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5 个结果
  • 简介:背景:临床上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治疗以药物和手术治疗为主,但研究显示药物治疗EVB的疗效不甚理想,而外科手术治疗创伤较大,且可发生严重并发症。目的:探讨联合硬化治疗EVB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1年5月-2012年5月温岭东方医院收治的肝硬化伴EVB患者15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联合硬化治疗,对照组给予生长抑素、泮托拉唑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总有效率、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7%(72/76),复发率为3.9%(3/7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2%(10/76);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9.7%(59/74),复发率为14.9%(11/7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4%(21/74)。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联合硬化治疗EVB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显著优于药物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结扎术 硬化疗法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出血 治疗
  • 简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病人的主要并发症和致死原因,下食管静脉曲张是目前预防和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食管静脉曲张是以内置弹性橡皮环结扎原理为基础,是安全有效、简单易操作的非手术性预防和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适应方法。2003-03/2005-03我们对48例肝硬化失代偿期食管静脉曲张病人实施了治疗,通过充分的前准备和后各个方面的精心护理,提高了的成功率,降低了术后出血率,现将有关护理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 精心护理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肝硬化失代偿期 肝硬化病人 套扎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EV)破裂出血的止血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143例肝硬化EV破裂出血患者分别进行内下食管静脉曲张(EVL)108例和药物治疗35例,比较两组止血效果.结果EVL组急诊止血率98.1%,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42.1%(P<0.05),两组在住院期间病死率(18.5%对42.9%,P<0.05)及半年存活率(80.6%对40.0%,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EVL是肝硬化EV破裂出血近期止血的可靠治疗手段之一,但其长期疗效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药物治疗 肝硬化 内镜下套扎 破裂出血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 止血效果
  • 简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临床急症,三腔管压迫,注射硬化剂是传统的内科疗法,近年来开展的下静脉曲张(Endospicvaricesligacion,EVL)是有效的止血方法之一,我们自1997年1月—1999年9月共行EVL27例,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 EVL 食管静脉曲张 近期疗效 破裂出血 内镜
  • 简介:背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的危重并发症之一,静脉曲张(EVL)是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案。对于急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推荐于EVL术后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特利加压素3—5d以预防早期再出血。目的:明确特利加压素联合EVL对急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96例急诊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行EVL后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口服普萘洛尔10mg/d×5d,干预组静脉推注特利加压素1mg/d×5d,其后两组患者均以维持剂量长期服用普萘洛尔。记录术后5d和3个月内的再出血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早期(5d)再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1%对12.5%,P〈0.05),两组近期(3个月内)再出血率无明显差异(4.2%对14.6%,P〉0.05)。结论:急诊EVL联合特利加压素预防急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早期再出血的效果优于EVL联合普萘洛尔,远期结果尚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 标签: 特利加压素 普萘洛尔 内镜静脉曲张套扎术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再出血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目的探讨三腔二囊管压迫、外科门奇静脉断流下多环治疗食管静脉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采用三腔管压迫、外科门奇静脉断流下多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共55例,对这3种治疗方法止血成功率、并发症作比较。结果在止血成功率上套组、手术组明显优于三腔管压迫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并发症及病死率方面组明显少于三腔管压迫组、门奇静脉断流组。结论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应优先选择

  • 标签: 治疗 三腔管 压迫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内镜下 门奇静脉断流术
  • 简介:目的比较三种治疗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并发症、出血复发率。方法69例肝硬化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常规橡胶圈套组23例,注气橡胶圈套组21例和尼龙线圈套组25例。结果三组静脉曲张消除分别为78%(18/23)、80.9%(17/21)和76%(19/25),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再出血率分别为26%(6/23)、23.8%(5/21)和28%(7/25),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并发症均较少。注气组每次治疗时间较短,平均10min。结论三组疗效均较好,价廉,可多次应用,并发症少,常规操作复杂,视野受限,抽吸冲洗困难,尼龙线圈套无需放置外套管。但操作难度相对较高,注气操作简便,操作时间短,价格低廉,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应成为首选方法。

  • 标签: 套扎术 并发症 治疗 疗效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
  • 简介:背景: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联合是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二级预防的首选方案。卡维地洛联合可能有更好的治疗潜能。目的:系统评价卡维地洛或普萘洛尔联合预防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数据库,纳入卡维地洛+(试验组)与普萘洛尔+(对照组)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文献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RR=5.40,95%CI:3.01~9.69,P<0.0001),总出血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RR=0.57,95%CI:0.36~0.89,P=0.01;RR=0.46,95%CI:0.29~0.73,P=0.0009),而两组死亡率、心率降低程度、平均动脉压降低程度无明显差异(RR=0.66,95%CI:0.33~1.30,P=0.23;MD=-4.99,95%CI:-10.04~0.07,P=0.05;MD=3.59,95%CI:-0.71~7.89,P=0.10)。结论:卡维地洛联合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疗效优于普萘洛尔联合,出血率较低,不良反应较少,且不增加死亡率,安全可靠。

  • 标签: 卡维地洛 普萘洛尔 内镜套扎术 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 治疗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精细护理对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行食管静脉治疗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感染科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食管静脉治疗,根据护理方式分组,每组33例,观察组患者接受系统精细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一般常规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成功率(100.00%)、止血成功率(93.94%)、静脉曲张消失率(33.33%)、静脉明显变细率(60.61%)以及护理满意度(96.97%)均高于对照组(依次为84.85%、78.79%、15.15%、39.39%及78.97%),组间差异明显,P均〈0.05,;观察组总并发症率(9.09%)低于对照组(24.24%),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系统精细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对术后患者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率,提高护理质量,改善其病情的预后和转归。

