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终末期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后3种重建自体血管通路手术的优缺点,为临床选择做参考。方法针对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3种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失功患者(241例),根据其自身血管条件、原有内瘘情况、血管彩超等检查结果,施行以下3种之其中一种重建自体血管通路的手术:原有内瘘近心端重新吻合血管(92例)、使用取栓管球囊行经皮血管成形术(包括内瘘取栓术和血管扩张术,87例),另选血管建立动静脉内瘘(62例)。随访2年,比较3种手术方式的成功率、通畅率、平均血流量、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3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3.5%、94.2%、96.8oA,2年通畅率分别为80.4%、82.70、80.6%,2年平均内瘘血流量分别为(250±24)ml/min、(240±21)ml/min、(230±16)ml/min,均无统计学差异。3组患者均无充血性心力衰竭、窃血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针对动静脉内瘘失功的血液透析患者,应依据血管条件选择手术方式来重建血管通路。经皮血管成形术(包括内瘘取栓术和血管扩张术)作为一种微创有效的手术方式,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的血管资源,可予临床推广。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血管通路 血液透析
  • 简介:目的通过检索大样本尿道转诊中心数据库,分析骨盆骨折尿道损伤患者的病例特征和急诊处理对于延迟尿道重建的各种影响。方法检索尿道转诊中心病例数据库,纳入2009~2013年的376例尿道重建手术男性患者,所有患者曾因骨盆骨折导致尿道损伤(PFUI)接受开放尿道重建。分析因素包含患者受伤时年龄、PFUI的受伤原因、急诊处理的类型、合并损伤、狭窄长度和部位、尿道重建术式和手术结果。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大样本的析因分析。结果延迟尿道重建的总体成功率为80.6%。早期会师对减小狭窄长度、提高延迟尿道重建的成功率有促进作用。合并直肠破裂、狭窄长度〉1.6cm以及狭窄部位接近膀胱颈〈3cm是结果不良的预测因素。年龄、损伤类型、尿瘘和膀胱破裂对尿道重建的结果无明显影响。之前失败的尿道内切开术和尿道重建术对补救性手术的成功率无明显影响。结论后尿道重建术的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早期会师能够提高尿道重建的成功率。而狭窄长度、位置和距离膀胱颈的距离起到关键作用,受伤时合并直肠破裂也是结果不良的预测因素。其它因素未显示明显重要性。

  • 标签: 尿道损伤 骨盆骨折 尿道重建 尿道狭窄
  • 简介:目的探讨尿道下裂尿道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TIP)手术中通过尿道海绵体重建覆盖新尿道方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尿道下裂患儿98例,均为初次手术且行TIP术式。术中重建尿道海绵体来包裹加强新尿道,使阴茎头及尿道成一整体,分析手术并发症及效果。结果手术均一期完成,平均手术时间82.6min,92例治愈。阴茎伸直好,外形美观,尿道口正位裂隙样,尿流、尿线正常。6例合并尿瘘,其中2例术后6月内自愈,无阴茎头裂开。无尿道及尿道口狭窄。一期治愈率93.9%。HOSE平均分:2周15.6,3个月15.8。结论利用尿道海绵体重建覆盖新尿道的方法可简化TIP术式的步骤,减少并发症,提高术后疗效。

  • 标签: 尿道下裂 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 尿道重建 海绵体
  • 简介:目的探讨体外修复重建受损或畸形供肾血管对肾脏移植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对11例供。肾有血管损伤或畸形的肾移植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同期进行的20例正常供肾肾移植病例作为对照组。体外血管重建的方法包括动脉端端吻合(3例)、端侧吻合(3例)、侧侧共干吻合(2例)、利用供体或受体髂动脉及其分支合并及延长供。肾动脉(3例)。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年,两组患者均存活;血管重建组2例而对照组3例患者术后新出现高血压或高血压加重(P=0.595),但未发现移植肾动脉狭窄;血管重建组和对照组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为27.3%和20%(P=0.484),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1%和10.0%(P=0.719);术后1年两组内有移植肾患者的血肌酐水平分别为(110±21)和(107±23)9μmol/L(P=0.664),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选择合适方法进行体外修复重建供肾受损或畸形的血管,不会影响肾移植的效果,并可以大大提高供体器官的利用率。

