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最近本人有幸在美国得克萨斯医学中心进修临床麻醉三个月。该中心全美最大医学中心,中心内拥有数十家医院医疗机构。本人重点参观了其中四家医院,包括得克萨斯儿童医院、休斯顿心脏中心、休斯顿基督教会医院爱迪森癌症中心,发现麻醉科在这些医院内都是最大科室,麻醉科医生除了在临床麻醉、急救复苏、重症监护慢性疼痛治疗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之外,麻醉门诊(麻醉科术前门诊,不包括疼痛治疗)也已成为医院医疗运作中不可缺少重要组成部分。鉴于国内医院多数尚未开设麻醉门诊,本人现将了解到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 标签: 麻醉门诊 作用 运作 急救复苏
  • 简介:目的:探讨全身性感染患者血乳酸浓度与急性生理学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预后相互关系。通过测定乳酸浓度判断病情及指导治疗。方法:调查严重感染或感染性休克患者30例,记录入住时及入住后12h.24h、48h血乳酸浓度,婀对记录PaO2,并进行APAcHEⅡ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入住时及入住后12h、24h。48h乳酸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且存活组死亡组入住时及入住后12h.24h.48h乳酸浓度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存活组患者入住时及入住后12h、24h.48h血乳酸浓度与死亡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入住时乳酸浓度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67.P〈0.05),且存活组、死亡组患者APACHEⅡ评分与入住时乳酸浓度亦呈显著正相关(r=0.75,P〈0.05;r=085,P〈0.05)。经治疗乳酸浓度下降幅度越大.预后越好。结论:血乳酸测定是评估严重藏染或感染性休克良好指标,动态监测可了解疾病发展过程,同时结合APACHEⅡ评分,有助于指导严重感染及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病情发展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严重感染 感染性休克 乳酸 APACHE Ⅱ评分
  • 简介:气管(隆突)切除重建手术对于麻醉医师外科医师来讲.手术麻醉风险均很高.近年来,随着麻醉与气管外科发展。手术安全性大大提高。本文对前人50多年来经验教训进行综述.旨在为气管切除重建手术提供更安全合理麻醉方案。

  • 标签: 气管 隆突 重建 麻醉
  • 简介:目的:末梢灌注指数(tipperfusionindexTPI)将指(趾)脉搏血氧饱和度探头采集容积波形用数学方法经计算机处理后转化成数字0-100指数,本研究通过体位改变探讨TPI用于监测交感张力变化价值。方法:随机选择健康自愿者50例,依次行坐,蹲,站,躺,坐体位改变,每间隔2秒记录一次SpO2,HRTPI,每种体位改变后记录30秒;计算体位改变前后HRTPI最大变化值(△HR△TPI)相应时间(T△HRT△TPI)。△HR或△TPI变化幅度>5%定为HR或TPI反映交感张力变化阳性。结果:体位改变时HR反映交感张力交感张力变化阳性。结果:体位改变时HR反映交感张力变化灵敏度84.5%,TPI98%,△TPI变化幅度明显大于△HR变化幅度(P<0.05)。而T△TPIT△HR(P<0.05)。△HR△TPI之间呈负相关(r=-0.721,p<0.01);△HRT△HR之间及△TPIT△TPI之间呈正相关(r=0.4370.0414,p<0.01)。结论:TPI与HR变化均可反映交感张力变化,而且TPI比HR更迅速,灵敏。

  • 标签: 体位 心率 末梢灌注指数 交感张力 临床监测
  • 简介:低钠血症神经科重症患者最常出现电解质紊乱。脑性耗盐综合征(CSW)由颅内疾病引起肾性失钠导致低钠血症细胞外液丢失。其发病机制仍末完全清楚。除一些利钠因子作用外,交感神经反射在CSW中也发挥了作用。CSW(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鉴别存在困难,关键在予容量状态。排除一些其他原因也非常必要。治疗有赖于液体支持平衡。盐皮质激素在一些复杂病例中可能有用。

