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1(matrixmetalloproteinase-11,MMP-11)在骨肉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并观察敲低其表达对骨肉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RT-PCR)和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40例骨肉瘤及癌旁组织中MMP-11的表达特征。体外试验采用骨肉瘤细胞系(HOS和Saos-2)转染MMP-11siRNA(试验组)和siRNAcontrol(阴性对照组),48h后收集细胞,提取RNA和蛋白质,通过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观察两组细胞中MMP-11的表达变化;同时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3-(4,5-dimethyl-2-thiazolyl)-2,5-diphenyl-2-H-tetrazoliumbromide,MTT)、细胞划痕试验以及流式细胞术探究敲低MMP-11表达对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结果骨肉瘤组织中MMP-11mRNA的表达量较癌旁组织明显升高,癌旁组织中MMP-11mRNA的表达量为(1.0±0.22),则其在骨肉瘤组织中相对表达量为(3.94±0.79)(P〈0.05)。免疫组化染色技术亦显示MMP-11蛋白在骨肉瘤组织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骨肉瘤细胞中转染MMP-11siRNA可显著降低细胞内源性MMP-11表达水平(P〈0.05)。敲低MMP-11的表达可显著抑制HOS和Saos-2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并增加细胞凋亡(P〈0.05)。结论MMP-11在骨肉瘤中呈现高表达状态,敲低其表达可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并增加细胞凋亡,提示MMP-11在骨肉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发挥促癌作用。

  • 标签: 骨肉瘤 基质金属蛋白酶-11 升高 增殖 迁移 凋亡
  • 简介:目的研究在正常软骨细胞及中期和晚期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软骨细胞中上调或下调miRNA146a后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metallopeptidase13,MMP13)的表达变化规律。探索miRNA146a在骨关节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正常人膝关节软骨4例,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软骨12例。骨关节炎组又依据Kellgren-Lawrence的放射学诊断标准分为中期和晚期骨关节炎。通过化学转染的方法转染miRNA146amimic或miRNA146ainhibitor于各组软骨细胞,测定上调或下调miRNA146a后,MMP13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正常人软骨细胞中上调miRNA146a后,MMP13的蛋白水平较对照组及抑制组均出现明显的上升,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下调miRNA146a后,MMP13蛋白水平下降,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中期OA软骨细胞表达MMP13水平高于晚期OA软骨细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期OA软骨细胞上调miRNA146a后,MMP13的蛋白水平上升,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抑制miRNA146a后,MMP13的蛋白水平下降,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晚期OA软骨细胞上调miRNA146a后,MMP13的蛋白水平上升,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晚期OA软骨细胞抑制miRNA146a后,MMP13的蛋白水平下降,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iRNA146a可调控软骨细胞MMP13表达,从而参与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

  • 标签: 骨关节炎 MIRNA 146a MMP 13 RNA干扰
  • 简介:目的从脊髓损伤局部分离培养巨噬细胞,并鉴定其表达Nogo受体(Nogoreceptors,NgR)情况。方法胰酶消化大鼠损伤脊髓组织获取其脊髓损伤局部巨噬细胞,细胞贴壁后用添加5%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显微镜下观察巨噬细胞形态及生物学特点,免疫荧光化学方法鉴定其是否表达CD68及NgR。结果原代培养的臣噬细胞贴壁生长,细胞形态呈圆形、椭圆形等,可存活约3周,表现为CD68抗原阳性,多数细胞NgR抗原阳性。,结论成功地从脊髓损伤局部分离出巨噬细胞,多数细胞表达NgR抗原。

