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mousenervegrowthfactor,mNGF)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DP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0例老年DPN患者随机分为2组,年龄60~90岁,平均年龄(78.3±7.0)岁,每组60例。试验组年龄为60~90岁,平均年龄为(78.2±6.7岁),予30μgmNGF注射治疗;对照组年龄为62~88岁,平均年龄为(78.3±7.2)岁,予0.5mg甲钴胺注射治疗,每周3次,疗程2个月。比较2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多伦多评分(Torontoclinicalscoringsystem,TCSS)、密西根糖尿病周围神经评分(Michigandiabeticneuropathyscore,MDNS);尺神经、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nerveconductionvelocity,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nerveconductionvelocity,SNCV)的变化,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发生。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85%vs61.7%,P=0.011)。2组患者TCSS和MDN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试验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TCSS[(8.15±1.61)vs(9.27±1.36),P<0.05],MDNS[(18.78±4.10)vs(21.03±1.90),P<0.05]。2组尺神经、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的MNCV和SNCV均较用药前改善,治疗后试验组腓总神经MNCV和SNCV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MNCV[(45.09±3.14)m/svs(43.63±4.27)m/s,P<0.05],SNCV[(47.11±4.46)m/svs(43.50±2.91)m/s,P<0.05]。除注射部位疼痛外,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注射用mNGF对于改善老年DPN安全有效,较传统甲钴胺治疗存在优势。

  • 标签: 老年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鼠神经生长因子 甲钴胺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Bard活检针存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的诊断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对痰细胞学阴性,纤支镜不能确诊的36例肺部外周性病变患者存肺部CT扫描定位下,应用Bard活榆针经皮肺穿刺活榆取材,行病理学诊断。结果36例病人穿刺36次,阳性33例(91.6%),阴性3例(8.4%)。总检出率91.6%,其中恶性病变率为86.1%,术后少量咯血2例。结论应用Bard活榆针在CT引导下经皮肺活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手段,对肺周围性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活组织检查 针吸 肺肿瘤
  • 简介: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AF)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我国50~59岁人群中AF患病率为0.5%,80岁及以上人群为7.5%[1];并发脑栓塞的比例在70岁AF住院患者中为24.8%,80岁及以上达32.86%[2],其30d病死率高达24%,幸存者多为残疾[3];AF使老年患者心脑血管死亡风险成倍增加,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预后[4-6].

  • 标签: 死亡风险 老年房颤 持续性心律失常 卒中 老年患者 心房颤动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B型钠尿肽(BNP)水平的变化特点,探讨BNP对评估AMI患者心力衰竭及心肌缺血严重程度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住院AMI患者93例及正常对照组50例进行BNP的床旁快速检测,并行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按照心肌梗死Killip心功能分级分为Ⅰ—Ⅳ级,按照梗死部位分为广泛前壁AMI组、前壁和/或前间壁AMI组、下壁和/或后壁AMI组,根据ST段有无抬高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计算各组内的BNP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AMI患者Killip心功能分级的递增,BNP水平不断增高(除KillipⅠ级与对照组BNP浓度比较P〉0.05,其余各组之间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随着Killip分级递增而减少,与BNP呈中度负相关(r=-0.79,P〈0.05)而LVEDd逐渐增大与BNP呈高度正相关(r=0.96,P〈0.05)。广泛前壁AMI组BNP浓度〉前壁和/或前间壁AMI组〉下壁和/或后壁AMI组。STEMI组和非NSTEMI组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床旁快速测定BNP浓度可作为判定AMI患者心功能状况及心肌缺血严重程度的重要生化指标之一。

  • 标签: 心肌梗塞 心钠素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心肌缺血 心室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接受内镜治疗预防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再出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连续入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首次接受内镜治疗预防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肝硬化患者资料,随访至2014年11月16日或患者死亡。采用生存曲线描述分析患者再出血和生存情况,运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年龄组患者再出血率和死亡率,评估年龄对内镜预防再出血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结果共纳入患者574例,根据年龄分为A组(〈60岁,373例),B组(60~74岁,160例)和C组(〉74岁,41例),中位随访时间31.6个月,8周再出血率为10.28%(A组vsB组vsC组:9.92%VS10.63%vs12.20%),远期再出血率为40.07%(A组vsB组vsC组:38.34%vs42.50%vs46.34%),8周死亡率为4.01%(A组vsB组vsC组:3.49%vs5.00%vs4.88%),远期死亡率为16.20%(A组vsB组vsC组:11.80%vs23.13%vs29.27%)。组间两两比较显示8周死亡率、8周再出血率和远期再出血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患者的远期死亡率低于B组(P〈0.001)及C组(P=0.001)。结论老年患者内镜预防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再出血安全有效,但远期生存较非老年患者差。由于老年患者的远期生存受众多因素影响,因此内镜预防再出血对长期预后的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加以明确。

