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比例新鲜冰冻血浆(FFP)大量输注对创伤失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进行输血治疗的146例严重创伤失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失血4h内输注的FFP和悬浮红细胞(SRBC)的比例进行分组。FFP∶SRBC=1∶3为低FFP组,51例;FFP∶SRBC=1∶2为中FFP组,46例;FFP∶SRBC=1∶1为高FFP组,49例。比较3组患者输血后24h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恢复情况。结果:13组患者输血前在年龄、体质量、创伤严重程度评分及体温、呼吸、脉搏、收缩压、舒张压等主要生命体征指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组间输血前PT、APTT、TT、FIB、PLT等指标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输血后24hPT、APTT、TT、FIB、PLT等指标与输血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24h中FFP组和高FFP组PT、APTT、TT、FIB、PLT等指标恢复情况好于低比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高比例的FFP输注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大量输血患者的凝血功能,减少不必要的出血,提高输血的疗效和安全性。

  • 标签: 新鲜冰冻血浆 大量输血 创伤 凝血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APN)及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在2型糖尿病(T2DM)血管病变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T2DM并发血管病变者36例(Ⅰ组)、单纯T2DM者38例(Ⅱ组)和健康体检者32例(Ⅲ组),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标本的APN和RBP4浓度,同时检测血糖血脂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浓度。结果:Ⅰ组血清APN的浓度为(3.5±0.8)mg/L,显著低于Ⅱ组(7.8±0.9)mg/L和Ⅲ组(11.6±1.6)mg/L;Ⅰ组血清RBP4浓度为(23.1±2.8)mg/L,显著高于Ⅱ组(13.6±1.5)mg/L和Ⅲ组(10.2±1.7)mg/L。APN浓度与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HbA1c水平呈负相关(r=-0.402、-0.322、-0.316、-0.518和-0.469,均P〈0.05);而RBP4与上述指标呈正相关(r=0.486、0.347、0.396、0.401和0.355,均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r=-0.426,P〈0.05)。结论:血清ANP和RBP4检测对T2DM血管病变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 标签: 2型糖尿病 脂联素 视黄醇结合蛋白4
  • 简介:目的:探讨新鲜冰冻血浆(FFP)制备质量的效果。方法:分别使用双面冷板速冻技术和三洋双压缩空气介质速冻技术进行FFP速冻,观察FFP融化后纤维蛋白及絮状不可逆聚集析出情况。结果:不同冷冻技术制备的FFP,纤维蛋白及絮状不可逆聚集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性,三洋双压缩空气介质速冻技术纤维蛋白及絮状不可逆聚集率为2.53%,制备FFP时的冷冻速度对FFP质量有显著性影响。结论:使用双面冷板速冻技术进行FFP速冻效果更好。

  • 标签: 新鲜冰冻血浆 速冻 纤维蛋白 絮状不可逆聚集物 效果
  • 简介:目的:应用ACP215型全自动细胞处理仪制备冰冻红细胞。方法:本文将红细胞悬液应用全自动细胞处理仪制备甘油化红细胞,-70℃冰箱冷冻保存,37℃融化后再应用全自动细胞处理仪制备去甘油化红细胞,并检测冰冻红细胞的质量。结果:采用ACP215全自动细胞处理系统制备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的质量检测。结果:红细胞回收率(87.1±5)%、游离血红蛋白(o.46±0.21)g/L、体外溶血试验(10.7±10)Voo、甘油残余量(2.9±1.o)g/L,残余白细胞(0.5±0.2)%;残余血小板0;细菌培养均为阴性,均达到国家相关标准。结论:ACP215型全自动细胞处理仪制备冰冻红细胞,产品各项质量指标较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全自动细胞处理仪 冰冻红细胞 甘油低温保存红细胞 应用
  • 简介:随着《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先后颁发,我国输血医学的不断发展,科学、合理、安全用血水平已取得长足进步。成分输血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普遍认可,医院临床科学、合理、安全用血方面仍然普遍存在认识不足、观念陈旧、重视不够、不合理用血和过度用血等情况[1]。本文通过对石家庄地区医疗机构专业人员进行临床用血问卷调查,旨在了解各级用血机构专业人员对输血法律法规、成分血使用的熟悉程度,为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对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监督管理提供依据。

  • 标签: 医疗机构 专业技术人员 临床输血
  • 简介:目的:研究对于需输血的急性白血病患者能否通过应用去白细胞的输血技术减少患者医院感染。方法:随机选择2008-01-2012-01血液科住院治疗的急性白血病(除去M3)需要输血的患者,去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将191例患者分为研究组(95例)及对照组(96例),在患者需要输血时,分别输注普通血液成分及去白细胞的血液成分,最后比较2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89%∶52.08%,P〈0.05)。结论:对于需输血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使用去白细胞的成分输血技术能减少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

  • 标签: 去白细胞输血技术 白血病 急性 医院感染
  • 简介:血小板输注已成为临床上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持疗法,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一些长期反复输注血液制品的患者,发生了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transfusionrefractoriness,PTR),不但影响了治疗效果,严重的出血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免疫因素是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其中HLA-I类抗体是最受临床关注的关键因素,如何为患者提供HLA相合的血小板供者是成功处理免疫性PTR的关键所在。

  • 标签: 血小板输注无效 HLA Matchmaker分析技术 HLA半相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