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每个宝宝都有个乳名,在自家人亲切呼唤中慢慢长大。而在即将走出家门、进入幼儿园时,名字也成了宝宝要面临小小问题。

  • 标签: 婴幼儿保健 哺育 营养 保健
  • 简介:学会自理是每个孩子人生必修课,而父母就是这门课第一任老师。爸爸妈妈常说“不能让宝宝输在起跑线上”,但自理能力却常常成为被父母忽视起跑线。当宝宝面临入园而生活能力比较差时,拿出一张纸,把宝宝还不能自己完成事情、入园后可能遇到困难一一列出,试一试从现在开始让他自己照顾自己,一点点学会做事。

  • 标签: 吃饭 自理能力 生活能力 必修课 学会
  • 简介:在妈妈拿着宝宝衣服试图帮宝宝穿上时,经常会遭到宝宝莫名拒绝,宝宝就想自己来,这个时候,保护宝宝独立意识至关重要,所以不如顺势就让他自己来。

  • 标签: 儿童 独立意识 家庭教育 教育心理学
  • 简介:看着心爱宝宝甜美的睡着,许多家长都感觉到非常满足,但是有些家长发现自己宝宝那么小,居然已经开始在打鼾,不知道这种现象是不是宝宝睡眠不好先兆。对于宝宝打鼾现象究竟对宝宝健康有没有影响,要分开来看。有的婴儿入睡后会发出微弱阵阵鼻鼾声,如果这是偶然现象,就不是病态,那么就不必太在意,如果婴儿每天入睡后都打鼾,而且鼻鼾声较大,那就要引起家长重视,应及早带孩子到医院五官科检查,判断孩子是否增殖体增大。

  • 标签: 打鼾 五官科 增殖体 家长 鼾声 婴儿
  • 简介:小婴儿要福福泰泰、圆圆滚滚才可爱。头小身小小婴儿比较难带、不好养。这些民间常见说法,在医学研究上获得初步证实:小婴儿头若是过分小,可能会有智障和生长缓慢问题。

  • 标签: 生长曲线 小婴儿 医学研究 生长缓慢
  • 简介:妈妈可以在宝宝学会穿衣服基础上教宝宝穿裤子。教宝宝穿裤子时,先让宝宝自己分清前后,当然那种图案裤子就更好啦,然后双手拉住裤腰,让宝宝坐着将两腿同时伸进裤筒,当脚从裤筒中伸出时,便可扶着宝宝站起来,协助宝宝把裤子往上一提,就穿好了。

  • 标签: 婴幼儿保健 营养 护理 哺育
  • 简介: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寻找友谊,引导孩子觅得真正友谊,从朋友身上汲取前进动力和勇气,从友谊之中获得快乐幸福,是每一个家长心愿,纯真的友谊会让孩子受益无穷。

  • 标签: 孩子 放手 交朋友 友谊
  • 简介:目的分析利妥昔单抗(RTX)治疗儿童原发性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疗效和安全性,探讨影响RTX疗效因素。方法纳入2011年3月至2016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接受RTX治疗且随访≥6个月频复发-激素依赖或激素耐药-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敏感原发性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儿。予RTX每次375mg·m-2(每次最大500mg,每周1次,至多2次治疗),糖皮质激素在使用RTX治疗后3~5月内逐渐减停,CNI在RTX治疗后1月内减停。部分患儿加用霉酚酸酯(MMF)维持治疗1~2年。对可能影响RTX疗效因素(性别、发病年龄、病程、临床分型、病理类型、治疗剂次、是否加用MMF等)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符合本文纳入和排除标准55例患儿进入分析,频复发-激素依赖39例、激素耐药-CNI敏感16例;肾活检微小病变(MCD)40例、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FSGS)9例、6例未行肾活检;使用1次RTX19例、2次RTX36例;36例随访期间加用MMF治疗。使用RTX年龄(8.8±3.7)岁,RTX治疗前病程38(26.0,61.0)个月,RTX治疗后随访时间28.0(17.0,39.3)个月。RTX治疗前尿蛋白年复发次数2.0(1.0,3.0)次,RTX治疗后1.0(0,1.5)次,尿蛋白持续缓解时间10.3(5.9,18.3)个月,RTX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尿蛋白持续缓解率分别为74.5%(41/55)和43.6%(24/55)。频复发-激素依赖组和激素耐药-CNI敏感组、使用1次和2次RTX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预防性使用MMF可以提高RTX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尿蛋白持续缓解率,分别为94.4%和58.3%。使用RTX后随访期间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RTX治疗儿童频复发-激素依赖和激素耐药-CNI敏感原发性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有效且安全,RTX治疗后加用MMF维持治疗可以进一步延长尿蛋白持续缓解时间。

