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胶质细胞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原发性肿瘤。目前,主要以手术、放疗和化疗为其治疗手段,然而其五年生存率还很低。临床上,即使是相同病理类型和级别的胶质瘤,治疗效果存在很大差异。我科于2004年以来对30例恶性脑胶质瘤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即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替莫唑胺(TMZ)化疗药物进行化疗、联合放疗,取得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综合治疗方法 胶质细胞瘤 恶性脑胶质瘤 显微手术切除 原发性肿瘤 化疗药物
  • 简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指患者在麻醉和手术后出现的认知能力的减退、记忆受损、注意力不能集中、语言理解能力或社会行为能力减退等一系列大脑功能紊乱的症状。POCD可发生于各个年龄阶层,但老年人更易患病且不易康复,可能与其本身就存在多种易感因素有关。

  • 标签: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星形胶质细胞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评价不同浓度CD46预先给药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鼠原代胶质细胞补体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原代胶质细胞,取分离纯化的胶质细胞接种于24孔板,随机分为4组(n=6):正常对照组、LPS组、低浓度CD46组和高浓度CD46组。采用噻唑蓝法检测细胞活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液补体C3浓度。结果LPS组、低浓度CD46组、高浓度CD46组补体C3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加(P〈0.01);低浓度CD46组、高浓度CD46组补体C3表达均较LPS组减少,且高浓度CD46组补体C3表达较低浓度CD46组减少(P〈0.05)。结论CD46可明显抑制LPS诱导的胶质细胞激活,显著减少补体C3释放。

  • 标签: CD46 补体 小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病理性疼痛 鼠科
  • 简介:细胞肺癌切除后辅助化疗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已证明Ⅱ-Ⅲa期可从辅助化疗中获益,Ib期可口服辅助化疗获益。尽管新药物的出现有力地提高了辅助化疗的疗效,但患者依从程度的提高有待于给药方案的改进。肿瘤分子标志物和酪氢酸激酶抑制药是今后提高术后辅助化疗疗效的研究方向。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外科治疗 术后辅助化疗
  • 简介:肺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城市肺癌发病率居男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女性恶性肿瘤的第2位。非细胞肺癌(NSCLC)约占肺癌的80%。由于仍然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超过半数以上的肺癌在确诊时已属相对晚期,故其死亡率高。近年来,由于有计划、合理地应用综合治疗,加上新药和新方案的出现,晚期NSCLC的治疗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现将晚期NSCLC内科治疗进展予以综述如下。

  • 标签: 非小细胞肺 药物疗法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以原代培养的大鼠大脑星形胶质细胞进行缺血再灌注损伤处理,观察钩藤碱(Rsy)对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3d龄SD大鼠乳鼠大脑星形胶质细胞原代培养,含连二亚硫酸钠的无糖Earle’s液进行缺血缺氧处理造模,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Hoechst33258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坏死、凋亡率,用LDH试剂盒测定LDH漏出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钩藤碱0.02、0.2mg·mL^-1。均能显著提高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细胞坏死率和细胞凋亡率,也能显著降低细胞LDH漏出率。结论:钩藤碱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的坏死凋亡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提示钩藤碱可能通过抑制星形胶质细胞凋亡和坏死而对脑缺血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 标签: 钩藤碱 星形胶质细胞 缺血再灌注 细胞凋亡 流式细胞仪
  • 简介:阿片受体及其内源性肽配体可调节疼痛。在慢性疼痛过程中,强啡肽既表现出由阿片受体介导的镇疼性效应,又表现出由未知机制介导的促疼性效应,此二者效应的产生完全依赖于强啡肽的浓度,但其调节机制还不清楚。单纯的神经元研究未能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因而研究星形胶质细胞是否参与这一过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疼痛分子 强啡肽 慢性疼痛 转录因子蛋白
  • 简介: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且呈上升趋势,居各种癌症死亡之首,死亡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9%[1]。确诊的肺癌患者中80%85%为非细胞肺癌(NSCLC)[2],确诊时往往已经是发病的Ⅲ或Ⅳ期,中位生存期约8个月,5年生存率仅为16%。化学治疗成为晚期患者的首选,中国原发性肺癌(2015年版)诊疗规范指出:目前晚期肺癌治疗仍是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3],现将晚期非细胞肺癌化疗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肺癌治疗 原发性肺癌 培美曲塞 化学治疗 吉非替尼
  • 简介:虽然细胞肺癌(smallcelllungcancer,SCLC)对初次放化疗高度敏感,但是大多数的患者在初治后1年内复发,而目前SCLC二线治疗的可选择药物少,拓扑替康是唯一获美国FDA批准用于SCLC二线化疗的药物。目前SCLC二线治疗临床研究主要集中于探索新型化疗药物、化疗方案以及靶向治疗这两个方面,一些新型化疗药物以及靶向治疗药物正逐步用于临床或是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 标签: 小细胞肺癌 二线治疗 拓扑替康
  • 简介:目的分析手术治疗原发性食管细胞癌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8月至2006年6月26例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细胞癌患者,所有患者均随访1~5年,对手术治疗后的效果,患者1、3、5年生存率进行观察.结果26例食管细胞癌患者后术后TNM分期Ⅰ期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6/6),66.67%(4/6),33.33%(2/6).TNM分期Ⅱ期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2.86%(6/14),7.14%(1/14),0(0/14).TNM分期Ⅲ期生存率分别为33.33%(2/6),0(0/14),0(0/14).患者死亡原因均为肿瘤转移至肝、肺等部位.结论原发性食管细胞癌预后极差,外科手术是治疗I、Ⅱ期病例的主要治疗手段,术后化疗可提高疗效;对于Ⅲ、Ⅳ期病例,则应以化疗和放疗为主要治疗手段.