  • 标签: 脊髓损伤 巨噬细胞 细胞培养技术 荧光抗体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巢蛋白(nestin)的表达规律及其意义。方法30只Wister成年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损伤组(B组)。采用Allen打击模型(25g·cm),在T10段造成急性脊髓损伤,于损伤后1d、3d、1周、4周、8周进行取材,对距离损伤中心5mm处脊髓进行nestin免疫组化检测。应用图像分析软件进行nestin阳性区域面积侧算。结果A组脊髓室管膜细胞只可见极少数细胞胞浆内nestin表达,白质中几乎无表达。B组中nestin于损伤后24h表达于室管膜以及软膜,灰质和白质亦有少量表达,1周达到高峰(P〈0.05),4周明显下降,8周时很少或几乎无表达。结论脊髓组织的许多部位可能存在具有分化和更新潜能的祖细胞,脊髓损伤后这些细胞被激活,在功能恢复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大鼠 脊髓损伤 干细胞 室管膜 神经再生 免疫组织化学
  • 作者: 陈光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骨科学
  • 创建时间:2022-10-30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第18期
  • 机构:重庆两江新区第一人民医院,重庆401420
  • 简介:髌骨是膝关节必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最大的籽骨,它可以维持膝关节在半蹲位的稳定性,防止膝关节过度伸屈、内收和外展等活动的功能。临床上骸骨骨折是骨科中较为常见的且创伤面较小的一种骨创伤,多见于摔倒后跪地产生的骨折或膝部直接受暴力所致,其症状有皮肤挫伤、青淤、以及膝前肿胀、疼痛等。临床上,针对于髌骨骨折的治疗方法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为了能够更高效的不影响患者腿部的伸肌和行走功能,避免关节粘连强直,减少创伤性关节炎。本人根据自身实际的工作经验,结合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就髌骨骨折术后的功能康复指导等相关问题阐述意见。

  • 标签: 髌骨骨折术;功能康复指导
  • 简介: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基质金属蛋白-3(MMP-3)在人类退变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对照组为取自脊柱侧凸患者的正常腰椎间盘组织;实验组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退变椎间盘组织。分别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2组椎间盘组织中uPA及MMP-3的光密度值。结果uPA和MMP-3在突出椎间盘组织中平均光密度值较正常椎间盘组织中的平均光密度值表达明显升高;相关分析显示突出椎间盘中uPA、MMP-3呈正相关关系。结论uPA和MMP-3均可能参与了人椎间盘组织的退变过程,且MMP-3与uPA在人类退变椎间盘组织中有相同的增高趋势。

  • 标签: 椎间盘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基质溶解素1 免疫组织化学 染色与标记
  • 简介: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细胞在微载体培养与单层培养中细胞表达蛋白多糖含量的差别。方法椎间盘疾病手术病例的术中切除组织采用酶消化法分别进行微载体三维细胞培养和单层细胞培养;取胎儿椎间盘组织,显微镜下区分髓核细胞和纤维环细胞,分别进行培养,同成入组对照。利用^35S放射标记渗入放免定量测定的方法进行蛋白多糖含量的检测。结果①椎间盘细胞胞内的蛋白多糖含量(cpm),细胞单层培养组为101.909±11.439,微载体立体培养组为136.607±10.792,P〈0.05;②椎间盘细胞表达的蛋白多糖含量(cpm),细胞单层培养组为105.119±13.040,微载体立体培养组为174.231±17.676,P〈0.05;③各组椎间盘细胞表达的蛋白多糖含量均高于细胞内的含量;④胎儿腰椎间盘细胞蛋白多糖的含量及表达量均高于成人退变椎间盘细胞,胎儿髓核细胞蛋白多糖的表达量高于纤维环细胞的表达量。结论椎间盘细胞的微载体三维立体培养相对单层培养具有较高细胞蛋白多糖的表达量,是一种较好的细胞培养方式。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 蛋白聚糖类 细胞培养技术
  • 简介:目的比较补肾、活血复方对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补肾、活血复方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分子机制。方法以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为实验研究对象,不同实验药物灌胃12周后,双能X线法测定骨密度,ELISA法测定骨、肾及血清中VEGF含量,定量PCR法测定骨、肾中VEGF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骨密度、VEGF蛋白及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运用补肾、活血中药复方干预后,各组大鼠骨密度、VEGF蛋白含量及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结论肾虚血瘀骨代谢失常与VEGF表达降低有关,补肾、活血复方通过调节VEGF表达水平,起到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 标签: 中医中药 补肾 活血 骨质疏松症 VEGF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瘦素(Leptin)对成骨细胞骨保护蛋白(OPG)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SYBRGreenⅠ染料实时监测定量RT-PCR的方法测定骨保护蛋白(OPG)mRNA表达.结果瘦素(Leptin)使成骨细胞骨保护蛋白OPGmRNA表达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降低.结论瘦素(Leptin)作为一种内分泌因子,可直接与成骨细胞上leptin受体特异结合,通过受体后信号转导下调节成骨细胞OPGmRNA表达,使OPGmRNA表达降低,和其它因子共同参与骨再建调节.

