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骨质疏松肿瘤转移骨折患者相关代谢指标及其关系。方法回顾从2003年01月至2011年06月期间在我院介入血管外科行成形术的146例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与111例肿瘤转移骨折患者的相关代谢指标,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统计内容为:性别、年龄、骨折数、手术次数、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清总钙、磷、碱性磷酸酶(ALP)、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次数、血清碱性磷酸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骨质疏松肿瘤转移骨折患者在骨代谢及脂代谢方面存在差异,可帮助临床医生及时找出骨折病因,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 标签: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肿瘤转移性椎体骨折 生化指标 脂代谢
  • 简介:全身状况较差的老年人经常会因骨质疏松或转移肿瘤发生骨折后凸成形术和成形术已经成为这种骨折的标准治疗方法。某些特定原因(如转移硬膜外肿瘤造成的脊髓压迫或压缩所致的椎管短缩)导致的局部后凸畸形,需通过短时程外科手术减压并稳定。本文作者介绍了在行后凸成形术稳定时,

  • 标签: 椎体后凸成形术 转移性肿瘤 骨质疏松症 脊柱骨折 治疗方法 开放式
  • 简介: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及医疗管理水平的提高,原发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随着生存期延长,临床治疗中转移骨病(metastaticbonedisease,MBD)患者增加。脊柱是MBD常见受累区域。约有28%的肿瘤患者会出现脊柱转移,其中10%~20%会进展为转移脊髓压迫(metastaticspinalcordcompression,MSCC)。

  • 标签: 脊椎肿瘤 肿瘤转移 预后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后凸成形术治疗单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术后近期手术骨折相关原因,为临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对已行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18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显示,分为手术骨折组(A组,共24例),无再发骨折组(B组,共164例)。术后随访1年以上,记录所有入选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骨密度、手术节段、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弥散形态、骨水泥与上下终板间距离、术后佩戴支具的时间、术后是否规范化使用抗骨质疏松治疗等相关因素,探讨导致术后手术骨折的原因。结果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手术节段、骨水泥注入量、术后佩戴支具时间等因素在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依从较B组差,术后6个月A、B两组骨密度T值分别为(-2.46±0.700)、(-2.21±0.7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B两组分别为(-2.37±0.896)、(-1.92±0.8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体内骨水泥弥散形态分为团块状与海绵状,其中A、B两组团块状分布分别为15例、58例,海绵状分布分别为9例、10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90,P〈0.05)。术后3d复查测量A、B两组骨水泥上缘距上终板距离分别为(3.38±0.744)mm、(1.98±0.707)mm,骨水泥下缘距下终板距离分别为(3.13±0.835)mm、(1.82±0.47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术后近期手术骨折是多方面综合因素共同引起的,其中骨水泥弥散形态、骨水泥与上下终板间距离以及骨密度是导致手术骨折的重要危险因素。

  • 标签: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再骨折
  • 简介:脊柱转移肿瘤可以在3个部位发生:(占85%),旁区域(10%~15%),本身孤立位于硬膜外或硬膜下/髓内的肿瘤非常罕见。的后部最常首先受到侵犯,其次是前部、板和椎弓根。硬膜下(包括髓内)的非神经源转移肿瘤极其罕见,但已有这方面的报道。

  • 标签: 胸椎 肿瘤转移 外科手术 病例报告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4年1月至2004年9月采用经皮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患者21例,与同期保守治疗的19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经皮成形术组与保守治疗组相比,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患者症状缓解较早,早期可开始下床活动(P〈0.01),所有病例伤前缘高度恢复明显,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P〈0.05),而后凸Cobb角矫正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后未见明显伤高度丢失。结论经皮成形术是一种简单、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要掌握其应用的适应证。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 治疗
  • 简介:目的应用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治疗严重骨质疏松压缩骨折,评价其安全和有效。方法2007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18例25严重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患者,应用国产球囊行PKP手术。其中男性6例9,女性12例16;年龄65~88岁,平均73.4岁;压缩分布:T101,T115,T129,L17,L23。观察手术前后前缘、中线及后缘高度变化,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疼痛和功能改善情况,观察骨水泥在体内的分布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均采用单侧穿刺。本组患者术后VAS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观察:术后前缘和中线高度恢复明显(P〈0.05)。骨水泥充填满意。本组有5例6出现前缘渗漏,4例4出现椎间隙少量渗漏,1例1出现旁少量渗漏,1例1前及椎间隙渗漏,无临床症状。结论应用经皮后凸成形术治疗严重骨质疏松压缩骨折其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

