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由于膀胱原位癌具有浸润或潜在浸润的特性。传统上采取根治性膀胱切除术。1970年代后期卡介苗膀胱灌注成为治疗原位癌的首选方案,但由于有卡介苗不敏感或耐受的病例,则选择恰当的方案成为一个难题。为了解决目前卡介苗不敏感或耐受卡介苗的膀胱原位癌治疗方法,作者

  • 标签: 卡介苗 治疗 膀胱原位癌 肿瘤浸润
  • 简介:多囊卵巢综合征(poiycysticovariansyndrome,PCOS)又称Stein-Leventhal综合征,是妇科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以雄激素过多和持续无排卵为临床特征,多表现为月经稀发或闭经、不孕、多毛和肥胖等一组症状,双侧卵巢呈多囊性增大改变。在育龄妇女中发病率达5%~10%。

  • 标签: 不孕患者 PCOS 多囊卵巢综合征 syndrome 女性 内分泌疾病
  • 简介:发源于肾上皮的肿瘤约占全身实体性肿瘤发病率的3%[1],最常见的为肾细胞癌,约占肾上皮肿瘤的80%-90%,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我国目前男女发病比率为1.83∶1,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地区[3]。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巨大进步,特别是CT的推广应用和健康体查的广泛普及,越来越多的无症状肾癌患者被早期诊断,多数为局限性肾癌。目前,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仍是微创治疗局限性肾癌的主要手术方式,但随着局限性肾癌检出率的增高及患者对术后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术(laparoscopicneph-ron-sparingsurgery,LNSS)以其术后能最大程度保护肾功能而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腹腔镜手术以其创伤小、恢复快、对人体损伤小等优点可成为治疗肾肿瘤的“金标准”[4],但LNSS对于泌尿外科医师仍是具有挑战性的操作,肿瘤切除范围、肾血管阻断、肾实质和集合系统的关闭及术中如何缩短肾热缺血时间等不仅是手术的难点,也是近年研究的重点。本文就LNSS治疗局限性肾癌的技术进展做一全面的综述。

  • 标签: 局限性肾癌 腹腔镜手术 保留肾单位 手术治疗 术后生活质量 实体性肿瘤
  • 简介:我院1976年12月至2003年12月收治2例女性尿道扩张症,均经尿道性交,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 标签: 女性 尿道扩张症 诊断 治疗
  • 简介:盆底器官功能障碍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病、多发病。依据累及的组织结构不同,可表现为排尿困难、尿失禁、排便困难、粪失禁、性功能障碍和子宫阴道脱垂。美国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0岁以上女性,约半数其生活质量受到该病的影响,

  • 标签: 盆底器官脱垂 盆底重建术 整体理论 网片
  • 简介:盆底手术由妇科医生做或由泌尿科医生做的争论其实由来已久,在压力性尿失禁的手术治疗方面,上世纪存在逾百种方法,妇科医生倾向阴道前壁修补术,泌尿科医生喜爱sling手术,并在由谁来做更好方面存在争执。在妇科医生为手术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此间由泌尿医生主导的尿动力检查更为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病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 标签: 妇科 泌尿外科 妇科泌尿 盆底功能障碍
  • 简介:目的观察我国少数民族成人女性正常尿道关闭压力图探讨各指标与尿道解剖和生理关系.方法采用国产Nidoc-970尿动力检查仪测定36例少数民族成人女性正常尿道关闭压力图.结果功能性尿道长1.58~3.90cm,平均2.74±1.16cm,控制带长0.86~1.92cm,平均1.39±0.53cm,控制带1/3长度平均0.46cm.P1压力为1.135~3.612kpa,平均2.37±1.24kpa,P2压力为3.22~6.29kpa,平均4.755±1.535kpa,最大尿道压4.41~7.69kpa,平均6.05±1.64kpa.结论测定我国少数民族成人女性正常尿道关闭压力图,对拓宽临床研究尿动力学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尿道 正常 女性 成人 压力 生理关系
  • 简介:目的比较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与开放手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月行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后腹腔镜组)42例与开放根治性肾切除术(开放手术组)45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手术方法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后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均明显少于开放手术组(P〈0.05),而手术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开放手术组2例输血。术后随访3~26个月,平均9个月,后腹腔镜组1例发生肝转移死亡,开放手术组2例出现远处转移而死亡。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T1~2N0M0局限性肾癌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肾肿瘤 腹腔镜 根治性肾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早期疗效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HIFU-2001型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对17例局限性前列腺癌进行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分别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瘤体内部及周边组织血流灌注信号特点,据此判定疗效.同时根据直肠指检、经直肠前列腺B超检查前列腺肿块大小、血清PSA等结果进行客观疗效判定.将两疗效判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HIFU治疗前,所有前列腺低回声结节均呈快速高增强.HIFU治疗后,超声造影显示治疗有效15例,其中无增强12例、少量低增强3例;无效2例,仍表现为快速高增强.客观疗效判定有效15例,血清PSA下降幅度均≥50%,其中2例前列腺结节体积缩小≥50%;无效2例,血清PSA、前列腺低回声结节大小体积均与治疗前水平相当.客观疗效判定结果与超声造影结果相符.结论超声造影能准确显示HIFU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消融范围及程度,是评价早期治疗效果的可靠方法.

