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1研究背景1967年,Yasargil等首先采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旁路移植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方法[1],以颅外-颅内动脉旁路移植(extracranial-intracranialarterybypass,EIAB)为代表的血运重建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手段曾风靡一时。1985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前瞻性、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结论--EIAB并不能降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2]。短时间内,EIAB治疗脑缺血的病例数急剧减少,但部分学者始终未放弃对此的研究。进入21世纪后,由于精确定量评价脑血流动力学方法的出现,对1985年的临床试验结论进行重新评价的呼声不断,北美国家和日本已经开始了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工作[3-4]。

  • 标签: 颈动脉疾病 梗塞 大脑中动脉 血管旁路移植术 随机对照方案
  • 简介:目的评价术前PCI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3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血管外科184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合并糖尿病352例.患者分为2组,术前PCI组106例,术前无PCI组246例.结果围期死亡率6.2%,PCI组死亡率16.04%,非PCI组死亡率2.03%.运用x2、t试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术前PCI史是影响围期心功能、术后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结论术前PCI是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期死亡、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糖尿病
  • 简介: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诊断颅内动脉成窗变异及合并其他血管异常。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_2014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653例经头部CTA检查,并诊断为颅内动脉成窗的39例患者的影像资料,分析颅内动脉成窗的发生率、部位、形态及其他血管异常。结果(1)653例患者共检出39例(5.97%)41个成窗动脉,其中基底动脉成窗检出率3.37%(22个),椎动脉成窗检出率0.31%(2个),大脑前动脉成窗检出率1.22%(8个),前交通动脉成窗检出率0.61%(4个),大脑中动脉成窗检出率0.76%(5个)。后循环成窗以凸透镜型为主(66.67%,16/24),前循环成窗以裂隙型为主(76.47%,1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11,P〈0.05)。(2)39例中22例成窗患者合并其他血管异常,以单侧或双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最多(10例),其次为颅内动脉瘤(5例)。5例动脉瘤部位均远离成窗部位,位于颈内动脉交通段3例、基底动脉顶端1例、双侧大脑中动脉M2段1例。结论CTA可以直观、清晰地显示颅内动脉成窗及合并其他血管异常,但血管成窗与血管异常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 标签: 血管造影术 脑血管障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脑动脉成窗
  • 简介:目的对介入治疗在肝血管肿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与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抽取我院在2009年12月到2013年12月收治的肝血管肿瘤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介入治疗,即:经皮股动脉穿刺+肝固有动脉造影,之后在肿瘤供血靶动脉送入导管超选择,并给予患者明胶海绵+平阳霉素碘化油混合乳剂,方式为静脉灌注,最后实施动脉栓塞治疗,手术之后的1-6个月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对肿瘤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并总结并发症。结果在40例患者当中,实施介入治疗的为50人次,患者肿瘤一般的做1次,患者肿瘤较大的实施2次介入治疗,其中实施2次栓塞治疗的有11例患者,占27.5%。对患者在第一次手术之后进行1-6个月的随访,并做CT检查,其中19例显效,肝血管肿瘤缩小〉50%,显著减轻了疼痛以及上腹部不适,中断了肿瘤血供,缩小了瘤体。17例有效,肿瘤缩小在25%以上,显著减轻了上腹部不适。有4例无效,肿瘤缩小在25%以下。达到了90%的总有效率。结论在治疗肝血管肿瘤上,明胶海绵动脉栓塞+平阳霉素碘化油混合乳剂的介入治疗方式能够起到显著效果,安全无毒副作用,有着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肝血管肿瘤 介入治疗 明胶海绵动脉栓塞 平阳霉素碘化油混合剂
  • 简介:山药,古代称薯蓣,因其营养价值丰富,可做主食亦可当蔬菜。山药含有丰富的淀粉酶,胆碱,粘液质,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糖类。自古以来被认为是物美价廉的滋补圣品。

  • 标签: 心脑血管疾病 山药 预防 食用 营养价值 物美价廉
  • 简介:《心脑血管病防冶》杂志主要报道心脑血管病学术领域的新知识、新进展和科研成果,以及临床内、外科诊治经验,并有专栏报道有关心脑血管病的社区人群防治和健康指导经验等。主要栏目有:专家述评与讲座、临床研究、基础研究、诊治分析、社区人群防治、综述、经验交流、护理园地等,已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数据库等多家权威数据库收录。本刊奉行严格的同行审稿制度。所有稿件均执行编辑部、对口专家和执行总编三审制,再由定稿会议讨论决定是否刊用。