  • 标签: 脑性耗盐综合征 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 低钠血症 CSW SIADH
  • 简介:乙醇相关性因素往往与慢性炎症相关。导致此类炎症主因在于肠道微生物产生脂多糖(LPS)。乙醇可影响肠道黏膜完整性通透性,导致肠道黏膜通透性增高、屏障结构缺损,显著增加LPS从肠道易位概率。从肠道易位LPS经胃肠道淋巴管门静脉进入体循环,经门脉途径大部分LPS可被肝脏解毒,经淋巴途径则可有大量LPS进入体循环,进而导致全身性炎症反应发生,可引起远端靶器官损害。LPS播散途径还可以影响释放入循环系统炎性介质种类,进而影响个体炎症反应状态。

  • 标签: 乙醇 慢性炎症 脂多糖 肠道菌群 LPS
  • 简介:实例介绍。患者男性,55岁,因间歇性胸痛两小时就诊。第一次胸痛发作住早上准备上班时,表现为胸闷、无放射,休息1-2分钟后病痛缓解。第二次胸痛发生在稍后上班时,1-2分钟后自动消失。患者很担心,自己开车到医院。由于工作压力孩子学费等原因,他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最近被诊断患有早期糖尿病,要求控制饮食并需口服一种降血糖药。吸烟32年,5年前已经戒烟。每周饮酒2—3次。没有过敏史,未服用任何其他药物。略超重,且不经常锻炼。双亲已故,母亲66岁时因乳腺癌去世,父亲72岁时因中风去世。

  • 标签: EASI 12导联技术 跨科室患者 数据传输 心肌缺血 诊断
  • 简介:目的:比较SupremeProseal喉罩用于腹腔镜手术患者道管理。方法:择期全麻下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S(Supreme喉罩)组P(Proseal喉罩)组。记录喉罩置入时间.置入次数及胄管置入情况。分别记录置入喉罩后1min.5min及置入胃管5rain时SpO2.SBp.DBp.Hr.道峰压。结果;两组各时点SpO2.SB-.DBe.Hr.PETCO2.Peak之间无统计学差异。S组置入喉罩时间短于P组喉罩置入时间.其中1次置入成功率91%.2次成功率100%。两组拔喉罩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Supreme喉罩置入快速.通气效果好.拔除后不良反应少,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腹腔镜手术患者全麻道管理。

  • 标签: 喉罩 腹腔镜手术
  • 简介:目的:观察停通气缺氧预处理对大鼠脑出血后细胞凋亡百分率以及caspase-3bcl-2表达影响。方法:180只雄性SD大鼠.体重260—290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60只)脑出血组(I组,60只)缺氧预处理组(P组,60只)。每组从存活大鼠中取40只在脑出血(ICH)后6h、24h、48h72h各时间点进行检测。所有大鼠水合氯醛腹腔麻醉后行气管播管并给予肌松药维库溴胺(2mg·kg^-1).机械控制通气。P组进行停通气1分钟、复通气5分钟缺氧预处理反复4次。机械通气1小时后拔出气管导管,然后对P组I组动物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50μl自体不凝血注入尾状植中.S组注入同样剂量生理盐水。从存活鼠中每个时间点取5只大鼠.流式细胞仪PI检测细胞凋亡百分率,另取5只大鼠连续切片进行caspese-3bcl-2免疫组化染色。结果:P组I组凋亡百分率(%)在24h明显增加,于72h出现高峰.P组凋亡百分率在注血后48h72h分别为11.62±3.6415.80±3.30,显著低于I组17.76±3.4921.06±2.81。有极显著差异(P〈0.01)。Caspase-3阳性细胞在24h明显增多.72h过高峰.脑出血后24h.48h72h时P组caspese-3阳性细胞数均少于I组差异显著(P〈0.01)。相反.P组48h时bcl-2阳性细胞数(18.71±1.19)明显高于I组(14.87±2.17),P〈0.01。结论:停通气缺氧预处理既增强了凋亡调节基因bcl-2表达,又减少了凋亡执行器caspase-3激活.降低细胞凋亡百分率.具有脑保护作用。