  • 标签: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症 椎体压缩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经单、双侧椎弓根途径行经皮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行经皮成形术治疗的47例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单侧或双侧椎弓根途径行经皮成形术。单侧组25例51个(T1111个、T1216个、L115个、L29个),男10例,女15例,年龄56~77岁,平均66.9岁。双侧组22例45个(T1110个、T1213个、L113个、L29个),男8例,女14例,年龄57~80岁,平均68.7岁。随访1年,观察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SF.36评分、平均高度变化及骨水泥渗漏。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无肺栓塞、神经根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单侧穿刺组每个的手术时间为27~46min,平均36min。每个骨水泥注入量为3—5mL,平均3.8mL。双侧穿刺组每个的手术时间为48~89min,平均69min。每个骨水泥注入量为4~7mL,平均5.9mL。单侧穿刺组51个中10个发生骨水泥渗漏(19.6%),双侧穿刺组45个中17个发生骨水泥渗漏(37.8%),两组骨水泥渗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VAS评分、SF-36评分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d及术后1年两组VAS评分、sF一36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前后平均高度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单、双侧经皮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压缩骨折均可取得同样满意的临床效果,但单侧经皮成形术在手术时间、安全上更具优势,更适合在广大基层医院推广普及。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过伸体位复位结合经皮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新鲜骨质疏松压缩骨折35例41,其中男10例,女25例;年龄60~92岁,平均(75.7±7.3)岁。过伸体位复位后行PVP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情况、体高度及Cobb角变化,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本组35例41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20~85min,平均(35.0±14.1)min。骨水泥注入量为1.8~9mL,平均为(4.6±1.6)mL。患者PVP术后VAS疼痛评分、体高度及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伸体位复位结合PVP治疗骨质疏松压缩骨折,可部分恢复体高度和矫正后凸畸形,安全可行,实用强。

  • 标签: 过伸体位复位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临床效果
  • 简介:骨质疏松症是最常见的老年性疾病,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OVCF)是目前困扰老年腰背痛患者的顽症之一。传统的非手术治疗疗效欠佳。随着经皮成形(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技术不断完善,凭借其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稳定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为老年OVCF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2005年8月-2008年8月,

  • 标签: 胸椎 腰椎 骨折 压缩性 骨质疏松 椎体成形术
  • 简介:目的:对现有成形术与非手术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OVCF)安全的随机对照研究(RCT)进行系统评价,从而为合理、科学地认识成形术后及相邻骨折提供统计学依据,并用于指导临床及下一步科研。方法全面检索所有关于成形术与非手术治疗OVCF安全的RCT文献,严格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对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篇RCT文献,共计782名患者,其中成形术组377名患者,非手术治疗组405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成形术组和非手术治疗组及相邻骨折发生率在治疗后1、3、6、12和24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支持及相邻骨折的发生可能是骨质疏松症的自然病程这一假说,不是成形术的并发症,抗骨质疏松治疗能很好地降低此种风险。

  • 标签: 脊柱 骨质疏松 骨折 压缩性 椎体成形术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 简介:经皮成形术(PVP)、后凸成形术(PKP)在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引起的疼痛方面已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随着临床上的普遍应用,术后再发骨折的病例开始出现。本院收治了1例邻近多次发生压缩性骨折的患者,病例特点十分典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老年人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复发 椎体成形术
  • 简介:目的观察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3月以来,应用成形术治疗30例30个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并观察疗效.结果术后1~2d所有患者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2~3d后下床活动.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疼痛无反复,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一种简单、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也有一定的并发症出现,该技术需要进行不断改进,严格筛选适应证.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治疗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患者 疼痛
  • 简介:目的探讨两节段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经皮后凸成形术的实施方法,评价手术疗效。方法对33例两节段压缩性骨折患者的66个伤,实施经皮后凸成形术,测量手术前后伤矢状面指数、后凸Cobb角,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进行模拟视觉类比评分和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评价疼痛缓解情况和脊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3个月),骨水泥外渗3例4个。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1年,平均矢状面指数分别为0.67±0.33、0.93±0.15和0.91±0.48,术后1周、术后1年与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F值=83.62,P〈0.01);后凸Cobb角分别为(36.33±6.83)°、(7.33±6.37)°和(9.18±6.75)°,术后1周、术后1年与术前比较,具有显著差异(F值=64.41,P〈0.01);模拟视觉类比评分分别为(9.09±0.83)分、(1.72±1.10)分和(1.90±0.94)分,术后1周、术后1年与术前比较,具有显著差异(F值=207.89,P〈0.01);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分别为(81.27±4.12)分、(17.96±3.37)分和(20.41±4.03)分,术后1周、术后1年与术前比较,具有显著差异(F值=297.23,P〈0.01)。结论经皮后凸成形术治疗两节段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伤高度恢复、后凸Cobb角的矫正、止痛效果和脊柱功能恢复情况均满意。

