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7 个结果
  • 简介:病例:患者男,38岁,因"反复腹痛、腹泻3个月余,加重9d"于2010年11月19日入院。患者3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中下腹部阵发性疼痛,解黏液样血便,伴里急后重,就诊于当地医院,予药物治疗(具体不详)后症状减轻。

  • 标签: 嗜酸粒细胞增多 脑梗塞 病例报告
  • 简介:1临床资料我们1998—06/2000—06共收治14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中间综合病人,其中乐果中毒8例,甲拌磷中毒1例,甲胺磷中毒2例,敌敌畏中毒3例,血清ChE〈30%(入院后第1d),临床表现均符合中间综合的诊断标准。住院期间根据宿情,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及药物对症治疗。为进一步观察输血是否为一必要治疗措施,我们将病人分为两组:

  • 标签: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 中间综合征 治疗价值 输注全血 呼吸机辅助呼吸 甲拌磷中毒
  • 简介:目的:探讨硫酸镁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川穹注射液治疗症的临床疗效和对胃肠影响效果比照结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2016年3月-2018年2月90例症患者分成不同组。对照组给予硫酸镁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则给予硫酸镁联合川穹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症干预疗效;控制血压达标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收缩压值和舒张压值;治疗副作用率。结果:观察组症干预疗效和对照组相似,P>0.05;观察组控制血压达标的时间和对照组相似,P>0.05;治疗前两组收缩压值和舒张压值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值和舒张压值和对照组相似,P>0.05。观察组治疗副作用率,胃肠影响情况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硫酸镁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川穹注射液治疗症的临床疗效相似,均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可有效改善收缩压值和舒张压值,减少对于患者胃肠的刺激,帮助患者更好康复,改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硫酸镁 复方丹参注射液 川穹注射液 妊高症 临床疗效 比照观察
  • 简介:一、定义肝肾综合(hepatorenalsyndrome,HRS)的定义和诊断标准以国际腹水协作组1996年的共识为准[1]:HRS是合并门脉高压慢性肝病的肝衰晚期的功能性肾损害,急性肝衰也出现HRS.诊断的基本标准是血清肌酐>1.5mg/dl(132.6μmol/L)、肌酐清除率<40ml/min、尿蛋白<500mg/日且无超声学的阻塞性肾病或肾实质疾病、停用利尿剂和扩张血容量(1.5L等渗盐水)后肾功能无改善;其它标准为:尿量<500ml/日、尿钠<10mmol/L、尿肾渗透压高于血浆,尿红细胞每高倍视野<50个、血清钠<130mmol/L.必需排除休克、感染、肾毒性药物或低血容量.

  • 标签: 肝肾综合征 诊断标准 肝功能 发病机制 循环障碍 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 简介:病例:患者男,65岁,因“间断腹胀、腹泻2年余,皮肤瘙痒1年余”于2009年8月21日入院。患者于2007年5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腹泻,大便4—5次/d,黄色不成形,症状时轻时重,自行服用地衣芽孢杆菌活菌颗粒(商品名:整肠生)、蒙脱石散(商品名:思密达)后缓解,此后间断发作;

  • 标签: 肠息肉病 腹泻 皮肤色素沉着 秃发 诊断 治疗
  • 简介:肝肾综合的特点是一种功能性的肾功能障碍,肾脏组织学上并无显著性变化。其基本发病过程是外周及内脏动脉系统舒张,从而造成动脉血压和系统血管阻力的下降。作为代偿,机体动用各种机制来纠正这种血流动力学的异常,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和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以及抗利尿激素的释放,而肾脏血管对这种代偿机制尤为敏感,从而引起肾血管的广泛收缩和钠水潴留,导致肝肾综合。多种血管因子参与了这一过程。另外,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心输出量的下降在肝肾综合病理生理学机制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肝肾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肝肾综合征 血管因子 发病机制 进展
  • 简介:病例:患者女,31岁,因吞咽时胸骨后疼痛20d入院,发热38℃左右.伴口腔溃疡、右侧肩胛部酸胀、疼痛,严重影响食欲,在家自服复合维生素B、抗生素(具体不详)等药物,但疗效不佳。7d前退热,但疼痛症状无好转。3d前静脉点滴青霉素等药物。但治疗无效,遂至我院就诊。既往14d前足月顺产一女婴。平素有复发性口腔溃疡史,无生殖器溃疡史,无反酸、烧心史,无关节炎史、光过敏史等,无经常口服非甾体抗炎药(NSAID)和应用糖皮质激素史。

  • 标签: 食管 贝赫切特氏综合征 病例报告
  • 简介:肾病综合(NS)病人多需要较为长期的治疗,而治疗的大部分时间在院外进行。院外治疗的恰当与否决定病人的整体治疗效果。因此,医护人员正确教授和要指导病人的护理知识,现将有关家庭护理知识介绍如下。

