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已经有许多证据表明,多种类型的胶质瘤组织中存在一群具有干细胞特性的细胞,称为胶质瘤干细胞(gliomastemcells,GSCs)。它与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由此提出了GSCs假设。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在深层次问题上出现了争议,并由此产生了一些新的观点。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谈一些看法。

  • 标签: 胶质瘤干细胞 神终千细朐 CD133 信号通路
  • 简介: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其预后很差,目前恶性胶质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仍少于15个月。免疫治疗通过激发和补充机体的抗肿瘤免疫能力来杀灭肿瘤细胞,具有特异性强、不良反应轻和长期记忆等特点,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策略。免疫治疗包括主动免疫治疗、被动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本文将对胶质瘤的被动免疫治疗中的过继细胞免疫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胶质瘤 免疫治疗 过继免疫
  • 简介:恶性胶质瘤的一个重要的生物学异常表现是能量代谢的改变。从而使肿瘤细胞保持更强的增殖、侵袭及在不利环境中存活的能力。其能量代谢的特征是即使在有氧的条件下也主要采用糖酵解的方式产生能量.这一过程受一系列的基因调节,并促使肿瘤细胞表现出恶性特征。所以,针对恶性胶质细胞能量代谢过程的治疗为胶质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就恶性胶质细胞能量代谢的特征、调节、生物学改变及在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胶质瘤 能量代谢
  • 简介:多形性胶质细胞瘤(glioblastomamultiforme,GBM)发病率高,具有容易复发和侵袭性强的特性。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GBM的发病率亦呈升高趋势,但其治疗欠规范。本文就目前影响老年GBM患者的治疗因素及其手术、化疗、放疗及联合治疗等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脑肿瘤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老年 手术 放疗 化疗
  • 简介:背景与目的:探讨胶质瘤干祖细胞经荧光裸小鼠脑内移植后定居在脉络丛细胞并诱导其上皮细胞癌变的可能性及细胞融合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将人胶质瘤干细胞SU-3和标记红色荧光染料CM—Dil的鼠脑胶质细胞系C6移植于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裸小鼠脑内,用传统病理、分子免疫病理和荧光示踪技术对肿瘤细胞在宿主脑内侵袭对不同部位形成的肿瘤团块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接受尾状核移植的35只鼠和小脑移植的15只鼠全部致瘤.有6只尾状核移植鼠在侧脑室和第三脑室脉络丛见到肿瘤,有5只尾状核移植鼠在第三脑室脉络丛见到肿瘤,有5只小脑移植者在第四脑室脉络丛见到肿瘤。传统病理:肿瘤细胞和组织结构异形十分明显-细胞高度增生,一类是脉络丛结构基本保留,另一类是完全消失。荧光示踪:肿瘤团块中的细胞成分分为源于接种的肿瘤细胞(红色)、源于宿主的细胞(绿色)和两者的融合细胞(黄)。分子病理:肿瘤细胞高表达Nestin、Ki一67、角蛋白和GFAP。结论:根据癌干细胞(cancerstemcells,CSCs)定居于不同部位的形态学特征,尤其在脉络丛上形成的能表达相关标志蛋白的脉络丛癌样结构肿块,表明胶质瘤干细胞在特定环境下可诱导宿主细胞癌变.这一过程可能是通过细胞融合实现的,这对进一步研究胶质瘤干细胞分化走向和与宿主组织重构受定居地微生态环境影响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胶质瘤干细胞 荧光示踪可移植性肿瘤 细胞融合 脉络丛肿瘤 肿瘤微生态环境
  • 简介:细胞肺癌(smallcelllungcancer,SCLC)占肺癌的15%~20%,其98%的发病原因归于吸烟,因此有文献认为SCLC甚至是一个可预防的疾病[1].SCLC与NSCLC的共同点包括:发病均与吸烟相关;诊断时大部分病例已属晚期;化疗是晚期疾病重要的治疗手段,化疗与最佳支持治疗相比能延长生存期;含铂方案仍是标准方案;三药联合疗效并不优于二药联合方案,但却明显增加毒性反应;维持治疗和高剂量化疗获益不明显;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疾病的生存期相似等.

  • 标签: 治疗进展 细胞肺癌 肺癌治疗
  • 简介: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原发性肿瘤,因生长部位特殊且多呈浸润性生长,目前的治疗方法尚不尽人意,Ⅱ级以上胶质瘤的预后普遍较差,故必须寻求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而胶质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异常研究的新发现,为开辟有效治疗新途径提供了重要的肩示,已成为当今世界胶质瘤治疗研究的重要方向。现已初步证实,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和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受体家族信号传导通路,以及它们细胞内的下游信号传导通路异常均与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关系最为密切,故本文着重对这些内容作简要介绍。

