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腹型过敏性紫癜是儿童常见血管反应性疾病,常常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要表现.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研究表明腹型过敏性紫癜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也逐渐得到大家重视,丁撄教授在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腹型过敏性紫癜过程中灵活运用黄连紫草,共奏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效,取得了良好效果.

  • 标签: 腹型过敏性紫癜 幽门螺旋杆菌 黄连 紫草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后8h内急诊简单复位骨折对于手术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间由本院收治120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临床资料,均为伸直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组(A组),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组(B组)。分析两组患儿是否在骨折后8h内进行简单骨折复位处理骨折闭合率手术时间。结果骨折后8h内急诊简单复位骨折患者共70例,其中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者66例,平均手术耗时(3083±316)min,因闭合复位失败而选择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者4例,平均手术耗时(4500±183)min;8h内未简单复位骨折患者共50例,其中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者24例,平均手术时耗时(3992±270)min,因闭合复位失败而选择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者26例,平均手术时耗时(6012±314)min;骨折8h内早期简单复位者闭合复位手术成功率较骨折后未早期简单复位者显著提高(P<005),无论采取何种术式,骨折8h内早期简单复位均可显著缩短手术耗时(P<005)。即骨折8h内早期简单复位可显著提高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成功率,且缩短手术所耗时间;无论术式采用切开复位或者闭合复位,患者预后肘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60,P=0483),肘关节功能恢复均较满意。结论小儿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后8h内给予骨折简单复位,闭合复位手术成功率显著提高,是降低切开复位术式有效措施之一;无论采取何种术式,8h内早期进行简单骨折复位均可显著缩短手术耗时。

  • 标签: 肱骨骨折 急诊处理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儿童
  • 简介:目的总结69例婴儿法洛四联症一期根治术围术期处理经验,探讨婴儿法洛四联症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2008年1月至2016年2月,我们实施婴儿法洛氏四联症一期根治术69例,均合并房间隔缺损、左上腔静脉、动脉导管未闭等一种或多种畸形。采取标准体外循环手术43例,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手术26例。均常规应用改良超滤技术,均实施一期根治手术。结果69例中,死亡4例,治愈65例。死亡原因:严重低心排综合征、低氧血症、肾功能不全。全部病例呼吸机辅助时间12—89h,平均(35.1±21.8)h。ICU滞留时间5~12d,平均(7.3±3.9)d。术后住院时间10~26d,平均(13.2±5.2)d。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低心排综合征9例,低氧血症8例,肺不张14例。结论婴儿法洛四联症围术期应注重循环及呼吸管理,积极防治低心排出量综合征肾功能不全,是提高治愈率关键。

  • 标签: 法洛氏四联症 婴儿 围手术期
  • 简介:目的探讨胆道闭锁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血栓(hepaticarterythrombosis,HAT)诊断、治疗以及对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6月至2014年4月间完成41例胆道闭锁肝移植手术临床资料,术后早期常规监测血生化指标、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肝动脉血流,对疑有肝动脉血栓形成患者,行肝动脉造影或开腹肝动脉探查。结果术后9例发生早期肝动脉血栓,发生率21.95%,经肝动脉介入溶栓、肝动脉切开取栓或再次肝移植,2例死于肝动脉血栓,7例肝动脉再通,但围手术期2例死于肺部肺炎克雷白杆菌感染,1例死于肠漏后感染性休克,1例死于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1例再次肝移植者因原发肝无功能而死亡。结论胆道闭锁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血栓发生率较高,也是导致死亡重要原因之一,对于可疑HAT者,尽早行肝动脉造影确诊及溶栓治疗、开腹探查肝动脉切开取栓治疗可有效诊断治疗HAT。

  • 标签: 胆道闭锁 肝移植 肝动脉血栓 手术后并发症 儿童
  • 简介:随着循证实践蓬勃发展,医疗各个领域临床实践指南日益增多,在规范临床实践、改善患者结局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构建临床实践指南方法主要有制定新指南和整合现有指南。针对某个健康问题,如果目前已经有相关指南,则可以考虑进行指南整合。指南整合是指基于系统、透明方法,使用/或修改现有的指南,以便将指南应用于其他临床环境。