  • 标签: MRNA表达 OPG 骨保护蛋白 成骨细胞 瘦素 LEPTIN受体
  • 简介:目的探讨IL-6、NF-κβ和骨形成标志物(BALP和BGP)在大鼠骨质疏松模型中的表达水平和在骨质疏松发病中的特征。方法将60只5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卵巢切除组。在术后第2、、4、5、6月,每组随机取4只大鼠检测BMD、IL-6、BALP和BGP。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其骨组织中的IL-6和NF-κβ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术后第4、5、6月卵巢切除组大鼠的骨密度(P〈0.01)与假手术组和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血清IL-6水平在术后第2至6月明显升高(P〈001),血清BALP和BGP于术后4、5、6月显著增高(P〈0.05)。实时定量RT-PCR分析表明卵巢切除组大鼠IL-6和NF-κβ的mRNA表达水平随时间而增加,且与骨密度呈负相关,Ib-6和NF-κβ为正相关。结论本研究表明骨质疏松大鼠的IL-6、NF-κβ和骨形成标志物水平明显增高。这些分子在骨质疏松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骨质疏松 白细胞介素-6 核因子 骨形成标志物
  • 简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传统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技术的基础上发展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fMRI)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脑功能的临床和基础研究。fMRI结合功能、解剖和影像3方面的因素,为临床磁共振诊断从单一形态学研究到与功能相结合的系统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该技术具有无创性、无放射性、可重复性、较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脊髓损伤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探讨镉(cd)对大鼠骨组织及体外培养成骨细胞中金属硫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皮下注射的方法对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进行连续cd染毒(0—1.5mg/kgbw)12周,5d/w,收集血样、尿样及骨组织,分别测定体内镉负荷;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骨组织中金属硫蛋白(MT)基因表达;同时,应用混合酶消化法分离大鼠颅盖骨成骨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并以不同浓度的ca(0~2μmol/L)作用24h以及1.0μmol/LCd作用不同时间(24~72h)后,应用RT-PCR,观察成骨细胞MT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大鼠镉染毒后体内镉负荷显著增加,呈明显剂量一效应关系;镉染毒能够诱导大鼠骨组织MT基因表达,各剂量染毒大鼠骨组织MT基因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体外实验结果同样表明,镉作用能诱导成骨细胞MT表达,并随着染镉剂量的增加,MT基因表达也明显增高,特别是在0.5μmol/L和2.0μmol/L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1.0μmol/LCdCI2作用不同时间后均能诱导成骨细胞MT表达,但表达量并不随镉作用时间而出现明显改变。结论镉能诱导骨组织及体外培养成骨细胞MT表达,MT可能镉在致骨损伤中有一定保护作用。