  • 标签: 社区人群防治 心脑血管病 稿约 诊治经验 临床研究 科技论文
  • 简介:目的对患有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对其自身心脑血管的影响进行探讨,以有效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让患者接受控制血糖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血糖、胆固醇、三酰甘油等的变化。结果经过治疗,患者的血糖水平明显下降,三酰甘油以及载脂蛋白等下降明显,P〈0.05,在治疗过程中没有一例患者出现心脑血管并发症。结论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能够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糖尿病 血糖水平 心脑血管
  • 简介:目的:为了深入研究脑钠肽在临床诊断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3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进行住院治疗的心衰病患136例,将这些病患作为治疗组,同时选取这一期间体检健康者60人,将其作为对照组,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脑钠肽平与心功能状况等指标。结果治疗组中病患脑钠肽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脑钠肽浓度随着心功能恶化逐渐升高,和心功能等级有着显著关联,P〈0.01,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脑钠肽是慢性心力衰竭的重要预警指标,它和心功能等级有着显著的关联,因此快速测定脑钠肽的浓度有助于心血管疾病的及时诊断与治疗。

  • 标签: 心血管病学 脑钠肽 心血管疾病 临床应用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管理及应对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363例心血管内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47例和对照组216例,对照组行传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疗效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疗效和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应用于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可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心血管内科疾病 风险管理 护理
  • 简介:由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主办的中国医师协会I类继续医学教育项目(6分)“急性重症脑梗死机械血管再通”论坛将于2014年11月28—30日在江苏省常州市举行。本届论坛依托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在急性重症脑梗死150余例患者血管内机械取栓临床经验的基础上,邀请多位国内急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领域知名专家进行技术细节、常见问题的研讨和手术录像讲解。欢迎国内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介入医师参加。

  • 标签: 急性重症脑梗死 血管再通 机械取栓 论坛 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中国医师协会
  • 简介:目的:探讨骨髓单个核细胞(BMMSC)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应用计算机从PubMed、Cochran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等电子数据库中检索2014年8月以前有关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通过提取数据进行Meta分析探讨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影响。结果对纳入的12个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随访至少3个月后各项指标与基础值比较,植入BMMSC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增加(WMD=3.65%,95%CI:3.35%~3.95%,P<0.00001),但存在明显异质性(I2=86%,P<0.00001);进行亚组分析:基础LVEF<40%亚组BMMSC治疗组LVEF水平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4.06%,95%CI:3.74%~4.37%,P<0.00001);基础LVEF>40%亚组BMMSC治疗组LVEF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89%,95%CI:-1.94%~0.15%,P>0.05)。BMMSC治疗组较对照组左室收缩期末容积较前下降,且有统计学差异(WMD=-6.28%,95%CI:-8.39%~-4.16%,P<0.00001)。BMMSC治疗组左室舒张期末容积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且存在明显异质性(P=0.0005,I^2=70%);进行亚组分析:基础LVEF<40%亚组仍无法消除异质性(P<0.00001,I^2=89%),排除左室舒张期末容积较其他研究明显增大的研究后,异质性消除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WMD=-4.29%,95%CI:-8.14%~-0.45%,P<0.05);基础LVEF>40%亚组BMMSC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1.41%,95%CI:-6.04%~3.22%,P>0.05)。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能够提高心肌梗死后左室收缩功能,抑制心室重塑,对基础LVEF<40%患者效果明显。

  • 标签: 骨髓单个核细胞 细胞移植 心肌梗死 心功能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究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措施以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1年-2013年收治老年心血管患者89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此类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针对性制定防治措施。结果老年人中心血管患者男性比例相对于女性要高;心血管疾病病种从高到低排列如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高血压、冠心病、风心病、肺心病。结论引发老年人出现心血管疾病的因素有很多,对于高危老年人群应该密切注意,加大健康宣教的力度,帮助老年人构建健康的生活方式,最大程度降低心血管疾病出现的概率。

  • 标签: 老年人 心血管疾病 防治
  • 简介:1997年,Asahara等[1]定义了从外周血中分离出来的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EPCs).EPCs在动员、迁移后亦能形成新血管,这一过程后来被称为“血管新生”.EPCs对血管新生和内皮修复的作用展现了其潜在的治疗价值,改善EPCs功能、EPCs移植、内皮捕获支架等治疗心血管疾病提示有广泛的前景.1EPCs概述自从发现外周循环中的EPCs以来,研究者已经应用多种方法来识别和分离此类细胞群.然而,EPCs仍未有共识性的定义.EPCs包含着一组细胞,这些细胞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存在,从成血管细胞到分化成熟的内皮细胞不等.

