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呼吸衰竭多突然发生,常常是现场复苏抢救,重点在纠正严重缺氧、二氧化碳潴留酸中毒,同时,积极寻找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因,有效地保护重要器官,特别是中枢神经、心、肾功能则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现场急救首先是改善重要脏器缺氧状态。如果此时患者呼吸心跳已停止,则抢救过程与心肺脑复苏相同。呼吸骤停以后,如果能继续维持肺循环,机体可以借助肺泡一混合静脉血之间存在的氧二氧化碳分压差,使静脉血继续动脉化,延迟减轻脑组织缺氧,防止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不可逆的损伤,这称为弥散呼吸。尽早开始口对口间歇呼吸,通畅气道,以新鲜空气或高浓度氧气冲洗肺泡,同时要保证有效的循环,如果发生心脏骤停,应采取有效的体外心脏按压,同时加强脑保护。有条件时,尽快根据病情进行口鼻面罩或鼻罩无创通气,或紧急行经口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如遇紧急上气道梗阻,必要时可行气管切开。

  • 标签: 呼吸衰竭 治疗 面罩
  • 简介:目前对于对比剂肾病(CIN)的定义还有很大的争议,传统定义上CIN还是以两次测量的肌酐水平来定义的.目前较为公认的定义是:在应用碘对比剂(CM)后的48-72h内血肌酐(SCr)绝对值上升≥0.5mg/dl(44.2μmol/L)或相对于基线的肌酐值上升了25%[1,2].

  • 标签: 对比剂肾病 预防策略 诊断 碘对比剂 血肌酐 绝对值
  • 作者: 田祥全
  • 学科: 医药卫生 > 心血管疾病
  • 创建时间:2023-05-28
  • 出处:《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8期
  • 机构:大竹县人民医院,四川达州635100
  • 简介:今天来聊聊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心力衰竭。也许你会问,“这个病听起来好像蛮严重的啊,它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简单来说,心力衰竭就是心脏变得没那么强壮了,不能够充分满足身体对血液循环氧气供应的需求。虽然这样讲起来有点可怕,但是不要害怕哦!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如何预防治疗心力衰竭吧!

  • 标签: 心力衰竭;预防;治疗
  • 简介:根据一项新的研究,添加服用维生素C或E不能帮助预防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白内障或眼睛的晶状体浑浊是老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影响一半以上超过65岁的美国人。手术去除白内障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并且除了戒烟多吃富含水果与蔬菜的饮食之外,关于如何预防它们知道的很少。

  • 标签: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维生素C 预防 晶状体浑浊 治疗方法 老年人
  • 简介:我国卒中发病率死亡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国民死亡的首要原因导致残疾最严重的疾病.欧、美国家心脑血管病死亡率在20世纪30~40年代快速上升,至70年代达到顶峰.通过积极采取控烟、降胆固醇计划等预防策略后,90年代开始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1].在过去的20年,英国的主要卒中事件下降了40%[2].我国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明显高于心血管疾病,预防形势也更加严峻.在卒中临床事件中,约3/4为首发卒中,故一级预防是降低卒中发病率死亡率的重要策略.遵循卒中一级预防指南,汲取国际成功经验,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一级预防策略,对于卒中预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卒中 一级预防 预防策略 筛查
  • 简介:目的:探讨高龄肺癌患者开胸手术心律失常围手术期的预防处理。方法:对46例70-85岁肺癌手术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心律失常始发时间出现于术后48h内占69.6%,其中窦性心动过速14例,窒上性心律失常24例,室性心律失常3例,有5例表现为不同类型心律失常混合发作。全组无手术死亡。结论:高龄肺癌患者心肺功能储备差,开胸术中、术后易出现心律失常。但术前根据患者身体情况给予积极的处理,手术中注意保护心脏神经,消除术后缺氧低钾血症等诱因是防止发生心律失常的重要措施,控制心窒率是治疗的关键。

  • 标签: 肺肿瘤 心律失常 外科手术 老年人
  • 简介:在2007年国际卒中大会(ISC2007)上,他汀类药物以下简称他汀,无疑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卒中与他汀——从预防到急性治疗”的专题讨论,吸引了近千名学者的参与。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急性治疗 卒中 预防 专题讨论 学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卧床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286例骨科卧床病人,给予心理,饮食,疼痛护理,采用基本预防,机械药物预防等全面的护理措施。结果286例病人中有28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症状,经过积极治疗与护理,7~10天后患肢肿胀明显消退,未出现肺栓塞等全身并发症。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骨科卧床病人的严重并发症,必须格外重视护理工作,采取综合的预防护理措施,以确保治疗效果与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骨科 卧床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
  • 简介:【环球网综合报道】据英国《每日邮报》5月4日报道,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连续六周每天吃一定量的核桃可以显著减少胆汁酸含量,降低胆固醇水平,从而预防心脏病肠癌。

  • 标签: 核桃仁 心脏病 肠癌 预防 胆固醇水平 酸含量
  • 简介: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中少见并发症的原因及其处理技巧。方法给5例颈动脉起始段狭窄率〉98%的患昔行CAS治疗,对术中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术中斑块碎裂1例,保护伞导致的病变血管急性闭塞2例,保护伞撤出困难1例,支架到位困难1例。5例患者无一例出现术中和术后卒中发作或死亡。结论正确预防处理这些并发症,是避免术中致残、致死的关键。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支架 手术中并发症
  • 简介:心脑血管疾病(CVD)是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主要疾病.世界卫生组织1991~1993年的统计数字表明全球每年平均有1200万人死于CVD,约占全球总死亡的1/2.我国是脑卒中(也称中风)的高发国家,在我国,每年由高血压导致脑卒中病人超过150万,死亡率居世界第二位,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家庭、个人的负担更是难以估计.