  • 标签: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利妥昔单抗 CD19
  • 简介:目的研究反复肺炎患儿血清YKL-40体液免疫功能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30例反复肺炎患儿(反复肺炎组)、30例急性肺炎患儿(急性肺炎组)、30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清YKL-40浓度。并进行血清YKL-40体液免疫相关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YKL-40对反复肺炎诊断价值。结果反复肺炎组血清YKL-40浓度高于急性肺炎组及对照组(P〈0.05),急性肺炎组血清YKL-40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反复肺炎组血清IgG和补体C4水平均低于急性肺炎组(P〈0.05)。血清YKL-40浓度IgG水平呈负相关(r_s=-0.309,P=0.047),补体C4水平亦呈负相关(r=-0.324,P=0.039)。血清YKL-40诊断反复肺炎ROC曲线下面积为0.958(95%CI:0.921~0.994)。结论反复肺炎患儿体液免疫功能降低;血清YKL-40可能参与了反复肺炎发生,并可作为反复肺炎诊断参考指标。

  • 标签: 反复肺炎 YKL-40 体液免疫功能 儿童
  • 简介:目的了解实施家庭参与式综合管理(FICare)对住院早产儿母亲紧张焦虑情绪影响,进一步证实在中国NICU中实施FICare必要性。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设计。应用标准化"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父母紧张焦虑评分量表"(PSS:NICU),采用"入组时初次评分-FICare-出院前再次评分"策略,由专职护士在早产儿母亲参与FICare之前和完成FICare出院当天进行PSS:NICU评分。结果2014年4月至2015年10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NICU符合本文纳入标准早产儿560例,符合排除标准464例,符合剔除标准32例,64例参与FICare早产儿母亲进入本文分析,男婴40例,胎龄(32.8±2.6)周,出生体重(1795±439)g,出生5minApgar评分〈7分3例。早产儿母亲平均年龄(27.4±5.6)岁,大学文化程度及以上者占51.5%,初中文化程度以下者占3.1%,城市户口者占73.4%,家庭人均月收入〉5000元人民币占57.8%。参与FICare前早产儿母亲在PSS:NICU2/4部分内容评分〉3.5分,完成FICare出院当天早产儿母亲PSS:NICU4个部分评分均接近2分。参与FICare之前和完成FICare出院当天PSS:NICU4个部分:在孩子需要入住NICU是否使您焦虑紧张[(4.0±1.08)vs(2.02±0.93)]、NICU声光环境[(3.38±0.53)vs(2.18±0.25)]、患儿病情和治疗状况[(3.76±0.45)vs(2.42±0.20)]、母子亲情父母责任感[(3.44±0.36)vs(2.20±0.18)]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2.124、12.637、11.471和10.879,P均〈0.001)。结论NICU早产儿母亲存在较高紧张焦虑情绪,允许早产儿母亲进入NICU参与FICare对缓解其紧张焦虑情绪积极促进作用。

  • 标签: 早产儿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家庭参与式管理 家长焦虑评分 缓解
  • 简介:目的研究细菌性血流感染患儿入院48h内发热程度预后关系。方法回顾性统计了2008年9月至2016年9月间入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所有诊断脓毒症病例资料,筛选出符合细菌性血流感染病例,根据其入院48h内最高体温将其分为5组:〈36.5℃组,36.5℃-组(正常对照),37.5℃-组,38.5℃-组和39.5℃-组,比较5组病死率有无差异。结果符合细菌性血流感染病例共213例,其中〈36.5℃组5例,36.5℃-组44例,37.5℃-组73例,38.5℃-组69例,39.5℃-组22例。213例患儿中,死亡48例。5组病死率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36.5℃组及39.5℃-组病死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其他两组(37.5℃-组和38.5℃-组)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细菌性血流感染患儿入院48h内最高体温低于36.5℃或高于39.5℃者病死率会明显升高。

  • 标签: 发热 血流感染 病死率 儿童
  • 简介:1.注意清洁卫生宝宝太小,一定要注意清洁卫生,否则对宝宝健康不利。奶具消毒:由于奶类和其他代乳品易繁殖细菌,食物容易变质,从而引起消化不良,所以要进行奶具消毒,当然奶具保存也是很重要

  • 标签: 混合喂养 奶具消毒 清洁卫生 消化不良 代乳品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小儿化脓性及坏疽阑尾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腹腔镜及经腹行阑尾切除术治疗化脓及坏疽阑尾炎病人各380例.每组均含242例化脓性阑尾炎及138例坏疽性阑尾炎.结果开腹阑尾切除术组术后腹盆腔脓肿、围术期机械性肠梗阻及伤口感染发病率分别为21/380、19/380和24/380,均显著高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组10/380、6/380和2/380,经统计学分析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经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较经腹阑尾切除术可显著降低化脓性及坏疽性阑尾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腹腔镜 阑尾切除术 外科治疗 小儿 化脓性阑尾炎 坏疽性阑尾炎
  • 简介:小儿多动症又称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目前由于多方面原因,ADHD发病有所增加,已经引起了儿童家长们广泛重视。ADHD是指儿童时期起病,表现为与其年龄不相符、伴或不伴明显注意力不能集中、不分场合地点过度活动、行为冲动一种综合征。多见于6~10岁儿童,智力大多正常范围内,病程长或严重时可出现轻度认知障碍或学习困难。当小儿出现多动、注意力涣散或情绪冲动时应首先注意其病因,判断是否为生理性多动,然后再进行ADHD诊断、智商测定等,最后寻找其伴发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继发性ADHD其实并不少见,尤其是对于那些早产、母孕期异常、出生后患过各种脑膜炎、颅脑外伤、热性惊厥、癫痫、脑出血、药物或食物中毒、营养不良或过剩等或就诊时存在发育落后、语言障碍、学习困难、代谢异常等儿童。诊断ADHD时病因诊断鉴别诊断十分必要。