  • 标签: CAN-IMPLEMENT 临床环境 推荐意见 循证实践 整合方法 主题范围
  • 简介:目的探讨胚胎期铅暴露对子代大鼠摄食、排便行为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SpragueDawley大鼠孕期自由饮用0.1%(低剂量铅暴露组)0.2%醋酸铅(高剂量铅暴露组)溶液方法建立胚胎期铅暴露模型,并设空白对照组。将各组母鼠娩出雄性仔鼠纳入研究,各组分别取10只仔鼠观察其在摄食、排便、胃排空、小肠推进及胃黏膜病理性炎性反应等方面的变化特点;各组分别取8只仔鼠,应用电镜技术、免疫组化等方法从空肠微绒毛及细胞连接超微结构变化,以及摄食中枢胆囊收缩素-8(CCK-8)、胃动素(MTL)表达等方面揭示胚胎期铅暴露仔鼠胃肠动力异常可能机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低剂量铅暴露组仔鼠每日摄食量下降,粪便含水量增加,粪粒质量减少,小肠推进速度增加(P〈0.05);高剂量铅暴露组仔鼠胃排空能力较对照组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胚胎期铅暴露仔鼠胃黏膜出现明显病理炎性改变(P〈0.05);空肠微绒毛减少、长度短缩及上皮间桥粒数目减少、致密斑间隙扩大(P〈0.05);摄食中枢MTL、CCK-8表达增加(P〈0.05);上述改变程度与铅暴露剂量间有剂量-效应关系。结论胃肠结构损害程度,以及CCKMTL在中枢表达水平具有铅剂量依赖性,这可能是胚胎期铅暴露仔鼠出现异常摄食、排便及消化功能改变重要机制。

  • 标签: 胃排空 小肠推进 空肠微绒毛 胚胎期 铅暴露 大鼠
  • 简介:目的建立复旦中文版脑瘫幼儿手功能分级系统(Mini-MACS)信度效度。方法以2017年10月至2017年1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康复中心以及上海儿童康复合作群(8家单位)接受康复干预1~4岁脑瘫(CP)儿童为研究对象,排除有严重视觉听觉障碍CP儿童。通过分析现场操作评价录像评价结果之间关系确定Mini-MACS重测信度;分析不同评估者间[主要照顾者、作业治疗师(OT师)、物理治疗师(PT师)]评价结果确定Mini-MACS评估者间信度;以脑瘫儿童精细运动能力测试(FMFM)精细运动能力分值为效标确定Mini-MACS平行效度。结果76例CP儿童进入本文分析,其中我院康复中心18例,上海儿童康复合作群单位共58例;男46例,女30例;平均年龄(2.5±0.9)个月,1~2岁组25例,~3岁组23例,~4岁组28例;痉挛型四肢瘫29例,双瘫11例,偏瘫27例,手足徐动型2例,共济失调型2例,无法分类5例;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Ⅰ级7例,Ⅱ级27例,Ⅲ级16例,Ⅳ级16例,Ⅴ级10例。OT师现场评价与录像评价结果间重测信度ICC值为0.96(95%CI:0.94~0.98);OT师与PT师间ICC值为0.97(95%CI:0.94~0.98),OT师与主要照顾者ICC值为0.92(95%CI:0.86~0.95);1~2岁组、~3岁组~4岁组重测信度ICC值0.95~1.00,~4岁组评价者间信度低于1~2岁组~3岁组,尤其是OT师与主要照顾者间信度明显低于其他两组(ICC=0.64)。Mini-MACS与精细运动能力分值之间平行效度Spearman相关系数为-0.76。结论中文版Mini-MACS具有良好评价者间信度和平行效度,适用于对国内脑瘫幼儿进行手功能分级。

  • 标签: 脑瘫 幼儿 手功能 分级 信度 效度
  • 简介:目的观察肾炎康复片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血尿蛋白尿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2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小儿紫癜性肾炎合并血尿蛋白尿患儿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抗过敏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肾炎康复片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8.5%(44/56),高于对照组607%(34/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64%(11/56),显著低于对照组73.21%(4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紫癜性肾炎伴有血尿蛋白尿患儿给予肾炎康复片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

