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右心室不同比例及部位起搏对老年患者心功能影响。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植入体内埋藏式双腔心脏起搏器患者64例,根据术后1年起搏器程控仪上显示右心室起搏比例将患者分为A组(≥50%)B组(<50%)各32例,将A组分为A1(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A2(右室心尖部起搏)两个亚组各16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比较A,B两组及A1,A2两亚组术后1年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房内径(LAD)。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x-strain软件测量并比较两亚组术后1年左室室间隔各段及左室中段室间隔各层心肌应变率。结果A组男性18例,女性14例,平均(78.5±5.1)岁;B组男性22例,女性10例,平均(77.1±4.9)岁。A1组共16例,平均(78.8±5.4)岁;A2组共16例,平均(78.0±5.1)岁。A,B两组术前LVEF、LVEDDLA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年时A组LVEF下降,LAD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VEDD无明显改变(P>0.05),B组LVEF、LVEDDLAD均无明显改变(P>0.05);术后1年时A组LVEF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VEDDLA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1A2亚组术前LVEF、LVEDDLA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年时A1亚组LVEF、LVEDDLAD均无明显改变(P>0.05),A2亚组LVEF下降,LVEDDLAD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时A1亚组LVEF高于A2亚组,LVEDDLAD低于A2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A1组左室室间隔基底段中段于收缩期、舒张早期及舒张晚期心肌应变率高于A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左室中段室间隔内中外3层于收缩期、舒张

  • 标签: 右心室 起搏比例 起搏部位 心功能 老年患者
  • 简介:随着年龄增长,我们很多人会出现手部疼痛。很多人经常抱怨说手部出现麻刺、麻痹、疼痛、关节僵硬、抓举无力等问题。但是,不要自己给自己看病,也不要在沉默中忍受疼痛。“辨别不同种类手部疼痛是非常困难,有些人会出现重叠症状。”哈佛大学附属麻省总医院手部外科医师李博士说。

  • 标签: 疼痛 手部 关节僵硬 重叠症状 外科医师 哈佛大学
  • 简介:论文质量很大程度取决于资料统计学处理,为提高论文科学性准确性,与SCI接轨,我刊自2014年第一期起改进论文统计学处理,要求:提供具体P值,不是不等式P〈0.05,或P〈0.01,其前配有检验值(t,χ~2等),3组以上数据比较要求进行方差分析。结果2014年有统计学比较论文169篇中发生有统计学意义改变论文有92篇,占54.44%,

  • 标签: 检验值 方差分析 科学技术协会 稿件数量
  • 简介:饮食补充剂可能是天然,但并不是没有风险。当你在药房或超市匆匆走过保健品货道时,你会发现饮食补充剂草药摆满货架。有些人每年花不少费用购买数千种草药产品,其中许多草药产品宣称可改善心脏健康。大众误解一些专家称,患者将草药补充剂看作是天然、安全产品,可替代他们服用传统产品。另一方面,医疗提供者可能将补充剂看作是花哨安慰剂,昂贵但无害。这些都是误解。

  • 标签: 补充剂 草药 心脏 药房 安慰剂 保健品
  • 简介:目的总结迷宫Ⅲ手术治疗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术后处理经验.方法2013年10月至2016年5月间,我院施行迷宫Ⅲ手术治疗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178例.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95例、二尖瓣成形术28例、主动脉瓣置换5例、主动脉瓣二尖瓣置换术50例.结果死亡1例(0.56%),因左心室破裂修补成功4d后多脏器衰竭死亡.主动脉阻断时间(102.24±22.07)min,体外循环时间(192.97±32.21)min,ICU停留时间(35.55±17.62)h,术后住院时间(15.10±3.33)d.出现二次开胸止血4例(2.25%)、新发脑梗死2例(1.12%)、低心排血量综合征5例(2.81%).应用临时起搏器136例(76.41%),行同步电复律14例(7.87%),无应用永久起搏器患者.出院时窦性心律170例(96.05%,170/177)、房颤7例(3.95%,7/177),NYHA心功能Ⅰ级158例(89.27%)、Ⅱ级19例(10.73%).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左心房直径均较术前明显缩小(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明显增加(P<0.01).出现跨二尖瓣A峰142例(80.23%,142/177),出现跨三尖瓣A峰152例(85.88%,152/177).结论系统训练、合理选择患者、恰当手术处理、术后积极防治心律失常是迷宫Ⅲ手术围术期处理关键.

