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缺血缺氧新生儿高压氧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本院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60例患儿作为本次护理分析的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类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进行高压氧治疗护理,观察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97.02%显著比对照组患儿65.99%高,观察组后遗症与脑损伤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且MDI指数比对照组高(P<0.05)。另外,护理过程结束显示出观察组较对照组在改善症状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进行高压氧治疗护理的效果显著,能改善其临床症状,减少后遗症与脑损伤发生率,并促进智能发育。

  • 标签: 缺血缺氧婴儿 高压氧治疗 护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根据患儿情况给予合理喂养,宜少量多次逐渐增加奶量,吞咽功能障碍的可给鼻饲喂养或胃肠外营养保证热能供给。用药后注意观察其疗效及副作用。根据病情选择面罩或头罩吸氧。

  • 标签: 缺氧缺血性脑病 护理
  • 简介:摘要机体或细胞内低氧是许多疾病中常见的一种情况,了解EPO/EPOR在这些疾病中的作用机制,能对缺血缺氧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持续低氧条件下,机体供氧不足,使组织缺氧,逐渐影响靶器官的功能。缺血再灌注损伤及低氧环境刺激使EPO生成增加,与EPOR结合后共同介导缺血缺氧条件下的一系列生理反应,为组织细胞提供充足的氧和能量,减轻低氧对机体的损伤。本文就EPO/EPOR对缺氧组织的保护作用予以综述。

  • 标签: EPO EPOR 缺血缺氧性疾病 缺血再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护理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的办法与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59例确诊为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患儿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将全部患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0例,对照组29例。观察组给予进行针对性的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只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护理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9.66%,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实施针对性的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其脑功能障碍,发育智力。

  • 标签: 新生儿 缺血缺氧性脑病 早期护理干预 智力发育
  • 简介:摘要有效地治疗宫内窘迫和抢救新生儿窒息,减少胎婴儿的缺氧,是预防该症发生最有效的方法。一旦发现胎儿宫内窘迫,立即给产妇供氧,并准备新生儿的复苏和供氧,出生后让患儿平卧,头稍抬高,少扰动

  • 标签: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 简介: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factor1,HIF-1)由Semenza于1992年发现,为连接在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基因低氧反应元件上的一个核因子。

  • 标签: 缺氧诱导因子-1 缺血缺氧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早产儿存活率及生存质量。方法对19例HIE早产儿神经、呼吸、循环系统进行详细观察和护理。结果全组病例除1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其余17例治愈出院。结论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早期观察和护理非常重要,可降低病死率,减少后遗症。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胎儿宫内缺血缺氧心电图的主要表现。方法从本院2015年6月开展第二代四通道胎儿心电图技术检测的孕龄≥16周以上孕妇中选取305例胎儿宫内缺血缺氧病例进行追踪研究,对其心电图表现进行分析。结果305例宫内缺血缺氧胎儿共有283例表现为胎儿心律失常,发生率为92.8%,主要表现为"紊乱型"的胎儿心律失常,其中又以胎儿心动过速、胎儿心动过缓交替性反复出现最为常见;有22例表现为FST段异常偏移,发生率为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儿宫内缺血缺氧的心电图表现与成人表现存在差异,心电图以胎儿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

  • 标签: 胎儿心电图 胎儿宫内缺氧 心律失常 心电图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高压氧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综合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儿80例在病情稳定后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首先采用常规基础综合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高压氧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NBNA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评分对比差异明显(P<0.05)。小儿随访6个月,经过观察,治疗组随访3月与随访6月时的CDCC平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高压氧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综合治疗可以明显神经行为发育,同时提高预后智力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新生儿 高压氧
  • 简介:摘要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e-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是指在围产期窒息而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临床出现一系列脑病表现。本症不仅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的生命,并且是新生儿期后病残儿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 标签: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脑电图对儿童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疗价值。方法:对46例患儿治疗前后做脑电图检查。结果:脑电图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异常率为100%,其中轻度异常6例(13.4%),中度异常3l例(67.39%),重度异常9例(19.59%)。结论:脑电图对儿童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疗有一定的帮助。

  • 标签: 缺氧缺血性脑病 脑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的康复治疗。方法对患儿进行康复治疗。结论应从新生儿时期开始,必须要取得家长积极参与配合,每1例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情况均有所不同,脑功能损害亦有差别,干预的方案应个别化,指导家长根据小儿主要的功能障碍去训练小儿,这样易取得交好的效果。

  • 标签: 新生儿 缺血 缺氧 脑病 康复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小鼠不同程度缺氧适应对缺血缺氧脑即早基因c-fos和c-jun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链霉素亲生物素-过氧化酶(简称S-P)免疫组化技术。采用两种不同程度的缺氧预处理:①小鼠第一次缺氧开始到喘呼吸出现后,行第二次缺氧,定为B1组(此时瓶内的氧浓度为15%);②小鼠第一次缺氧开始到瓶内的氧浓度降低为10%后,行第二次缺氧,定为B2组。结果:B2组的低氧存活时间明显长于B1组;缺血缺氧后30minc-fos和c-jun基因阳性细胞呈低密度分布,1hc-fos基因表达下降,12h则基本消失,阳性细胞呈散在分布。c-jun基因的表达高峰在缺血缺氧3h、12h时,c-jun基因阳性细胞仍呈低密度分布;缺氧适应使缺血缺氧脑增加的c-fos基因的阳性细胞数减少,而使缺血缺氧脑增加的c-jun基因的阳性细胞进一步增加,B1组和B2组缺血缺氧脑基因表达的影响无差异,结论:缺血缺氧可诱发中枢神经系统c-fos、c-jun基因表达.且有时间依赖性;缺氧适应可抑制缺血缺氧脑c-fos基因的表达,增强缺血缺氧脑c-jun基因的表达。

  • 标签: 缺血缺氧 C-JUN基因 表达 C-FOS基因 阳性细胞 小鼠
  • 简介:摘要目前针对痔病的发病机制,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各种假说进行解释。然而,痔病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清楚,因此目前的治疗方法只是缓解或消除痔病的症状。在本综述中,笔者对与痔病密切相关的病理生理学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包括肛管静息压升高、肛管黏膜上皮损伤、肛垫支持组织的变化、血管及血流的变化、生化指标的变化等,并提出下消化道末端缺血缺氧可能是痔形成机制这一新的假说。

  • 标签: 病理生理 缺血缺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可引起围产期新生儿死亡。继发性能量衰揭阶段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发展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阶段,该阶段一旦启动,则会引起一系列的病理反应,最终会导致新生儿大脑神经组织的损伤,病情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新生儿死亡。针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治疗,关键在于早预防,应始终以控制惊厥、综合支持治疗和减轻脑水肿为主。同时坚持“三对症”、“三维持”的基本治疗原则。另外,在此临床研究基础上,有选择性地应用一些其他疗法,做到兼容并蓄,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临床效果,这对于改善患儿病情,提高预后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新生儿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 治疗方法 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