  • 标签: 紫癜性肾炎 肾炎康复片 血尿 蛋白尿 安全性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家庭养育环境对发育性语言障碍(DLD)儿童语言发育社会情绪影响。方法采用1-3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量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1-3岁幼儿情绪及社会性发展量表对125例DLD儿童进行测评。130例年龄、性别匹配语言发育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DLD组儿童家庭养育环境中不良环境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家庭养育环境中各领域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DLD儿童家庭养育环境得分与儿童语言发育水平(r=0.536,P〈0.01)、社会情绪中能力域得分(r=0.397,P〈0.01)呈正相关,与社会情绪中外显行为域、内隐行为域、失调域得分呈负相关(r分别为-0.455、-0.438、-0.390,P〈0.01)。DLD儿童家庭养育环境对儿童语言发育水平有直接影响,也通过社会情绪中介效应影响儿童语言发育水平。结论家庭养育环境影响DLD儿童语言发育社会情绪;社会情绪在儿童家庭养育环境语言发育中起部分中介效用。

  • 标签: 发育性语言障碍 家庭养育环境 社会情绪 中介效应 儿童
  • 简介:目的评估极早产/或极低出生体重对青少年时脑体积影响。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theCochraneLibrary、Webof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CBM)、万方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7年10月20日,纳入暴露组为出生胎龄≤32周/或出生体重≤1500g、非暴露组为出生胎龄38~42周且出生体重≥2500g、队列终点(13~18岁)时使用MRI行脑体积测量队列研究,排除出生时存在先天畸形或其他先天性疾病、随访期间存在可能影响测量结果疾病及无法提取本文设定测量指标(全脑、白质、灰质、小脑、海马胼胝体体积)文献。采用NOS量表评价文献质量,R3.4.0软件进行Meta分析,I2检验文献异质性。结果13篇英文文献(n=1272)进入本文Meta分析,暴露组686例,非暴露组586例。13篇文献均随访不完整,9篇非暴露组与暴露组来源于同社区,3篇仅根据问卷回顾出生数据。13篇文献均描述采用1.5T场强MRI、计算机软件自动测量体积,暴露组非暴露组队列终点年龄均一致。Meta分析结果显示,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相比,全脑(SMD=-0.66,95%CI=-0.81~-0.51)、白质(SMD=-0.51,95%CI=-0.64~-0.38)、灰质(SMD=-0.60,95%CI=-0.93~-0.28)、小脑(SMD=-0.45,95%CI=-0.64~-0.25)、海马(SMD=-0.48,95%CI=-0.73~-0.24)胼胝体均(SMD=-0.43,95%CI=-0.63~-0.24)明显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全脑白质体积Meta分析漏斗图检验未见发表偏倚。结论极早产/或极低出生体重儿青少年岁时脑整体体积特定脑区域体积降低。

  • 标签: 极早产 极低出生体重 脑体积 MRI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建立1~2月龄健康婴儿母乳喂养1、23月时生长速率百分位曲线,为评价生长发育提供更全面的参考.方法采用多中心RCT方案,6个研究现场儿童保健科体检胎龄〉37周、1~2月龄、性别不限、自动放弃母乳喂养婴儿为配方粉组(按随机化原则分配至配方粉1亚组配方粉2亚组),在相同研究现场与配方粉组单号性别、体重匹配胎龄〉37周、1~2月龄、坚持母乳喂养婴儿进入母乳组.主要观察指标为入组1、23月时身长、体重和头围生长速率,月生长速率=[(本次随访测量值-上次随访测量值)/(本次实际随访时间-上次实际随访时间)天×30.次要观察指标:①入组1、23月时大便形状次数,根据婴儿家长手机拍摄新鲜大便照片按Bristol大便形状7分型图判断便型;②研究期间发生不良事件.生长速率便次、便型采用全分析集(FAS)分析,不良反应采用安全集(SS)分析.应用LMS软件,以偏度-中位数-变异系数(LMS)法表现入组1、23月时身长、体重和头围生长速率百分位数.结果2016年5月6日至2016年10月30日征集到符合本研究纳入排除标准(SS集)配方粉组152名母乳组72名,2组分别有24名3名退出,FAS集分别为128名69名.2组性别、入组时日龄、身长、体重、胎龄生产方式差异无统计意义.①母乳组喂养1、23月时身长增长速率(厘米/月)分别为3.1±1.4、3.0±0.82.7±0.6,呈逐月下降趋势;体重增长速率(克/月)分别为951±371、824±278749±219,呈逐月下降趋势;头围增长速率(厘米/月)分别为1.5±0.7、1.4±0.51.3±0.3,下降趋势缓慢.②在喂养1、23月时,配方粉组与母乳组身长、体重和头围增长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亦呈逐月下降趋势.③入组时及喂养1、23月时,配方粉组大便次数形状与母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224名(SS集�

  • 标签: 婴儿 母乳喂养 生长速率 身长 体重 头围
  • 简介:本刊对表格版式要求如下:1.在文中位置:表格需紧接相关一段文字,不串文,不腰截文字,不宜出现在讨论段中。2.表序表题:需有中英文表题,表题在表格上方居中排,不用标点,停顿处转行,转行文字左右居中。表题不得与表分排在两页上。

  • 标签: 表格 文字 期刊 编辑工作
  • 简介: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diaphragmatichernia,CDH)是由于胚胎发育异常导致膈肌缺损,致使腹腔脏器疝入胸腔,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一种先天性疾病.据近年文献报道,CDH发病率约为1/2500-3000,若包括死产婴儿在内,发病率接近1/2000,一般左侧多于右侧,左右侧发病比例约为6:1,双侧较少见,约占2%[1].

  • 标签: 先天性膈疝 临床诊治 胚胎发育异常 病理生理变化 先天性疾病 腹腔脏器
  • 简介:目的通过Sanger测序,检测圆锥动脉干畸形(CTA)患儿中ZFPM2基因突变情况,并探讨其致病性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对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非综合征型CTA患儿心肌组织标本cDNA进行Sanger测序,检测ZFPM2基因突变情况。构建ZFPM2、GATA4表达载体ANF启动子载体,并将ZFPM2突变型引入表达载体。采用免疫共沉淀(Co-IP)结合Westernblotting方法研究野生型或突变型ZFPM2与GATA4相互作用。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研究野生型或突变型ZFPM2对ANF启动子活性影响。通过mRNA注射研究hZFPM2突变对斑马鱼心脏表型影响。结果①对107例非综合征型CTA患儿进行Sanger测序,男64例,年龄1月至14岁(中位年龄8个月);包括单纯型法洛四联症(TOF)39例,TOF合并卵圆孔未闭(PFO)29例,TOF合并房间隔缺损(ASD)6例,TOF合并PFO动脉导管未闭(PDA)8例,25例为复杂表型[如房室间隔缺损(AVSD)左位上腔静脉(LSVC)等]。②在1例TOF合并PFO患儿中,发现位于ZFPM2基因外显子41个杂合错义变异c.397A>Gp.M133V(rs77117583),它仅出现在东亚人群,突变频率为0.3‰,位于ZFPM2蛋白N端转录抑制结构域,该结构域对于ZFPM2调控GATA4依赖性转录是必需。③HEK293T细胞HL-1细胞中Co-IP结果均表明ZFPM2发生M133V突变后与GATA4结合增强。④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人胚肾细胞株HEK293T小鼠心肌细胞株HL-1中结果均表明,ZFPM2发生M133V突变后,其抑制GATA4对ANF转录激活作用增强。⑤mRNA注射斑马鱼胚胎后心脏发育畸形情况:未注射对照组、WT组M133V突变体组心脏畸形发生率分别为11.3%、15.0%27.5%,M133V突变体组高于其他两组(P<0.05)。心脏异常表现为:心脏环化发生异常,心房心室与正常心脏呈镜像。结论在1例CTA患儿中检测到1个ZFPM2低频变异c.3

  • 标签: 圆锥动脉干畸形 ZFPM2 斑马鱼 低频变异 功能研究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73例儿童桡骨颈骨折疗效,探讨与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治疗73例儿童桡骨颈骨折病例资料,分析年龄、骨折类型、治疗方法、复位后x线检查情况等因素与预后关系。结果年龄与预后相关,本组年龄≤10岁儿童疗效优良率为87.3%,〉10岁儿童优良率为61.1%。骨折类型与疗效密切相关,95.O%O’BrienⅠ型骨折疗效优良;0’BrienⅡ型Ⅲ型骨折疗效优良率分别是87.O%66.7%。根据骨折类型选择治疗方法,仅需石膏固定者优良率最高(96.2%),而需手术复位克氏针或弹性髓内钉固定者优良率只有72.3%;手术患者中经皮闭合复位固定有80%优良率;虽然术后影像学上评估切开复位骨折对位对线优于闭合复位,但优良率只有50%。结论儿童桡骨颈骨折预后与年龄、骨折类型、处理方法等因素相关,小于10岁、骨折移位轻、需手术干预少者预后优良率高。建议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采取相应处理方法,需要手术者尽量使用闭合复位、弹性钉内固定。