  • 标签: 肾移植 血管畸形 外科手术
  • 简介: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医院定于2015年9月7日至25日在全国泌尿外科年会及亚洲泌尿外科年会后将举办高年主治医师以上的“尿道修复重建”高级培训班。内容为:1.集中理论授课;2.参加临床手术示教;3.动物实验操作。使学员在三周的培训中对尿道修复重建理念能有正确的认识,并获取实际的临床操作技能。

  • 标签: 动物实验操作 第六人民医院 理论授课 泌尿外科 上海交通大学 临床操作技能
  • 简介:硬化蛋白作为-血管轴之间的重要信使,在血管钙化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但其机制较为复杂。目前研究证明,硬化蛋白是一种骨细胞特异性糖蛋白,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形成抑制剂;通过抑制Wnt/β-连环蛋白信号传导激活所需的特定的共同受体而发挥其生物学效应。血清硬化蛋白水平可能反映了代谢,并且可能用作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中低转换性疾病和肾性营养不良的标志物。然而,硬化蛋白与血管钙化的相互作用和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临床预后尚不清楚。尽管如此,抗硬化蛋白抗体可能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本文旨在了解硬化蛋白的基本结构及其生物学活性,同时对其与慢性肾脏病及血管钙化的关系做一综述,并提出抗硬化蛋白抗体治疗在CKD患者中的应用。

  • 标签: 骨硬化蛋白 血管钙化 慢性肾脏病 WNT 抗硬化蛋白抗体
  •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20ng/ml和Gleason评分〈8分无骨转移症状前列腺癌患者免于扫描的截点是否适用于我国,并探寻适用于国人的截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5月至2012年12月经病理确诊并行扫描检查的无骨转移症状前列腺癌患者257例,对年龄、碱性磷酸酶、PSA值、Gleason评分、扫描结果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骨转移阳性67例(26.1%);骨转移阳性组PSA值、Gleason评分与骨转移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SA水平、Gleason评分越高,骨转移发生率增高(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PSA、Gleason评分为骨转移的独立预测因子。PSA〈10ng/ml和Gleason评分≤6分的35例中无骨转移阳性病例(阴性预测值100%),而PSA〈20ng/ml和Gleason评分〈8分的81例中3例骨转移阳性(阴性预测值96.3%)。结论PSA值、Gleason评分是骨转移阳性的独立预测因子;PSA〈20ng/ml和Gleason评分〈8可免于扫描的截点并不适用于我国,而以PSA〈10ng/ml和Gleason评分≤6作为截点可能更适用于我国。

  • 标签: 前列腺癌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GLEASON评分 骨转移 骨扫描
  • 简介:Fanconi综合征(fanconi’ssyndrome,FS)是由于先天或后天性因素导致近曲小管转运功能障碍,造成糖、磷酸盐、钙、尿酸、氨基酸、碳酸氢盐等从肾脏丢失,出现肾性糖尿、氨基酸尿、磷酸盐尿、尿酸盐尿、碳酸氢盐尿及肾小管酸中毒,由此引起低磷血症和低钙血症性骨病(骨质疏松、畸形)的一组综合征。本症的病因分为二大类,第一类是遗传性或特发性,第二类是非遗传性。

