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构建表达针对HBsAg小发卡RNA(shRNA)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以观察该病毒在体外对HBsAg和HBeAg的抑制作用。方法将表达针对HBsAg的shRNA定向克隆到pAAV/U6-hrGFP质粒中,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AAV-shHBs-hrGFP);采用磷酸钙转染法将该质粒与包装质粒pAAV-RC和辅助质粒pHelper共同转染AAV293细胞,进行rAAV-shHBs-hrGFP重组病毒包装。收获病毒感染HepG2.215细胞;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和HBeAg水平。结果酶切鉴定、测序结果表明,pAAV-shHBs-hrGFP载体成功构建。包装收获的rAAV-shHBs-hrGFP病毒液可以感染HepG2.215细胞,并且可以抑制HBsAg和HBeAg的表达。结论制备的rAAV-shHBs-hrGFP病毒载体能够抑制HBV在体外的抗原表达。

  • 标签: HepG2.215细胞 腺相关病毒2 RNA干扰 HBSAG
  • 简介:目的:利用乳链菌穿梭载体构建肿瘤特异标记表达系统,为肿瘤特异性口服疫苗的研究开辟一个新领域。方法采用体外基因拼装的方法得到PEG-3启动子,经酶切鉴定并测序验证。然后利用基因克隆技术,将PEG-3启动子、EGFP、PolyA亚克隆到乳链菌载体pTRKH2中,成功得到肿瘤特异标记质粒pTR-peg3-egfp。最后,转染肿瘤及非肿瘤细胞初步验证其肿瘤特异性标记能力。结果通过PCR基因拼装得到460bp左右目的片段,测序结果与设计完全一致。获得了肿瘤特异标记的乳链菌穿梭质粒pTR-peg3-egfp,并在细胞水平得到初步验证。结论PEG-3启动子介导的乳链菌穿梭质粒具有肿瘤特异性,这一实用新颖的系统将为研究乳链菌疫苗应用于肿瘤标记及靶向治疗奠定基础。

  • 标签: PEG-3启动子 乳链菌 基因治疗 肿瘤
  • 简介:背景:研究表明,异常激活的JAK/STAT3信号通路可促进肝细胞癌(HCC)发生、发展;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肿瘤进展中发挥双向调节作用。目的:探讨特异性抑制JAK/STAT3信号通路对HCC的影响以及TGF-β1信号通路在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HCC组和HCC+AG490组,后两组以二乙基亚硝胺制作HCC模型,HCC+AG490组造模第1周腹腔内注射JAK特异性抑制剂AG490。第16周末处死大鼠,记录肝内肿瘤结节的最大直径,计数最大直径〉1cm的肿瘤结节数,以real-timePCR、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肝组织中STAT3、TGF-β1的表达和分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CC组肝组织中STAT3、TGF-β1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5)。磷酸化STAT3(p-STAT3)、TGF-β1蛋白在对照组肝组织中呈阴性表达,在HCC组则分别呈阳性和强阳性表达,且两者有明显的共表达区域。HCC+AG490组STAT3、TGF-β1mRNA表达较HCC组显著降低(P〈0.05),p-STAT3、TGF-β1蛋白呈弱阳性表达,直径〉1cm的肿瘤结节数和最大直径均显著小于HCC组[1.20±1.03和(1.14±0.18)cm对4.30±1.06和(1.78±0.27)cm,P均〈0.05]。结论:特异性抑制JAK/STAT3信号通路可抑制HCC发生、发展,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信号通路有关。