  • 标签: 胶质瘤 细胞信号传导通路 酪氩酸激酶受体 丝氨酸/苏氩酸激酶受体
  • 简介:胶质细胞瘤(GBM)是最常见的人类脑肿瘤,其恶性程度高、侵袭能力强,患者预后差。近年来随着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GBM的理解也从病理学诊断逐步转向分子病理机制,基于肿瘤遗传学特征标记的分子分型相继产生。目前国际上根据GBM基因表达及改变的差异,将其分为经典型、神经元型、前神经元型、间质型四种分子亚型。本文简要介绍了人类胶质细胞瘤这四种亚型的分子特征,重点关注经典型GBM中EGFR、PTEN、P13K、CDKN2A四种特征性基因的变异情况,并且对相关经典型胶质细胞瘤的治疗方法进行了讨论。

  • 标签: GBM 分子分型 分子靶向治疗 经典型GBM 基因变异
  • 简介:背景与目的:血管生成拟态是存在于恶性肿瘤中的,由肿瘤细胞而不是内皮细胞围成的管腔样结构,管腔中有血液流通并参与肿瘤微循环。我们采用体外三维培养模型来观察对比不同来源的胶质瘤干细胞血管生成拟态现象。方法:采用悬浮克隆球形成法诱导获得胶质瘤干细胞,应用胶质瘤干细胞相关分子标记免疫荧光技术鉴定及胶质瘤干细胞裸鼠移植成瘤试验证实已诱导获取的胶质瘤干细胞;采用体外三维培养模型来观察胶质瘤干细胞体外形成血管生成拟态现象。结果:成功获取6种不同来源的胶质瘤干细胞:GSC-1、GSC-2(来源于临床胶质细胞瘤标本)和SKMG-4G、SKMG-1G、SF-295G、SF-767G(分别来源于胶质细胞系SKMG-4、SKMG-1、SF-295、SF-767)。体外三维培养模型中,拟态管腔分圆形、多边形和三角形3种。GSC-1和SKMG-4G能形成典型的拟态管腔;SKMG-1G和SF-295G只能形成过渡性的非典型的拟态管腔;而GSC-2和SF-767G不能形成拟态管腔。结论:不同来源的胶质瘤干细胞拟态血管形成的能力不同,形态也各异。

  • 标签: 胶质瘤干细胞 血管生成拟态
  • 简介:树突细胞能致敏原初T淋巴细胞,可能恢复机体抗肿瘤免疫的有效性,树突细胞疫苗被认为是最具应用前途的肿瘤疫苗。随着脑组织的免疫原性被逐渐认识,树突细胞疫苗对脑胶质瘤的治疗价值开始显现。本文复习近年树突细胞疫苗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研究结果,讨论树突疫苗的研究发展方向。

  • 标签: 树突细胞疫苗 脑胶质瘤 联合治疗 临床试验
  • 简介:大量实验研究证明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疫苗是治疗脑胶质瘤的一种很有前景的技术。常用的DC负载肿瘤抗原的方法有肿瘤抗原肽致敏DC、肿瘤细胞提取物致敏DC和DC/肿瘤融合等,本文综述这几方面的研究进展。

  • 标签: 树突状细胞 疫苗 DC 治疗 脑胶质瘤 肿瘤
  • 简介:背景与目的:顺铂是神经肿瘤化疗常用药物之一,耐药是疗效不佳原因之一。遗传学改变可以影响肿瘤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本研究旨在利用芯片-基因组杂交技术筛选胶质细胞中与顺铂耐药相关的分子标志物。方法:用芯片-基因组杂交技术对我们先前采用顺铂剂量梯度爬升诱导的对顺铂高度耐药的U251/CP2细胞(IC50为76.5μg/mL)和亲代细胞U251细胞(IC50为1.2μg/ml)筛选与顺铂耐药相关的分子标志物。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用来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补体因子H相关蛋白1基因(CFHR1)和补体因子H相关蛋白3基因(CFHR3)在U251细胞中至少各自缺失了一个拷贝,在U251/CP2细胞中完全缺失。IL-7基因在U251/CP2细胞中的拷贝数为U251细胞的2~3倍。结论:CFHR1、CFHR3和IL-7基因可能与胶质瘤对顺铂耐药有关。

  • 标签: 脑肿瘤 胶质瘤 顺铂 耐药 芯片-基因组杂交
  • 简介:背景与目的:影响手术后低级别星形细胞胶质瘤预后的因素很多,对其治疗方式的选择仍有较多争议,判断预后的因素也不尽一致。本研究探讨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的临床相关因素与预后的关系,为脑胶质瘤的治疗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Cox风险比例模型,行逐步回归分析研究2001年至2006年间确诊的123例低级别星形细胞瘤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症状、KPS评分、发病至就诊时间、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手术切除程度及术后放疗对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多因素分析示,术前有癫痫症状者生存时间较长(P〈0.05),术前有缺失症状(P=0.002)及发病至就诊时间短的患者(P=0.012)生存时间显著缩短。手术切除程度对生存时间无显著影响,对于术后放疗,共有51例患者(41.5%)行术后放疗,剂量在40~60Gy,无论单因素或多因素分析,其对生存时间均无显著影响(P=0.14)。结论:对于低级别星形细胞瘤,术前癫痫症状预示相对预后较好,手术切除程度及术后放疗对生存时间无明显影响。