  • 标签: 大鼠 成骨细胞 金属硫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脊柱脊索瘤中E-cadherin和P120ctn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肿瘤局部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脊柱脊索瘤标本和5例胎儿脊索组织标本中E-cadherin和P120ctn的表达情况。结果脊索瘤标本中E-cadherin和P120ctn的胞膜表达减低率分别为75.0%(30例)和67.5%(21例)。E-cadherin的表达与肿瘤侵犯的椎节数目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P120ctn的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学分级存在相关性(P〈0.01)。二者均与肿瘤的平均复发时间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和P〈0.01)。另外,E-cadherin和P120ctn的表达下调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证实P120ctn和肿瘤病理分级是脊柱脊索瘤术后局部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脊柱脊索瘤中常发生E-cadherin和P120ctn的胞膜表达下调,且与脊柱脊索瘤的发生、发展有关。二者均是肿瘤侵袭和局部复发的有价值的生物学预测指标,P120ctn是脊柱脊索瘤局部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

  • 标签: 脊索瘤 钙粘着糖蛋白类 染色与标记 P120CTN
  • 简介:目的研究ERK5在成骨细胞的表达及IL-6对其表达的调控,初步探讨ERK5在成骨细胞增殖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人、大鼠、小鼠成骨细胞和MG-63细胞ERK5的表达;用IL-6作用于MG-63细胞,检测不同时间和剂量干预后ERK5和P-ERK5表达情况,构建ERK5siRNA和空白对照质粒,转染MG-63细胞,IL-6干预细胞后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率、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骨钙素表达的差异。结果在人、大鼠、小鼠成骨细胞和MG-63细胞中均有ERK5的表达;IL-6可呈时间、剂量依赖性的提高ERK5的磷酸化;与对照组相比,ERK5siRNA的成骨细胞IL-6刺激后增殖降低,骨钙素表达量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成骨细胞ERK5信号通路的活性受IL-6调控,ERK5信号通路参与了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

  • 标签: 成骨细胞 ERK5 IL-6 RNA干扰 增殖 分化
  • 简介:目的探讨lincRNAuc431+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osteoporosis,POP)肾阴虚证的关系及其二级结构特征。方法在前期研究证实了CLCF1是POP肾阴虚证的重要关联基因,并在血液lncRNA芯片检测中筛选了POP肾阴虚证的特异lincRNAs,本文采用blat软件对靶基因为CLCF1的lncRNA进行分析;采用分析软件RNAfold对lncRNA及其二级结构进行预测;随机选择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为肾阴虚证组25例,健康绝经后妇女25例设为正常对照组。用定量PCR技术检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组、对照组外周血lincRNAuc431+及CLCF1的表达水平。结果blat软件预测lincRNAuc431+的靶基因为CLCF1,相关系数为-0.8192(P=0.0069);RNAfold软件预测发现lincRNAuc431+有多个茎环结构;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POP肾阴虚证组CLCF1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lincRNAuc431+在POP肾阴虚证组中表达出现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incRNAuc431+的表达下调可能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相关联。

  • 标签: 中医中药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肾阴虚证 lincRNA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间歇性注射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氨基端片段1—34(PTHrP1—34)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及股骨RANKL、OPG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4月龄健康雌性未孕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Sham组)和卵巢切除+安慰剂组(Placebo组)给予生理盐水;卵巢切除+雌激素治疗组(E2组)给予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卵巢切除+PIHrP治疗组分别用20、40、80ktg/kg剂量,每日1次注射PTHrP1—34。给药12周后,测定腰椎L3-6及股骨BMD,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大鼠股骨RANKL、OPG基因表达的水平。结果①BMD结果:PTHrP40组和PTHrPS0组大鼠股骨、腰椎BMD明显高于Placeb0组。②与Sham组相比,Placebo组OPGmRNA明显下降(P〈0.01),RANKLmRNA水平则显著升高(P〈0.01)。E2组OPGmRNA水平较Placebo组明显升高(P〈0.01),RANKLmRNA水平显著下降(P〈0.01)。与Placebo组相比,不同剂量胛HrP(1-34)治疗组OPG、RANKLmRNA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PTHrPl—3440或80ug/kg每天皮下注射能提高去卵巢大鼠股骨、腰椎BMD,间歇性注射PTHrP(1-34)对去卵巢大鼠骨组织RANKL、OPGmRNA水平无明显影响。