  • 标签: Fanconi综合征1 磷酸盐尿 尿酸盐尿 肾性糖尿 低磷血症 肾小管酸中毒
  • 简介:唾液酸蛋白(bonesialoprotein,BSP)是一种酸性磷酸化糖蛋白,属于组织的非胶原蛋白,参与骨细胞外基质和骨质代谢,血清BSP浓度可反映破骨细胞活性和吸收现象。自1994年首次在乳腺癌细胞中发现BSP表达后,BSP就引起癌症研究者注意,随后在其他易发生骨转移的癌细胞中也确定有BSP的表达,而从BSP的组织局限性特征来分析,它在癌细胞中的表达与肿瘤的骨转移有关。本文简要综述BSP表达调控及其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前列腺癌骨转移 骨唾液酸蛋白 乳腺癌细胞 磷酸化糖蛋白 骨细胞外基质 破骨细胞活性
  • 简介:肾性骨病是由慢性肾脏病(CKD)导致的钙磷代谢异常、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骼成分与结构的改变和血管及软组织钙化,是CKD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目前,学术界称之为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异常(CKD-MBD),定义为由于CKD导致的矿物质及代谢异常综合征,临床上出现以下一项或多项表现:(1)钙、磷、甲状旁腺素或维生素D代谢异常;(2)转化、矿化、量、线性或强度异常.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肾性骨病 矿物质 降钙素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钙磷代谢异常
  • 简介:目的了解滁州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hemodialysis,MHD)患者的矿物质和异常(mineralandbonedisorder,MBD)现状。方法调查2014年4~6月滁州地区7家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的MHD患者情况。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人口学特征、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及用药情况等。分别以。肾脏疾病患者生存质量指导(KidneyDiseaseOutcomesQualityInitiative,KDOQI)和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idneyDisease:ImprovingGlobalOutcomes,KDIGO)指南为标准,观察血校正钙、血磷、全段甲状旁腺素(immunoreactiveparathyroidhormone,iPTH)达标情况,将其达标率与透析预后和实践模式研究(thedialysisoutcomesandpracticepatternsstudy,DOPPS)4比较;并比较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MHD者血校正钙、血磷、iPTH达标率。结果①入选病例1021例,平均透析时间(46.6±37.3)月。原发病前3位是慢性肾小球肾炎(512例,占50.1%)、糖尿病肾脏疾病(206例,占20.2%)、高血压肾病(144例,占14.1%)。②以KDOQI指南为标准,滁州市MHD者血校正钙、磷、iPTH达标率分别为40.5%、37.4%、21.3%,低于DOPPS4的56.7%、52.6%、29.6%(均P〈0.01)。③以KDIGO指南为标准,上述指标达标率分别为51.5%、19.8%、46.2%。④以KDOQI指南为标准,三级医院患者血磷、血iPTH达标率高于二级医院(P〈0.05),而血校正钙达标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⑤MBD治疗状况:以KDIGO指南为标准,低钙、高磷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不当治疗分别占47.5%、47.6%、32.5%。结论滁州地区MHD者血钙、血磷及iPTH达标率低。三级医院MHD患者MBD控制情况较二级医院好,加强检测和管理有望提高相关指标的达标率。

  • 标签: 血液透析 肾衰竭 慢性 矿物质和骨异常
  • 简介:目的观察血液灌流联合西那卡塞对尿毒症患者痛的疗效。方法选择武警重庆市总队医院门诊和住院中伴有痛症状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5例,随机分为3组,即A组(单纯血液透析组)、B组(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组)、C组(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联合西那卡塞组),观察并评估其治疗过程中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痛评分,并检测治疗前后的血清钙、血清磷、甲状旁腺素(PTH)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C组治疗2周及6周后血清磷、PTH和痛评分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6周后与A组和B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联合西那卡塞组能有效的清除尿毒症患者血清中的磷和PTH,降低痛评分,缓解症状,其效果优于血液透析+血液灌流治疗和单纯血液透析治疗。

  • 标签: 尿毒症 血液灌流 西那卡塞 骨痛
  • 简介:目的了解采用盆底筋膜保护与重建法对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控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同一术者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泌尿外科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的40例患者资料,其中采用盆底筋膜保护与重建技术的前列腺癌患者17例(治疗组),采用常规腹腔镜下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23例(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术前BMI、术前前列腺体积、术前临床分期、术前Gleason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吻合口漏尿率、术后病理切缘阳性率、术后病理分期、术后Gleason评分及早期尿控功能恢复的情况等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0例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均经腹膜外完成,术中无中转开放,无术中输血病例,术后吻合口无漏尿,两组均有1例术后病理切缘阳性。两组在年龄、术前BMI、术前前列腺体积、术前临床分期、术前Gleason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理分期及术后Gleason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0例患者均在术后12~16d拔除尿管,治疗组拔除尿管后3d内、1个月内和3个月内的累积完全控尿比例分别为52.9%、64.7%和82.4%,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7%、26.1%和34.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中使用盆底筋膜保护与重建技术可显著提高患者术后早期的控尿能力。