  • 标签: 老年人 内镜治疗 再出血 肝硬化 疗效与安全性
  • 简介:目的评估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8年4月—2018年10月老年糖尿病住院患者105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应用微型营养评估(mini-nutritionassessment,MNA)量表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等实验室指标,并分析这些指标与营养状况的相关性。结果105例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MNA得分为(21.74±3.24)分,其中营养状况良好者30例(28.6%),营养不良风险者62例(59.0%),营养不良者13例(12.4%)。总蛋白正常64例(61.0%)、白蛋白正常94例(89.5%)、红细胞正常75例(71.4%)、血红蛋白水平正常79例(75.2%)。老年糖尿病患者的MNA得分在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尿病合并症、糖尿病并发症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规律运动的老年糖尿病患者MNA得分优于不规律运动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MNA得分的患者白蛋白、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NA得分与总蛋白、白蛋白、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有相关性(均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医护人员应及时评估,提供有针对性的营养干预方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 糖尿病 营养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老年人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6月接受ESD治疗的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成老年组(≥65岁)和非老年组(〈65岁),观察比较2组的ESD的治疗情况、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老年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74.5±20.0)min,非老年组为(66.5±18.1)min,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ESD并发症的发生率、病变的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和治愈性切除率分别为2.2%、100%、95.6%和95.6%,与非老年组的2.4%、100%、97.6%和97.6%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D治疗老年人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老年 早期胃癌 癌前病变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减少老年三节段腰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出血量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70例三节段腰椎后路减压加椎间融合内固定的老年患者(70~85)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试验组在手术时静脉用氨甲环酸(术前静脉10mg/kg体重,术中1mg/公斤体重·h维持),对照组静脉用同等剂量生理盐水。对2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例数、术后栓塞性并发症例数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和输血例数较对照组患者下降[分别为(748±352)mL:(1202±672)mL;(199±65)mL:(277±144)mL;3例:13例](P<0.05)。所有患者未发现栓塞性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老年患者进行后路三节段腰椎手术时,静脉使用氨甲环酸能明显降低患者术中、术后失血量及输血量,并且不增加栓塞性并发症形成的风险

  • 标签: 氨甲环酸 老年 脊柱手术 椎管狭窄 失血
  • 简介: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在乳腺癌行保乳术的术前评估准确性。方法分析10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术前的动态增强MRI及钼靶X线摄影资料,观测动态增强MRI及钼靶X线摄影片上乳腺癌病灶的数目、位置、大小、形态、侵犯范围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按乳腺癌术前行保乳术(breastconservingsurgery,BCS)所需条件,并与术后大体解剖标本及镜下病理结果相对照,分析动态增强MRI、钼靶X线对乳腺癌术前行保乳术治疗的评估准确性。结果动态增强MRI能够较准确评价乳腺癌灶的位置、大小、浸润范围、数目、乳腺皮肤、胸壁和腋窝淋巴结状态,MRI判断40例(37.8%)可行BCS,判定准确性为96.2%。钼靶X线摄影判断37例(34.9%)可行BCS.准确性为89.6%。结论动态增强M砒能为乳腺癌患者行BCS的筛选提供比较全面和准确的信息,术前运用动态增强MIU评价乳腺癌行BCS是可行的。

  • 标签: 乳腺癌 保乳术 磁共振成像 钼靶X线摄影
  • 简介:目的分析泌尿外科老年患者手术室护理风险和干预措施,以供护理配合提高临床手术疗效参考。方法选取铜川市人民医院手术麻醉科在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124例老年泌尿外科手术患者进行护理效果的回顾性分析,依照不同护理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手术风险预警和防范干预护理措施。分析2组护理的效果。结果对照组出现护理风险事件8件,原因包括护理技术缺陷、意识淡薄和过度疲劳,观察组没有出现护理技术欠缺和服务意识欠缺等风险事件,观察组护士长和护理部抽查评分[(0.12±0.03)和(0.11±0.04)]均低于对照组[(0.68±0.26)和(0.72±0.19)](P<0.05)。观察组差错潜在危险问题和护理缺陷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医师满意度(98.4%)显著高于对照组(80.6%)(P<0.05)。结论泌尿外科老年患者手术存在较多安全隐患,护理人员在术中应严密配合手术操作,给予手术风险预警和防范干预护理,提高护理效果,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 标签: 泌尿外科 护理干预 护理风险 护理质量 护理差错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评估测试评分(CAT)与基本健康情况、呼吸困难指数评分(mMRC)及肺功能相关指标之间的差异性与相关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河北省部分地区COPD患病情况,为排除性别患病率差异对研究结果造成的影响,依据男女比例2:1随机抽取116例COPD患者纳入本次调查。应用差异性比较和相关性分析,探究CAT评分与mMRC评分、FEV1/预计值%及肺功能严重程度(GOLD)分级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与一致性程度。结果病情轻微患者64例;病情状态中度患者39例;病情状态重度患者8例;病情状态极其严重患者5例。差异性比较结果显示:CAT评分与不同mMRC评分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9.583,〈0.001);CAT评分与不同GOLD分级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0.205,P〈0.001)。相关性结果显示:CAT评分与FEV1/预计值%之间呈负相关关系(=-0.421,〈0.001);CAT评分与mMRC评分之间呈称正相关关系(n=0.394,P〈0.001);CAT评分与GOLD分级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433,〈0.001);利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逐步法),将各指标纳入模型,得回归方程为:CAT评分n=3.603+1.364mMRC评分+2.416GOLD分级。其中剔除其他变量干扰,CAT评分与mMRC评分及GOLD分级之间相关性显著(R~2=0.229,调整R~2=0.214,=15.577,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OPD患者CAT评分与mMRC评分及GOLD分级之间均存在着显著相关关系,在临床上可一起作为评价指标,综合性评估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和生命质量。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AT评分 mMRC呼吸困难评分 GOLD分级
  • 简介:目的观察基于老年综合评估系统(CGA)的路径式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观察组(=53)和对照组(=53)。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基于CGA的路径式干预。评估与比较2组患者焦虑、抑郁、肺功能、健康状况及满意度等情况。结果干预后2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与干预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各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干预后FEVl、FEVVl/FVC、PEF等肺功能测定值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0.05),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96.23%vs81.13%,P〈0.05)。结论在COPD患者护理中应用基于CGA的路径式干预方法,可显著减轻患者负面情绪,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并使其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提高。