  • 标签: 内皮祖细胞 血管新生 内皮祖细胞功能障碍 心血管疾病
  • 简介:由海军总医院神经内科承办的“脑血管病与神经免疫进展研讨班”将于2014年8月21—24日在山西省太原市举办。研讨会聘请国内资深的神经科、病理科、影像科专家,对近年脑血管病(含大脑皮质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等疾病)、神经免疫疾病[含抗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抗体相关脑炎、神经脱髓鞘病等]、颅内占位病变影像鉴别诊断等进行专题讲座,并进行论文交流及疑难病例研讨(可携带病例资料现场答疑)。

  • 标签: 神经免疫 脑血管病 N-甲基-D-天冬氨酸 深静脉血栓 神经脱髓鞘病 颅内占位病变
  • 简介:目的:探讨彩超产前诊断胎儿心血管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产检的280例孕妇,分为高危险因素组与没有高危险因素组,通过回顾性分析对两组孕妇的胎儿心血管异常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280例进行产检的孕妇中,检查出有4例心血管异常的胎儿,且均在引产处理后尸检或者是分娩后得到证实。在随访中得知,高危因素孕妇的胎儿心血管异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不存在高危因素的孕妇,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在产前胎儿心血管异常诊断中的应用,不仅有效提高了胎儿心血管异常的诊断有效率,而且降低我国新生儿中先天心脏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大大提高了我国人口出生质量,促进我国优生优育水平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彩超 产前诊断 胎儿心血管异常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在心血管内科患者中,采用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70例进行分析,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率(94.3%)明显高于对照组(77.1%),患者家属陪护率(20.0%)明显低于对照组(82.9%),患者院内感染、褥疮等并发症发生率(2.9%)明显低于对照组(2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心血管内科患者而言,采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家属陪护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常规护理 优质护理服务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对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探讨,总结相关的工作经验,为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11月期间收治的心血管内科的患者100例,将这10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是观察组,另外一组为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进行一般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是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专门为患者制定一套综合的优质护理服务,然后将不同护理的两组病人状况和心理状态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护理结果也不一样,对照组经过一般护理之后,有效率为84%,观察组有效率为96%;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0%,观察组的满意率为98.3%。结论100例患者经过不同分组进行护理后,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对病患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有助于病患的治疗和恢复,对于病患的身体和心理方面的治疗都有极大的帮助。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心血管内科 护理 临床护理
  • 简介:学者们认为隶属于半胱氨酸蛋白酶(cysteineprotease)的组织蛋白酶(cathepsins)主要作用是在溶酶体酸性条件下,降解不必要的细胞器及蛋白质,使其再被利用.然而最近研究显示,组织蛋白酶家族成员和其他细胞外蛋白酶(如基质金属蛋白酶和丝氨酸蛋白酶)一样,对细胞外基质的重塑、间质基质的降解以及细胞信号传递和细胞凋亡起重要作用.本综述重点叙述组织蛋白酶生物学特征(结构、合成、加工、激活、分泌、活性调控和功能),以及参与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尤其是关于循环血中组织蛋白酶水平作为诊断心血管疾病、预后判定和药物靶目标的应用潜能.

  • 标签: 半胱氨酸蛋白酶 组织蛋白酶 细胞外基质 心血管疾病
  • 简介:血流储备分数(FFR)及血管内超声(IVUS)是目前PCI治疗的两大中药辅助检测手段,并且其临床介入治疗的指导意义也得到了认可。但是,近期的一项研究指出,与标准血管造影指导PCI相比,FFR及IVUS指导的PCI并不能降低患者死亡率。该结果发表在2014年6月23日JAMA杂志上。

  • 标签: 血流储备分数 手术死亡率 血管内超声 PCI IVUS 介入治疗