  • 标签: 心房颤动 迷宫手术 围手术期 心脏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分析心肌损伤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2月于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病房(CCU)接诊122例疑似AMI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86例确诊AMI患者作为观察组,36例非AMI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发病早期包括发病3h内、3~6h、6~12h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cTnⅠ)、肌红蛋白(Myo)、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浓度变化,探讨各指标在AMI发病早期诊断中应用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中H-FABP、Myo在发病初期3h内明显升高[(51.37±15.78)vs.(0.31±0.12)]pg/ml、[(185.32±87.36)vs.(55.78±11.76)]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6h、6~12h内H-FABP、Myo含量仍然维持较高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CK-MB、cTnⅠ在发病初期3h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415,P=0.0545)、(t=0.3961,P=0.6927),但在发病3~6h、6~12h含量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损伤标志物H-FABP在AMI发病前3h即明显升高,有利于早期发现AMI并及时治疗。Myo在AMI发病初期前3h也明显升高,但是由于特异性差,可以作为主要辅助诊断指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肌酸激酶同工酶 肌钙蛋白Ⅰ 肌红蛋白 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发生与凝血-抗凝血-纤溶系统之间相互关系。方法选取首次就诊急性脑梗死患者45例,同时随机抽取在我院体检中心就诊50例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其狼疮抗凝物(LAC)、血浆蛋白C活性(PC)、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溶酶原(PLG)、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D-D二聚体值。结果急性脑梗死组vWF、PT、APTT及D-D二聚体值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PT、APTT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vWF及D-D二聚体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C、PLG、FIB及LAC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发生时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 标签: 脑梗死 狼疮抗凝物质 高凝状态
  • 简介:目的分析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comascale,GCS)对急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预后预测价值,以及影响意识障碍程度相关因素转归。方法数据来自中国卒中医疗质量评估研究数据库,对633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分析。按照GCS评分分为无意识障碍组5745例(GCS〉8分)意识障碍组591例(GCS≤8分)。使用ROC曲线下面积分析GCS预测价值。多因素回归分析人口与社会学因素,以及院前急救特点、脑卒中危险因素、脑卒中亚型与意识障碍程度关系。结果意识障碍组低教育程度(60.9%vs46.7%,P=0.000)、利用救护车到院(62.1%vs18.5%,P=0.000)、心房颤动(10.0%vs4.8%,P=0.000)、出血性脑卒中(60.9%vs20.8%,P=0.000)比例明显高于无意识障碍组,有规律饮酒(19.3%vs27.7%,P=0.000)、缺血性脑卒中(36.9%vs78.3%,P=0.000)比例明显低于无意识障碍组。GCS预测患者1年内死亡住院死亡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1(95%CI:0.804-0.858,P〈0.01)0.768(95%CI:0.748-0.787,P〈0.01)。与无意识障碍组有关因素有高水平教育、院前延误〉6h、有规律饮酒、出血性脑卒中、到院交通方式(救护车)、心房颤动(P〈0.01)。结论GCS可以提供急性脑卒中预后预测信息。

  • 标签: 卒中 意识障碍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心房颤动 教育程度 预后
  • 简介:根据一项新研究显示,如果每天服用高剂量某些处方药,服用一周内可能有心脏病发作风险。以往研究将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这类止痛药使用与心脏病发作风险升高联系在一起。于2017年5月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一份新报告分析了近百万人数据,其中约61,000名有过心脏病发作。

  • 标签: 心脏病发作 止痛药 风险 《英国医学杂志》 非甾体类抗炎药 处方药
  • 简介:背景与目的:尽管高瘦素水平已被证实与血管危险因素相关,但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瘦素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关系尚无定论。因此,我们通过荟萃分析来评估这个问题。方法:我们检索了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截止至2016年1月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通过OR、RR相应95%CI报道,2个研究者独立提取数据。

  • 标签: 瘦素水平 荟萃分析 血管疾病患者 心血管疾病 血管危险因素 EMBASE
  • 简介:目的探讨无创动脉硬化检测及彩超技术联合应用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动脉硬化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利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入选病例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以及动脉硬化检测仪测定其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pulsewavevelocity,baPWV)趾臂指数(toe-brachialindex,TBI),并分析相关检测数据进行相关危险因素评价。结果两组测得baPWV、TBIIM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收缩压是IMT异常危险因素;年龄、收缩压血糖是baPWV异常危险因素;年龄、收缩压血糖是TBI异常独立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TBI保护因素。结论结合无创动脉硬化检测指标并应用血管超声技术测量IMT,可以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外周动脉硬化程度,因其简便性、无创性可重复性好而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糖尿病 趾臂指数 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超声检查
  • 简介:大多数Meta分析都会用到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中一种,固定效应模型假设所有的纳入研究拥有共同真实效应量,而随机效应模型中真实效应随纳入研究不同而改变。运用模型不同,所得到合并后效应量均数值也不相同,这不仅体现在效应量均值上,更多体现在每个纳入研究权重分配上,本文主要目的是深度解剖两种模型以及两种模型假设,区分其共同点不同点,并通过两种模型计算每个研究所占权重和合并后效应量均数值,最后指出并比较其优缺点。