  • 标签: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两节段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成形术(PVP)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OVCF)术后继发相邻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3月—2017年3月在宁波市第二医院骨科因单节段OVCF行PVP治疗的1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术后是否继发相邻骨折将患者分为继发骨折组(A组,38例)和无继发骨折组(B组,102例)。记录所有患者术后继发相邻骨折的潜在影响因素,包括非手术因素(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骨密度、楔形角范围、骨折位置、有无外力参与、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有糖皮质激素治疗史)和手术因素(骨水泥填充材料、注入量、注入方式、渗漏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分析以上因素组间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并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其与术后相邻骨折的相关。结果组间比较,骨密度、楔形角范围、骨折位置、有无糖皮质激素治疗史及有无外力参与5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相关分析;其余统计数据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上述5个指标进入方程,与术后相邻骨折具有相关。结论骨密度低、楔形角≥15°、骨折位于胸腰交界处、有糖皮质激素治疗史及外力作用5个指标是术后继发相邻骨折的影响因素,手术因素不会增加继发相邻骨折风险。

  • 标签: 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 椎体成形术 骨折 压缩性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复位效果。方法2004年6月~2009年2月采用PKP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108例,其中多骨折30例,骨折累及后壁24例。局麻下扩张146个,每注射2.5~6.5mL,平均4.6mL。根据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X线片测量体高度和Cobb角恢复情况。结果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球囊扩张程度明显大于体高度复位程度,术后伤前缘高度平均恢复2.7mm(33.4%),伤中部高度平均恢复2.8mm(丢失高度的37.8%),Cobb角平均矫正3.3°,单侧与双侧扩张无显著差异;疼痛改善程度与复位无相关。结论PKP球囊在骨质疏松骨折体内扩张会使骨小梁压缩骨折,一般仅能使伤部分复位,复位程度与近期止痛效果无相关

  • 标签: 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 脊椎穿刺 椎体后凸成形术
  • 简介:目的探究经皮后凸成形术(PKP)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对于骨质疏松老年患者压缩性骨折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患者按照坚持服用药物时间长短不同分为A组(小于1年),B组(1-3年),C组(大于3年),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及36个月的VSA评分、ODI指数、Cobb角变化、丢失高度、骨密度及再发骨折例数。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三组各项指标有不同程度改善。C组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其他两组,B组的改善程度优于A组。结论PKP是有效的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手段,长期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可显著改善全身骨痛情况,增加骨密度,减少再骨折发生率。

  • 标签: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抗骨质疏松药物 椎体压缩骨折 骨密度
  • 简介:目的探讨腰椎恶性肿瘤的侧前方手术和重建的方法,以提高腰椎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时间.方法回顾了2000年5月~2004年8月27例腰椎的恶性肿瘤经侧前方入路行切除和重建的患者.结果患者疼痛均有缓解,有神经压迫症状的1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地改善.结论腰椎恶性肿瘤经侧前方手术和重建可以有效治疗腰椎恶性肿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其生存时间.

  • 标签: 腰椎 脊椎肿瘤 外科手术 重建
  • 简介:目的探讨成形术(PVP)联合经皮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多节段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30例(108)OVCF患者行PVP+PKP术,术后给予鲑鱼降钙素、活性维生素D和钙剂治疗(治疗组)。20例(62)患者给予卧床休息3月,鲑鱼降钙素、活性维生素D和钙剂治疗(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于0W、24W和48W测股骨颈和胸腰椎骨密度。应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对患者疼痛进行评价。结果术后0W、24W和48W,两组患者股骨颈和胸腰椎多节段胸腰椎骨密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0W、24W和48W治疗组患者VAS评分明显降低,较对照组患者VAS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VP联合PKP治疗多节段(OVCF)能有效缓解疼痛,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多节段 药物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后路减压截骨术治疗有神经症状的骨质疏松骨折塌陷的疗效及安全。方法对2004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的20例有神经症状的骨质疏松骨折塌陷患者采用后路减压截骨术治疗。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估疼痛改善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评估功能改善情况,Frankel分级法评估神经功能状态,通过X线片测量Cobb角评估畸形及固定、融合情况,记录手术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4~30个月,平均23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2周VAS评分及ODI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塌陷局部Cobb角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内固定相关并发症。术后1年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较前改善。结论后路减压截骨术是治疗有神经症状的骨质疏松骨折塌陷的有效疗法,其安全较高。

  • 标签: 老年人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减压术 外科 截骨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