  • 标签: 桡骨颈骨折 治疗 方法 预后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经单切口实施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本院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实施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47例(Park分型均为I型,Hailer指数3.3~4.1),其中经单切口手术(观察组)25例,经双侧切口手术(对照组)22例。对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并发症、疼痛强度疗效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平均随访时间为11个月(6~26个月)。结果4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死亡,治疗优良率均为100%。从围手术期情况来看,观察组手术时间(52.96±7.17)min,术中出血量(7.08±3.23)mL,疼痛强度评分为3.64±1.03;对照组手术时间(67±9.28)rain,术中出血量(9.91±4.12)mL,疼痛强度评分4.22±0.81。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并发症方面比较,两组各有2例出现气胸,经观察后均自行吸收,观察组中3例术后出现长期疼痛,对照组2例术后出现长期疼痛,均予去痛片口服对症处理后好转,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6,P=0.69)。结论经单切口实施NUSS手术治疗小儿对称性漏斗胸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疼痛轻,是可行、安全可靠方法,近期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漏斗胸 NUSS手术 治疗 儿童
  • 简介:小儿先天性膈疝已列入新生儿高危疾病行列,其早期诊断有了新突破,产前规范检查及有效宫内干预使其发病率降至1/5000-2500[1].但仍约有44%先天性膈疝患儿合并多种畸形[2].其死亡率仍高达50%-60%,后期治愈率仅60%-70%[3,4].规范诊疗流程,延长预后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仍是待解决首要问题.

  • 标签: 先天性膈疝 外科诊治 小儿 高危疾病 早期诊断 诊疗流程
  • 简介:目的观察地塞米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HSP)性肾炎疗效及对尿蛋白、尿红细胞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90例HSP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地塞米松联合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凝血指标、24h尿蛋白尿红细胞水平及患儿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6%(43/45),显著高于对照组77.8%(3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凝血酶原时间较治疗前均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显著高于治疗前,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24h尿蛋白、尿红细胞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h尿蛋白、尿红细胞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2/4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3/4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4周时两组患儿肾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随访观察组失访1例,对照组肾损害发生率为28.9%(13/45),显著高于观察组11.4%(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效果确切,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尿蛋白尿红细胞水平,改善患儿肾功能,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地塞米松 丙种球蛋白 尿蛋白 尿红细胞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钬激光治疗后尿道瓣膜疾病疗效,总结临床经验,推广钬激光在后尿道瓣膜疾病中应用。方法29例后尿道瓣膜症患者,均为男性,行膀胱尿道造影、静脉尿路造影、经尿道输尿管镜检查诊断。均采用全麻,取膀胱截石位,运用钬激光电视监视下将后尿道瓣膜逐个点烧灼切除,再次检查后尿道,后尿道通畅,撤镜。挤压耻骨上膀胱体表处,见冲水样尿液从尿道流出,尿线较前明显增粗。术后给予抗炎、补液及对症处理。留置导尿管2d~1周不等,并留置膀胱造瘘管。结果行钬激光后尿道瓣膜切除术,术中诊断后尿道瓣膜类型均为I型,手术几乎无出血,手术时间短,操作方便。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24例行经尿道膀胱输尿管镜钬激光手术治疗1次后,排尿费力症状缓解,延缓上尿路扩张损害。表现为:双肾积水改善,B超随访双肾及输尿管扩张情况均不同程度好转,残余尿均较小,术后半年随访尿流率,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均明显高于术前,排尿时间较术前明显缩短。5例症状无改善,行二次钬激光后尿道瓣膜切除术,术后尿流率在7~18mL/s范围。本组病例术后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示:29例中,16例(占941%)存在不同程度膀胱功能损害,尿动力学检查表现为顺应性降低,逼尿肌不稳定(占379%),10例(占345%)残余尿增多。结论经尿道钬激光治疗后尿道瓣膜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治疗后尿道瓣膜手段,值得推广。

  • 标签: 尿道梗阻 激光手术 麻醉 治疗结果
  • 简介:先天性膈疝在活产婴儿中发病率约1/2400-3000[1].我国尚缺乏大样本发病率报道,部分可能产前或生后未经诊治而死亡.既往认为胸腹膜管闭合障碍是膈疝形成原因,2015年Merrell提出胸膜腹膜返折发育缺陷才是先天性膈疝形成组织学基础[2].

  • 标签: 先天性膈疝 诊治 组织学基础 发育缺陷 腹膜返折 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