  • 标签: 随机效应模型 固定效应模型 效应量 统计学
  • 简介:目的分析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在尿毒症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变化趋势与预后关系.方法连续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于海军总医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治疗尿毒症患者共130例,其中男性76例,女性54例.根据是否出现透析相关急性左心衰竭分为心衰组(30例)对照组(100例).检测发生左心衰竭后不同时间点CK-MB、cTnI、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出院后随访1年,比较总死亡率心源性死亡率.检测院内随访期间(出院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结果不同时间点心衰组CK-MBcTnI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衰组CK-MBcTnI缓慢上升达平台期,无明显峰值下降趋势.不同时间点,心衰组对照组ScrBUN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衰组院内、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6个月、出院后12个月NT-pro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衰组院内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随访期间LVEF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衰组总死亡率心源性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0.0%vs.30%,77.8%vs.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K-MBcTnI在尿毒症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变化明显,与患者预后有关.

  • 标签: 肌酸激酶同工酶 心肌肌钙蛋白I 尿毒症 急性左心衰竭
  • 简介:目的探讨肽素(Copeptin)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新发心房颤动(new-onsetatrialfib-rillation)关系.方法随机连续入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28例,入院时抽取肘静脉血,采用ELASE法测定肽素浓度,持续监测住院7d内有无心房颤动发生.根据是否发生心房颤动分成心房颤动组非心房颤动组,记录两组患者一般临床情况,测定肽素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心房颤动组肽素浓度高于非心房颤动组(21.2pmol/L比9.6pmol/L,P〈0.05).多变量Logistic逐步回归表明,入院时心率(OR=1.059,95%CI0.999-1.123,P=0.042)、肽素(OR=4.685,95%CI1.729-12.692,P=0.002)、左心房内径(LAD)(OR=1.204,95%CI1.069-1.355,P=0.002)是预测AMI新发房颤危险因素.结论肽素水平是预测AMI后新发房颤有效指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房颤动 和肽素
  • 简介: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炎症因子血管内皮功能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冠心病患者11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56例)与阿托伐他组(56例)。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血管内皮功能变化,治疗后心绞痛心电图疗效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细胞间粘附因子1(ICAM)-1、内皮素(ET)-1水平均明显降低,一氧化氮(NO)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明显增加(P均〈0.01);且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血清IL-6[(157.42±30.13)pg/ml比(129.83±27.31)pg/ml]、TNF-α[(25.41±2.67)ng/L比(21.38±2.13)ng/L]、CRP[(19.87±2.78)mg/L比(17.13±2.04)mg/L]、ICAM-1[(81.23±19.83)pg/ml比(64.31±15.46)pg/ml]、ET-1[(1.45±0.34)pg/ml比(0.87±0.23)pg/ml]水平降低更显著,NO[(53.27±5.31)mmol/L比(58.72±5.46)mmol/L]水平、LVEF[(52.37±5.38)%比(63.19±5.79)%]CO[(4.58±0.78)L/min比(5.13±0.82)L/min]增加更显著(P均〈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心绞痛总有效率(73.22%比89.29%)、心电图总有效率(66.07%比83.93%)明显提高(P均〈0.05);两组均未见严重用药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冠心病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炎症状态,且可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 标签: 冠心病 炎症因子6 C反应蛋白质 内皮 血管 阿托伐他汀
  • 简介:目的评估Enterprise支架治疗老年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火箭军总医院神经介入医学科接受Enterprise支架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且年龄≥60岁患者55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24例,年龄60~81(66.4±8.0)岁。术前及术后给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及强化调脂治疗,采取多模态影像指导下支架成形术,术后6个月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支架再狭窄情况,观察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及靶血管供血区脑卒中复发率。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100.0%,术前及术后即刻残留狭窄率(86.6±10.0)%、(29.9±13.2)%。围术期发生1例(1.8%)穿支脑梗死事件,术后随访期有1例脑出血,2例支架内急性闭塞,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事件,术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为3.6%。有36例(65.5%)患者接受了DSA复查,血管狭窄率为(34.3±22.8)%,8例(22.2%)患者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结论Enterprise支架治疗老年症状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是安全,且能有效预防供血区脑卒中复发。