  • 标签: 缺氧预处理 凋亡 CASPASE-3 BCL-2
  • 简介:目的:观察地氟醚吸入麻醉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不同时间血管紧张素I(AT-I),血管紧张素Ⅱ(AT-Ⅱ)内皮素(ET)变化。探索新型吸入麻醉药-地氟醚在动脉瘤夹闭中术中应用。方法:选择行动脉瘤夹闭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3组,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控制呼吸,吸入地氟醚维持麻醉,三组呼气末地氟醚浓度分别维持在1.0MAC、1.3MAC、1.5MAC。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开硬膜,夹闭动脉瘤时及夹闭动脉瘤后30分钟四个时间点采血,测定血浆中AT-I,AT-ⅡET浓度,同时观察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等变化。结果:各组内皮素在术中都比诱导前显著降低(P<0.05);1.01.3MAC组AT-I在开硬膜时比诱导前显著增加(P<0.05),1.5MAC组术中各采血点AT-I比诱导前,及1.01.3MAC组显著增加(P<0.05),1.01.3MAC组AT-Ⅱ组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5MAC组术中各采血点AT-Ⅱ比诱导前显著增加(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用1.01.3MAC地氟醚维持麻醉,循环较平稳,可以显著抑制ET分泌,具有生理活性AT-Ⅱ与基础值比较水平相近,可减轻血管收缩,降低脑血管痉挛发生,有利于脑保护。

  • 标签: 地氟醚 麻醉 血管紧张素 内皮素 影响 吸入麻醉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温度对肿瘤病人术中回收血液中癌细胞红细胞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SGC-170胃癌、LOVO大肠癌细胞分别加入浓缩红细胞中,采用水浴加温法,随机分为7组:37℃(对照组)、42℃、43℃、45℃、47℃组,均40min,以及42℃20min组42℃60min组。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肿瘤细胞红细胞,台盼蓝染色计数活性细胞,观察并记录肿瘤钿胞活细胞计数、克隆形成情况,计算克隆形成率;Brdu标记、免疫组化检测癌细胞DNA代谢物;检测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结果:热处理后各组14天后均有肿瘤克隆形成。与对照组相比除42℃、20mln组外各组肿瘤细胞计数、Brdu标记率、集落形成率均明显降低(P<0.05)。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42℃20min42℃40rain组与对照组相比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其余各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热处理对肿瘤细胞细胞作用随作用时间延长温度升高加重,42℃、40min热处理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而对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无明显影响。

  • 标签: 热处理 离体血液 肿瘤细胞 红细胞 酶活性 输血
  •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同等剂量舒芬太尼(10ug/kg)芬太尼(10ug/kg)用于冠脉搭桥病人手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及术后拔管时间及镇静程度。方法:择期冠脉搭桥病人35例,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17例芬太尼组(F组)18例。术前一小时口服安定10mg,术前半小时肌注东莨菪碱0.3mg,吗啡10mg。麻醉诱导咪达唑仑0.03mg/kg,哌库漠铵0.15mg/kg,S组舒芬太尼5ug/kg,F组芬太尼5ug/kg,维持麻醉药间断给予哌库溴铵,在切皮前劈胸骨前共给予S组舒芬太尼5ug/kg、F组芬太尼5ug/kg。两组术中持续泵注丙泊酚,根据血压调节剂量。在切皮前劈胸骨前根据情况追加咪达唑仑,两组术中持续泵入血管活性药多巴胺硝酸异山梨酯,当血压小于术前30%时给予去氧肾上腺素,心率小于45次,分时给予654-2。用EdwardsVigilanceCCO记录两组术前,麻醉前,麻醉后1、3、5、10分钟,切皮前,切皮后,劈胸骨前、搭桥葡、搭桥后、关胸前及术毕MAP、HR、CVP、MPAP、CCO,SVO2、CI、SVR、PVR、PCWP,并记录麻醉药血管活性药用量,术后记录拔管时间,镇静程度及麻醉药用量。结果:诱导到诱导后10min,两组HRMAP较入室都有明显下降(P〈0.05)。切皮后1min及劈胸骨前F组MAP组高较明显(P〈0.01)。但S组变化不明显(P〉0.05)。HR在开始搭桥后两组都较切皮前有明显升高(P〈0.05)。CO及CI两组都较术前有明显升高,但S组(P〈0.01)升高较F组(P〈0.05)更明显(P〈0.01)。SVRS组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1),且两组间统计学差异(P〈0.01)。两维术中持续泵注多巴胺硝酸异山梨酯最无明显差异(P〉0.05),单次推注去氧肾上腺素654—2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丙泊酚咪达唑仑用量S组明显少于F组(P〈0.01)。两组术后拔�

  • 标签: 舒芬太尼 芬太尼 血流动力学 麻醉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硬膜外腔穿刺前静脉注射芬太尼咪唑安定,观察其镇静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硬膜外腔麻醉(复合全身麻醉)择期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预先镇痛组(Ⅰ组)对照组(Ⅱ组),每组30例。Ⅰ组在硬膜外腔穿刺前给予芬太尼0.05mg咪唑安定1mg静脉注射;Ⅱ组只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5ml。用药5min后施行硬膜外腔穿刺。观察两组用药后1min、3min5min时镇静程度(Ramsay分级评分),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术后随访测定VAS疼痛评分。结果:镇痛组VAS评分低,Ramsay氏评分高,其它监测指标均在正常范围。结论:硬膜外腔穿刺前,预先静脉注射芬太尼咪唑安定,可明显减轻穿刺疼痛,病人安静,安全可靠。

  • 标签: 芬太尼 咪唑安定 硬膜外腔穿刺 穿刺疼痛 镇痛效果 应激反应
  • 简介:目的:观察麻醉前扩容对产妇新生儿脐血血气影响。方法:ASAⅠ-Ⅱ级,孕38-40周,第1胎,择期剖宫产手术产妇160例,随机分为4组(n=40)。A组麻醉前输注5ml/kg平衡液,B、C、C组在麻醉前分别输注5ml/kg、10ml/kg、15ml/kg万汶。输注结束后,行L3-4腰硬联合麻醉,调整麻醉平面于T6以下。术中血压下降大于基础30%或收缩压低于90mmHg病例,静脉注射麻黄素10mg/次,并记录相应给药次数。观察产妇入室(T1)、输液完成(T2)、鞘内注药5min(T3)、10min(T4)、20min(T5)时MAP、HR、SpO2值新生儿1min、5minApgqr评分。采集产妇入室后、输液完成时动脉血,胎儿取出时脐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A、B组患者在T3、T4、T5各时间点MAP值均较T1下降(P〈0.05),尤以A组T4下降明显(P〈0.01),C、D组各时间点间无明显变化(P〉0.05)。A组麻黄碱使用率30%(12/40),B组10%(4/40),两组之间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C、D组没有患者使用麻黄碱。四组产妇液体输注后动脉血pH值、PaO2、PaCO2与输注前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四组新生儿脐动血气分析值新生儿1min、5minApgar评分值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麻醉前扩容能够一定程度缓解产妇孕晚期碱血症,预防母体低血压对新生儿脐血血气Aqgar评分带来不良影响。

  • 标签: 预扩容 产妇 脐血 血气分析
  • 简介:危重病医学(CriticalCareMedicine)当今医学最富有活力并居于医学发展前沿学科,危重病人救治水平,医院整体医疗水平体现。作者认为要建立高水平危重病人救治体系,提高危重病人救治水平,必须有规范化ICU。ICU规范主要包括:1、ICU组织构成;2、ICU管理模式;3、ICU病人收治转出标准;4、医疗质量管理体系;5、护理水平要求;6、仪器设备使用与维护制度。

  • 标签: 规范管理 危重病 救治 危重病医学 I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