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早期早产儿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趋势及围产因素影响。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61例早期早产儿生后第1、7、14、28天以及其中17例早期早产儿出生后6个月的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分析围产期因素影响。结果早期早产儿出生时除自然杀伤(NK)细胞外各亚群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均处于最低水平,1周时迅速升高,6个月升至正常;NK细胞至6个月方增高。与胎龄〈28周早期早产儿比较,≥28周的早期早产儿第7天的T细胞、辅助性T(Th)细胞、NK细胞,以及第14天的T细胞和第28天的淋巴细胞、Th细胞绝对计数较高(P〈0.05)。与母亲产前未使用激素组相比,激素组第7天的抑制性T(Ts)细胞和第14天的淋巴细胞及所有亚群淋巴细胞水平均较高(P〈0.05)。宫内感染组与非宫内感染组出生第1天的淋巴细胞亚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14天的B细胞绝对计数以宫内感染组较高(P〈0.05)。解脲支原体(UU)定植组第1天的淋巴细胞、T、Th、Ts细胞以及14天的B细胞绝对计数水平高于非定植组(P〈0.05)。结论早期早产儿出生时免疫细胞数量不足,以后逐渐增高,6个月左右达正常。母亲产前使用激素以及出生胎龄、宫内感染、UU定植等多种围产因素对早期早儿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有较长时间的影响

  • 标签: 淋巴细胞亚群 围产因素 流式细胞术 早期早产儿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厌食症的危险因素,以降低儿童厌食症的患病率。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和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150例厌食症儿童(病例组)和15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的一般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研究儿童厌食症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和对照组在添加辅食月龄、喂养方式、儿童是否喜欢肉食、是否喜欢蔬菜、是否喜欢咸食、是否常进食零食和/或饮料、是否边吃边玩、家长是否要求儿童按时进食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添加辅食时间晚(OR=5.408)、常进食零食和/或饮料(OR=11.813)、喜欢边吃边玩(OR=6.654)是儿童厌食症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喜欢肉食(OR=0.093)、喜欢蔬菜(OR=0.272)以及家长要求儿童按时进食(OR=0.079)是儿童厌食症的保护因素。结论适时添加辅食、合理膳食、培养儿童正确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可以减少儿童厌食症的发生。

  • 标签: 厌食症 危险因素 保护因素 儿童
  • 简介:过去30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儿童肥胖率均呈持续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儿童的身体及心理健康。儿童肥胖的成因错综复杂,遗传是影响肥胖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还来自于非遗传因素,主要包括父母文化程度高低、照料者对肥胖的认知及态度、母亲孕期体质量增加及喂养方式、膳食行为、运动行为及视屏时间、睡眠行为以及心理因素等。

  • 标签: 肥胖 危险因素 儿童
  • 简介:目的观察虚拟现实(VR)训练对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上肢精细运动和下肢粗大运动的影响。方法选取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35例,随机分为VR训练组(n=19)和常规训练组(n=16),常规训练组给予3个月的常规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训练;VR训练组给予3个月的VR训练和作业疗法训练。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的抓握、视觉-运动整合分测试对患儿治疗前后精细运动进行评价,采用88项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的D区及E区、改良Ashworth量表(MAS)、Berg平衡量表(BBS)对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抓握、视觉-运动整合、精细运动发育商、GMFM-88之D区、E区评分、MAS评分、BB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VR训练组抓握、视觉-运动整合、精细运动发育商、GMFM-88D区评分、E区评分、BBS评分、MAS评分较常规训练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VR训练可有效提高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上肢精细运动功能和下肢粗大运动功能。

  • 标签: 虚拟现实训练 痉挛型双瘫 精细运动 粗大运动 儿童
  • 简介:目的观察健脾益肺口服液对哮喘缓解期患儿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朝阳市第二医院儿科收治住院的缓解期哮喘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健脾益肺口服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粉吸入剂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以及肺功能。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以及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以及FVC、FEV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肺口服液可明显抑制哮喘缓解期患儿气道炎症反应,改善患儿肺功能,且效果相当于激素类药物。