  • 标签: 支架 大脑中动脉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降血脂药
  • 简介:目的调查北京市通州区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治疗现状,分析影响该地区CHF患者再入院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12月连续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心内科住院CHF患者301例患者,其中男性177例,女性124例,年龄27~89岁,平均年龄(71.49±11.75)岁.6月后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根据是否再入院,分为2组,分别是再入院组(142例)对照组(159例),并分析影响CHF患者再入院因素.结果CHF主要病因是冠心病197例(65.5%),其次是心脏瓣膜病48例(15.9%),心肌病31例(10.3%)高血压心脏病25例(8.3%).CHF主要诱因是水潴留(74.8%)肺感染(43.9%).再住院组患者年龄≥70岁、左室射血分数(LVEF)≤35%、合并肾功能不全、贫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再住院组阿司匹林、呋塞米、ACEI/ARB服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再住院组监测体重、服药依从性、定期门诊随诊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影响CHF患者再住院因素为:监测体重(OR=0.285,95%CI:0.147~0.555)、肾功能不全(OR=2.137,95%CI:1.264~3.612)、LVEF〉35%(OR=0.449,95%CI:1.264~3.612)、服药依从性(OR=0.503,95%CI:0.279~0.906)、呋塞米(OR=0.389,95%CI:0.171~0.88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OR=2.156,95%CI:1.070~4.343)ACEI/ARB(OR=0.574,95%CI:0.344~0.959).结论导致CHF主要疾病是冠心病,主要诱因为水潴留肺感染.CHF患者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应用率偏低,缺乏CHF自我管理.监测体重、肾功能不全、LVEF〉35%、服药依从性、呋塞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CEI/ARB是预测CHF患者再住院独立因素.

  • 标签: 心力衰竭 再住院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研究水飞蓟宾(silibinin,SIL)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功能氧化应激影响.方法将100只实验用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SIL低剂量[100mg/(kg·d)]预处理组、中剂量[200mg/(kg·d)]预处理组、高剂量[400mg/(kg·d)]预处理组,每组各20只.SIL预处理组术前7d开始灌胃给药.7d后结扎大鼠冠状动脉30min后再通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再灌注时间为6h.通过高分辨率超声影像系统检测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IDd)收缩末期左室内径(LVIDs)、短轴缩短率(FS)、射血分数(EF)及每搏输出量(SV);生化分析法测定血清中心肌酶含量;HE染色法观察心肌组织形态结构改变;比色法测定心肌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blotting法测定心肌组织NF-κB蛋白表达;TUNEL染色法观察心肌细胞凋亡状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经SIL中、高剂量预处理能够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大鼠LVIDd并显著提高FS、EFSV;可显著降低血清中心肌酶(谷草转氨酶、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含量,提高心肌组织中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并显著降低MDA含量;此外,还可显著降低NF-κB蛋白表达量,并且明显改善心肌细胞凋亡状况,显著降低凋亡指数(AI),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SIL具有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功能并抑制其氧化应激损伤作用,表现出对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定保护作用.

  • 标签: 水飞蓟宾 心肌缺血再灌注 心功能 氧化应激
  • 简介:目的评价阿利沙坦酯治疗老年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将60例轻-中度高血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阿利沙坦酯组缬沙坦组,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监测诊室血压(CBP)、心率、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指标,治疗前与治疗12周结束后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治疗12周末,两组诊室血压,24h、白昼、夜间平均血压,血压负荷值及夜间下降率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无显著变化;阿利沙坦酯降低白昼及诊室收缩压(SBP)降低24h、白昼、诊室收缩压幅度优于缬沙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舒张压(DBP)平均降压幅度、血压达标率、谷峰比值(T/P)及平滑指数(S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轻微,均能自行缓解,但在引起转氨酶升高方面比较,阿利沙坦酯更安全。结论阿利沙坦酯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疗效是安全、有效

  • 标签: 高血压 阿利沙坦酯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目的观察静脉注射米力农对住院急性心力衰竭综合征(AHFS)患者血流动力学心功能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7年3月于北京市石景山医院住院120例AHFS患者,入院48h内进行肺动脉导管监测。研究对象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4组:0.5μg米力农(低剂量组)、1.0μg米力农(中剂量组)、1.5μg米力农(高剂量组)安慰剂组,每组30例,通过生理盐水配成不同剂量米力农(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规格:5ml:5mg×2支),安慰剂组给予生理盐水。米力农或生理盐水通过输液泵静脉注射,速率为100ml/h,持续时间为6h。然后观察所有研究对象米力农治疗前后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心脏指数(CI)、平均右心房压(RAP)每搏功指数(SWI)、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120例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05例,平均年龄是(55±11)岁。四组患者组间在性别、年龄、病因、基线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安慰剂组PCWP变化是0.0mmHg;低剂量组变化-3.2mmHg,中剂量组变化-3.3mmHg,高剂量组变化-4.7mmHg。与安慰剂组相比,米力农各组PCWP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并呈剂量依赖性。治疗后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收缩压明显增高,而且高剂量组高于中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安慰剂组比较,所有剂量米力农组患者心率均降低,并呈剂量依赖性(P均<0.05)。与安慰剂组比较,高剂量组患者CI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组患者LVESV降低明显高于安慰剂组(P=0.03)。而低剂量高剂量组平均变化与安慰组相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剂量组治疗后LVEDV降低明显高于安慰剂组(P=0.02)。而低剂量中剂量�

  • 标签: 米力农 急性心力衰竭综合征 血流动力学 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