  • 标签: 肝细胞 STAT3转录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
  • 简介:目的探讨PTD-HBcAg融合蛋白诱导小鼠体内特异性CTL并抑制HepG2.2.15细胞HBV复制的作用。方法PTD-HBcAg、HBcAg和阴性对照分别与等体积的弗氏佐剂乳化后皮下免疫小鼠;第14d,分离脾淋巴细胞并分别用PTD-HBcAg、HBcAg、PTD和PBS加强刺激后收集上清,检测细胞因子IFN-γ、IL-12、IL-4和IL-10;刺激后的淋巴细胞作为效应细胞与HepG2.2.15细胞共培养,检测,效应细胞对HBsAg、HBVDNA的抑制作用及对HepG2.2.15细胞、HepG2细胞的杀伤效果。结果PTD-HBcAg组分泌的IFN-γ、IL-12、IL-4和IL-10与HBcAg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D-HBcAg融合蛋白组较HBcAg组和阴性对照组有更明显的病毒抑制作用(P〈0.05);PTD-HBcAg组对HepG2.2.15细胞的杀伤率明显高于HBcAg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PTD-HBcAg可诱导HBV特异性CTL,能有效抑制HepG2.2.15细胞HBV的复制。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HEPG2.2.15细胞 PTD-HBcAg 融合蛋白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 简介:目的比较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HBVC蛋白和Pol蛋白特异性CTL表位变异的差异,以探讨乙型肝炎重症化和慢性化的可能机理。方法对516例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进行HLA-A2和A11分型;用巢式PCR扩增血清HBVC基因与Pol基因并对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根据HBVS基因序列,用VirusBlast软件鉴定患者感染的HBV基因型;用VectorNTI软件对目前已知的HLA-A2限制性的4个C蛋白和5个Pol蛋白特异性CTL表位与HLA-A11限制性的1个C蛋白表位进行序列分析。结果247例(47.86%)患者HLA-A2阳性,其中AHB67例,CHB109例,CSHB71例;220例(42.64%)患者HLA-A11阳性,其中AHB67例,CHB107例,CSHB46例;CTL表位变异分析结果如下:①在3组HLA-A2阳性患者,表位变异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在三组HLA-A2阳性HBVB基因型患者,P455-463和P816-824表位变异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③在三组HLA-A2阳性HBVC基因型患者,各表位变异无显著性差异;④在三组HLA-A11阳性患者,C88-96表位变异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HBVC基因型患者,表位变异发生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在HBVB基因型患者,各表位变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某些HBVC蛋白和Pol蛋白特异性CTL表位在AHB、CHB和CSHB患者间变异有明显差异,并且受感染病毒基因型的影响。CTL表位变异可能与乙型肝炎的重症化和慢性化机制相关。

  • 标签: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 特异性CTL表位 核心蛋白 多聚酶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认知、情绪和行为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7.03-2018.03收治的90例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认知、情绪和行为护理干预,对比其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认知、焦虑以及抑郁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肾内科血液透析采用认知、情绪和行为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认知 情绪和行为护理干预 血液透析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对拉米夫定与乙肝特异性主动免疫联合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50例)用拉米夫定100mg/日,加用乙肝特异性主动免疫联合疗法每4周1次,疗程为48周;对照组为拉米夫定单一治疗(50例),用拉米夫定100mg/日,口服.结果联合治疗组HBsAg阴转率(18%),抗-HBs阳转率为6%,而拉米夫定单一治疗组分别为4%和0%,P<0.001;联合治疗组HBeAg阴转率40%以及HBeAg血清学转换(HBeAg消失、抗-HBe阳转)率为30%,均高于拉米夫定单一治疗组,P<0.05.结论拉米夫定与乙肝特异性主动免疫联合疗法的疗效优于单一口服拉米夫定疗法.

  • 标签: 拉米夫定 乙肝特异性主动免疫联合疗法 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前瞻性研究
  • 简介:伴焦虑症状并以胃高敏感为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治疗的难点之一,天麻素(Gas)可能具有调节胃敏感性和焦虑样行为的双重作用。目的:探讨Gas对焦虑样胃高敏感FD模型大鼠胃敏感性和焦虑样行为的影响。方法:将40只新生幼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丁螺环酮组、Gas低剂量组和Gas高剂量组。序贯采用母婴分离、急性胃刺激和束缚应激法制作焦虑样胃高敏感大鼠模型。第8周,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0.9%NaCl溶液2.0mL/kg,丁螺环酮组给予丁螺环酮3.125mg/kg,Gas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62.5mg/kg和125.0mg/kgGas,连续7d。末次给药后行高架十字迷宫(EPM)试验、旷场试验、腹壁回撤反射(AWR)和肌电图(EMG)。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PM试验示模型组大鼠进入开放臂次数的比例、开放臂停留时间的比例均显著降低(P<0.01),旷场试验示虚拟中央格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穿行格数和直立次数明显减少(P<0.01);胃气囊扩张压力为40mmHg或以上时,AWR评分显著升高(P<0.05),EMG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明显增加(P<0.01)。而与模型组相比,高、低剂量Gas均可明显改善上述指标(P<0.05)。结论:Gas对焦虑样胃高敏感FD模型大鼠脑-胃轴调节中胃敏感性和焦虑样行为具有明显的影响。

  • 标签: 天麻素 焦虑 胃高敏感 消化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