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4 个结果
  • 简介:漏斗胸是胸廓全体发生变形的先天性畸形,患病率0.1%-0.3%,3岁以上漏斗变形仍存在者为真漏斗胸。外科手术矫形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Nuss手术为胸腔镜辅助下微创漏斗胸矫正,由美国Nuss等于1997年向美国小儿外科学会介绍,它使漏斗胸的矫治进入了微创时代,并引起国际同行的兴趣。我院从2008年3月。2009年5月共收治漏斗胸患者10例,在原Nuss手术基础上稍做改动,在无胸腔镜下行双侧胸壁及剑突下三切口手术,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漏斗胸矫治术 围手术期护理 微创 NUSS手术 胸腔镜辅助 小儿外科
  • 简介:目的总结2例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在全麻下行肺泡灌洗的护理经验,提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呼吸功能训练,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变化,严格控制灌洗液的温度及灌洗速度,精确统计出入量,减少灌洗残留量,术后严密观察和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做好健康宣教,这些都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 标签: 肺泡蛋白沉积症 全肺灌洗术 护理经验 治疗 呼吸功能训练 肺泡灌洗术
  • 简介: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在治疗肺癌中的效果。方法分析入住我院的8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经电视胸腔镜(VATS)辅助下的小切口行肿瘤切除并系统纵膈淋巴结清扫,并对病理类型、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频度以及随访6年之内的生存时间、手术前后患者的生存质量等方面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本组80例肺癌患者,一共清理淋巴结688个区1054枚淋巴结,每位患者平均为(12.31±2.67)枚;胸腔镜下肺癌根治与传统治疗方法的术后患者生存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胸腔镜下肺癌患者在手术前后的生存质量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治疗肺癌的方法。

  • 标签: 胸腔镜 肺癌根治术 生存率
  • 简介:目的评价食管癌患者行胸腹段食管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疗效.方法回顾59例应用此法手术的食管癌病例,总结手术体会、并发症的处理及病人术后生活质量.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围手术期吻合口瘘2例伴颈部切口感染,无肺部感染及严重心律失常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5例有返流症状.结论食管癌患者行胸腹段食管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疗效满意,并发症少,术后生活质量高,值得提倡.

  • 标签: 食管癌 食管胃颈部吻合术 并发症 食管切除 胸腹 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分析367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临床资料。结果367例行穿刺患者中,发生气胸88例(单纯性气胸83例;张力性气胸1例;交通性气胸4例),占23%;肺内出血102例,占28%,无大咯血的发生,无纵隔气肿的发生。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是一种准确度高,安全有效的获得组织学的好方法,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是防治并发症的重要手段之一。

  • 标签: 经皮肺活检术 CT引导 护理 经皮肺穿刺活检 单纯性气胸 张力性气胸
  • 简介:分析我院胸外科1994年6月~2006年10月因肺良性疾病而接受全肺切除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性15例,女性17例。年龄18~63岁,平均年龄48岁,其中40岁以上28例。术前长期反复或急性大咯血16例,其中2例需急诊手术,

  • 标签: 肺良性疾病 全肺切除术 临床分析 治疗 临床应用价值 临床资料
  • 简介:目的:观察研究胸腔镜肺癌根治对患者疼痛应激及代谢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78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开胸根治组)39例和观察组(胸腔镜根治组)39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1d、3d与5d的血清疼痛应激、蛋白代谢及其他代谢指标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后1d、3d与5d的血清蛋白代谢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而疼痛应激及其他代谢指标水平则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胸腔镜肺癌根治患者的疼痛应激程度相对较小,其手术对患者代谢反应的不良影响也相对更小。

  • 标签: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 疼痛应激 代谢反应 影响
  • 简介:目的探讨支气管结核气道狭窄行球囊扩张治疗的心理护理,提高患者治疗依从和耐受。方法通过对63例支气管结核气道狭窄行球囊扩张治疗,住院过程心理护理的经验总结。结论对支气管结核气道狭窄行球囊扩张治疗的患者,进行住院全过程的、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对提高患者治疗依从和耐受性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治疗依从性 球囊扩张术 支气管结核 心理护理 气道狭窄 住院全过程
  • 简介:病史摘要患者男性,39岁;反复发作哮喘10年,加重20min.患者经"氨茶碱、泼尼松"治疗有效;皮肤过敏试验提示2对花粉、粉尘等多种物质过敏.

