的效果,且并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 标签: 胃癌 D2根治性切除术 脾门淋巴结清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