  • 标签: 哮喘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肺功能 儿童
  • 简介:目的观察茯苓营养合剂对单纯性肥胖幼鼠体质量、血脂及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探索防治单纯性肥胖的新途径。方法40只雄性1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茯苓组(茯苓+普通饲料),茯苓营养合剂组(茯苓+维生素B_1、B_2+普通饲料),模型对照组(普通饲料)和空白对照组(普通饲料),每组10只。茯苓组、茯苓营养合剂组、模型对照组大鼠喂养高脂饲料6周造模。观察各组大鼠体质量、体脂、血脂及组织病理学等指标。结果(1)给药两组大鼠体脂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体质量增长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两组大鼠体质量增长值及体脂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给药两组大鼠及空白对照组大鼠甘油三酯含量均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药两组大鼠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均高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两组大鼠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两组大鼠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茯苓组和茯苓营养合剂组大鼠肝脏的组织病理形态经治疗接近正常水平。结论茯苓能降低单纯性肥胖幼鼠的体质量、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恢复肝脏组织生理形态。

  • 标签: 单纯性肥胖 茯苓 血脂 组织病理学 大鼠
  • 简介:目的探讨NICU中母乳喂养质量改进措施对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亲母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收集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质量改进前组)以及实施母乳质量改进措施后的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的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质量改进后组)资料。对两组患儿住院期间亲母母乳喂养情况(喂养率、喂养量、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持续时间、达到全肠道喂养的时间,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实施质量改进后,亲母母乳喂养率和喂养量均明显增高,母乳强化剂添加时间、静脉营养时间、达全肠道喂养时间均较改进前提前,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较改进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亲母母乳喂养质量改进措施可提高NICU亲母母乳喂养率,改善早产儿消化系统相关并发症。

  • 标签: 质量改进 母乳 极低出生体重儿 超低出生体重儿
  • 简介:目的研究PINK1基因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小鼠细胞凋亡及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将野生型和PINK1基因敲除型新生小鼠各72只分为野生型假手术组(SWT)、野生型模型组(MWT)、基因敲除假手术组(SKO)及基因敲除模型组(MKO)。模型组小鼠行右侧颈总动脉结扎后置于低氧舱中(含8%氧气和92%氮气)2.5h,假手术组不予结扎和低氧处理。缺氧缺血处理后24h,采用TTC染色法检测各组新生小鼠脑梗死程度;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脑组织中活化型半胱天冬酶-3(CC3)的表达;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采用免疫荧光法及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的表达。结果MKO组小鼠脑组织梗死程度较MWT组小鼠明显减轻(P〈0.05);脑组织凋亡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凋亡指数降低(P〈0.05);凋亡蛋白CC3表达显著减少(P〈0.05)。MKO组小鼠自噬相关蛋白LC3表达较MWT组减少,进一步检测证实自噬指标LC3Ⅱ/LC3Ⅰ比值较MWT组降低(P〈0.05)。结论敲除PINK1基因对新生鼠缺血缺氧脑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 标签: PINK1基因 基因敲除 缺氧缺血 脑损伤 细胞凋亡 细胞自噬
  • 简介:目的评价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BioMedCenral数据库等,纳入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中文文献,合计受试者109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吸入)的总有效率及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百分比(FEV1%)、呼气流量峰值(PEF)明显高于对照组(单用布地奈德吸入)(P〈0.01);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孟鲁司特钠 布地奈德 咳嗽变异性哮喘 META分析 儿童
  • 简介:目的观察桑菊饮治疗前后肺炎支原体感染风热咳嗽患儿诱导排痰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的变化。方法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治住院的肺炎支原体感染风热咳嗽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予以阿奇霉素静脉滴注,同时予以3%高渗盐水雾化诱导排痰,观察组加用桑菊饮口服7d。治疗前及治疗7d后测定患儿诱导痰上清液中IL-6和IL-17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中药组诱导痰上清液中IL-6和IL-17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桑菊饮可降低肺炎支原体感染风热咳嗽患儿诱导痰上清液中IL-6和IL-17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 标签: 肺炎支原体感染 桑菊饮 诱导排痰技术 IL-6 IL-17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