  • 标签: 哮喘性猝死 哮喘 猝死 病例报告 急救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7岁,福建省福州市人,居民。初因反复出现咳嗽、咳痰伴气促二月在当地医院诊治疗效欠佳而于2005年4月21日住院,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口服降糖降压药控制良好。入院查体:双肺呼吸运动对称,肋间隙无增宽,语颤一致,未触及胸膜摩擦感或皮下捻发感。左下肺叩诊实音,左下肺呼吸音减弱,未闻及明显干湿罗音。人院后查血糖正常,血沉20mm/h,CRP23mg/L,多肿瘤蛋白芯片正常,PPD、血清结核抗体阴性,胸部CT平扫:①左肺炎症;②左主支气管狭窄;③右上肺陈旧结核。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左主支气管开口新生物完全阻塞,活检示炎肉芽组织。行纤支镜下微波烧灼左主支气管新生物,发现新生物根部在左肺上叶嵴突,并长满左侧各叶段支气管,微波烧灼至左主支气管及各叶段管腔通畅,左肺完全复张后出院,出院后坚持抗炎。

  • 标签: 支气管炎性肉芽肿 难治性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肺陈旧性结核 左主支气管 胸部CT平扫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与血气分析的相关.方法检测97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A组)和治疗后(B组)的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及D-二聚体(D-D)、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健康体检者(C组)作比较,并分析动脉血气与凝血指标的相关.结果A组患者FBG及D-D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1),B组患者FBG及D-D显著高于C组(P〈0.01),而PT、APTT、TT差异无显著(P>0.05);FBG与PaO2呈显著负相关,与PaCO2呈显著正相关,D-D与PaO2呈显著负相关,与PaCO2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COPD的发展过程中,存在高凝状态,监测FBG及D-D的变化,有助于了解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为适时采取有效的抗凝措施改善预后提供依据.

  • 标签: COPD 凝血功能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血气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老年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呼吸科收治58例老年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诊疗情况.结果58例患者1例死亡,其余治疗结束时,全部稳定.结论临床医生应提高老年COPD合并肺结核的警惕,对于一些不典型又高度疑似肺结核患者,可考虑试验抗痨治疗,早期诊断,规律抗痨,一般预后良好.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合并肺结核 老年 肺结核患者 抗痨治疗 临床特点
  • 简介:目的常规呼吸训练增加麻醉科的可视化血氧饱和度(SpO2)指导肺切除患者呼吸锻炼的效果及依从。方法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符合入选标准的126例肺叶切除患者,分成传统常规锻炼(N)组、可视化锻炼(V)组,各63例进行呼吸锻炼缩唇呼吸及腹式呼吸,其中V组按SpO2按标准指导。记录2组掌握深呼吸程度、入室时深呼吸锻炼达标率、术后7天深呼吸锻炼达标率、主动订立运动计划率。结果2组比较宣教知情评分、入室时自学深呼吸达标率无差异(P〉0.05)。术后7天深呼吸达标率V组高于N组(P〈0.05)。全组术后总感染率5.3%,组间无差异。结论麻醉医生利用时间和技术的优势,延续外科术前呼吸训练,首次锻炼时以可视SpO2即时新锻炼指标,能提高锻炼效果,且能提高患者锻炼信心,对提高患者呼吸锻炼依从,参与长期运动锻炼计划,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肺切除术 呼吸锻炼 效果 血氧饱和度 慢性阻塞性肺病
  • 简介:目的观察胸腔置管引流联合尿激酶注入胸腔治疗结核渗出胸膜炎的疗效。方法将62例结核渗出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给予全身抗结核和泼尼松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胸膜腔微创置管引流,间断注入尿激酶10万IU,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间断胸腔穿刺抽液。分别观察胸水总量,胸水吸收时间,胸膜肥厚、气胸、胸膜反应、血性胸水发生率。结果治疗组胸水总量、胸水吸收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胸膜厚度、气胸、胸膜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性胸水发生率两组相比差异不显著。结论胸腔置管持续引流联合尿激酶注入治疗结核胸膜炎疗效好,能有效增加胸水排出量、缩短胸水吸收时间、减少胸膜肥厚、减少穿刺并发症,血性胸水未见增加。

