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切除T4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在我院通过手术切除T4期肺癌患者34例资料,对可能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因素(临床因素、病理因素和治疗因素等)进行分析.结果T4期肺癌患者34例资料术后均存活(存活率100%),术后1年累计死亡8例(存活率76.5%),术后3年累计死亡23例(存活率32.4%),术后5年累计死亡28例(存活率17.6%).结论T4期肺癌患者手术预后与年龄、手术切除范围大小、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现象和是否根治性切除有关.

  • 标签: T4期肺癌 淋巴结转移 手术预后
  • 简介:目的研究结核患者与正常人Toll样受体TLR2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肺结核(FFB)患者39例,结核性胸膜炎(TP)患者22例为研究组,38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TLR2在结核病人中的活化的CD4+T细胞和静息CD4+T中及健康者中的表达,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健康者和结核病人中的TLR2mRNA的相对含量。结果在活化的CD4+T细胞中rrLR2阳性cDfCDsT细胞,较静息CD4+T细胞表达较高,TLR2在结核病人中的活化的CD4+T细胞和静息CD4+T中的表达量都明显高于健康者(P〈0.001,P〈0.05);在结核病人中TLR2mRNA相对含量要明显高于健康者(P〈0.01)。结论对TLR2的测定对于结核病的诊断有一定指导意义,可作为于结核的诊断的辅助手段。

  • 标签: TOLL样受体 结核 流式细胞仪 实时定量PCR
  • 简介:目的探讨蛋白S基因1(proteinS,PROSl)T1378C多态性与新疆地区汉族人群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thromboembolism,PTE))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经放射性肺通气/灌注显像和(或)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确诊的PTE患者100例,对照组为来自同一地区,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100例。Massarray技术平台进行芯片点制及质谱检测PROS1T1378C的多态性。结果病例组存在TC基因型的频率是8%,对照组TC基因型的频率是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03,P〈0.05);病例组C基因型的频率是5%,对照组的等位基因的频率是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72,P〈0.05)。结论PROS1T1378C多态性与新疆地区汉族人肺栓塞的发生可能有关。

  • 标签: 肺血栓栓塞症 蛋白S基因
  • 简介:目的探讨CD+4CD+29辅助性T细胞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的作用。方法选取非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及肺炎患者各30例,以及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29辅助性T细胞及其胞内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及白介素4(IL-4)的频率。哮喘患者使用氨茶碱片进行治疗,4周后复测CD+4CD+29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结果哮喘患者患者CD+4CD+29T细胞及IL-4均明显高于肺炎组及健康志愿者组(P〈0.05),但后两者无组间统计学差异;哮喘组与肺炎组IFN-γ无组间显著性差异,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哮喘组患者CD+4CD+29T细胞含量明显降低,IFN-γ明显回升,IL-4明显下降(均为P〈0.05)。结论CD+4CD+29辅助性T细胞含量升高是哮喘的一个免疫机制,该细胞分泌的IL-4诱发Th2类免疫反应,可介导哮喘的体液免疫从而加重病情。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CD+4CD+29辅助性T细胞 体液免疫 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癌性淋巴炎在CT上的征象及其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为肺癌且有癌性淋巴炎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5例肺癌有典型的癌性淋巴炎,1例肺癌和癌性淋巴炎CT表现均不典型。结论典型的癌性淋巴炎CT表现是诊断肺癌的重要征象。

  • 标签: 癌性淋巴管炎 肺癌
  • 简介:例1男,65岁,右上肺鳞癌并上腔静脉综合症、右胸大量胸腔积液于1996年10月收住.查:端坐呼吸,R32次/min,口唇、肢端发绀,颈静脉、胸壁静脉曲张,右第三肋水平以下叩呈浊音、呼吸音消失.胸CT示"右上肺中央型肺癌并纵隔淋巴结转移,中等量胸腔积液",病检为"中分化鳞癌".入院第二日行右侧第七肋间穿刺置入深静脉导管引流,引流出浅红色胸水,2h引流至1000ml后闭管.

  • 标签: 复张性肺水肿 微创置管引流 上腔静脉综合症 纵隔淋巴结转移 过量 96年10月
  • 简介:ICU是抢救危重病人的场所,建立有效的静脉输液通路对于抢救创伤性休克、大量失血、大面积烧伤等需快速补液病人,能赢得抢救时机。我ICU科自2006年3月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212例,对危重病人快速输血、输液抢救及中心静脉压监测中,效果明显。现介绍如下:

  • 标签: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 抢救时机 危重病人 ICU科 中心静脉压监测 静脉输液通路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置注药并引流治疗干酪型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于酪型结核性腹膜炎病人6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抗结核药物全身化疗;实验组应用腹腔置注药并引流(异烟肼和利福平注射液)+全身化疗。观察两组病人发热、腹痛、腹胀、呕吐、便秘等症状缓解时间;腹腔分房及包裹性积液消退程度;腹部包块及腹腔淋巴结肿大消退程度。结果治疗4周时,病人症状缓解时间、腹腔分房及包裹性积液消退程度和腹部包块及腹腔淋巴结肿大消退程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异烟肼和利福平注射液腹腔置注药并引流治疗技术可减轻腹腔粘连包裹,缓解患者症状,减少肠梗阻及结核性化脓性腹膜炎的发生机会,提高好转率及治愈率。

  • 标签: 结核性腹膜炎 干酪型 腹腔内注药 利福平注射液
  • 简介:目的观察胸腔置引流联合尿激酶注入胸腔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将62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给予全身抗结核和泼尼松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胸膜腔微创置引流,间断注入尿激酶10万IU,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间断胸腔穿刺抽液。分别观察胸水总量,胸水吸收时间,胸膜肥厚、气胸、胸膜反应、血性胸水发生率。结果治疗组胸水总量、胸水吸收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胸膜厚度、气胸、胸膜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性胸水发生率两组相比差异不显著。结论胸腔置持续引流联合尿激酶注入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好,能有效增加胸水排出量、缩短胸水吸收时间、减少胸膜肥厚、减少穿刺并发症,血性胸水未见增加。

  • 标签: 结核 胸膜炎 引流术 尿激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