  • 标签: 老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路径式干预 负性情绪 呼吸功能 满意度
  • 简介:全国老龄协会于1996年7月发布我国人口老龄情况,目前全国已有1.2亿老人,占人口总数的9%以上,即将进入老龄社会。据预测,到2010年,老年人口将达13亿,从2020年至2050年的老龄化高峰期,全国老年人口总数将从2.3亿上升至4.1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也将从15.6%上升为27.4%,2020年,80岁以上老人可能达到2780万。

  • 标签: 医疗保健 老人 上海 老龄化 总数 高峰期
  • 简介:目的本文对204例65岁以上的老年肺癌患者围术期的麻醉管理进行回顾性的经验总结.方法麻醉采用全静脉或静吸复合麻醉:在围术期内进行呼吸管理和无创心肺监测结果全组192例苏醒迅速,12例苏醒延迟;178例术毕顺利拔管,2]例延迟拔管,无麻醉死亡.结论年龄并非是决定手术麻醉的唯一因素;认真进行围术期麻醉管理是提高老年人麻醉质量的关键。

  • 标签: 麻醉管理 围术期 老年人 肺癌患者 拔管 静吸复合麻醉
  • 简介:当前世界人口日益老化,世界卫生组织已提出HealthAgeing,健康的老龄化。我国老年保健队伍中的年龄结构也在老化,尤其是高龄老人,笔者从事老年保健工作八年余,如何才能更好地贯彻保障老年健康的保健工作,还须总结过去,找出差距,瞻望明天,为此整理了近4年的老年医疗保健部分资料。

  • 标签: 老年保健 门诊管理 老年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 医疗保健 高龄老人
  • 简介:到2016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1242万,占总人口的15.5%;65岁及以上人口13755万,占总人口的10.1%;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已达3000万.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况和国家民政部“9073”的养老模式,97%的老年人采取居家养老,仅有3%的老人进入各级养老机构.

  • 标签: 高龄老人 营养问题 聚焦 管理 高龄人口 养老模式
  • 简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onpulmonarydisease,COPD)是一种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常见肺部疾病,肺功能呈进行性进展,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1]。目前为止,COPD仍然是一个严重并且日益突出的全球性健康问题。据统计,到2020年.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发病机制 发病率 心血管疾病
  • 简介:目的分析老年慢阻肺患者稳定期治疗中的问题.探讨规范化治疗和管理对策。方法调查57例老年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临床资料、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观察患者近2周治疗情况。设正常对照组。结果慢阻肺组16%并发肺心病,40%有合并症,低白蛋白血症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例数较对照组多(P<0.01).68%服用抗生素,5%吸入支气管扩张剂。结论老年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稳定期治疗不规范,建议加强对患者教育、随访、管理

  • 标签: 慢阻肺 患者 老年 稳定期 治疗中 对照组
  • 简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以持续性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其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是由有毒颗粒或气体导致的气道和/或肺泡异常所引起的[1]。慢阻肺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吸烟,但其他环境暴露如生物燃料和空气污染起了重要作用。除了上述暴露,宿主因素也有作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患病率 慢阻肺 噻托溴铵 慢病管理
  • 简介:螺旋CT容积扫描和计算机仿真技术的结合产生了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CTvirtualendoscop,简称CTVE)。自1994年Vining等首次报道此项技术以来,国外学者对此技术进行了许多实验和临床研究。国内从1996年起,也陆续发表其临床应用的报道,但对CTVE在老年支气管肺癌的诊断价值研究方面则褒贬不一,本文就此问题结合文献作一些探讨,以便正确定位。

  • 标签: 支气管肺癌 诊断价值 成像技术 CT仿真 老年 纤支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