  • 标签: 结核 胸膜炎 引流术 尿激酶
  • 简介:病例资料患者,刘XX,女,72岁,因双膝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20余年于2015年6月11日入院,既往重度骨质疏松,双下肢表浅静脉曲张。入院查体示:患者跛行步态,双膝间隙压痛明显,胸片未见明显肺部异常,肺纹理未见明显增粗或异常增高致密影。初步诊断为双侧膝关节骨关节炎,于6月15日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双侧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TKA),中出血50mL,输血400mL。

  • 标签: 关节置换术 唑来膦酸 静脉输注 患者 下肢表浅静脉曲张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 简介:患者,男,45岁,无锡籍,无业,因咳嗽、发热1月余,咯血1天,于2006年7月24日入院。既往有肺结核史3年,有3个月HRE服药史。有低蛋白史5年,未经诊治。胸部X线示:右上肺陈旧结核,左上肺纵隔旁巨大肿块影,遂收入院。查体:神志清,消瘦,T38.7℃BP110/65mmHg,口唇无紫绀,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气管居中,左上肺叩诊实音,左上肺听诊呼吸音减低,两肺未闻及干、湿哕音,心率108次/min,律齐,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及器械检查:血常规WBC15.05×10^9/L,N0.825,痰浓缩涂片找结核杆菌6次阴性,血CEA及电介质正常,乙肝标志物:HBsAg,抗-HBc,抗-HBe均阳性,肝功能ALT15iu/L,AST21iu/L,A24.1g/L,G36.4g/L,余项正常。

  • 标签: 顽固性呃逆 左氧氟沙星 肺陈旧性结核 肺结核史 浅表淋巴结 HBsAg
  • 简介:目的研究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息者的主要临床参数与实施机械通气指征的关系。方法对我院急诊科及ICU收治的62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入院24h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在不同分组下进行比较。结果不同分值段之间APACHEⅡ分值,预计死亡危险度,有机械通气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有机械通气指征组APACHEⅡ分值、预计死亡危险度高于无机械通气指征组,差异有意义(P〈0.05);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分值,预计死亡危险度与机械通气指征正相关(P〈0.05)。结论APACHEⅡ评分系统对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机械通气有预测价值,适合引入为通气指征。

  • 标签: 机械通气 呼吸衰竭 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结核胸腔积液的特点和护理对策。方法对2004年1~12月在我院住院的60岁以上老年结核胸腔积液病人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老年患者多伴有基础疾病,当发生结核胸腔积液时,发绀和SPO2〈90%的呼衰发生率较高。结论老年结核胸腔积液患者病情相对复杂,病情重,在护理上必须根据老年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护理工作。

  • 标签: 结核性胸腔积液 老年患者 护理分析 回顾性分析 护理对策 基础疾病
  • 简介:目的分析结核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96例结核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及预后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96例结核脑膜炎多呈慢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呕吐为主,脑脊液改变以压力、白细胞、蛋白升高、葡萄糖、氯化物降低为主。87.5%合并颅外结核。头颅CT或MRI检查异常51例,表现为脑积水、结核瘤、脑室扩张、多发病灶等。经正规抗结核治疗,临床治愈52例,好转25例,14例未见好转,自动出院或转院治疗,5例死亡。结论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头颅CT或MRI检查、是否合并颅外结核感染及正规抗结核治疗是否有效,是诊断结核脑膜炎的重要依据;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可提高结核脑膜炎的治愈率。

  • 标签: 结核性脑膜炎 脑脊液 诊断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肺炎假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对临床资料回顾分析.结果全组病人均行手术治疗并痊愈出院.结论肺炎假瘤是肺实质内的增生性肉芽肿,组织结构复杂、细胞成分多样化是其显微镜下特点.由于此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征,术前误诊率高,有必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该瘤虽属良性,亦应尽早手术,手术方式以肿块切除或肺叶切除为主,中病理检查是决定式的重要依据.

  • 标签: 肺炎性假瘤 外科手术 临床特点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