  • 标签: 家庭护理知识 肾病综合征 治疗效果 院外治疗 医护人员
  • 简介:肠易激综合(irritablehowelsyndrome,IBS)是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约10%-15%的全球人口受到IBS的影响。虽然过去20年里已开展了很多关于IBS的实验研究,但其潜在病因迄今尚不明确。且缺乏特效治疗药物。目前IBS的治疗措施主要是对症处理,纠正与该病相关的病理生理紊乱,改善胃肠动力、解除肠管痉挛以及减少肠内产气,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治疗 syndrome 功能性胃肠疾病 IBS 治疗药物
  • 简介:肝肾综合(HRS)是肝硬化的严重并发症,国际腹水俱乐部于2007年修订了HRS的定义和诊断标准,但其诊断仍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随着对HRS病理生理学机制的深入认识,特利加压素等血管收缩药物改变了HRS内科治疗几乎无效的状态。目前,肝移植是HRS患者的主要根治手段。本文就HRS的诊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肝硬化 肝肾综合征 特利加压素 肝移植
  • 简介:目的探讨介入治疗Budd—Chiari综合(BCS)的远期疗效。方法对10例经影像学明确诊断并行介入治疗的BCS患者的远期疗效、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影象学检查、生存时间、生存质量进行随访分析。结果患者症状及体征恢复较好,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基本正常,生存时间长、生存质量。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术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可作为Budd—Chiari综合的首选治疗方案,远期疗效好。

  • 标签: Budd—Chiari综合征 介入治疗 远期疗效观察 BCS 患者 生存质量
  • 简介:腹腔引流系腹部外科最常用的基本治疗技术之一。对腹部外科医生来说,正确地掌握引流指证,合理选择和应用引流是非常必要的。腹部外科的引流问题一直存有争议。关于引流物、引流方法及引流指证等问题的讨论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至今尚无定论。我们自1996-03/2004-07共对20例腹部手术病人作了腹腔引流,效果满意,现结合文献,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如下。

  • 标签: 腹腔引流 意事项 指征 腹部手术病人 腹部外科 治疗技术
  • 简介:自20世纪60年代萘啶酸(Nalidixicacid)问世以来,喹诺酮类药物研制非常迅速,在萘啶酸的基础上合成了多种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并广泛用于临床。由于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不需做皮试、给药方便、与常用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生产不需使用粮食、价格比疗效相当的抗生素低等特点。临床应用迅速普及,成为当今世界上竞相开发生产和应用的重点药物。本文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进行了分类,以方便临床选药,对于喹诺酮类药物临床用药指提几点建议。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临床应用 用药指征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药物研制 交叉耐药性
  • 简介:妊娠高血压综合()常发生在妊娠24周后,主要临床表现有浮肿、高血压、蛋白尿,严重时出现抽搐、昏迷合并心衰、肾衰,同时还可引起早产、胎盘早剥大出血、胎儿孕产妇死亡,通过对症处理及时救治护理可使孕产妇及胎儿转危为安。

  • 标签: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护理措施 临床资料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
  • 简介:肠易激综合(IBS)是与肠道动力和内脏感觉异常有关的功能性胃肠病。心理、社会、环境、遗传等因素在发病过程中起极为重要的作用。IBS多发生在伴有不同程度心理调节障碍、具有遗传特征的易患群体.有明显的家庭聚集现象。当前公认的罗马Ⅲ诊断标准是以临床症状学为依据,部分符合诊断标准的IBS患者.其肠黏膜可能存在免疫细胞浸润、免疫激活和轻微黏膜炎症,这种炎症在IBS中的潜在作用已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尚无一种药物对IBS的治疗完全有效,IBS的治疗应遵循个体化治疗的原则,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未来需对IBS的病理学、免疫学和肠内微生态学有更全面的认识.以进一步思考IBS的诊断方式和标准。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遗传 免疫 肠黏膜 炎症
  • 简介:背景:急性胰腺炎(AP)发病过程中常伴有胰腺微循环障碍、凝血和纤溶系统改变,血小板参数会发生一定的变化。目的:探讨老年AP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特点以及乌司他丁(UTI)治疗对血小板参数和病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8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年龄≥60岁的AP患者217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AP(MAP、MSAP和SAP)。比较、分析各组治疗前后的血小板参数(PLT、MPV和PDW)以及常规治疗与UTI治疗组间血小板参数和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与MAP组相比,MSAP、SAP组入院时PLT较低(P<0.01),MPV、PDW较高(P<0.05);治疗1周后,MSAP、SAP组PLT显著增高(P<0.01),MPV、PDW显著降低(P<0.05)。与常规治疗相比,MSAP、SAP组UTI治疗后PLT显著增高(P<0.01),MPV、PDW显著降低(P<0.01),总有效率显著提高(MSAP:92.3%对81.2%,P<0.01;SAP:90.0%对80.8%,P<0.01)。结论:老年MSAP、SAP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变化与MAP患者明显不同,可反映其病情严重程度。UTI可有效降低血小板活性,对老年AP患者有较好的治疗和预防病情恶化作用。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血小板 乌司他丁 老年人 回顾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