  • 标签: 轻微脑损伤综合征/病因学 儿童行为障碍 鉴别诊断 儿童
  • 简介:目的分析3179例便秘患儿直肠肛管测压结果,探讨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在先天性巨结肠诊断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11年10月作者所行直肠肛门测压3179例患儿检查资料,并与钡灌肠以及术中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HD患儿直肠肛门抑制反射诊断符合95.66%。在直肠肛门抑制反射阳性,而临床症状和体征符合HD病例中,后经X线钡剂灌肠和直肠黏膜活检确定为常见型HD5例,短段型HD3例,特殊型HD1例。结论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可能存在假阳性,对假阳性病例建议重复检测,以降低漏诊率。

  • 标签: HIRSCHSPRUNG病 反射 异常 诊断
  • 简介:目的儿童腹股沟疝出生缺陷中常见疾病类型,目前关于其发病危险因素报道尚不多见。该研究旨在探讨儿童腹股沟疝发生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频数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32例0-6岁腹股沟疝患儿和132例0-6岁对照儿童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对所收集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计算OR值(比值比)及OR值95%CI(可信区间)。结果儿童腹股沟疝儿童啼哭不安史(OR=3.701,95%CI:1.724~7.945)、母亲孕前1年和孕期头3个月腌制品摄入史(OR=2.534,95%CI:1.279~5.021)、母亲孕前1年和孕期头3个月贫血史(OR=3.761,95%CI:1.497-9.450)及儿童腹股沟疝家族史(OR=13.505,95%CI:5.825-31.307)有关。结论儿童啼哭不安史、腹股沟疝家族史、母亲孕前1年和孕期头3个月贫血史及腌制品摄入史是儿童腹股沟疝发生危险因素。

  • 标签: 腹股沟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胆道闭锁危险因素,早期鉴别诊断及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提供可能线索。方法自行设计胆道闭锁危险因素调查问卷,包括患儿自身、母亲、父亲和环境共22项因素,对2016年7月21日至2017年6月21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肝胆外科因不明原因黄疸住院<7月龄患儿在入院时行问卷调查。在每个病例随访至少3个月后并从病志中截取所有调查对象临床资料,确定胆道闭锁组和对照组,并按性别、年龄±10d行两两匹配。先行单因素分析后,以结果中P<0.2指标自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考察问卷中各项因素胆道闭锁相关性。结果发放调查问卷146份,均回收,满足胆道闭锁组、对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者分别为96和42例,胆道闭锁组对照组两两匹配后各42例进入本文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孕期四维彩超胆道异常、低出生体重、出生时不良事件、生后大便颜色变浅、母亲孕期补充微量元素、孕期补充叶酸、孕期存在并发症在两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存在孕期并发症(OR=21.27,95%CI:3.50~129.21)、患儿生后大便颜色变浅(OR=6.70,95%CI:1.73~26.02)是胆道闭锁独立危险因素;低出生体重是胆道闭锁发病独立保护因素(OR=0.05,95%CI:0.00~0.67)。结论母亲存在孕期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肝内胆汁淤积症)、生后大便颜色变浅可能是胆道闭锁独立危险因素,对于胆道闭锁与其他黄疸性疾病早期鉴别诊断一定意义。

  • 标签: 胆道闭锁 危险因素 早期诊断 病因 妊娠期糖尿病
  • 简介:目的比较腹股沟横行小切口腹腔镜下睾丸下降固定术在腹股沟区隐睾中应用优缺点。方法选择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小儿外科自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明确诊断腹股沟区隐睾症患儿88例,年龄1.2~4岁,平均年龄2.6岁;按随机分组原则采取两种手术方式:开放手术组采用腹股沟横行小切H经腹膜外游离下降睾丸,阴囊小切口固定;腹腔镜手术组采用腹腔镜下腹腔内游离睾丸,阴囊小切口固定;分别对两组手术时间、睾丸下降后位置、术后并发症、手术前及术后半年双侧睾丸超声随访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开放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41.2±2.1)min,腹腔镜组(55.6±1.9)min。腹腔镜手术组患儿术中出血量较开放组少,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意义。术后7d及6个月查两组患侧睾丸下降位置发现:开放手术组44例睾丸均可降至阴囊内,其中5例位于阴囊入口处;腹腔镜手术组44例睾丸均可降至阴囊内,其中4例位于阴囊入口处;术后6个月患侧睾丸超声显示患侧睾丸发育较对侧稍差。结论在腹股沟区隐睾患儿中,腹腔镜下睾丸下降术在手术时间及术后效果上并无明显优势。建议对于腹股沟区隐睾应严格掌握腹腔镜手术指征,对于内环口及以上部位隐睾首选腹腔镜探查及腹腔镜下隐睾下降术。

  • 标签: 腹股沟 腹腔镜 隐睾 治疗 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