  • 标签: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食管静脉套扎 系统精细护理
  • 简介:宫颈缝常用于妊娠期宫颈内口松弛的矫治。由于较多的习惯性晚期流产是由宫颈内口松弛引起的,住院行宫颈缝成为了产科较常见的手术。我院产科病区配合临床上的宫颈缝的围期实施了一整套的护理措施,并达到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 标签: 宫颈缝扎术 护理措施 围术期 宫颈内口松弛 产科病区 晚期流产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辅助经肛直肠癌根治的安全性、可行性及近期效果,并探讨经肛和经腹腹腔两者同步使用是否优于序贯使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中下段直肠癌患者腹腔辅助经肛直肠癌根治及术后恢复情况,并将经肛和经腹腹腔序贯进行(序贯组,前9例)和同步进行(同步组,后10例)进行比较。结果19例平均手术时间(3.85±0.98)h,中位中出血量为80(50,120)ml,平均检出21.89±9.21个淋巴结,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2.09±0.94)d,肛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7.95±3.49)d;16例系膜大体标本完整3例接近完整;有2例中转为腹腔辅助直肠癌根治,2例吻合口漏,1例局部复发再次手术局部切除,无输尿管损伤、骶前大出血、腹腔感染、手术死亡。同步组与序贯组比较,平均手术时间[(3.39±0.96)hvs.(4.36±0.75)h]、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2.10±0.99)dvs.(3.78±1.56)d]减少明显(P〈0.05)。结论腹腔辅助经肛直肠癌根治较为安全可行,基本上不影响肿瘤根治性,经肛和经腹腹腔两者同步使用较序贯使用手术时间更短恢复更快。

  • 标签: 直肠肿瘤 经肛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腹腔镜
  • 简介: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内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在我科进行食管静脉曲张联合胃底静脉曲张硬化治疗的69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69例患者按护理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5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率及健康教育知识了解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内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予以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满意,可提高手术成功率,有效稳定患者心率,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提高患者满意率,是避免术后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 标签: 优质护理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套扎术 硬化剂注射
  • 简介:目的比较常规与窄带(NBI)、染色对远端大肠异常隐窝灶(aberrantcryptfoci,ACF)的发现率。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12月就诊于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准备接受结肠检查的患者67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其中常规组228例、NBI组220例、染色组222例。比较三种方法对远端大肠ACF检出率及各组间所用操作时间。结果在三组中,共发现155例ACF病例数。常规、NBI组及染色组发现ACF病例数分别为5例(2.19%)、25例(11.36%),125例(56.31%),三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但是与常规相比,NBI组、染色组操作时间有所延长。结论染色能大幅提高远端大肠ACF发现率。NBI较常规白光能提高远端结肠ACF发现率,但比染色低。常规白光对远端结肠ACF发现率低。

  • 标签: 异常隐窝灶 窄带内镜 染色内镜
  • 简介:切除治疗胃肠道早期肿瘤正日益被接受并开展应用,包括传统的黏膜切除(EMR)和近年开展的黏膜下剥离(ESD)。EMR对于15mm以上的病灶较难做到一次切除,而整块切除标本对病理学评估至关重要,ESD正是应这一要求开展起来的新技术。对局限于黏膜层的病变,ESD并不受其大小的限制,对部分早期胃肠道肿瘤,其可取代传统的手术治疗,但ESD需要相当高的操作技术,术前需要多种方法对病灶进行谨慎、全面的评估,包括范围、浸润深度等,中、术后还可能出现出血、穿孔等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远高于EMR。ESD的指征、操作技巧、病理评估等方面还需要不断完善。由于ESD在早期胃肠道肿瘤的治疗上具有很多优点,值得有条件医院的医师予以重视并开展这一技术。

  • 标签: 胃肠道 肿瘤 治疗 内镜黏膜切除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简介:胆总管结石、胆总管梗阻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它可以引起右上腹痛、黄疸、畏寒发热等胆道感染的症状,其治疗方法既往是以手术治疗为主、自从开展经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后为胆道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有效的方法。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是由ERCP的临床应用中发展起来的一项治疗胆道疾病,乳头肌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新技术.我院近一年来开展了EST治疗胆总管梗阻,胆管结石,乳头狭窄的病人共23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治疗 胆道疾病 内镜下 乳头肌 切开术 胆总管梗阻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下胃造瘘(PEG)在长期昏迷鼻饲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住院治疗的32例长期昏迷患者行PEG并密切随访,对患者造瘘前后的上消化道出血率、误吸率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造瘘后上消化道出血率、误吸率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造瘘前(P<0.05)。结论对于长期昏迷的患者,PEG能够减少因为长期置鼻胃管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误吸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 标签: 内镜 胃造瘘术 昏迷患者
  • 简介:对粘膜病变由于其下特殊表现并可病理活检而能作出正确诊断,但对胃腔狭窄尤其当不能通过狭窄部位时会对病变定位或病变性质判断错误。

  • 标签: 内镜 狭窄 胃腔 误诊 病理活检 病变定位
  • 简介:技术的问世被称为医学史上的一次革命,而更大的变革是在治疗.近10余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治疗在胰胆疾病中的应用日趋成熟,该项技术具有安全、简便、并发症低等优点,成为当今胰胆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

  • 标签: 胰胆疾病 内镜技术 胆总管结石 并发症 先行引流 鼻胆管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