  • 标签: 中风 预防 脑血管疾病 脑卒中 高脂血症 高血压
  • 简介:摘要本文分析了手足口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问题,主要是包括传播途径复杂、发病对象特殊、疫情控制难度大、社区医生的诊断经验欠缺等方面。针对疫情流行特点提出了科学防治的策略建议,建立分级筛查、诊断、治疗的工作体系秩序,认真落实传染病防控的“四早”原则是手足口病防治的关键。

  • 标签: 手足口病 防治 策略
  • 作者: 慎松
  • 学科: 医药卫生 > 心血管疾病
  • 创建时间:2022-10-12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17期
  • 机构: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医院(西城院区),重庆401329
  • 简介:脑血管疾病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脑血管病变或血流障碍引发的脑功能障碍。脑血管疾病、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了人类的三大死因。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疾病,其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及再发率均高,在我国,脑血管疾病在人口死因顺序中位居第1位。其发病率、死亡率明显高于心血管病。了解其致病因素,并实施科学的预防,才能尽量有效地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 标签: 脑血管疾病;预防
  • 简介:当医生告诉你有高胆固醇(被称为高胆固醇血症)时,还会告诉你,应该通过改变你的饮食生活方式,来降低胆固醇及患心脏病的风险。即使医生开出降胆固醇药物,您仍然需要通过改变饮食,来确保心血管的健康。身体需要少量的胆固醇就可运行;但实际上,我们摄人了太多的饱和脂肪胆固醇;从而导致了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的水平升高,它可在血管内堆积,

  • 标签: 高脂血症 高胆固醇血症 治疗 预防 降胆固醇药物 低密度脂蛋白
  • 简介:晕针是各种注射、静脉输液、抽血、穿刺及针灸过程中均可发生的一种反应。通过查找其发生的愿因,做到提前预防,及时处理,从而减轻病人的痛苦。

  • 标签: 晕针 愿因 预防
  • 简介:研究者观察了3634例于1946年在英国出生的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的人,分别记录他们儿童时、36岁、43岁、53岁时的血压。经详细分析这些人的出生体重、孩童时的经济状况等因素,结果表明,终生保持理想体重者,

  • 标签: 高血压 预防 理想体重 出生体重 观察 儿童
  • 简介:心脏不佳不但威胁着健康,甚至会影响到寿命。中国首个大型心脏康复认知调研结果于10月13日在第28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公布,结果并不乐观。调查显示,超八成公众不熟知心脏康复,心脏预防康复知识仍需普及。

  • 标签: 心脏病学 康复知识 预防 康复认知 心脏康复
  • 简介:目的评价尼莫地平预防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脑血管痉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OVID、EMBase、Cochranelibrary、卒中临床试验注册及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数据库,检索截止时间均为2010年11月.收集尼莫地平被预防性用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前瞻性随机临床对照试验,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有8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1499例患者接受了不同指标的试验观察.与安慰剂组比较,尼莫地平组(所有病例)的完全康复率增加了64%[P=0.0002,OR=1.64,95%CI:1.26~2.13;需要治疗的患者数(NNT):-1.048],完全康复或中等残疾率增加了79%(P=0.0007,OR=1.79,95%CI:1.28~2.51;NNT=-5.889),死亡、严重残疾或植物状态发生率降低了38%(P=0.0003,OR=0.62,95%C/:0.48~0.80;NNT=1.529);脑血管痉挛(CVS病例)的病死率降低了74%(P=0.008,OR=0.26,95%CI:0.09~0.71;NNT=2.298);症状性CVS的发生率降低了46%(P〈0.00001,OR:0.54,95%CI:0.42~0.69;NNT=1.952);迟发性神经功能缺损(所有病例)发生率降低了38%(P〈0.0001,OR=0.62,95%C/:0.50~0.78;NNT=1.078);症状性脑梗死的发生率降低了46%(P〈0.00001,OR:0.54,95%C/:0.42~0.69;NNT=1.079);经CT证实的脑梗死的发生率为安慰剂组的58%(P=0.001,OR=0.58,95%CI:0.42~0.81;NNT=3.314);CVS病例脑梗死的发生率为安慰剂组的35%(P=0.003,OR:0.35,95%CI:0.17~0.69;NNT=3.688),脑梗死(所有病例)发生率为安慰剂组的52%(P〈0.00001,OR=0.52,95%CI:0.41~0.66;NNT=1.196);尼莫地平组与安慰剂组再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再出血:P=0.15,OR=0.75,95%CI:0.50~1.11;不良反应:JP=0.59,OR=1.13,95%CI:0.71~1.81).结论与安慰剂比较,尼莫地平可显著改善动脉瘤性SAH患者的临床转归,可降低症状性CVS、迟发性神经功能缺损以及脑梗死的发生率,而再出血不良反应的发�

  • 标签: 尼莫地平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痉挛 颅内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