  • 标签: 超声造影 高强度聚焦超声 局限性前列腺癌
  • 简介: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TRUS)引导下经会阴^125I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植入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PCa)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例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采用TRUS下经会阴^125I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植入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并发症少,术后3月内PSA均下降到正常值以下,随访9—38个月,PSA≤0.2ng/mL,均无生化失败,均存活。结论^125I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植入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好,生化失败少,远期并发症少,生活质量高,是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良好方案。

  • 标签: ^125I 前列腺癌 组织间植入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综合手术治疗腺性膀胱炎伴女性尿道异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调查腺性膀胱炎伴女性尿道异常患者采用综合手术治疗后腺性膀胱炎的复发率。结果采用综合手术(经尿道电切汽化术+膀胱颈切开术+尿道外口整形术)治疗腺性膀胱炎伴女性尿道异常,患者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单纯经尿道膀胱病变黏膜电切术或单纯药物灌注膀胱化疗者。站论采用综合手术治疗伴女性尿道异常的腺性膀胱炎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综合手术 腺性膀胱炎 女性尿道异常
  • 简介:自19世纪中期开始,根治性膀胱切除(RC)后采用正位代膀胱手术是女性侵袭性膀胱癌患者常用的治疗选择,本研究目的是对大样本同类型系列患者术后的肿瘤学和功能学效果进行分析。1995~2010年,德国Ulm大学医院行RC+回肠新膀胱治疗局部局限性膀胱尿路上皮癌121例,对其病理、临床、肿瘤学和功能学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平均随访56个月,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2.8%,按Clavien分级,轻度并发症(O~2级)56例(46.3%),

  • 标签: 回肠新膀胱 肿瘤学 功能学 长期效果 女性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观察压力性尿失禁女性膀胱颈的动态位置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诊断为压力性尿失禁的女性120例(病例组),同期选取无症状健康女性70例(对照组)。测量静息状态及Valsalva动作后的膀胱颈距离参考线位置,参考线上为正数(+),参考线下为负数(-),计算膀胱颈移动度,比较两组女性在静息状态和Valsalva动作后的膀胱颈相对位置。结果静息状态病例组膀胱颈位置为距离参考线(2.63±0.37)cm,对照组为距离参考线(2.51±0.45)cm,Valsalva动作后病例组膀胱颈位置为距离参考线(-1.83±1.07)cm,对照组为距离参考线(1.21±0.65)cm,病例组膀胱颈移动度为(3.11±1.34)cm,对照组为(1.81±0.75)cm。静息状态两组膀胱颈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lsalva动作后两组膀胱颈位置及膀胱颈移动度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会阴盆底超声动态检查显示,压力性尿失禁女性Valsalva动作后的膀胱颈位置明显降低、膀胱颈移动度增大。

  • 标签: 超声 膀胱颈 压力性尿失禁
  • 简介:目的探讨萘哌地尔联合舍尼亭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疗效。方法对31例诊断为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患者行萘哌地尔加舍尼亭治疗。以自由尿流率的主要参数如最大尿流率(Qmax)、平均尿流率(Qave)、排尿量(VV)和尿道综合征症状评分(FUSS)、生活质量评分(QOL)为主要疗效指标,来观察治疗效果。砖栗治疗前后的尿流率参数值(Qmax、Qave、VV)、FUSS、QOL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总有效率为83.88%。砖论萘哌地尔加舍尼亭联合应用可作为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 标签: 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 尿流率 萘哌地尔 舍尼亭
  • 简介:目的:研究初诊女性狼疮性肾炎(1upusnephritis,LN)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35例女性健康者为对照组(A组),68例女性初诊LN患者按B超所测颈总动脉(CCA)内中膜厚度(IMT),分成两组,即B组(无颈动脉粥样硬化LN35例)、C组(颈动脉粥样硬化LN33例),用SPSS13.0进行三组间资料的比较分析。结果:女性初诊LN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高达48.53%,而在正常女性健康者中未发现有颈动脉粥样硬化;这些患者的CCA—IMT值与肾小球滤过率(CFR)呈负相关(P〈0.01),与24h尿蛋白总量(UTP)和血尿酸(UA)呈正相关(P〈0.01和P〈0.05);A、B、C三组,CCA—IMT值呈渐进性增高,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初诊女性LN患者已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GFR、UTP、UA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积极干预危险因素,防治冠心病。

  • 标签: 狼疮性肾炎 颈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