  • 标签: 腹腔镜 前列腺癌根治术 盆底筋膜保护 盆底筋膜重建 控尿
  •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的变化,了解VDR基因多态性与肾性营养不良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武汉市第五医院就诊的MHD患者200例,年龄40~65岁,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DEXA)测量VDRBB基因型、VDRBb基因型、VDRbb基因型3种不同基因型的骨密度水平。应用DEXA对股骨颈骨密度进行测量,并调查患者的一般情况,采用Pearso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了解VDR基因多态性与代谢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VDRbb基因型骨密度Z-Score值低于VDRBb基因型,VDRBb基因型的骨密度Z-Score值低于VDRBB基因型,不同基因型的MHD患者骨密度Z-Score值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HD患者低量的发生率和矿质缺乏的发生率分别约为30.0%和20.0%,VDR不同基因型的MHD患者低量及矿质缺乏的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DRbb患者代谢指标(钙、磷、ALP、PTH)与VDRBB、VDRB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HD患者的骨密度与体质量相关(r=-0.260,P<0.05),与年龄和身高无相关性。结论MHD患者肾性营养不良受遗传因素的影响,VDR基因BsmI多态性影响代谢,VDR基因多态性可以作为肾性营养不良的预测因子,并对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维生素D受体 维持性血液透析 骨密度 VDR基因
  • 简介: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结合Sampaio集合系统分型理论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2例鹿角状患者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行腹部平片、静脉肾盂造影、CT中下腹平扫,观察组同时接受泌尿系CT三维重建检查并结合Sampaio集合系统分型理论分类处理。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结石清除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90.54±32.45)min]显著短于对照组[(110.34±35.55)min],术中失血量[(95.55±36.88)mL]低于对照组[(118±33.90)mL],穿刺成功率34例(94.4%),高于对照组28例(77.8%),结石清除率33例(91.7%),高于对照组26例(72.2%,P<0.05)。结论CT三维重建结合Sampaio集合系统分型理论在经皮肾镜取石中准确预测肾脏的解剖结构及与结石的位置关系,有助于建立合适的穿刺通道、寻找结石、减少手术时间并提高结石清除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CT尿路成像 三维重建 结石 经皮肾镜取石术
  • 简介:高磷血症是慢性肾脏病(CKD)透析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与患者心血管疾病和临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使用磷结合剂是治疗高磷血症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临床常用磷结合剂包括传统含铝、含钙磷结合剂和新型非钙非铝磷结合剂。近年来多项证据显示,含钙磷结合剂的使用与CKD患者不良临床预后相关。

  • 标签: 含钙磷结合剂 慢性肾脏病 临床应用 透析患者 矿物质 高磷血症
  • 简介:为提高下尿路疾病和外生殖器修复重建的诊治水平,由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和男科承办的"第十二届全国下尿路修复与重建新进展学习班暨中华男科学分会男科手术学组成立仪式"将于2016年3月24~26日在上海举办。会议将邀请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孙颖浩教授、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姜辉教授等国内外著名泌尿外科和男科专家,就前列腺癌、前列腺剜除、尿道与外生殖器修复重建、尿控等领域最新进展和热点问题进行研讨。会议突出实用性和先进性,以手术演示为主,包括前列腺癌根治、前列腺解剖剜除、外生殖器修复与功能重建、尿控等,结合授课和录像教学。我们真诚地欢迎全国各地的泌尿外科和男科同道来上海参会。

  • 标签: 男科学分会 手术学 中华医学会 孙颖浩 下尿路疾病 分会主任委员
  • 简介:前列腺癌细胞主要向骨转移,肿瘤细胞与骨细胞的相互作用导致局部的形成和/或溶解。肿瘤细胞诱导的成或溶骨病变的分子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因此我们比较了两种前列腺癌细胞-成型的MDA-PCa-2b与溶型的PC-3细胞对成骨细胞的作用。

  • 标签: 前列腺癌细胞 成骨细胞 细胞诱导 Stat3/5 溶骨型 细胞因子
  • 简介:为了进一步促进和提高男科和下尿路疾病的诊治水平,定于2013年4月12~14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和山东省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联合主办"中美男科高峰论坛暨第九届全国下尿路修复与重建新进展学习班"和"山东省泌尿外科微创新技术学习班",届时将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应禄教授、美国加州大学LinGuiting教授、中华医学会男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姜辉教授、副主任委员商学军教

  • 标签: 技术学习班 下尿路疾病 泌尿外科 高峰论坛 山东省 男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