  • 标签: 脑肿瘤/星形细胞瘤 生存时间 低级别
  • 简介:目的:研究连接蛋白43(Cx43)基因对胶质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以脂质体介导,将Cx43cDNA转染于内源性Cx43表达缺失的鼠C6胶质细胞和人TJ905胶质细胞细胞。采用MTT法及AgNORs(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平均数检测细胞增殖、。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划痕标记染料示踪技术检测细胞间隙连接通讯(GJIC)。应用Western蛋白印迹及免疫组化法检测CX43cDNA转染细胞前后若干与胶质瘤发生密切相关的重要生长因子及受体表达,其中包括IGF1、bFGF、PDGF、IGFBP3、EGFR。结果:胶质细胞转染Cx43cDNA后细胞增殖被抑制,细胞凋亡并未增加;GJIC明显恢复。BFGF、PDGF,IGF1、IGFBP3表达显著下调,但EGFR表达无变化。结论:Cx43基因对胶质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与GJIC恢复以及bFGF,PDGF,IGF1,IGFBP3表达下调相关,CX43可望成为胶质瘤基因治疗的靶基因。

  • 标签: CX43基因 胶质瘤细胞 细胞增殖 生长因子 细胞凋亡
  • 简介:本文报告随诊5年以上的细胞肺癌164例,着重分析病理类型(WHO分型以及IASLC分型)治疗方式与预后的关系。其中15例采用免疫组化学方法,研究它的内分泌表达以及上皮性抗原的表达,3例作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细胞癌的组织学类型与患者生存时间无肯定关系,在38例单纯手术或伴有放(化)等辅助治疗的5年存活率为21%(8/38),非手术治疗的123例5年存活率为7.3%(9/123),显示细胞肺癌手术+放(化)疗能够提高患者5年存活率;在15例进行内分泌和上皮性抗原标记中,7例内分泌表达(S-100、NSE)阳性,12例上皮性抗原(CAM5.2)表达阳性,显示细胞肺癌来自内胚层和内分泌细胞

  • 标签: 小细胞肺癌 手术 预后
  • 简介:肺癌是引起肿瘤相关死亡的首要原因之一,其中15%~20%的患者为细胞肺癌。细胞肺癌的恶性程度高,易于远处转移,常至骨、肝、脑及肾上腺,并迅速导致患者死亡。目前大约25%-30%的细胞肺癌患者确诊时尚为局限期,行放疗及化疗的联合治疗是目前此类患者的标准治疗措施。通常所选择的化疗方案为EP或EC,共4个周期,放疗常采取1f/d的胸部放射治疗,范围包括病变区及纵膈,总剂量在50~60Gy之间,并需要早期同步参与化疗。为提高放疗的生物学效应,关于超分割放疗的临床试验正进一步被评价。本文简要的阐述了局限期细胞肺癌的治疗策略,也会进一步探讨放化疗时序的重要性。

  • 标签: 小细胞肺癌 局限期 综合治疗
  • 简介:细胞肺癌(SCLC)是一种高度侵袭性肿瘤,在肺癌中有独特的生物学行为,占肺癌的15%~20%。病理组织学上SCLC可分为细胞癌(包括以往的燕麦细胞癌)和混合性癌(细胞癌与鳞或腺癌的混合)。其肿瘤细胞倍增时间短,生长分数高,早期即可出现广泛转移。多年来的临床研究未能找到治愈SCLC的有效方法,多数患者在一线治疗后易出现复发或转移,预后差。近30年来对SCLC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面有很多相关研究及争议,使人们对SCLC的发生发展有了更深的了解。本文对SCLC的治疗进展作相关讨论。

  • 标签: 小细胞肺癌 手术 化疗 放疗
  • 简介:化学治疗晚期非细胞肺癌疗效似已达到平台,靶向药物是进一步提高疗效的关键。尽管第一代靶向治疗药物开发的种类繁多,但仅有少数药物在前瞻性、随机的Ⅲ期临床试验中显示出生存优势。第二代靶向治疗药物——多靶点抑制剂,可同时阻断肿瘤多个的信号传导,临床试验的初步结果表明,毒副作用可以耐受,效果较好,治疗晚期非细胞肺癌已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分子靶向抗癌药物 非小细胞肺癌 治疗
  • 简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非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存在过表达.Cetuxumab(C225,erbitux)是一种单克隆抗体,可竞争性结合EGFR细胞外配体区,抑制肿瘤生长,与放化疗有协同作用.本文综述cetuxumab联合放化疗治疗晚期NSCLC的临床前和临床资料,显示出cetuxumab具有良好耐受性.

  • 标签: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cetuxumab 非小细胞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