  • 标签: 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 手术 疗效
  • 简介:目前非细胞肺癌(NSCLC)是造成死亡最多的恶性肿瘤之一,大部分患者一经发现已是晚期且预后很差,但近十年来以化疗为主的治疗手段并未使非细胞肺癌的疗效获得突破性进展。因此非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成为研究的热点,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包括:EGFR抑制剂、间变淋巴瘤激酶(ALK)抑制剂、抗血管生成药物、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抑制剂等,为非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用药和非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药物开发提供参考。本文将从这几类药物的作用机制、适用范围、药物疗效等作一综述。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靶向治疗 EGFR抑制剂 ALK抑制剂 MTOR抑制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肺癌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呼吸系统恶性肿瘤,其中非细胞癌患者高达85%左右。对于晚期非细胞肺癌患者来讲,临床通过掌握患者突变基因,进行靶向药物治疗,达到延长生存期的目的。本文针对晚期非细胞肺癌向药物治疗进行综述,其中包括以表生长因子受体为靶点的药物、新型抑制血管生长的靶向药物和针对新型单靶点的靶向药物,通过对以上药物研究为本病的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治疗方案。

  • 标签: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靶向治疗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与正常脑组织相比,胶质细胞细胞通常显示出葡萄糖代谢情况的异常,如葡萄糖的摄取、葡萄糖的糖酵解、磷酸戊糖途径和糖原合成与分解等过程的异常特性,因此在胶质细胞瘤的临床治疗中,从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的代谢异质性出发是具有前景的治疗方案。因此,本综述阐述了靶向葡萄糖代谢的胶质瘤疗法研究进展,介绍已有的靶点和已有的药物,并明确新的研究方向。

  • 标签: 葡萄糖代谢 胶质母细胞瘤 抗肿瘤靶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细胞肺癌常见基因突变与临床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20-10至2021-12期间,收治的66例非细胞肺癌患者用于研究,收集患者的临床特征、基因突变点情况,分析其临床因素与基因相关突变指标的关系。结果:患者中女性、腺癌、不吸烟、无脏器转移、肿瘤标记物指标异常,其基因突变发生率较高(P<0.05),且年龄、淋巴结转移与基因突变没有相关性。结论:非细胞肺癌基因突变与临床因素存在相关性。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基因突变 临床因素 表面生长因子受体 相关性
  • 简介:背景及目的:将胶质细胞生长因子(glialcellline-drivedneurotrophicfactor,GDNF)导入脑内来减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退变,可能成为治疗帕金森病的重要手段。我们将表达GDNF的人神经球细胞移植到6-OHDA单侧损伤动物模型,研究GDNF对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GDNF或GFP被克隆人SIN-W-PGK慢病毒载体,转染人神经球细胞

  • 标签: 多巴胺能神经元 体细胞移植 细胞生长因子 大鼠模型 帕金森病 胶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研究背景及临床问题多形性胶质细胞瘤(GBM)是一种罕见但侵袭性强的脑肿瘤,治疗选择少且患者治疗结局差。贝伐珠单抗是一种作用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人源化单抗,可用于多种肿瘤,发挥抗血管生成的作用。2009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已批准贝伐珠单抗用于复发性GBM的二线治疗,最近的研究数据也表明,

  • 标签: 作用于血管 脑肿瘤 人源化 侵袭性 无进展生存期 替莫唑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