  • 标签: 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氨基端(PTHrP1-34) 护骨素 NF-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去卵巢大鼠
  • 简介:目的观察补肾中药对大鼠去卵巢后骨髓细胞表达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RANK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RANK)、护骨素(OPG)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的影响。方法健康3月龄雌性SD大鼠72只,其中24只为假手术对照组,48只去卵巢后随机分为去卵巢组和中药组,每组24只。分别于去卵巢后2、4、6、12周每组各取6只大鼠骨髓细胞提取RNA,RT-PCR半定量分析其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去卵巢后2周,去卵巢组骨髓细胞TNF—α和RANKL的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0.01),第4~6周,上述改变达高峰,至第12周TNF-α仍呈有意义增高;而去卵巢组OPG表达在第2~6周则明显降低,2~4周为最低点。中药组TNF—α和RANKL表达低于去卵巢组(P〈0.05,P〈0.01),而OPG表达明显高于去卵巢组。但是中药治疗未能使以上基因表达完全恢复正常。各组全程未见RANK基因表达水平有明显变化。结论补肾中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去卵巢大鼠骨髓细胞过度表达TNF-α和RANKL,同时增加OPG的表达

  • 标签: 补肾法 骨髓 护骨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
  • 简介:目的为从整体动物水平研究碱性调宁蛋白(h1-calponin)在骨形成过程中的直接作用,我们构建了成骨细胞中特异性过表达h1—calponin的转基因小鼠模型,并对其表型进行了初步分析。方法构建在成骨细胞特异性启动子(collagenIpromoter)驱动下表达h1—calponin的载体(pColl-calponin),纯化DNA片段,再以显微注射的方法将转基因片段导人小鼠受精卵,经移植后得到小鼠。PCR法检测整合到小鼠基因组中的外源基因,提取F1代阳性小鼠原代成骨细胞RNA,RT-PCR检测h1-calponin在小鼠成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观察转基因小鼠表型及体重变化情况。结果PCR检测结果显示1只Go代转基因鼠中检测到阳性信号,RT-PCR显示F1代转基因小鼠成骨细胞中表达h1—calponin较野生对照小鼠明显增加,且转基因小鼠体重与野生小鼠相比有明显降低。结论成功构建了在成骨细胞特异性过表达h1—calponin的转基因小鼠,为深入研究h1—calponin在骨骼发育中的作用提供了良好的动物模型。

  • 标签: 碱性调宁蛋白 成骨细胞 转基因小鼠
  • 简介: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信号转导与LIM矿化蛋白-1(LIMmineralizationprotein-1,LMP-1)基因转录的关系。方法将卵巢切除5个月后小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7d成骨诱导后,用10μmol/L的ICI-182,780(ICI)和/或100nmol/L17β-雌二醇(17β-E2)处理24h,通过RT—PCR法扩增LMP-1的mRNA,测定扩增条带的吸光度值,并与β-aetin的吸光度值相比,比值来表示产物mRNA的相对含量。结果ICI处理组LMP-1的mRNA表达明显低于17β-E2处理组(P〈0.01)。结论雌激素刺激问充质于细胞LMP-1的mRNA表达是雌激素受体依赖性的。

  • 标签: 小鼠 间质干细胞 受体 雌激素 LIM矿化蛋白-1
  • 简介:目的本研究构建含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重组慢病毒,并观察其在人椎间盘髓核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分子克隆技术将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tprotein,GFP)基因导人慢病毒载体质粒pLenti6/V5TOPO,应用磷酸钙沉淀法将慢病毒载体三质粒系统(包括包装质粒、包膜蛋白质粒等)共转染入293细胞进行包装,48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72h收集病毒上清并感染髓核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感染情况。结果重组慢病毒滴度测定约为10^7U/mL。感染人椎间盘髓核细胞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GFP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含GFP的慢病毒载体,且能成功将目的基因转入椎间盘髓核细胞并表达

  • 标签: 椎间盘 绿色荧光蛋白质类 遗传载体 转染 基因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